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历年真题美育

蓝天白云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831

首页> 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证历年真题美育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倔强生长

已采纳

【 #教师资格证#导语】2018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已结束,教师资格频道特别整理了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幼儿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铭铭问吴老师“天上哪颗星星最亮?”吴老师说:“老师也不知道、回家后我们都去想办法找答案,好不好?”这说明吴老师能做到()。  A.尊重个体差异  B.公平对待幼儿  C.面向全体幼儿  D.引导幼儿探索  答案:D。  2.刚进园时,小朋友们试图用旋转的方法打开水龙头,不出水就大声叫老师、这时蒋老师没有急于出手帮助,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去试、很快小朋友们发现,提起开关,水就流出来,按下去,水就关上了、小朋友们高兴得不得了、这体现了蒋老师注重()。  A.教师的主体作用  B.游戏的促进作用  C.幼儿的亲身体验  D.环境的积极影响  答案:C。  3.中(1)班有一个现象:一个孩子向杨老师“告状”其他孩子就会一个接一个地“告状”,孩子们少如嚷嚷,班上乱成一锅粥、杨老师恰当的处理方式是()。A.不理所有“告状”的孩子  B.先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再行处理问题  C.所有“告状”的孩子  D.选取部分孩子的“告状”予以解决  答案:B。  4.沈老师在指导新教师时说:“学习和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对做好工作极为重要、”沈老师强调的是()  A.幼儿发展知识的学习  B.通识性知识的学习  C.保教知识的学习  D.领域知识的学习。  答案:C。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  B.信仰自由权  C.通信自由权  D.教育自由权  答案:D。  6.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指的“儿童”是()  A.18岁以下的任何人  B.16岁以下的任何人  C.10岁以下的任何人  D.6岁以下的任何人  答案:A。  7.为解决新建小区幼儿入园难的问题,某房产开发公司在所建小区引入了一家由某教育发展集团独资羊办的幼儿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有权确立该幼儿园管理体制的是()。  A.当地人民政府  B.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C.该教育集团  D.该房产开发公司  答案:C。  8.某幼儿园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从所有教师工资中扣除100元用于订阅专业刊物。该园  A.合法,幼儿园有权管理和使用本单位经费  B.合法,幼儿园有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权利  C.不合法,侵犯了教师获取工资报酬的权利  D.不合法,侵犯了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自由  答案:C。  9.未成年学生孔某在逛超市的时候,管理人员怀疑他偷拿物品,并对他进行了强制搜身。该超市侵犯孔某的权利是()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生命健康权  D.隐私权  答案:B。  10.某幼儿园在上学期为大班开设了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课程。该幼儿园的做法()  A.正确,幼儿园有权安排教学活动  B.不正确,这些内容应设在大班下学期  C.正确,有利于实现幼小接  D.不正确,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答案:D。  11.某幼儿园要求幼儿必须到医院接受体检,合格后方可入园。该幼儿园的做法()  A.有利于全面了解幼儿健康状况  B.有利于选拔优秀幼儿入园  C.侵犯了幼儿的受教育权  D.侵犯了幼儿的个人隐私  答案:A。  12.亮亮是驻某地武警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亮亮的义务教育负有保障义务的是()  A.中央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B.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D。  13.休息时,王老师让孩子们排队接水喝,可队伍总也排不好,你推我,我挤你。王老师只好扯着嗓门提醒孩子们,可队伍刚排好,过一会儿又乱了。这时,王老师也口渴了,她端起杯子走到队伍前面接了一杯水喝,很无奈地看着眼前乱哄哄的接水队伍。这表明王老师()  A.未能廉洁从教  B.未能公平对待幼儿  C.未能以身作则  D.未能公正对待幼儿  答案:C。  14.一天,陈老师正在组织孩子们踢球,方方总是抢球后抱着跑。陈老师看到后就让他站到一边,并对带班老师说:“以后都别让他踢球了!“陈老师的做法()。  A.正确,维护了整个活动的良好秩序  B.正确,保护了其他孩子的人身安全  C.不正确,破坏了同事间的团结协作。  D.不正确,打击了方方的参与积极性  答案:D。  15.“丢手绢”的游戏结束了,张老师正准备带领小朋友们回教室,晓理突然走到张老师面前,低声说:“老师,还没有轮到我丢手绢呢。”此时,张老师恰当的回应是()  A.“难道还让我叫小朋友来陪你玩一次?  B.“待会儿我们再去玩更有趣的游戏吧!”  C.“小朋友们先等着,我带晓瑶去玩”  D.“下次再玩吧,谁让你运气这么差!”  答案:B。  16.放学时,家长们都走进幼儿园接孩子,金老师一见到小齐爸爸,就埋怨他说:“小齐到现在还不会自己吃饭、穿衣,你们做家长都怎么教的!”小齐爸爸觉得很难堪、恼怒说:“就是不会才送到幼儿园学习的嘛!”对该事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老师应该注意与家长沟通的方式  B.生活能力培养主要由家长负责。  C.金老师拥有批评幼儿家长的权利  D.生活能力培养主要由教师负责  答案:A。  17.大量细小的水滴随气流漂浮,从天空慢慢降落地面。生活中,人们常常把这种自然现象称作  ()  A.雾  B.霾  C.小雨  D.毛毛雨  答案:D。  18.人类的发展进行与使用工具密切相关,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类最早的工具是()  A.石器  B.陶器  C.瓷器  D.铁器  答案:A。  19.漫画中的超级英雄拥有特别服饰和超人能力,很多被搬上银幕,获得小朋友们喜爱,图1银幕形象是()    A.闪电侠  B.蝙蝠侠  C.朱侠  D.钢铁侠  答案:C。蜘蛛侠。  20.一位作家在创作和译儿童作品方面卓有成就,编过儿童文学杂志,有一项儿童文学奖就以其命名,这位作家是()  A.严文井  B.陈伯吹  C.张天翼  D.叶圣陶  答案:B。陈伯吹。  21.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基本目标是培养儿童认字,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具备基本的道德伦 理规范,掌握一些中国基本文化常识及日常生活常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蒙学教材的是()  A.《千字文》  B.《百家姓》  C.《急就章》  D.《山海经》  答案:C。《山海经》。  22.作为斗量单位,“光年”和“甲子”分别是()。  A.时间单位、时间单位  B.长度单位、长度单位  C.时间单位、长度单位  D.长度单位、时间单位  答案:D。长度、时间。  23.如果太阳不发光,那么地球上的人们仍然能够用眼直接看到天体的是()  A.彗星B.金星  C.流星  D.月亮  答案:B。金星。  24.大气围绕地球气圈,对地球有重要作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大气作用的是()  A.防止过量太阳之外显福射  B.帮助保持地球温度  C.锁住地球生物所需水分  D.产生扼尔尼诺现象  答案:D。产生厄尔尼诺现象。  25.中国传统民居风格众多,有很深人文与地理环境烙印,生动反映人与自然关系。图2所示民居名称()    A.傣族竹楼  B.福建文楼  C.侗族鼓楼  D.西藏竭房  答案:A。傣族竹楼。  26.图文混排是word的特色功能之一。下列表述中,不正确是()  A.可以在文档中插入剪贴画  B.可以在文档中插入图形  C.可以在文档中插入文本框  D.可以在文档中插入配色方案  答案:D。可以在文档中插入配色方案。配色方案是用于用户界面而不是用于文档界面。  27.下列关于PowerPoint中“自定义动画”的表述,正确是()  A.只能用鼠标不能用时间来控制动画  B.只能用时间不能用鼠标来控制动画  C.鼠标和时间都能够控制动画。  D.鼠标和时间都不能控制动画。  答案:C。鼠标和时间都能够控制动画。幻灯片的换片试有手动和自动放映,手动使用鼠标或键盘上的按钮实现,自动放映可采用排练计时完成。  28.下列选项中,与“家具——大衣柜”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A.电冰箱—空调  B.坐具一一双人床  C.消毒柜一冰柜  D.炊具一煤气灶  答案:D。炊具一煤气灶。  29.找规律填数字是一项很有趣的活动,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下列选项中,填入数列“50、90、170、()、650”空缺处的数字,正确的是()  A.330  B.340  C.350  D.360  答案:A。330。  二、材料粉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班上的一些小朋友不喜欢洗手,有些小朋友虽然洗手,也只是简单地冲冲水就算了。户外活动后,韩老师把小朋友分成两组:一组念着儿歌认真地洗手,另一组暂时不洗手。韩老师拿出两块柚子皮,一组一块,让小朋友分别摸柚子皮内层,红红突然叫起来“黑了,黑了!”  果然,没洗手那组小朋友摸过的柚子皮内层已经黑乎乎了,韩老师趁机提问:“柚子皮为什么会变黑呀?”孩子们抢着说:“他们没洗手,手很脏”“手上有土,把柚子皮弄脏了”韩老师连忙引导:“这是我们能看见的,还有我们看不见的呢?”“细菌、病毒”,孩子们大声说。韩老师趁热打铁:“如果我们不洗手就拿东西吃,手上的脏东西会沾到食物上,脏东西进入我们的肚子,身体会怎么样?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孩子们叽喳地讨论开来,最后得出了“一定要认真洗手,做健康的小主人”的结论。活动结束后,没洗手的小朋友,立刻跑到洗手池边洗手,洗得格外认真,洗了手的小朋友中,有人感觉自己没洗干净,就认真地又洗了一遍。  自此,小朋友们大都能自觉地去洗手,如果某个小朋友忘记洗手,其他的小朋友也会提醒他。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儿童观的角度评析韩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答案:韩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遵从了“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1)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材料中韩老师并没有因为幼儿不会洗手而放弃了此方面的培养,而是结合“儿歌”、自主探究的形式,引导幼儿掌握洗手的重要性,遵从儿童是发展中的人的儿童观。  (2)儿童是独特的人。每个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各不相同,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长,韩老师应该将儿童看成独特的个体,因材施教。材料中韩老师将幼儿分成了两组,并且在活动中听从了孩子们的想法进而开展进一步的引导活动,遵从了这一点。  (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每个幼儿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材料中韩老师并没有直接讲解洗手的重要性,而是让幼儿自己实际操作,感知洗手的重要性以及不洗手的危害,遵从了这一点要求。  综上所述,韩老师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31.材料:  一天早上,陈一航蹦蹦跳跳地走进教室,在搬椅子时,他发现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有一本书没有收好,便大声喊道:“余老师,这儿有一本书没有收。”余老师笑看说:“那就请你把它送回去,好吗?”他高兴地把书拿往图书角。由于陈一航平时吃饭、睡觉、上课、活动无一不让老师费心,所以余老师一直盯着他的送书过程,生怕他把书拿到别处去。当他把书拿到书柜前,正想顺手往里面一扔时,余老师连忙说:“谢谢你哦,你帮了我的一个大忙,要不等会儿我还得自己把书整理好。”他听了后连忙把书放整齐,离开书柜了,还不时地回头看看书本是否会掉下来。  余老师被陈一航的这个行为所触动,立刻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他,说:“陈一航,原来你那么会整理书啊,那你愿意做‘图书管理员’吗?把小朋友们没有收好的书,都送到这里来收放整齐。”他高兴地说:“当然可以!我放书最整齐了!”之后的一个星期,在余老师的引导下,陈一航很用心她寻找没有收回图书角的书,把书摆放整齐,在其他方面也进步了很多。  问题:  答案:该教师的行为是正确的,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1)教师践行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教师在对待平时较为费心的陈一航小朋友时,能够尊重学生的人格,能够正确看到其送回书的这一过程,并且能恰当的加以引导。这充分说明改老师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2)教师践行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教师要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材料中陈一航小朋友虽其他方面有时稍显调皮,但是能够主动为老师承担任务,老师能够抓住这一点,进行因材施教,并在老师任命为图书管理员后有了良好的行为表现。  综上,该老师用自己的行为为大家树立榜样,是我们老师学习的榜样,在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理念。  32.材料:  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不仅体现于显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根植于隐性《的朋维模式中。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得如此绵长,在很大程度上将益于我们这个民族独特的方法 论和辩证法原则,得益于中国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路径。辩证矛盾思维即是其中之一。  辩证矛盾思维特别注重时间性。既然矛盾双方之间的辩证运动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时间就不是可有可无的,而必须是参与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辩证思维特别看重“时机”,追求“时中”。  “时中”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易》“蒙”卦的《条传》“蒙,享。以亨行,时中。也,”意思是说,蒙卦表示希望亨通,所以,以通来行事,是符合“蒙”这个时机的。可见,所谓“时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合乎时宜”,二是要“随时变通”。?中而非时,不谓之中。同样,时而不中,更不谓之中了。?《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说韩国的国君韩昭侯准备修建一个高门,但他的谋士尿宜以却秦劝他不要这么做。屈宜日说:“如果你非要修建这个高门,恐怕你还等不到这个高门修建完,就要死了。为什么呢?因为时机不对。国君在自己家修建一个高一点的门楼,搞得气派一些,有错吗?没有错。当年我们国强民富的时候,你如果修建一个高门,肯定没有问题。可是今天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秦国去年刚刚攻占了我们的宜阳城,我国元气大伤,你偏偏要在这个时候修建高门,势必会使百姓离心,将士散德,韩国的败落就不可造免了。”结果,韩昭侯没有听屈宜日的劝告,而屈宜日的预言也应验了,高门还没有修好,  韩昭侯就去世了。当然,这只是一个小故事,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正如属宜日说的>  那句话;“奇斯谓时者,非时日也,夫人固有利、不利时。”意思是说,我所说的时间,不是客观的时间,而是参与到事情当中来的时间。在合适的时间做一件事情,效果会很好;在不合适的时做同一件事情,往往会很糟。这正是“举事而不时,力虽尽而功不成”的道理。。正因为此,中国文化对时间非常敏感,强调做任何事情都要相时而动,顺势而行。《中庸》中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宋代学者朱熹在注释“时中”时也说:“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即是指,“中庸”,是因“时”而“中”的,并非骑墙、折中,更不是简单、僵化的“中间地带”。“时中”又是何其之难!因为它在实践中很难把握,你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抓住它,然后照本宣科地去实践。但是,认识到这种困难并不是坏事,因为你一旦明白了“时中”的艰难,就会有一种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又会让你在行为中谨小慎敬、如腰薄冰,相时顺势,减少犯错。  (摘编自祝和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维》》问题:  (1)、辩证矛盾思维为何特别注重时间性?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答案:矛盾双方之间的辩证运动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时间是参与事件的重要因素。  (2)、追求“时中”,对个体而言有何价值和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答案:“时中”对个体而言有很大的价值和作用。  ①在合适的时间做一件事,效果很好;在不合适的时间做同一件事,往往很糟。  ②“时中”让个体有一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让个体在行为中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相时顺势,减少犯错。  三、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分)  3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管仲随齐桓公打孤竹,春天出征,凯旋时已是冬天,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  北京大学一位老教授,在海淀区住了将近半个世纪,自认为蒙着眼睛也能找回家,可谓地道的“老马”。然而,有一次他走了一条新路,一走出去,是一条大马路,车如流水马如龙,竟一时找不到归路,幸而看见马路上驶过的332公交车,才得以安全回到家。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答案:答题思路  “老马识途”和北大的老教授的“蒙眼识路”都是关于经验的问题,但时代的发展,已经让“老经验”失去了作用,因此,可以从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角度去立意。  在审题时,采用由果推因的办法就能推出结论来,结果就是“老教授”不能按照经验回家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时代发展了,不能按照老经验去办事了。因此,应该从适应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审题立意。

33评论

回忆是痛却无法忘却

1、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这种说法不正确。

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普通高中属于这一范畴。

2、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不仅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体育和综合实践劳动在内的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规范传授给学生,为他们在智能。品德、美感、体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的,就形成了有关的道德观念。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疑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道德信念对行为具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只有道德观念而无道德信念时,就会经常发生诸如明知顾犯之类的错误行为,这时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一致。

4、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景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因此,学习所引起的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5、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四大类,而不仅仅指道德品质的教育。

6、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所谓“直观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时应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和已有经验,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获得生动表象;同时引导学生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规律和原理。教师要认识到直观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不要为直观而直观,避免直观的形式化、庸俗化。

7、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有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该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是不同的,虽然都是注意对象的变换。注意的转移是在实际需要时,有目的的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使一种活动合理地被另一种活动所替代。注意的分散实在需要注意稳定时,受无关刺激干扰,或由单调刺激所引起,使注意离开需要注意的对象。

8、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一些学生自由结合、自发形成的小群体,称为非正式群体。它是同伴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如果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出于成员之间的利益、爱好、信仰方面相似,引导的好,对班级群体可以发生积极作用。如果它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不一致,则会产生消极作用,甚至会称为破坏性的力量。

9、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教育要收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教育具有继承性;二是教育要收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三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0、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11、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心理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这是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积极影响。而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此时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消极影响。即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故本说法不正确。

12、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这种说法不正确。

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德育过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对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调节与控制。二者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历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辨析真题及答案的分享,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技巧、备考攻略等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哦!

65评论

真心给了狗

2020年小学教育知识历年真题

1.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  )。【2012年上半年】

A.美育

B.劳动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美育、劳动教育[D]

2.课外活动不包括(  )。【2012年下半年】

A.群众活动

B.文娱活动

C.自习课

D.科技活动[C]

3.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是(  )。【2012年下半年】

A.课外活动

B.课余活动

C.群众活动

D.文娱活动[A】

4.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2013年上半年】

A.体育课

B.课外体育锻炼

C.体育竞赛

D.运动队训练[A]

5.“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而服务的。”这种观点意味着课程即(  )。【2013年下半年】

A.教学科目

B.社会改造

C.经验获得

D.预期学习效果[D]

6.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各地可以对国家统一规定的中小学课程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体现了课程结构的(  )。【2014年上半年】

A.可操作性

B.可替代性

C.可转换性

D.可度量性[A】

7.根据载体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  )。【2014年上半年真题】

A.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

B.教授化课程资源与学习化课程资源

c.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

D.文字性课程资源与非文字性课程资源[D]

以上就是青藤小编关于2020年小学教育知识历年真题的相关分享,送给正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生的各位考生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即将开始,大家一定要抓紧最后的时间,争取一举通过考试哦!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2020年小学教育知识历年真题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15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