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4
浏览数
15775
酒后重生
咬合关系又称牙合关系。咬合简单地说,是上下牙齿牙合面的尖和窝交叉相对。全口各个牙齿都呈咬合状态所形成的关系即为咬合关系。咬合关系有两种;正中关系和非正中关系。正中关系的特点是:①下颌骨向上,下颌牙齿咬住上颌牙齿,此时的下颌骨的髁状突位于颞颌关节凹后部。②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颊沟,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舌尖刚好咬在下颌第一恒磨牙的中央窝内。③上颌牙覆盖着下颌牙。非正中关系不是正常的咬合关系。口腔、牙齿的结构和功能
才觉深情
导语:口腔颌面外科基本知识及基本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是正确进行临床医疗实践的重要基础和科学依据,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基本操作正确、熟练与否,是保证疾病治疗质量和成败的关键。 病案是指病人在门诊、急诊、留观及住院期间全部医疗资料的总称。病案是病人病情及医师进行医疗过程的如实反映,是医师进行医疗工作的依据,是医、教、研、防工作的重要医学信息资源,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医疗文件。高质量的病案乃是训练有素的标志,不仅体现撰写医师的学术水平和工作态度,而且代表科室、医院科学管理的水平。 一、门诊病案 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病员占绝大多数,因此应写好门诊病案。力求内容完整、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文字清晰易辨、药名拼写无误、撰写门诊病案记录应注意以下各点: (一)门诊病案项目要求 姓名、性别、年龄、婚姻、职业、出生地、民族(国籍)、户口居住地址、电话、工作单位与电话、过敏药物名称及就诊日期与诊断。 门诊病案封面必须逐项填写。 每次应诊必须完整填明就诊日期(危急病人更须加注时、分)和就诊科室,若病人先后就诊两个以上科室,则各科分别填写就诊日期和科别。 完整的门诊病史均应包括以下各项内容:①主诉;②病史;③体格检查;④实验室检查;⑤初步诊断;⑥处理意见;⑦医师完整签名等部分,可不必逐项列题。 (二)撰写基本要求 初诊病史 (1)主诉:为患者就诊要求解决的主要问题。字数应精简,但应包括时间、性质、部位及程度,但对某些疾病,例如要求行整复术者则不一定强求以上形式,直述其要求即可。病员如有两种以上的主诉,应记录其最主要者,其他次要的主诉,可以选择性地简单记述。 (2)病史:要突出主诉、发病过程、相关阳性症状及有鉴别诊断价值的症状表现。同住院病史要求。 (3)体格检查:以口腔颌面部检查为主。如有全身性疾病,应做必要的体检,如心脏听诊、血压测量等,并记录检查结果。基本同住院病史中的专科检查。 (4)实验室检查:要详细摘录以往及近期的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结果,以资比较或引用。 (5)诊断:应按主次排列,力求完整全面,要严格区分确定的不确定的或尚待证实的诊断。 (6)处理意见:包括下列内容之一或数项。①提出进一步检查的项目(及其理由);②治疗用药(药名、剂型、剂量规格、总量、给药方法、给药途径);③随即(立即)会诊或约定会诊申请或建议;④其他医疗性嘱咐;⑤病休医嘱。 (7)医师签名要求签署与处方权留迹相一致的全名。实习医师应有上级医师签名,以示负责。 复诊病史 (1)复诊病史的必需项目与撰写要求原则上与初诊病史一致。 (2)同一疾病相隔3个月以上复诊者原则上按初诊病人处理,但可适当简化(例如:可在一开始即提明原先确定的诊断)。 (3)一般复诊病史须写明:①经上次处理后,病人的症状、体征和病情变化情况及疗效;②初诊时各种实验室或特殊检查结果的反馈(转录);③记载新出现的症状或体征(包括治疗后的不良反应);④根据新近情况提出进一步的诊疗步骤和处理意见;⑤补充诊断、修正诊断或维持原有的诊断;⑥医师签名。 (4)对于诊断已十分明确,治疗已相对固定,病情已基本稳定的慢性病患者,门诊复诊病史内容包括:①前已明确的主要诊断;②本次就诊的主要临床情况(症状、体征、治疗不良反应等),简述重要实验室检查结果;③处方记录及医师签名。 二、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 对于口腔颌面外科病员,除应作全身系统的检查外,还需作全面的专科检查。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全面、正确的检查,多数疾病可获得正确的诊断。 (一)一般检查 口腔检查 (1)口腔前庭检查 依次检查唇、颊、牙龈粘膜、唇颊沟以及唇颊系带情况。注患有无颜色异常、瘘管、溃疡或新生物,腮腺导管乳头有无异常(红肿、溢脓等)。 (2)牙齿及咬合检查 检查时常需结合探诊和叩诊以检查牙体硬组织、牙周和根尖周等情况,如有无龋坏、缺损、探痛、叩痛及牙齿松动等。 检查张口度情况,以确定其是否张口受限,并分析影响张口运动的因素。 (3)固有口腔及口咽检查 依次检查舌、腭、口咽、口底等部位的颜色、质地、形态和大小。注意有无溃疡、新生物和缺损畸形。注意观察舌质和舌苔变化。舌、软腭、腭垂(悬雍垂)、舌腭弓、咽腭弓的运动更具临床意义;必要时还应检查舌的'味觉功能,咽侧壁、咽后壁以及腭咽闭合情况是否异常。检查口底时应注意舌系带和下颌下腺导管开口等情况。 对唇、颊、舌、口底、颌下区的病变,可行双手口内外合诊进行检查,以便准确地了解病变的范围和性质。双合诊可用一手的拇、示指,或双手置于病变部位的上下或两侧进行。前者适用于唇、舌部的检查,后者则在口底、颌下检查时常用。双合诊应按“由后往前走”的顺序进行。 颌面部检查 (1)表情与意识神态检查 (2)外形与色泽检查 观察与比较颌面部的外形,左右是否对称,比例是否协调,有无突出和凹陷。颌面部皮肤的色泽、质地和弹性变化对诊断某些疾病有重要意义。 (3)面部器官检查 面部器官(眼、耳、鼻等)与颌面部某些疾病关系密切,应同时检查。 (4)病变部位和性质 (5)语音及听诊检查 颈部检查 (1)一般检查 观察颈部外形、色泽、轮廓、活动度是否异常,有无肿胀、畸形、斜颈、溃疡及瘘管。 (2)淋巴结检查 检查颌面、颈部淋巴结,对口腔颌面部炎症及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检查时患者取坐位,检查者应站在其右方(前或后),患者头稍低,略偏向检查侧,以使皮肤、肌肉松弛便于触诊。检查者手指紧贴检查部位,按一定顺序,由浅入深,滑动触诊。一般的顺序为:枕部、耳后、耳前、腮腺、颊、颌下、颏下;顺胸锁乳突肌前后缘、颈前后三角、直至锁骨上凹,仔细检查颈深、浅淋巴结,颈部淋巴结的所在部位和引流方向。触诊检查淋巴结时应注意肿大淋巴结所在的部位、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或波动感及与皮肤或基底部有无粘连等情况。 颞颌关节检查 (1)外形与关节动度检查 (2)咀嚼肌检查 (3)下颌运动检查 (4)关系检查:检查病员咬合关系是否正常、有无紊乱;覆盖程度及曲线是否正常;磨耗情况是否均匀一致,程度如何。此外,还应检查牙齿情况,龋病、牙周病、牙缺失和牙倾斜、移位等,以助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涎腺检查 (1)一般检查 涎腺检查的重点是三对大涎腺,但对某些疾病来说,不能忽视对小涎腺的检查。临床上常依据涎腺和病变所处的解剖位置及相互关系,考虑病变来自某涎腺的可能性。涎腺检查应采用两侧对比的方法,对两侧均有病变者,应与正常解剖形态、大小相比较。除形态以外,还应注意导管口分泌物的情况;必要时可按摩、推压腺体,以增加分泌。对分泌液的色、量、质进行观察和分析,必要时应进行实验室检查。腮腺和下颌下腺的触诊应包括腺体和导管。腮腺触诊一般以示、中、无名三指平触为宜,忌用手指提拉触摸。下颌下腺及舌下腺的触诊则常用双手合诊法检查。 (2)分泌功能检查 ①定性检查:给患者以酸性物质(临床上常以2%枸橼酸、维生素C和1%柠檬酸等置于舌背或舌缘),使腺体分泌反射性增加;根据腺体本身变化和分泌情况,判断腺体的分泌功能和导管的通畅程度。 ②定量检查:正常人每日涎液总量为1000~1500ml,其中90%为腮腺和下颌下腺所分泌,而舌下腺仅占3%~5%,小涎腺则分泌更少 (二)辅助检查 化验检查 化验检查包括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和细菌及血清学检验等。对颌面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对全身情况的监测有重要意义,应按常规进行。 穿刺检查 通过穿刺抽吸肿块内容物,了解内容物的颜色、透明度、粘稠度等性质,可以进一步协助诊断,例如:血管瘤可有血液抽出;舌下腺囊肿有蛋清样粘液抽出;脓肿可以抽出 脓液。必要时抽出物还应送病理或涂片检查,以进一步确定其性质。 活体组织检查 取局部组织作组织病理检查可确定病变的性质、类型及分化程度,对诊断和治疗常具有决定性意义。根据病变的部位、大小、深浅及性质可分别采用穿刺抽吸、钳取和切取活检。 涂片检查 取脓液或溃疡、创面分泌物进行涂片检查,可观察、确定分泌物的性质及感染菌种,必要时还可作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超声波检查 B型超声波准确性更高,它还能确定深部肿物和邻近重要血管的关系。 X线检查 放射性核素检查 放射性核素检查主要用于肿瘤的检查和诊断,亦可用于涎腺、骨组织疾病的诊断以及作为某些临床和科研示踪的手段。例如:通过131Ⅰ扫描可以确定舌根肿物是不是异位甲状腺。近年来,常用99mTc作涎腺与颌骨肿瘤的闪烁扫描检查。 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检查MRI属于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是利用收集磁共振现象所产生的信号而重建图像的成像技术。它是一种非创伤性检查,其特点是显示的解剖结构逼真,病变同解剖结构的关系明确,能使血管显影,且具有三维图像,因而有利于病变定位。凡能被CT检出的肿瘤,亦都能被MRI检出,其软组缘的对比度还优于CT。在颌面外科可用于炎症、囊肿及良、恶性肿瘤,特别是颅内和舌根部肿瘤的诊断和定位。
分分离离
一、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要求体现在临床工作的相关环节。(一)医德医风(二)沟通能力(三)人文关怀二、基本诊治技术(一)医院交叉感染控制在实施口腔检查、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体现无菌观念和防控医院交叉感染的意识,掌握基本方法。洗手、戴手套口腔黏膜消毒(二)基本检查技术口腔全面检查,填写检查表牙髓温度测验牙周探诊检查咬合关系检查颞下颌关节检查下颌下腺检查社区牙周指数(CPI)检查和记录(三)基本操作技能刷牙指导(改良BASS刷牙法)窝沟封闭术口腔局部麻醉GVBlackⅡ类洞制备术(磨牙邻(牙合)面洞)磨牙开髓术龈上洁治术口内脓肿切开引流术牙拔除术口内缝合术颌面部绷带包扎技术牙列印模制取磨牙铸造金属全冠的牙体预备磨牙邻(牙合)面嵌体的牙体预备①牙体硬组织疾病②牙髓病变③根尖周病④牙发育异常⑤牙周炎⑥阻生智牙⑦颌骨囊性病变⑧颌面骨骨折(3)根管充填后根尖片实验室检查(1)血、尿、粪常规(2)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g)(3)血清电解质检查(4)血糖(5)血沉(6)肝功能(7)肾功能(8)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标志物三、临床综合思辨能力(一)病史采集根据主诉进行病史采集,包括现病史和有关病史,提出所有考虑的可能疾病,体现鉴别诊断思路。牙痛牙松动牙龈出血牙龈肥大牙龈肿痛颌面部肿痛口腔黏膜溃疡口腔黏膜白色斑纹口腔黏膜及皮肤窦道和瘘管口腔异味口干开口困难修复后疼痛(二)病例分析模拟口腔疾病的标准化病例,每个病例至少包括2~3种疾病。病例分析包括诊断、鉴别诊断及其依据和治疗设计。龋病牙本质过敏症牙髓病根尖周病慢性龈炎药物性牙龈肥大妊娠期龈炎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牙周脓肿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念珠菌病口腔白斑病口腔扁平苔藓牙外伤干槽症智牙冠周炎颌面部间隙感染口腔颌面部创伤口腔颌面部囊性病变口腔癌三叉神经痛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一)考试机构或组织的基本要求承担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机构或组织,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号第四章第十八条规定外,还应符合:实践技能考试机构或组织,应根据考试内容设置若干考站,具备实践技能考试条件,便于管理;考试机构或组织应设候考室,并必须明示考生须知、考试流程图和考站分布图等;考试机构或组织须设考试引导员,负责引导考生进入每个考站和传递考生评分册,保证考试秩序和纪律。(二)考试机构或组织器材配置口腔类:(1)一般器械:一次性口腔器械盒(含口镜、探针、镊子、器械盘)、手套、消毒器具及消毒液、洗手设施(含流动水、肥皂、擦手纸巾消毒毛巾)、消毒敷料(包括大棉球、纱卷)、1%碘酊、3%双氧水、酒精灯、灯架、注射器、听诊器、血压计、吸氧设备;(2)口腔设备及专用器械和物品:1)口腔综合治疗台、颅骨仿生头模型及下颌骨模型;2)钻针(含裂钻、球钻)、15#扩大器根管锉、金属口镜银汞充填器、牙胶棒冰棒、手用洁治器(含直角形、大镰刀形、弯镰刀形、牛角形)、牙周探针、印模材、托盘、调刀、调碗;3)正常离体磨牙;4)牙髓活力测试结果报告单、X线片(牙片及正常全口曲面断层片)及读片灯箱、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单。(3)医学教学模拟人,需符合吸氧、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操作需要。(4)计算机多媒体演示:计算机、打印机。 (一)考试实施的基本要求实践技能考试采用多站测试的方式,考生依次通过考站接受实践技能的测试。考点根据考试机构或组织的设置规模,合理安排考生的考试时间;考点在准考证上注明考生应携带的物品(如身份证明(军官证、护照)、工作服、口罩、帽子以及口腔类所需的离体牙等),并提前10天通告考生;考生持“准考证”应考,考试机构或组织要严格把关,考前认真核对考生准考证和身份证明,并对应试者所提交的试用期一年的实践材料进行审核;每位考生必须在同一考试机构或组织进行测试;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总分值为100分,合格分数线为60分;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过程中,不得对人体进行创伤性操作;在体格检查和基本操作采用2名考生相互操作时,要男女考生分开,并至少为女考生安排1名女考官。(二)考官担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考官,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号第四章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同一考试机构或组织的各考站的考官原则上不能来自同一单位(医院)。注:年度实践技能考试合格,而医学综合笔试不合格,其实践技能考试合格成绩不作为以后年度参加医学综合笔试的依据。
优质医学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