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6
浏览数
17455
破碎的心要怎样愈合
我昨天找过帮达心理的曹泽能老师,原本老公出轨,把我气得要死,原本要离婚的,经过曹老师的耐心辅导,现在我明白了,我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于是气也顺了,婚当然也不打算离了。我深深地记住曹老师的一句话“一棵树,烂掉一片树叶,不影响整棵树的健康;一个婚姻70年,假设其中有半年一年,属于老公一个人的,也不应影响整个婚姻。”
少装逼少挨打
我弟前两天找过心理专家曹泽能,很快把问困扰多年的问题解决了,最让我们感动的是,我弟捎过去老家特产,曹老师也拒绝接受,他发自内心地说每一个来访者好的改变就是最好的礼物,真的是一个好老师。
当思念成为了一种习惯
拿破仑:自恋型人格障碍拿破仑,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与亚历山大、恺撒齐名的军事天才。他是一位极度自信甚至自恋的人,不管在爱情方面还是在战争方面,他都有种发自内心的高度自恋。由于自信与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率领的军队赢得了大部分战役的胜利,不过,他的自恋又让他兵败滑铁卢,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拿破仑的自恋型人格障碍分析自恋一词在英文中为narcissism,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的意思。这来自一个凄美的古希腊神话:美少年纳西斯(Narcissus)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精神病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借用这个词,用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拿破仑是一个典型的自恋型人格障碍者。这使得他在为人处世时,盲目自信,为所欲为,并完全按自我意志行事,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拿破仑的疯狂自恋使他陷入盲目自信的泥潭,分不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梦想意志可以战胜一切。拿破仑在自己的生涯中,曾有许多亲朋好友都力劝他不要那么以自我为中心,但他一概置之不理,甚至不惜与其中的一些人决裂。行为表现:自恋型人格障碍一种由强烈的以自我强烈的自我重要感,高估自为中心的意识而产生的我的能力,缺乏同感,以自我人格障碍为中心,为所欲为拿破仑成也自信,败也自信。他用自己一生的兴衰告诉人们:过分的自信可以导致自恋。而自恋会使人贪婪得不知天高地厚。拿破仑是一个被自信惯坏了的孩子。他不明白成功可以使人变得自信,也可以使人变得自负,众望所归随时都可能变成众矢之的。所以,对于自己的屡屡得手,拿破仑没有丝毫的危机意识,有的只是冲击意识。其结果就是,他战胜他人的次数越多,输给自我的机会就越大。拿破仑虽曾建立赫赫战功,可他在历史上的最后记忆,却是“滑铁卢”败绩。拿破仑一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他打了太多的胜仗,这使他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战争赌徒。拿破仑虽曾赢得好不痛快,最后却输得一干二净。这都是因为他太自恋了,恋到天昏地暗、不知好歹。拿破仑的自恋名言:在我的字典当中是没有“不”字的命运是个女人。她给我做的事越多,我对她的要求也就越大我不知道有什么极限,只向往一个世界帝国,世界要求我来统治它巴黎将成为世界的首都,法国人也将成为万国妒羡的对象我的原则是法国第一,绝不允许让一个天生要成为太阳的国家堕落成为一个卫星我不能以一个被侮辱者的姿态出现在我的人民面前。我必须仍然是伟大的、光荣的拿破仑亲朋好友对他自恋的评价:姓名关系 言语波拿马太太 母亲 如果我儿子能听得进去我的一句劝话,欧洲的地图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啦吕歇安 二弟我恨拿破仑,他毁了我的人生 长期与拿破仑决裂热罗姆 三弟 我恨他(拿破仑),他毁了我的婚姻幸福达乌元帅战友皇帝,请你在我死之前答应我,不要再发动战争了奥古斯特元帅战友陛下,是你毁了你自己的贝尔纳多特元帅 盟友(后来背叛) 我们都无法打败拿破仑。幸运的是,拿破仑他自己打败了自己塔列朗部下外交大臣拿破仑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后来背叛拿破仑)富歇部下警务大臣 拿破仑的野心将毁坏法国(后来背叛拿破仑)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表现:根据中国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标准,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有:夸大(幻想或行为)、需要他人赞扬并缺乏同感;起自早成年时,前后过程多种多样,表现为下列五项以上。具有自我重要的夸大感(例如,过分夸大成就和才能,在没有相应的成就时却盼望被认为是上乘);沉湎于无限成功、权力、光辉、美丽或理想爱情的幻想;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和独一无二的,只能被其他特殊的或高地位的人(或单位)所了解或共事;要求过分的赞扬;有一种荣誉感,即不合理地期望特殊的优厚待遇或自动顺从他的期望;在人际关系上是剥削(占便宜),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占有他人的利益;缺乏同感:不愿设身处地地认识或认同他人的感情和需求;往往嫉妒他人,或认为他人都在嫉妒自己;显示骄傲、傲慢的行为或态度。
时光带走我和他的一切
自恋型人格障碍古希腊有一个神话故事,讲一位英俊的少年叫纳喀索斯。一天,他于水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便一见倾心,再无心恋及他人他事,在水边依依不忍离去,终于慌悴而死。后来,心理学上便以纳喀索斯的名字来命名自恋症。一、表现特征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目前尚无完全一致的标准。一般认为其特征主要如下: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份的幻想。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7.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8.缺乏同情心。9.有很强的嫉妒心。只要出现其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自恋型人格。自恋型人格在许多方面与魔症型人格的表现相似,如情感戏剧化,有时还喜欢性挑逗等。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癔症型人格的人性格外向、热情,而自恋型人格的人性格内向、冷漠。二、治疗方法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1.解除自我中心观。自恋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征是自我中心,而人生中最为自我中心的阶段是婴儿时期。由此可见,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实际上退化到了婴儿期。朱迪斯·维尔斯特在他的《必要的丧失》一书中说到:“一个迷恋于摇篮的人不愿丧失童年,也就不能适应成人的世界”。因此,要治疗自恋型人格,必须了解那些婴儿化的行为。你可把自己认为讨人厌嫌的人格特征和别人对你的批评罗列下来,看看有多少婴儿期的成份。例如:①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一旦不被注意便采用偏激的行为。②喜欢指使别人,把自己看成太上皇。③对别人的好东西垂涎欲滴,对别人的成功无比嫉妒。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你可发现以上人格特点在童年便有其原型。例如:①总是渴望父母关注与赞美,每当父母忽视这一点时,便耍无赖、捣蛋或做些异想天开的动作以吸引父母的注意。②童年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是仆人。③总想占有一切,别的小朋友有的,自己也想有。明白了自己的行为是童年幼稚行为的翻版后,你便要时常告诫自己:①我必须努力工作,以取得成绩来吸引别人的关注与赞美。②我不再是儿童了,许多事都要自己动手去做。③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好东西,我要争取我应得到的,但不嫉妒别人应得的。还可以请一位和你亲近的人作为你的监督者,一旦你出现自我中心的行为,便给予警告和提示,督促你及时改正。通过这些努力,自我中心观是会慢慢消除的。2.学会爱别人。对于自恋型的人来说,光抛弃自我中心观念还不够,还必须学会去爱别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会到放弃自我中心观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你要获得爱首先必须付出爱。弗洛姆在他的《爱的艺术》一书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幼儿的爱遵循“我爱因为我被爱”的原则;成熟的爱遵循“我被爱因为我爱”的原则;不成熟的爱认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认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维尔斯特认为,通过爱。我们可以超越人生。自恋型的爱就像是幼儿的爱,不成熟的爱,因此,要努力加以改正。生活中最简单的爱的行为便是关心别人,尤其是当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当别人生病后及时送上一份问候,病人会真诚地感激你;当别人在经济上有困难时,你力所能及地解囊相助,便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只要你在生活中多一份对他人的爱心,你的自恋症便会自然减轻。
他会发光却没电
表面上,自恋狂就是爱自己。可是深入到病理学的角度,自恋狂们爱着的是一种理想化的自我形象。也就是说,自恋狂们用自恋的表现,逃避着那个真实的、无能的、受挫的自己。自恋狂们本质上是丑小鸭,但他们不想也不敢承认,试图用白天鹅的形象蒙蔽自己和他人。自恋狂们有5张面具,来掩饰自己的自卑和虚弱。第一张面具是吹牛许多自恋狂会陶醉在自己虚构的物质和精神世界中,比如有吸引力的外表、豪车房产的物质财产、受欢迎的社会地位、丰富刺激的人生阅历、事业上的卓越成就、非富即贵的朋友圈子等。除此之外,自恋狂们会直接或间接地和他人做比较,他们的口头禅就是“我比你好”、“我有的这些你都没有吧”、“他们比不过我”。自恋狂喜欢攀比,因为他们建立自信自尊的手段就是贬低他人、凸显自己。第二张面具是否认有一个最简单的辨认出自恋狂脆弱内心的方法,就是观察他们在面对批评和建议时的反应:即使批评建议再委婉、再合理、再有建设性,他们都会立刻反弹、一口否认。通常情况下,成熟理性的成年人,都会反思,虚心承认和接受对自己有帮助的批评和建议。而自恋狂们则高度敏感,特别容易被冒犯和生气,因为他们害怕事实的真相会暴露自己的缺点和空虚。第三张面具是嫉妒嫉妒是一种人之常情,当自己没有某件东西而别人拥有时,就会产生嫉妒。然而,一般人和自恋狂们产生嫉妒的频率是不一样的:一般人是有时会嫉妒,自恋狂们是总是会嫉妒。也就是说,只要是别人成功了或者遇到了开心的事情,自恋狂们就会怨恨和嫉妒,并且对其施加一些轻视甚至是诋毁的言行,让自己好受一些。自恋狂们为什么见不得别人好?因为他们渴望自己永远是焦点,一旦别人好了,焦点就会转移,这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第四张面具是操控欲由于自卑感,使得自恋狂们不相信能用健康合理的方式成为领导者,获得他人的好感和信任。因此,他们习惯于用欺和侵略性的手段,去操控他人,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下面有5个自恋狂们操控欲的例子:其一,使被操控者感到自卑、不足、没有安全感、自我怀疑,从而获得优越感;其二,通过贿赂收买等手段,获得被操控者的支持和认可;其三,通过欺阴谋等手段,扭曲被操控者的价值观,侵犯其利益;其四,利用被操控者的善良单纯,使其充满罪恶感和负罪感;其五,通过虐待暴力等手段,控制被操控者。第五张面具是逃避自恋狂们一直在逃避,他们不敢面对真实的自我,不敢将自己看作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不敢全身心地投入到一段人际关系中。同时,自恋狂们也收获不了最真挚、最持久的爱和尊重,毕竟任何人际关系,不论是恋人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都需要双向的付出,但是自恋狂们只索取而不付出,长此以往,别人也就对他们敷衍了事了。
快疯了好陶醉
我记得我以前对于这种现象也特别奇怪,一个人既自卑又自恋是什么情况呢。后来有跟一个心理咨询师讨论过,她的观点是所有的自恋实质上都是自卑,自恋只是一层虚假的外套,越是内心虚弱,越要佯装强大。这种说法似乎有点绕,但是在当时基本上就是我的标准答案了。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幸福课上的一个理论才彻底解释清这个疑惑。我已经忘了是哪一课了,应该是比较后的几课。里面介绍到关于自尊的理论,(这里的自尊不是自尊心,而是指基于自我评价的一种感觉自我尊重和受他人、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他讲自尊分为依赖型、独立型和无条件型。具体来讲,拥有依赖型的自尊的人,他们的自我评价主要是基于社会比较,他人评价等。独立型主要依靠自我评价,不以他人的评价而转移。无条件型就比较高大上了,他是一直自然存在的状态,没有评价。打一个比方,如果同样要写一本书,依赖型自尊的人想的是我要超过谁谁、我要得啥啥奖、我要受人欢迎等等。独立型想的是我要写得让自己认可,对以前的状态有所突破等等。而无条件型的比较叼,我就想写就写,写得怎样无所谓,顺其自然就好。那么现在,显而易见,所谓自恋又自卑的人就是有着依赖型自尊的人。这样的人他们的自尊是不稳定的,自恋即是有着高依赖型自尊的人。研究表明,这种人更容易体验焦虑,表现攻击性。我们健康的自尊主要是指独立性自尊(无条件也是,但是要达到那么高的境界的人很少)独立性自尊的人拥有更稳定的自尊,更倾向于体验平静、表现善意。至于如何培养这样的自尊,我有一个小笔记:正直、言行一致;自我觉察;有目标并为之努力;自我负责;自我接纳;有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