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执业医师继教

身边有贱人
  • 回答数

    7

  • 浏览数

    868

首页> 医学> 2019执业医师继教

7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凉人凉心只因凉不过情

已采纳

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心内科医生牛春峰发了一条关于取消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的微博,引起了医疗界热议。微博全文如下:“呼吁取消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学分制度,虽然制度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促进我们继续学习。但现在明显变味了,几乎成了一种买卖,让本来就忙碌的医护人员增加额外负担,同时也让倒卖继续教育学分的贩子发了一笔大财。”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已被很多医护人员嗤之以鼻很多年。但是从来没有谁想过这么多年,它的存在是否与时俱进。很多医务人员反映,继续教育学分的实际意义已经不为人所重视,只是“某些部门敛财”的生意。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应该取消还是改进?何为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简单的说,继续医学教育是对医务人员的一种在职进修教育。是对已完成院校医学教育的卫生人员进行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终身性训练活动。继教学分是医生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是卫生人员聘任、职称晋升、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一般可以通过参加国家或者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主持学术会议、在学术刊物发表文章,科研等获得。继续医学教育“名存实亡”?牛医生说出了很多医务人员的内心所想,所以一呼百应,该条微博被转发432次。有网友猜想,牛医生是不是自己继教学分不够了,急了,才会在微博上发牢骚?然而,事实的事相是,牛医生作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有很多渠道可以获得继教学分。可是他目睹了自己医院多数医护人员为学分而焦头烂额,和人借分,网上买分,听会蹭分。为了学分而去参加和自己学科提升没有关系的会议。在本来工作负担沉重的情况下,还要利用少有的休息时间,匆忙参会,加重工作生活负担,才会在微博中发出一声叹息。“从医二十多年以来,继续医学教育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牛医生表示,九十年代的时候,医生们会很认真的去听这些学习会议,当时也没有这么多名目繁多的手续费、参会费要交。可是经过这么多年,继教学分制早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对此,成都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医师王晋医生很有同感:“学分作为晋升硬指标,必须修够25分,哪去找:1、外出学习,非主任级别机会少;2、本院学习,5分次,内外妇儿通吃也得40次;没法,只得网上买、厂商送、内科学分外科用,下水道学分上水道花、编造等等五花八门,能干的竟然1年筹够上100分,纯属自欺欺人。”这样的继教制度并不公平,一位医生网友“韦哥”表示,每个医护人员都可以有机会学习,看似公平,实则不公,每次有外出学习、讲座,很多医护人员是轮不到的。制度既要求每个医护人员都要有学分,又不能保证每个医护人员都获得学分,似乎有点矛盾!对于提出的网上售卖学分的事,《医学界》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果然有很多网站,对继教学分明目张胆的标价售卖,简直和淘宝购物一样方便快捷。医生只要出钱,就可以拿到学分。还有的变相买卖,医护人员只要是购买某一种医学杂志,就可以获得学分。牛医生表示,现在大多数医生都是通过开一些和他们自身专业提升无关的会议去拿学分,反而他们主动学习,查阅资料学到知识是没有办法用学分评定的。要么取消,要么改革?“要么取消,要么改革”。对于继续医学教育的未来,一位医生网友呼吁道。作为医师定期考核的一部分,继续医学教育是否有必要?对此,牛医生认为,医生考核是有必要的,毕竟医生干的是技术活,不考核,免不了懈怠。也有很多人不会主动学习,通过考核这件事,有可能会逼迫某些人主动学习。但是问题是现在的继续医学教育已经“金玉其表,败絮其中”。制度的完善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没有根据医护人员的需要进行知识的促进与补充,也没有本着为医护人员服务的原则,改进考核方式与机制。反而逼着他们掏钱买分,敷衍了事。这么多年竟然没有主动改变,为什么?一位从医生转行做医疗媒体编辑的网友表示,参加某些学术会议,一个医生要掏好几百块钱的参会费,因为参会有学分。而很多医生一月工资才几千块,开一个会就要交这么多钱,是真的要促进医生学习还是为了这背后的既得利益?而这背后的既得利益者又是谁?以上内容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85评论

总有一个人能为你感同身受

已经是执业医师不再晋升了,能不要继续教育学分。 《医师资格证》不管你是否执业,终身有效;需要参加医院的2年医师定期考核,否则将作为“中止执业2年”;

127评论

一生姐妹大过天一生兄弟大过地

执业助理医师需要继教教育,继续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主要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又是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手段,着重点是开发人才的潜在能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执业助理医师指具有《医师执业证》及其级别为“执业助理医师”且实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不包括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四类。

80评论

爱你是我的事你没权干涉

执业助理医师需要继续教育,修满学分后,再去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拿到证书为止。

17评论

时光说她待我们不薄

这个继续教育学分是针对职称这块的。。对执业这块没有影响。然后一旦你取得职称的话就需要学分。。初级内应该都是20个学分。一类二类都可以。中级医生是25学分。

180评论

活起来就行

当然需要了!以后单位晋级的时候就能用到,分为一类二类学分,当年晋级以当年学分为准,单位有时组织授课就会有学分,也可以到好医生网址上申请。

174评论

你和他爱吧上吧滚吧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落实卫生部、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特制定本办法。一、学分要求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其中I类学分5-10学分,II类学分15-20学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五年内通过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得的学分数不得低于10学分。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获得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不超过10学分。I类、II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二、学分分类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一)Ⅰ类学分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2)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由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3)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以下简称指定社团组织)所属各学术团体申报的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分别经以上学(协)会组织评审并批准后,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3、推广项目推广项目是为适应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培训,以及面向全体在职卫生人员开展的培训需要(如职业道德法规教育),由卫生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组织和批准的项目(包括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二)II类学分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II类学分。三、学分授予标准(一)I类学分计算方法1、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2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2、参加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6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3、国家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推广项目按课件的学时数每3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5学分。(二)Ⅱ类学分计算方法1、凡自学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的知识,应先定出自学计划,经本科室领导同意,写出综述,由所在单位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授予学分。每2000字可授予1学分。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制定或指定的杂志、音像、光盘等形式的有关四新的自学资料,学习后经考核,按委员会规定该资料的学分标准授予学分。此类学分每年最多不超过5学分。2、在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综述,按以下标准授予学分:第一作者--第三作者(余类推)国外刊物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8 学分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6-4学分省级刊物 5-3学分地(市)级刊物 4-2 学分内部刊物 2-1学分3、 科研项目已批准的科研项目,在立项当年按以下标准授予学分:课题类别课题组成员排序(余类推) 1 2 3 4 5国家级课题 10 9 8 7 6学分省、部级课题 8 7 6 5 4学分市、厅级课题 6 5 4 3 2学分4、出版医学著作,每编写1000字授予1学分。5、出国考察报告、国内专题调研报告,每3000字授予1学分。6、发表医学译文,每1500汉字授予1学分。7、单位组织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教、手术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每次可授予主讲人2学分,授予参加者5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8、临床病理讨论会、多科室组织的案例讨论会、大查房,每次主讲人可授予1学分,参加者授予5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9、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II类学分授予的具体规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制定。2-8项由单位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后授予相应的学分。(三)凡经单位批准,到上一级医疗卫生单位进修(含出国培训)6个月及以上人员,经考核合格者,视为完成当年的继续医学教育25学分。四、学分登记和考核(一)项目主办单位授予相应项目类别的学分,学员所在单位负责登记。(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应统一印制和发放继续医学教育登记证或使用电子信息卡,内容包括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举办日期、形式、认可部门、学分数、考核结果、签章等,由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本人保管,作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凭证。(三)各单位主管职能部门每年应将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和所获学分数登记,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卫生技术人员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五、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的发放和管理(一)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证书分别由全国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印制。指定社团组织应按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规定的样式印制学分证书。(二)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Ⅰ类学分证书,先由举办项目的远程教育机构提供学员参加学习的有关材料,经学员所在地的省级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核实后发放相应的学分证书。(三)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指定社团组织举办的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应接受项目举办地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监管。举办单位应在项目举办2周前将有关资料报项目举办地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四)凡弄虚作假、滥发证书、乱授学分的单位,一经查实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全国通报、1—3年停办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资格等处罚。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对基层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特殊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规定。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实施细则应向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七、本办法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2001年发布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全继委发[2001]第02号)同时废止。八、本办法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83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