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管理会计师能力框架

我还爱丬
  • 回答数

    8

  • 浏览数

    4113

首页> 会计职称> 注册管理会计师能力框架

8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半边夕阳半边天半分落寞伴张脸

已采纳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已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在所有会计师事务所施行。为了帮助广大注册会计师正确理解和运用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框架下,制定了实施指南。准则指南覆盖所有准则项目,共48项,计100余万字,自2007年1月1日起与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同步施行。

一、起草过程

在审计准则体系发布后,中注协开始着手指南起草工作。指南起草工作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初稿起草阶段。审计准则一发布,中注协即投入了指南制定工作。成立了指南起草工作组,制定了工作方案,提出了每个指南的框架、总体要求、工作步骤和任务分工等。起草工作组由审计准则委员会委员、外国及港澳台专家咨询组成员和审计准则组成员组成,既有理论界的权威,又有实务界的专家。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起草工作组成员加班加点,连续作战,工作富有成效,4月中旬形成了指南初稿。4月下旬至6月上旬,组织专家对指南初稿进行审议和修改,形成了内部征求意见稿。

二是研讨论证阶段。中注协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在北京举行了两期研讨班,每期10天。来自具有执行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64名主管技术的负责人参加了研讨。研讨班采取了边宣讲,边研讨的模式,对指南内部征求意见稿的体例、可操作性和适用性等进行论证。

7月下旬,中注协又召开为期14天的定向征求意见会,邀请15名资深注册会计师,对指南内部征求意见稿进行仔细推敲和斟酌。

7月至8月,利用举办三期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培训面授班的机会,中注协把指南内部征求意见稿以讲义的形式印发,由起草人讲授,同时听取学员意见。

通过研讨论证,起草组成员了解了指南内部征求意见稿修改的方向和重点,经过加班加点、日夜苦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三是公开征求意见阶段。8月15日,中注协印发指南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到各地注协和相关部门意见80多份。

四是审计准则委员会审议阶段。10月8日召开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暨中注协审计准则委员会联席会议。会上,各位委员对指南的质量表示认可,同时也提出了技术上的完善意见。会后,中注协又将完善后的指南向审计准则委员会和相关部门第二次征求意见。各位委员和相关部门对指南草案表示肯定,建议发布。

二、指南的特点

指南是对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细化、深化和具体化,为注册会计师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准则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与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构成一个完整的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指南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内容全面。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包括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共计48项。执业准则按其功能区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具有概念框架功能的准则,重点阐明执业的目标、一般原则、理念和方法论。二是具有实务操作功能的准则。为了使注册会计师掌握不同类别准则的要旨,将所有准则转化为正确的执业理念和行为,针对每项准则,都起草了相应的指南。

第二,可操作性强。增强可操作性是指南的基本定位。与体例相适应,准则主要规范注册会计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而没有阐明为什么这样规定和怎样操作。指南利用体例相对灵活的特点,对于具有概念框架功能的准则,系统阐述准则的理论基础、规范的理由和对执业的影响,指导注册会计师如何理解执业理念和方法论;对于具有实务操作功能的准则,重点阐述准则的核心程序和具体方法,增加大量的解释、说明、举例和图示,指导注册会计师如何正确运用程序和具体方法。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和检索,指南尽可能做到与准则对应,指出准则的条目。

第三,贴近实务。由于执业准则在理念和方法上变化较大,指南密切结合我国目前的执业环境和以往的执业实践,以使注册会计师顺利实现由老准则向新准则过渡。例如,为了指导注册会计师正确运用审计风险准则,提高注册会计师识别、评估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能力,指南通过举例方式系统讲解了注册会计师如何设计和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以及如何通过工作底稿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把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与应对的过程用工作底稿进行勾稽。同时,指南中提供了大量范例,如新版的业务约定书、前后任注册会计师沟通函、各类询证函、管理层声明书、业务报告、风险评估程序工作底稿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第四,坚持国际趋同的要求。执业准则在框架体系、项目构成和核心内容等方面体现了与国际准则趋同的要求。例如在审计准则的内容上,充分采用了国际审计准则所有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程序,在审计的目标与原则、风险的评估与应对、审计证据的获取和分析、审计结论的形成和报告等所有重大方面,与国际审计准则保持一致。对国际审计准则中包含的举例等解释说明性材料,由于我国准则是财政部规范性文件,未能写入准则正文。在此次起草指南时,根据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发表联合声明的精神,将国际审计准则解释说明性材料写入指南,以进一步体现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要求。

三、指南的成果

指南以执业准则为依据,结合审计理论和实务成果,重点解决了注册会计师在运用准则时面临的问题。

——如何运用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准则确立了新的审计风险模型,以明确注册会计师识别、评估和应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思路。审计风险模型构成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基础,在审计实务中不易把握,指南详细阐述了注册会计师如何使用审计风险模型开展审计工作。

——如何计划审计工作。计划审计工作包括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层面。指南对总体审计策略进行了细化,对实务中如何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列出了具体考虑因素。借助于风险评估程序和进一步审计程序工作底稿示例,指南详细演示了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

——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对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和评估是审计准则建设中新增的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指南从六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注册会计师如何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特别是利用审计程序举例的方式,详细讲解了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和关键环节。

——如何实施控制测试。由于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相对滞后,注册会计师在实施控制测试时或者不知从何下手,或者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不能为审计提供有价值的基础。指南指导注册会计师从宏观层面和业务流程层面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同时,通过“认定”的概念和审计风险模型,把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贯通起来。

——如何应对舞弊风险。指南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为基础,系统阐述了企业管理层财务舞弊的动机和风险因素,针对新形势下财务舞弊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了应对舞弊风险的技巧、方法和案例,为注册会计师发现舞弊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如何编制工作底稿。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重塑了审计流程,严格了审计程序,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形成恰当的工作记录。针对这个问题,指南系统地讲解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如何编制工作底稿,特别是如何建立风险评估结果与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联系,风险评估工作底稿如何与进一步审计程序工作底稿相勾稽。

——如何运用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是衡量注册会计师出具恰当审计报告的依据,也是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正确决策的关键因素。在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从定量角度运用重要性水平比较到位,但从定性角度运用有所欠缺,指南细化了如何从定量角度运用重要性水平,并详细介绍了从定性角度运用重要性水平的原理。

——如何确定抽样规模。正确运用审计抽样原理,是注册会计师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的关键。指南系统阐述了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中如何确定恰当的样本规模,如何评价样本结果,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如何确定审计意见。指南总结最近几年证券市场审计意见存在的缺陷,系统阐述了注册会计师如何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如何针对具体情况确定恰当审计意见类型,防止随意调控审计意见,并列举了各种类型审计报告的参考格式。

——如何审计新兴和复杂领域。目前企业会计核算中判断和估计事项日益复杂,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涉及领域日益宽广,针对公允价值、金融工具等新兴和复杂领域,指南提供了详细的应对程序和方法。

172评论

不是小姐却有小姐命

CMA侧重预算预测、内部控制、决策支持、风险管理,成本分析等内容,目的在于扩大财务管理会计人员的知识广度、培养其预测商业需求及制定策略决策的能力,支持企业的战略决策分析、有效的实行成本控制,推动企业业绩提升、顺利实现财务人员角色转换。据朋友推荐,说中华会计网校的课程不错,正打算报课去学习呢。

102评论

竹蜻蜓带你飞向太空任意门带你穿越时空

考cma的优势如下:1、高的含金量,可以代表自己的能力。2、有非常高的面试通过机会。3、为出国加分。4、科目较少,比较容易通过。5、缺口大,拥有的人比较少。cma的意思是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简称“CMA”。CMA资格认证是由成立于1919年的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成立的专业认证制度,是针对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领域的权威认证。注册管理会计师(CMA)与美国注册会计师金融特许分析师一起成为世界领域的三大金牌认证。CMA认证的目的是在培育管理会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会计能力。如果能考下cma,那么在将来的工作发展中会十分顺利,并且会有很多的公司需要这样的人才。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这门行业的前景依旧不可小视。拿到这个证书对工作会有不小的帮助,不管是在面试还是实际操作中都会让公司的高管对你高看

127评论

蓝天拥抱白绵云

CMA含金量高。MACC的全称为Management Accounting Competency Certificate,意为管理会计能力素质认证课程。MACC是以IMA管理会计能力素质框架为基础,以管理会计能力素质提升工程为指导,以MACC专家顾问委员会中美各界管理会计专家的研究理念为依托,适用于国内企业转型及财务人士能力素质转型提升的普适性认证课程。CMA则是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的简称,由诞生于1919年IMA在1972年推出的管理会计认证。CMA与CFA、AICPA合称全球财经领域三大黄金认证,能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用。CMA是新一代财务管理者的国际财务认证,知识体系包含了财务、管理、业务、市场等多方面内容,着力培养懂财务、会管理、懂业务、能决策的财务精英。二者的区别在于,其一,MACC为提升管理会计能力素质的专业认证课程,而CMA为IMA推出的管理会计认证。也就是说,MACC是为丰富CMA而推出的专业课程,为提升CMA持证者的能力素质而设。如果说前者是反映的是CMA能力的前提和过程性课程,CMA是一种认证的权威结果。其二,MACC是基于CMA的管理课程推出的一个课程框架,并没有具体的课程体系。不同的培训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或者学员定位进行课程设置。因此,MACC只是IMA推出的一个为CMA做市场宣传的战略产品。其三, CMA权威性更大、认可度更高。MACC是2016年推出的管理会计能力素质框架课程,权威性和认可度并不高。而CMA则是IMA在1972年推出的管理会计认证,至今已有40多年发展历史。CMA与CFA、AICPA并称全球财经领域三大黄金认证,得到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认可,同时CMA也是唯一被我国政府部门引进的管理会计认证。

99评论

always個人

由审计审阅与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三大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审计、审阅与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具体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业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第二部分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 第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176评论

没了你我依然保持微笑

MACC没有含金量,CMA是美国标准的证书,又贵又不适合中国,考初中级和CPA才是社会公认的,有含金量的证书,如果要考管理会计证书,考个总会计师协会的MAT或者国家会计学院的CNMA都行,一是中国的证,二价格也没太贵。

147评论

痛是我的基友

一、中级和CMA的联系

从框架内容来看,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框架内容如下: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内容框架

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的框架内容如下:

从以上图表中可以看出,CMA和中级存在着一些共通之处,两者

(1)均涉及会计账务处理内容,包括核算、报表分析等;

(2)均涉及预算管理内容,包括预算和报表的编制等;

(3)均涉及成本管理,包括成本核算与间接成本等;

(4)均涉及投资决策管理,包括投资回收期、风险分析、现金流折现等;

(5)均涉及企业运营管理,包括营运资本管理、筹集资本、风险与回报分析等;

(二)学习CMA的目的?

既然CMA和中级有着这么多联系,那么为什么还要学习CMA呢?学习CMA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这就在于财务会计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而管理会计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管理会计的发展前景及竞争力远大于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1. 数据口径一致对外,并非能满足企业管理需求

2. 财务数据本身存在一定滞后性

3. 财务处理标准化,技术含量降低

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

1. 更关注企业未来,数据预测有前瞻性,带来合理预期

2. 科学规划战略目标实现

3. 财务分析,财务决策

4. 宏观和微观管理企业,从各个角度规范控制,使企业经营效率得到提升

162评论

没你我嗨翻全场照样爽

目前国内通行的管理会计资格证书是CMA注册管理会计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下CMA。

CMA的含金量是比较高的,首先是全球管理会计认证,目前超过180多个国家认可,同时他也是中国政府引进的国外管理会计认证,与传统财务会计不同,管理会计师在企业中往往负责监控、反应、报告和预测企业经营成果,收集、分析和整合企业信息,评估企业整体业绩,执行和监视企业内部控制,以及参与到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决策过程中。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信赖持有CMA认证的财会专业人士不仅仅因为他们拥有财务、会计和信息管理方面的专业水准,更是因为他们拥有在全球经济快速变化的环境下,推动企业整体绩效等战略决策支持方面的技能。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副院长刘俊勇教授曾断言“未来十年”管理会计是中国的蓝海人才,缺口在300万,而财务会计人才需要将消减23,大量传统财务人员面临转型或者失业。目前国内大型企业对CMA人才求贤若渴,绝大多数CMA持证人员,任职于大型跨国企业,职业前景十分广阔。

所以说大家要是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如果想在公司的财务领域一步步走上去,建议大家考虑考取CMA认证,这不仅仅是一个认证,而是一项投资,是一项提高职场竞争力的投资。

此外,CMA是国际上唯一采取中英文两种考试,CMA证书都是IMA亲自颁发的,除了考试语言不同,其它如出一撤。包括报考条件,考试内容,考试时间,证书认可度,两种形式的证书具有同样的效力,含金量一致。

IMA全球业务总监Jim谈到:“CMA重在培养管理会计人才,CMA中文考试取得的证书与英文考试取得证书在权威性,认可度方面没有区别,唯一的不同之处即是语言的不同,CMA中文证书和英文证书都是从IMA美国总部直接颁发的,中文证书在国际上180多个国家同样适用的。英文证书仅仅是证明考试者的英文能力。”

CMA证书分CMA中文考试证书和英文证书两种,针对证书的含金量,IMA协会表示含金量是一样的,外企看重的是CMA持证者的实操能力,CMA证书无论中文还是英文并不影响工作的升职,在外企工作都具备相应的英文能力,所以CMA证书是中文还是英文并不影响。

CMA的含金量不会因为语种的差异而不同,我们不管是考哪种都是职业生涯中的一大提升。

管理会计作为我国会计发展方向趋势,越来越多的财务会计转型报考,发展前景可期。

56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