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考试要实践吗

我爱你好深最后我碍你好深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6026

首页> 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考试要实践吗

5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请送我一句再见

已采纳

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是什么,二级建造师考试简单吗

78评论

我爱你纯属心血来潮我疼你纯属全无大脑

二级建造师考试设《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两个公共科目和《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科目(包含六个专业类别)分为6个专业类别:建筑工程、公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矿业工程和机电工程。《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两个科目为客观题,《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试卷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 希望对你有用!

64评论

爱很深情不变我怎会不爱你

(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参加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1、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专业对照表详见附件1,下同)中专以上学历并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2年。2、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15年。3、持有《福建省二级建造师临时执业证书》者。(二)部分科目免试条件符合上述报考条件中(一)1或3并满足下列条件者,可以免试相应科目:1、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从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15年,可免试《建设工程施工管理》;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试《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和《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只参加《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科目的考试: (1)具有工程或工程经济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具有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学专科学历并从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20年。 (3)具有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从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15年。 (4)已持有建设类执业资格证书者。(三)增加执业专业类别考试。已取得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的人员,也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科目的相应专业,报名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后核发相应专业合格证明。该证明作为注册时增加执业专业类别的依据。(四)根据原人事部《关于同意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内地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9号),凡符合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报考条件的香港、澳门居民,均可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报名参加考试。

155评论

萌妹子也有彪悍之刻女汉子也有柔情之时

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分综合考试和专业考试,综合考试包括《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两个科目,专业考试为《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一个科目。

140评论

曾经的少年已远去

随着近几年二建考试的热度不断增加,每年报考二建的人数越来越多,甚至近几年二建考试一度登上微博热搜,足以体现二建考试还是很受欢迎的。关于二建备考,建议大家赶早不赶晚,因为每天复习备考的时间是有限的,越早开始备考,对自己越有利。  随着近几年二建考试的热度不断增加,每年报考二建的人数越来越多,甚至近几年二建考试一度登上微博热搜,足以体现二建考试还是很受欢迎的。关于二建备考,建议大家赶早不赶晚,因为每天复习备考的时间是有限的,越早开始备考,对自己越有利,对于基础一般的考生拉长备考时间考上的概率会比正常复习高很多,所以,现在就要开始备考了!  在备考二建的过程中,大家首先要准备复习资料,选好复习资料是备考的关键,那么如何选择备考资料呢,都需要准备哪些复习资料呢。  备考资料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教材,教材到底有多重要,不同考生有不同看法,有人觉得教材是考试之根本,一定要认真认真再认真地看,有人考完试却觉得教材也没什么用。在这里大立教育小编提醒大家还是要重视教材的重要性,其实二建考试中会有难题和偏题,但是大部分考察的都是基础知识,而这些基础知识基本上都来自于教材中的考点,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教材吃透,了解各章节备考的重点以及高频考点,有针对性的复习,这样才能打好备考的基础。  有了教材作为基础,还需要有习题的补充,不做题,知识就只是只是,很难转化成做题的能力,所以做题非常关键,那么做什么题呢,答案是真题为主,模拟为辅。真题每门课至少刷五年的,三门加起来也就是15套。请记住:如果公共课5年真题有反复练习,练习到每套你都能90%正确率了,考试绝对80分以上。做完题目之后对照答案看一下:错的题为什么错,捡起来自己遗漏的知识点,这时的捡漏多数都是精华了。送大家一句话:考试是最好的提升方式,做题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真题是最好的学习资料,做10道题不如把一道真题做10遍。  最后是一些视频和讲义  网上的资料很多,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都看完。在这里,推荐用网课配套的课件讲义温习。讲义和课件,建议都打印下来看,比较适合在上班路上、闲暇时候看,并且,也避免了你用电子产品看着看着就玩起来的尴尬。一般视频的讲解更加直观、清晰,所以遇到一些重点、难点的时候可以借助相关的视频和讲义,这样理解起来也比较透彻。

54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