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诗歌真题

温暖的不是我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136

首页> 教师资格> 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诗歌真题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独一无二的任性

已采纳

2020下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下午】

【来源于网络】

小学语文《静夜思》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激情导入: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月亮)出示一组月亮图,问: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看看诗人李白会说什么?【板书:静夜思】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扫清字词障碍“霜”“故”,注意诗歌朗读的节奏。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体会诗歌情感。

(三)深入研读

齐读第一句。

1.翻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明确: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2.第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做什么?有什么特点?

明确:比喻,将月光比喻成地上的白霜;冷清。【板书:月光、白霜、冷清】

3.在这样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李白在做什么呢?齐读第二句,尝试翻译。

明确:我不禁抬起头来望着明月,然后低头思念家乡。

4.诗人为什么思念家乡?

明确:孤身在外,孤独。【板书:孤独】

5.师出示多媒体图片,指导学生看图,拓展想象,思考诗人一个人在外地,他会思念家乡的什么呢?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明确:思念家乡的家人、朋友、食物、美景。【板书:思念家乡】

师小结:诗人孤身在外,内心寂寞,看到天上的一轮明月,想到明月此时也在照耀着家乡和亲人,久久难以入睡,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四)拓展延伸

我们一起来帮帮诗人,帮他给他的家人写一封信。评选出一个写得最好的,给大家分享。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堂课内容进行总结升华,师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束课堂。

布置作业:把这首诗背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另外搜集其他有关月亮的古诗,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谈谈你在教学中板书设计的优点?

【参考答案】

板书是教学设计中所应用的一种主要的教学媒体,板书艺术则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加里宁说“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现代教学媒体的大量涌现不仅没有使板书退出教学课堂的舞台,反而更加彰显出板书的不可替代性。也更加丰富了板书的显现形式。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我的板书体现了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的特点。这种图文并茂的板书设计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围绕大纲要求及本章节训练的重点,培养学生相应的提炼关键字词的能力。另外,我的板书设计突出重难点,将本节课所学重点知识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知识结构,使学生一目了然。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请你简单说说这首诗歌的内容。

【参考答案】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时在特定环境中刹那间产生的错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蒙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

17评论

太逼真

【导读】《题西林壁》是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题西林壁》是教师资格面试中语文科目常考资料,教师资格面试答辩大多会围绕设计思路、教学实施和教师结构化等题目发问。小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答辩在教师资格证面试中非常重要,面试中会有两个方面的考察,分别是试讲和答辩,答辩在试讲之后进行,对于试讲的结果会产生一些影响,所以想要面试取得比较好的分数,答辩也是很重要的,我们需要提前把考官可能问到的问题进行汇总,组织好作答思路,保证遇到此类问题能够很好的作答,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学科答辩:《题西林壁》,一起来看看吧。

1.请你谈谈你是如何指导学生朗读的?

【参考答案】

指导朗读这首古诗时,要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如,《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中“岭、侧、峰、低、各、同、山、目”要适当延长声音;“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比如,“远”稍强,“近”“高”强,“低”又是稍强;或“远”稍强,“近”稍弱,“高”稍强,“低”稍弱。“真”“只”要读作重音。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2.请你谈谈你为什么要在教学过程中提到曾学过的《画杨桃》一课?

【参考答案】

《画杨桃》是此阶段学生学过的一篇课文,课文中“我”因为所处角度的不同,画出的杨桃的样子也不同,这一内容和《题西林壁》中,作者角度变化,看到庐山的景象是不同的是有想通之处的。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如果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会较难理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所以我通过学过的《画杨桃》,引导学生理解本诗中蕴涵的道理,由难到易,由已知得未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实现知识的前后融合、前后贯通,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3.你的教学目标是如何设置的?

【参考答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在阅读中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同时,我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由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学生的思维逐渐有条理,求知欲望逐渐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有了较好的提高,因此,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

2.通过朗诵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心境。

3.感悟诗歌中所蕴涵的“要从客观出发、多角度出发认识事物”的哲理。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4.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苏轼写作本诗写作背景?

【参考答案】

苏轼,学富五车,才气横溢,诗、词、文都有极高造诣,被誉为“奇才”。因为不受当朝新党的笼络而受到迫害,遂引发了“乌台诗案”。1080年,死里逃生的苏轼被贬官至黄州,在黄州城东开荒种地,自食其力,号东坡居士。自贬谪黄州以后,他只好把政治上遭到压抑的苦闷消解于山光水色之中,出现了萧疏冲淡的格调。1084年,48岁的苏轼被改贬到了汝州,在他走马上任之前,他来到了江西,游览了闻名遐迩的庐山,诗兴萌动,挥笔书写了《题西林壁》。

5.什么是“题壁诗”?

【参考答案】

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历史悠久,始于两汉,南北朝时渐多,至唐代,题壁诗骤增,开始形成一种风气。据唐人诗集统计,当时题壁诗的作者有百数十家,其中著名的有寒山、崔颢等。宋代题壁之风方兴未艾,举凡邮亭、驿墙、寺壁等处多有题咏。当时题壁诗盛行,是因为雕版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因为题壁简单易行,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可以传播开来。有关题壁的佳话很多,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崔颢的《黄鹤楼》一诗了,崔颢题写了《黄鹤楼》之后,李白惊为绝唱,自愧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关于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学科答辩:《题西林壁》,就说到这里了,以上的这几个问题希望大家好好准备,把教师资格证面试要点提前了解,提前做好必要准备,保证考试成功!

52评论

说好不离不弃的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面试试讲真题(第一批)  1.望庐山瀑布  2.仙桃石和仙猴望海  3.江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受江南的美)  4.秦始皇兵马俑(要求是认字)  5.我想去看看(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2指导学生以“我多想…开头写话)  6.黄山奇石  7.雾凇(学生字,理解词语笼罩、模糊、缭绕琼枝玉树的意思)  8.窃读记(通过心理动作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9.姓氏歌(通过上节课的形式引导同学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感受姓氏的乐趣教学生介绍自己和同学的姓氏)  10.aieiui  11.秋天  12.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想到什么方法?你最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  13.江南汉乐府诗知道学生背诵并感受诗歌情  14.《四季》1:结合图片,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2: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3:适当板书  15.《桥》,文中描写山洪大雨与最后揭示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体现了怎样的写作特点。  16.爷爷与小树  1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8.李白送别孟浩然  19.陶罐和铁罐  20.芦花荡  21.雷电颂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面试试讲真题(第二批)  1.zhshchr整体认读音节(一年级)  2.《黄山奇石》  3.《只有一个地球》  4.四年级《雾凇》  5.《窃读记》  6.《望庐山瀑布》  7.《秋天》  8.《四季》  9.《江南》  10.《桥》  11.《陶罐与铁罐》  12.《小兔子运南瓜口语交际》  13.aieiui  14.《小小的船儿》  15.《四个引路人》  16.aoe  17.《登鹤雀楼》  18.《姓氏歌》  19.bpmf  20.高年级的《窃读记》  ……  陆续更新中,敬请关注!!!

9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