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初中试讲真题

不翻旧账不烦你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0

首页> 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证初中试讲真题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课桌上的青春木椅上的荒凉

已采纳

【 #教师资格证#导语】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陆续发布中,在考后整理了很多网友提供的2019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考题回顾【多版本】  1、木兰诗  2.沁园春雪  3.散步  4.陋室铭  5.天净沙秋思  6.《春》仿写比喻句  7.望月  8.范进中举  9.最后一课  10.《陋室铭》  11.石壕吏  12.水调歌头  13.杜甫望岳  14.河中石兽  15.我微笑着走近你  16.我的叔叔于勒  17.行路难  18.苏州园林  19.少年正是读书时  二、考题解析【例如:《行路难》】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  (1)李杜诗篇万古传。(赵翼《论诗》)  (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启发设问:以上诗句都与古代哪位诗人有关?你能谈谈他的有关情况吗?  教师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  A.李白的生平时代、代表作品;  B.有关李白的故事、传说;  C.你对李白的评价。  学生思考,发言交流,教师因势导入本课学习。(板书标题)  (二)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  3.教师解题,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时代背景。  4.学生自主朗读,疏通、理解全诗。  (三)深入研读  1.学生自主探究,把握诗作内容以及作者感情。  教师将学生在探究中反映的问题集中投影展示,师生共同探究。(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由于朝中*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境?(这二句用比喻,既照应题目“行路难”,又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想有所作为和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矛盾、痛苦心情。)  (3)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4)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面对现实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形象写出了诗人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的复杂心理。)  (5)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充满这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表明自己的理想,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三)小结  1.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浪漫的诗风在本诗中有哪些体现?(李白这首诗“浪漫”的诗风表现在:A.巧用历史故事、典故;B.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C.跳跃式的结构。)  2.从全诗来看,其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学生思考,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最后归纳。  3.巩固体验诗作感情,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四)作业  课后阅读李白的其他诗作。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回想下刚才所讲授的课文,说说你的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你是如何实现的。  【参考答案】  对于《行路难》这一课,我将知识与能力目标设置为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了解李白生平和作品风格。而过程与方法目标,则是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会多次引导大家诵读本首诗歌。《新课标》提出7-9年级的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领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这样的安排,能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有了这样的基础,再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诗人形象、富于变化的语言,安排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学生便能够从中体会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虽历经矛盾却仍昂扬向上的情怀。“三分诗七分读”,所以诵读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囿于时代和年龄的限制,体会诗人矛盾的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2.你认为这首诗中你最想和学生分享的闪光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本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2.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脍炙人口的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去实现理想的佳句,意思是: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理想彼岸。“破”“挂”二字极富气势,传神地表达了作者不因一时之失意而气馁,而是极为乐观,对自己的仕途理想充满信心。  以上几点都是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希望能够和学生分享,也希望学生能从中受到陶冶和启发。

137评论

记忆是在时间里渐酿的酒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英语学科-试讲-考题解析

初中英语 语法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案】

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

Students will master the rule of the Simple Past Tense.

Ability aim:

Students will able to talk about the things happened in the past in their daily life.

Emotional aim:

Students will learn how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

Key and difficult point:

Key Point: Students will master the structure of the Simple Past Tense.

Difficult Point: Students will use the structure of the Simple Past Tense in daily life.

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 Warming-up

1. Greetings.

2. Ask students a question: what are you reading recently? And ask some students to share with the whole class.

Step 2: Presentation

1. Review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past tense of verbs: write some verbs on the blackboard and ask students to change the verbs into their past tense.

2.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dialogu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Mark Twain. Then ask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What’ Mark Twain’ real name? When did he born? When did he begin to work? And then invite some students to share the answers with the whole class and write down on the blackboard.

3. Then ask students when these things happened and then tell them the rule of past tense: Simple Past Tense refers to the actions or states happened at a certain moment in the past, or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in the past. It is often used with temporal adverbial, such as yesterday, last week and so on.

4.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dialogue again and try to find other sentences which used the Simple Past Tense and share with class. Then tell students the rule of general and special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in the past tense: general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use auxiliary verbs (did) and special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use special interrogative words (what, when, how...).

Step 3: Practice

1. Ask student to role play the dialogue and ask two groups to show in class.

2. Play a game: magic box. There is a magic box which is full of all kind of verbs, ask students to choose one card and then make a sentence with it using the Simple Past Tense.

Step4: Production

Discussion: ask students to talk about what happened to them in the last weekend, they should use the Simple Past Tense and then invite two of them to show their conversation.4 in 1, 5 minutes will be given.

Step5: Summary and Homework

Summary: ask a student to conclude the content of the lesson and summarize with the whole class.

Homework: ask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 usage of Simple Past Tense learned today with desk mates after class.

Blackboard design:

【答辩题目解析】

1. Could you list any other temporal adverbials which can be used in The Simple Past Tense?

【参考答案】

Usually, we can use yesterday, last nightnightmonthweekendyear,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in 1992 (a year in the past), in the 1990s, at the age of 16 and so on.

32评论

最后我们赚的都剩回忆

【 #教师资格证#导语】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陆续发布中,在考后整理了很多网友提供的2019上半年初中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版本一  一、考题回顾  初中体育《侧向推实心球、足球停球技术》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2.导入:之前我们学过双手前掷实心球、双手后抛实心球,同学们再想想,还可以怎样推实心球呢?对,我们也可以单手推实心球,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单手推实心球的技术——原地侧向推实心球。  (二)准备部分  1.捕鱼游戏  方法:老师与体委组成渔网,其他同学为小鱼,在规定范围内进行捕鱼,被捕到的小鱼变成渔网一起捕鱼,直到全部被捕为止。  规则:学生不能踩线,不能出线,按教师要求进行。  2.徒手操:头部运动,扩胸运动,腹背运动,弓步压腿,活动手腕脚踝。  (三)基本部分  1.教师示范技术动作,启发学生思考  提问:老师刚刚做的动作和之前学过的双手前掷实心球有哪些不同?  学生回答:单手持球,有蹬地转体和拨指的动作。  组织教学:呈八字式站立。  2.教师总结讲解技术动作  动作要点:持球时,手指与指根触球,大、小拇指夹球,将球置于锁窝处,掌心向前,肘关节抬起略低于肩。发力时,蹬地,转体顶髋,挺胸,推球,拨指。总结出口诀:蹬、转、挺、推、拨。  3.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示范进行分解练习  (1)原地徒手模仿向前推球练习,体会手臂推球动作。(10次人)  纠错:手肘未抬起。  组织教学:在教师口令下进行,1-准备,2-投掷。  要求:肘关节抬起,身体协调用力。  (2)四列横队推沙包练习,并且默念口诀,体会发力顺序。(5次人)  纠错:在刚刚的练习中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在做投掷动作时,没有充分蹬地,注意发力顺序,积极蹬地。  组织教学:四列纵队依次进行。  (3)四列横队推实心球练习。(5次人)  (4)分层投掷练习,设置不同的投掷距离,男生15m,女生10m。  4.教师选出优生进行展示,师生进行自评、互评。  5.游戏—看谁投的远。  方法:学生分成4组,在场地上预先设计不同远度的3个投掷得分区,学生依次进行投掷,每个小组总计得分者获胜。  要求:注意安全,按要求完成。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要求: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  2.向学生展示脚内侧停球、脚底停球、脚外侧停球。  3.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4.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答辩题目解析】  1.原地侧向推实心球的易犯错误和纠正?  【参考答案】  (1)推球时肘关节下降,做正面徒手推球练习,教师在一侧适当用力抵住肘关节。  (2)最后用力时左肩后撤,进行正面推球练习,练习时教师在后侧抵住左肩。  (3)推球时只用手臂力量,进行徒手模仿练习,体会用力顺序,充分利用蹬地转体力量。  2.本节课如何突破重难点?  【参考答案】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采取教师直接示范,用学过的双手前掷实心球做对比,引导学生说出动作要点并且总结出口诀的方式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在练习的过程中,遵循从无器械到轻器械到有器械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充分的体会发力顺序,掌握发力的动作特点并且熟记。接下来的优生展示和教学比赛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技能得以巩固,记忆更加深刻,掌握本节课内容。  版本二  一、考题回顾  初中体育《脚内侧接空中球、武术—剑术》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要求:队列整齐,步伐一致。  2.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学过踢球,踢球讲求对于球的触球部位的选择和对于出球方向的控制,力量越大,越具有威慑力。这样的球是不好处理的。尤其是在大脚开出,长传给队友时,需要球员对球做很好的处理,掌控球权,进行下一步的配合或射门。那如何处理这种球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脚内侧接空中球。  (二)准备部分  1.游戏—螃蟹赛跑  方法:分成四组,每轮每组各派两人为一组,背对背夹住一个足球,发令后,用侧身跑的方法前进,看谁先到终点并且不掉球获胜,统计获胜次数多者为胜方。  规则:按要求进行,注意安全,球掉者需原地将球捡起。  2.专项练习  (1)两人面对面运球前进  (2)颠球练习  组织教学:组织学生在规定场地练习,教师提示注意事项,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1)两脚交替颠;(2)掌握颠球的力量;(3)及时调整身体的位置。  (三)基本部分  1.示范  提问:刚刚老师停空中球时,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老师动作做的非常舒展,一气呵成,而且有后撤的动作,球在脚上没有反弹。  组织教学:分列式。  2.讲解  接空中球时,选择支撑脚位置,根据来球确定接球动作的方向,接球腿要屈膝抬起,可根据需要采取迎撤或切挡动作,接球落地后,应随即将球在地面控制住或控制在下一个动作的准备中。  3.练习  (1)两人一组,传接定位球。  通过简单的定位球脚内侧传接球,感受传接球的部位,迎撤缓冲。  (2)两人一组,相距5米左右,一人抛球,一人用脚内侧接空中球。(10次)  纠错:接球腿、膝和踝关节外展不够,影响触球角度,导致控球不稳,让学生进行无球模仿练习。  (3)两人一组,相距20米左右,一人抛球,一人用脚内侧接空中球。  纠错:由于球飞行路线远而高,所以不易迎球判断,更不易迎撤缓冲控制来球。  (4)多人一组,分四队各站在边长20米的方形场地四角,用脚背内侧传球,传球人向相邻一角的同伴传球,传球后迅速跑至该队排尾,接球者练习用脚内侧接空中球,接球后向下一相邻一角的同伴传球,依次进行。  (5)三对一或四对一传抢游戏。  4.教师选出优生进行展示,师生进行自评、互评。  5.教师展示武术——剑术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放松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答辩题目解析】  1.谈谈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  从课程标准中“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脚内侧接空中球动作要领及运用时机,85%的学生能够做出该动作。  (2)通过分组练习,学练结合,发展下肢力量和协调性,提高接球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形成坚强意志品质,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感悟获得成功的乐趣。  2.脚内侧接球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参考答案】  (1)判断起动慢,不能选择的迎球位置,影响下面动作完成的连贯性,纠正方法:加强灵敏性和反应速度的练习以及反复做判断迎球的跑动。  (2)接球腿、膝和踝关节外展不够,影响触球角度,导致控球不稳,纠正方法:进行分解动作和徒手模仿练习,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3)迎撤接球时机控制不好,缓冲效果差,纠正方法:强调接球腿髋关节要放松,注意培养身体的协调配合。  (4)接球腿动作僵硬,直腿接球,难以接控,纠正方法:降低练习难度,接同伴抛来的空中球,体会接球的时机与迎撤动作。  版本三  一、考题回顾  初中体育《正面上手发球和屈体后滚翻》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要求:队列整齐,步伐一致。  2.导入  示范导入:同学们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了向前滚动的技术动作—前滚翻,那今天老师就教大家另一种滚翻技术——屈体后滚翻。再练习过程中大家要互帮互助,注意安全。  (二)准备部分  1.游戏:拉棒  方法:两人相对而坐,腿伸直,脚顶脚,双手同握一根木棒。发令后,各自使劲儿往后拉,谁先把对方拉起来即为胜。  规则:游戏注意安全,过程中不能松动,避免受伤。  2.徒手操  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要求:动作到位,舒展大方。  (三)基本部分  1.复习正面上手发球  (1)动作要领:身体面对球网站立,两脚自然前后开立,手臂弯曲,托球于身前。将球平稳垂直地抛向右肩上方,高度适中,抛球瞬间,右臂抬起,屈肘后引,肘关节略比肩高,转体收腹带动手臂,挥臂动作如鞭打。用全手掌击球中下部,击球后做推压动作,身体顺势入场。  (2)分组练习教师纠正易犯错误  ①球抛的不稳定,不垂直,影响击球准确性,纠正方法:请学生相互讨论,分析原因,通过观察分析建立正确动作概念。  ②击球点不正确,击出去的球易下网或出界,纠正方法:多练习抛球,直至将球抛得又稳又垂直。  运球高度不够,不能一次完成拉球,纠正方法:先从半转身运球开始练习。  2.新授屈体后滚翻并示范  提问:后滚翻身体着垫的顺序?  学生回答:臀部、腰背部、头。  组织教学:分列式  3.讲解技术动作及示范保护与帮助方法  准备姿势:蹲撑。  动作要领:背向滚动方向蹲撑,两脚提踵,上体略前倾,两手同时用力推垫,向后倒体团身滚动,同时迅速屈肘两手于肩上,使臀、腰、背、颈、头依次着垫,当肩部着垫时,用力推垫翻转成蹲撑,站立。  口诀:后滚翻很简单,蹲撑屈臂手推垫,身体团紧滚成线,夹肘推手要及时,圆滑滚动真好看。  保护与帮助:  保护者单膝跪在练习者侧后方,当练习者滚翻至肩部着垫时,一手提肩,另一手提推臀部助其翻转。  4.练习  (1)原地练习屈臂夹肘,两手贴肩放置动作。  ①准备姿势蹲撑开始。  ②后倒团身屈臂夹肘,两手贴肩放置。  要求:  ①向后倒时动作迅速,团身;  ②后倒时迅速夹肘,两手置于肩上撑地。  (2)在保护帮助下,利用斜坡(10~15度),由高到低做滚动练习。  要求:身体滚动在一条直线上。  (3)在保护帮助下进行屈体后滚翻练习。  教学内容:在体操垫上,不设置坡度,做屈体后滚翻练习。  要求:两人一组,在保护帮助下依次进行。  (4)无保护帮助下,尝试进行屈体后滚翻。教师指导。  5.检验环节—优生展示  6.辅助教材素质游戏接力—打野鸭  方法:学生分成两大组,围成一圈,用排球打圈内“野鸭”。被击中者淘汰,接住球者又可以救人,直到圈外将圈内全部打掉,然后圈外圈内互换。  要求:注意安全,按要求完成。  7.侧手翻—鱼跃前滚翻—头手倒立—挺身跳组合技术。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谈谈体操教学中保护与帮助的意义?  【参考答案】  有利于练习者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练习者正确掌握动作与技能;有利于练习者团结互助良好品质的形成。  2.谈一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功能?  【参考答案】  (1)健身功能。体育游戏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身心活动,经常参加体育游戏,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身体,发展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提高奔跑、跳跃、投掷、攀登、平衡等基本活动能力,同时还能增强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2)娱乐功能。体育游戏简单易行,富于趣味,能使参加者轻松、愉快地度过余暇时间,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3)教育功能。体育游戏在改善人的心理品质,发展个性心理方面也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4)交往功能。个体的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要使一个生物的人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一个能被社会群体所认可的人,就必须学习社会事群体规范,知道和懂得社会和群体的期望和要求。在人的社会化的进程中,体育游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54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