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我们不同
《指南》与高校学历教育的关联
《指南》的一项突出价值是,它列示了成为一名成功的注册会计师所需要的能力框架和主要环节。目前的教育体制难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学生自身对这些能力的培养也缺乏高度的意识,而更侧重于各种应试所需要的知识和考试技巧。《指南》的发布可以在相关专业教育领域树立权威的能力框架标准,填补这样的空白,并有可能促使这样的能力框架体系及其具体内容成为相关专业教育大纲的必要组成。 除了提供框架的知识与能力体系外,《指南》还强化了高校学历教育在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中的前提地位。《指南》倡导的这种“强调相关专业知识基础的学历教育”取向与和国际的先进经验与做法是一致的;当然,这种“强调相关专业知识基础的学历教育”取向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类领域知识的具体课程设置、各类领域和具体课程的学时配置以及考核评价要求等。
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特征的重要体现。《指南》在“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一章提到,“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的培养需要通过课程学习(特别是专门课程)和实务经历实现。”《指南》对相关内容的强调意味着会计专业学历教育有必要重新考虑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指南》对高校学历教育的引导
基于上述分析,《指南》对高校学历教育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首先,高校学历教育有必要根据《指南》确立的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考虑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完整与合理,做出适当调整。第二,高校学历教育有必要考虑增加与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相关的知识与道德判断能力的教学比重,有条件的可选择合适的商业伦理与道德教材并设置专门课程。第三,《指南》启示当前的高校学历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审计职业”意识,从而肩负起培养优秀注册会计师人才的前哨职责。
《指南》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确立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框架。这样的框架不仅对实务界人士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对会计专业的学历教育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在这样的框架体系指导下,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早期就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全面的专业与职业发展观,这一点对受教育者自身和注册会计师行业而言都是受益匪浅的。
注册会计师职业继续教育工作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是否根据《指南》的要求,组织实施好了解需求、课程开发、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等环节
《指南》引领职业继续教育工作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党委书记秦荣生
《指南》表明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组织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高瞻远瞩,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工作走上了一条有据可依和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根据《指南》的要求,中国注册会计师应具有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相关法律及相关知识、组织和企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拥有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及实务经历,这为我们做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承担不同工作职责的注册会计师需要具备不同的专业知识和胜任能力,因而要求接受不同程度的继续教育。
注册会计师职业继续教育工作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能否满足不同培训对象的要求,主要取决于是否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的要求,组织实施好了解需求、课程开发、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等环节。
了解需求可以弥补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不足。进行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注册会计师“学什么”的问题。因此,必须要了解注册会计师的需求。在了解需求时,应把握以下的一般原则:(1)了解需求是实现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基本目的的前提条件;(2)了解需求要具有一定的超前;(3)了解需求要注意吸收其他国家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借鉴国际审计惯例与审计准则;(4)了解需求要为解决当前审计实务存在的问题提供指导。
开发课程是满足提高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内在需要。课程研究与开发是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核心。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开发,应坚持以下原则:
(1)课程开发都应以提高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为前提,以学习和掌握会计财务相关知识、组织和企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为目标,强调目的、计划和可作。(2)课程开发必须按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进行。(3)课程开发应强调及时、可作,采用最新的技术开发手段。(4)课程开发内容的各个方面均应有一套严格的工作程序。
改革教学方法是实现提高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重要手段。要想在注册会计师继续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还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先进、灵活。在继续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小组讨论、大会演讲、情景教学、室内外娱乐式教学等。 强化教学是实现提高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重要手段。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教学应强调其职业培训的计划、统一、协调。这一方面是出于对各级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和培训质量统一要求和同步提高的考虑,同时也是为了全国培训资源的有效利用。首先,三个国家会计学院主要是培训合伙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其培训计划、课程、案例、师资等、均应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或其授权单位统一制定、开发、制作和选聘。其次,课程开发与教学应分工进行,前者应由中国注册会计师或其授权单位负责,后者由三个国家会计学院负责。
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教学过程应强调创新意识。以保障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提高。
爱她心不变爱你一万年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服务,你的问题我们已经看到,正在努力为你整理资料,五分钟内回复您,谢谢!^-^一般认为,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内部牵制,2022年之前,双人记账和复回式记账2、内答部控制初步,2022年10月颁布了《审计程序说明》3、内部控制架构,2022年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第55号《审计准则说明书》4、一体化内部控制,2022年COSO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5、全面风险,2022年COSO的《企业风险——整合框架》更多5条
长发及腰半萌半骚留海齐眉半痞半颓
我国有必要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一)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
因为会计具有双重属,既具有技术又具有社会。会计的技术使得在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可以借鉴一些国外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经验教训,从而节省制定成本提高制定效率。但会计也具有社会,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差异和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各国会计准则从形式到内容都存在着差异。一国的会计准则只有从其自身的社会经济环境出发,运用自己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所以我国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要立足中国实际,充分考虑我国会计环境的特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二)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中存在很多变动因素,而且存在很多特有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如果单纯地为了与国际社会接轨,急于求成、不经过深入地调查、严密地分析,便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不仅仅浪费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不利于我国会计的长远发展;也会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我国在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一定要循序渐进,在对财务会计需要提供什么质量的信息及怎样提供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等内容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逻辑严密并对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实务具有实际指导作用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至于是采用像那样的概念形式,还是像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那样颁布一份的都只是形式的问题。
(三)确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机构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质是会计理论的一部分,那么,作为会计理论的一部分,应该由民间学术组织制定。以为例,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民间组织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制定的,不具备法律效力和法律约束力,无法作为经济活动法律诉讼中的法律支持。但由于由证券交易委员会和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支持,仍具有较强的权威和约束力。考虑到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多特有的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会计准则可能没有规定,但由组织、学术界、实务界以及企业界共同研究制定,以行政法规的形式颁布,这样可以具有法律约束力和较强的权威,切实对会计准则、会计实务起指导作用。
(四)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应当完整严密
财务会计的本质就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一个人造的经济信息,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其实也是一个人造的概念框架。所以我国在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对其构成概念框架的子都应涵盖,缺少任何一个子,都不是一份完整的概念框架。具体来说,由于我国会计环境的特殊,在构建概念框架时,要充分考虑我国的会计环境,可以将其作为概念结构的一个边缘,然后将概念结构分为几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会计假设、会计目标;第二层次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第三层次包括会计要素及确认、计量报告原则;第四层次为财务报告。这些内容层层推进,共同构成一个完整严密的概念框架。
久伴你走愿与你久
注会考试《审计》知识点:的概念框架
的概念框架
概念框架要求注册会计师采取下列措施:
(1)识别对的不利影响;
(2)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
(3)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如果无法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消除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形,或者拒绝接受审计业务委托或终止审计业务约定。在执行业务过程中,如果注意到对产生不利影响的新情况,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运用概念框架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