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3542

首页> 教师资格> 语文初中教师资格证面试资料

5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字不成书

已采纳

常考的篇目有《秋天的怀念》、《散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王》、《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春》、《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壶口瀑布》。教师资格证面试注意事项考取教师资格证,点击蓝字咨询机构1、透漏个人信息有些同学或因过于紧张、或因准备不周。很容易将自己的个人姓名、毕业院校、户口籍贯的信息脱口而出。但是这种表达往往可能会被考官判定为考场违规。2、考场礼仪缺失大部分参加教资面试的考生都是具备良好的修养习惯的,可在实际考试中,我们还是会发现部分考生因为过于紧张而在面试时表情僵硬、动作呆板、缺乏对考官的尊重。考官有时会在考生讲课或说课结束后,对考生进行提问。此时即便不能回答的很充分,也应当注意自己的应答态度。3、讲课思路不清有部分考生,在考试之前备课不充分,导致考场上试讲之时磕磕绊绊、语无伦次。没法做到给考官一个较为清晰的内容呈现。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是部分考生之前没有代课经验、对于授课内容没有一个大体的把握,无在实际试讲过程中无法区分重点非重点,对于所教内容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设计。另一部分则是本身逻辑性较差,本身的能力不足以对课程内容做出很好的梳理。考取教师资格证,点击蓝字咨询机构

35评论

上位者

1、《陋室铭》就学生认为“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是虚度年华的表现展开讲解。

2、《口技》要求就文言文得题目展开讲解。

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要求重点品味第七段句子的含义。

4、《故宫博物馆》要求以本文为例上一堂写作课。

5、《海燕》海燕的象征意义;写海燕为什么要写其他动物;太阳暴风雨代表了什么。

6、《桃花源记》说课形式,使用六环节教学法,试组织一堂语文口语课。要求突出重点,与学生有积极的互动;准备时间20分钟。

7、《济南的冬天》出示了两句话,要求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品味拟人的表达效果。

8、《醉翁亭记》要求设计题目帮助学生理解“醉”的含义;示范朗读第一段,要有感情。

9、《沁园春雪》要求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提高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10、《紫藤萝瀑布》教会阅读技巧,推荐理由。

扩展资料:

教师资格证面试注意事项

第一、看考官表情。在结构化和试讲以及答辩的时候。

如果在这些环节考官对你态度很好,表情很满意,那就说明你问题不大。其实,在结构化、试讲和答辩三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试讲,试讲时能否做到自然大方。有些考生在结构化时,因不能很好回答,影响了后面发挥,如果这样那就结果一言难尽。

也有特殊情况,如果你结构化没有答好,但是你试讲时很好,讲清楚了内容,表达清楚,动作大方得体。

第二、试讲是否超时。

一般时间时间是十分钟,备课时间20分钟,要讲好课,就要先备课,其实在整个考试过程中,备课时间还是很充足的,在抽题的过程和考试点的路上,都是有时间构思的,虽然不能写,但是大体内容是构思了。如果试讲超时问题也不大,到时间了考官会提醒你,直接进入下一个答辩环节。

第三、是否讲错知识点。

一般在考试时,考生单独面对几个或三个考官,难免会紧张,如果心态不好就很可能讲错知识点或者是知识点出现错误,如果不是大知识点错误一般考官会给你机会的,这时就看考官在答辩时,如何问你?如果答辩时问你知识点错误的原因,就是考官在给你机会,可千万不要错过。

2评论

风中共醉

初中语文面试试讲一般是1--3年级的教材内容  到场之后随机抽取。

82评论

听我独白叙事

2020下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下午】

【来源于网络】

初中语文《春》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运用温故知新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小学阶段学过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并说说景物有什么特点?如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出春的清新明朗;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写出春江水暖,生机勃勃的意境,以此导入新课。【板书:春】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在聆听、观察画面中理解课文意境。

2.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明确: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3.概括本文的结构特点和各部分内容。

明确:总分总结构。各部分内容分别为:盼春、绘春、赞春。【板书:盼春、绘春、赞春】

(三)深入研读

1.阅读课文,说一说作者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明确:小草、果树、风、雨、风筝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地描绘景物的?结合喜欢的语句进行分析。

明确: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中的“钻”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草破土而出的蓬勃之势写得生动俏皮,展现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就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而“嫩嫩的,绿绿的”这两个叠词的使用也使文章更加有韵律之美,更细致体现了春草的生机勃勃。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闹”字将蜜蜂人格化,非常贴切。这样的描写既表现出声响,隐含着一片喧闹沸腾,更寓意着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③“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这句运用了叠音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叠音体现了声音美和语感美。“在雨里静默着”是将房屋人格化,将蛰伏了一冬的房屋描绘得更富有灵性,装点着烟雨初春的乡村。【板书:修辞手法】

3.小组讨论:除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作者还调动了各种感官。结合语句进行分析。

明确:作者描写景物时调动了触觉、嗅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如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调动触觉,让人觉得非常亲切且生活化,写出了春风和暖轻柔的特点。又如“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是调动了嗅觉,写出了春风清新的特点。又如作者写清脆婉转的鸟的歌声、轻风的声音、流水的声音、牛背上牧童嘹亮的短笛声,是调动了听觉,这些是春天特有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便形成了动听的春日交响曲,体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板书:调动感官】

4.课文的最后三段,作者是如何赞美的?

明确:作者连用三个比喻,用娃娃、小姑娘、青年的形象突出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以此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喜爱赞美】

(四)拓展延伸

举办朗诵比赛,看看谁读得更有感情。

明确: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包括重音、节奏、停顿、语气等方面。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老师总结,作者通过运用多种手法描绘春天,表现了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布置作业:搜集其他作者描写春天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初中教材中还选有朱自清的哪些作品?请简单介绍一篇。

【参考答案】

初中教材中还选有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这篇散文,开头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在回忆往事中追述与父亲在火车站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护儿子的真挚感情。接着抒发自己与父亲分别后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与开头相照应,直抒胸臆,表达情怀。

从全文来看,父亲处境凄凉艰难,内心悲痛难过,苦不堪言。但仍沉着平稳,还劝慰儿子不必难过,偏要到车站送儿子。他体态蹒跚,样样事情还要自己干,心甘情愿为儿子做一些琐屑之事,老境颓唐却惦念儿孙。作者起初对父亲缺少理解,抱怨并暗笑他有点迂腐,后来才转变为对父亲的理解,认识到父亲对自己的疼爱,进而抒发了对父亲的真挚感情。从艺术性来看,这篇文章朴素无华,语言淳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这也是朱自清先生一贯的文风。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授课中你是如何引导学生品评文章阅读的语言美的?

【参考答案】

①分析语言美,要重视整体把握。一是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二是整体把握文章语言风格和语言美的特色。

②分析语言美,要重视微观解剖,要重视修辞现象。对语言中的修辞现象,要能指认其名称,熟悉其一般性的特点和在文章中显示的特点。例如本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中的“钻”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草破土而出的蓬勃之势写得生动俏皮,展现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就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而“嫩嫩的,绿绿的”这两个叠词的使用也能够让同学们读来体会到韵律之美。

③分析语言美,要重视训练和积累。学语文应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品味语言美也是如此。

13评论

贪的梦

1.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内容:(未明确)(3)要求:①正确朗读课文②试讲时间10分钟2.题目:《藤野先生》(1)题目:《藤野先生》(2)内容:(未明确)(3)要求:①有感情的朗读划线部分,感受作者感情②设计问题,让学生感受文本,讲解生字词。③合理设计板书④试讲时间十分钟3.题目:《乡愁》(1)题目:《乡愁》(2)内容:(未明确)(3)要求: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说说里边物象都指代了什么,体现什么情感。③理解本篇课文所蕴含的情感。4.题目:《大自然的语言》(1)题目:《大自然的语言》(2)内容:(未明确)(3)要求:①朗读划线部分②设计问题总结影响物候的因素③合理设计板书④试讲时间十分钟。5.题目:《论语》(1)题目:《论语》(2)内容:(未明确)(3)要求:①听老师朗读,划分节奏②三则选一则详细讲③读准字音、读出节奏6.题目:《拿来主义》(1)题目:《拿来主义》(2)内容:(从譬如罢那段-总之那段 共三段)(3)要求:①朗读选文第二段,注意断句和情感②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体会鲁迅的思想感情③合理设计板书④试讲时间十分钟7.题目:《醉翁亭记》(1)题目:《醉翁亭记》(2)内容:(全篇)(3)要求:①读第34段,注意感情

183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