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学习总结

哥的笑容谁能读懂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437

首页> 职业资格> 健康管理师学习总结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你再也没有那么重要

已采纳

【导读】在进行健康管理师备考的时候,我们复习的目的就是进行考点的把握,所以复习的方法、技巧、考试的题型、教材和大纲的应用等等,都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健康管理师考点的掌握,今天就给大家把健康管理师考试考点进行了总结,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1.需求预测的主要方法(&)①以问卷为基础的健康评估;②以医疗卫生花费为基础的评估。2.疾病管理的概念(&&&)疾病管理是一个协调医疗保健干预和患者沟通的系统,它强调患者自我保健的重要性。3.疾病管理的主要特点(&&&)①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②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③医疗卫生服务及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4.残疾管理的目的(&)减少工作地点发生残疾事故的频率和费用代价5.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的要点(&&)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通过协调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来对个体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和福利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系统性收集健康状况、健康风险、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信息以及评估这些信息和临床及经济结局的关联以确定健康、伤残、疾病、并发症、返回工作岗位或恢复正常功能的可能性。人群健康管理方法包括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6、人群健康管理方法(&&&)人群健康管理方法包括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人群健康管理方法列表人群健康管理定义方法一级预防指在疾病发生前预防其发生如免疫卫生、营养、按人类环境改造学设计工作场所以及健康的家庭或作业环境;二级预防指在疾病发展前对疾病早期诊断检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疾病征兆史(即特定的健康评估)或对疾病进行筛查;三级预防在疾病发生后预防其发展和蔓延,以减少痛苦和伤残如功能性健康状况评价、伤残管理、疾病恢复、患者管理等7.中国迫切需要健康管理的主要表现(&&)①人口老龄化起步晚,速度快,数量大。(2)慢性疾病患病率迅速上升,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日益严重。③慢性病的疾病负担。④健康保障模式的改变。8.健康管理对于推进医改工作的意义(&&)我国的健康管理主要的任务是,在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和“健康中国2020战略”总体框架下,围绕我国政府建设高水平小康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创立现代健康管理创新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与技术手段,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在实现大幅度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与健康人口构成比例。提高国民平均期望寿命和健康寿命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健康管理相关产业成为国家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民生工程核心的支柱产业之一。使健康管理成为引领和推动中国科技与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最终实现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大国。9.健康管理的相关学术机构(&)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管理学院。10.健康与生产力管理的概念、基本原理及测量方法(&&)概念:健康与生产力管理的宗旨是探索如何有效建立企业人群健康管理路径,推动企业生产力,最终达到提升城市乃至于国家竞争力的目的。基本原理:开展健康与生产力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系统性收集工作场所人群健康状况、健康风险、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健康相关信息,以及评估这些信息和临床及经济结局的关联以确定健康、伤残、疾病、并发症、返回工作岗位或恢复正常功能的可能性。测量方法:健康指标的检测:工作限制问卷(WLQ)。11、工作限制问卷(WLQ)的主要包括内容(&&)⑴对于员工个人的问题:包括“健康怎样在身体上、心理上、情感上以及社会关系上影响你的感受”;⑵对于进行中的工作的问题:包括“健康怎样影响你的节奏和方法”(多快、多稳定以及多仔细);“完成工作量是多少”⑶对于完成的工作的问题:包括“健康怎样影响工作的质量”“产生了多少必须被修正的错误”。在进行健康管理师考试内容复习的时候,教材是蓝本,真题亦重要,通读书本的同时,多做习题也是必要的,即可巩固知识,也可熟悉考试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模式,一定要学会举一反三,对于健康管理师考试,重点要看的章节是第7、9、8、4、10、1、2章,按照以往考试出题规律,重点大部分分布在以上章节,大家抓紧时间进行学习吧。

143评论

请别给我噩梦

三级健康管理师必考知识点总结  健康管理师近年非常火热,很多的考生都在关注,百通世纪编辑为大家整理了如下考试相关内容:  一、比例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是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分子和分母的单位相同,而且分子包含于分母之中。  常用P=a(a+b)来表示。  ①构成比例:是反映事物静止状态内部构成成分占总体的比重,它是可以反映某种概率的数值。  ②发生频率比例:它与动态发生变化概率密切相关,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变化者占全体的比例。  二、比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比也称相对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常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相对比=甲指标乙指标(或×100%)。  三、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是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一般用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或10万分率表示。  率=(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人数)×k  四、发病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五、患病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是指在特定时间点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和旧病例的人数总共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特定时间点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数)×k  六、死亡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是指某人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  七、病死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病死率=(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100%  八、生存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又称存活率,指患某种病的人经n年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数的比例。  n年生存率=(随访满n年的某病存活病例数随访满n年的该病病例数)*100%  九、相对危险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相对危险度(RR)是指暴露组发病率Ie与非暴露组发病率I。之比,它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计算公式:RR=IeI。  式中Ie和I。分别代表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率。RR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RR=1,表明暴露与疾病无联系;RR<1,表明存在负联系(提示暴露是保护因子);RR>1,两者正联系(提示暴露是危险因子)。  更多健康管理师资讯请关注百通世纪,还有精彩免费视频供各位学员观看~

78评论

没了你我也很快活

蛋白质:(10%~15%)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蛋白质是人体氮的唯一来源。蛋白质组成:碳、氢、氧、氮、硫蛋白质的分类:完全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种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不但能维持成人的健康,促进儿童成长发育。鱼鸡肉蛋奶、大豆半完全蛋白: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有的数量不充足,比例不适当,能维持生命但是不能促进成发育。谷类、薯类不完全蛋白:必需氨基酸种类不齐全,既不能维持生命,也不能促进成长发育。蔬菜、水果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速度不够快,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可在体内合成,食物中缺少也无妨半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酪氨酸蛋、奶、鱼、肉、大豆,优质蛋白质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最为接近,参考蛋白质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 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2. 调节生理功能3. 供给能量4. 使机体免疫5. 为机体解毒6. 其他:遗传基因物质、水盐代谢酸碱平衡、运送营养物质蛋白质缺乏:1. 免疫力低下2. 水肿3. 儿童发育不良,佝偻病,智力迟缓4. 瘦弱5. 衰老、脱发、皮肤松弛6. 骨质疏松7. 身体出现“肥胖纹”8. 容易疲乏、贫血9. 血管内胆固醇沉积10. 糖尿病风险提高(胰岛素分泌量减少)11. 创伤不容易愈合,指甲易断蛋白质互补作用遵循的三原则:1. 食物的生物学种越远越好2. 搭配的种类越多越好3. 食用的时间越近越好,同时食用最好蛋白质的食物来源:植物性蛋白质:豆类动物性蛋白质:蛋类、奶类、肉类

118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