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2
浏览数
4146
我流泪不及她微皱眉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LV4分析程序的运用
(一)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1.注册会计师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应当运用分析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在这个阶段运用分析程序是强制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注册会计师无须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每一方面时都实施分析程序。
2.使用的数据汇总性比较强,其对象主要是财务报表中账户余额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使用的分析程序通常包括对账户余额变化的分析,并辅之以趋势分析和比率分析。
3.与实质性分析程序相比,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使用的分析程序并不足以提供很高的保证水平。
(二)用作实质性程序,识别认定层次重大错报
1.适用条件:
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
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较低且数据之间具有稳定的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2.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实质性程序时,并不是必须使用分析程序。分析程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财务报表认定。从审计过程整体来看,注册会计师不能仅依赖实质性分析程序,而忽略对细节测试的运用。
在设计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都应当考虑:
(1)考虑针对所涉及认定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实施的细节测试(如有),确定特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这些认定的适用性。(适用性)
实质性分析程序通常更适用于在一段时期内存在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
(2)考虑可获得信息的来源、可比性、性质和相关性以及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评价在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时使用数据的可靠性。(数据可靠性)
(3)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并评价预期值是否足够精确以识别重大错报(包括单项重大的错报和单项虽不重大但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错报)。(作出预期)
(4)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额。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且无需作进一步调查的差异额时,受重要性和计划的保证水平的影响(重要性水平越低、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无需作进一步调查的差异额将会降低)。(结论)
(三)用于总体复核
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分析程序,在已收集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合理性作最终把握,评价报表仍然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而未被发现的可能性,考虑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以便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这时运用分析程序是强制要求。
总体复核阶段分析程序的特点:
1.与风险评估阶段的分析程序比较:两者使用的比较和分析的手段基本相同,但目的不同。
实施分析程序的时间和重点也不同,以及所取得的数据的数量和质量也不同。
2.与实质性分析程序比较:在总体复核阶段实施的分析程序并非为了对特定账户余额和披露提供实质性的保证水平,因此并不如实质性分析程序那样详细和具体,而往往集中在财务报表层次。
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