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7
浏览数
14339
樱花凋谢我心已凉
首先解释一味药即元胡、延胡索。正规的写法应该是玄胡索。就好象元参一样经常写作。元明粉写作一样。无可争议。其次要说的是,这个处方也叫是庸医所为。因财迷心窍,丧失医德所致。既是庸医所为,那么处方就不讲章法了,下边我给众位分析:解表药:辛温、辛凉同用说明医者辨证不明。羌活、桂枝、属于发散风寒类。《中药学》蝉衣、葛根、牛蒡子属于发散风热类《中药学》清热解毒药:白花蛇草、金银花、射干、牛蒡子。止咳化痰药: 温化寒痰药: 白前、干姜。 清化热谈药:前胡、浙贝母、石韦。止咳平喘药:苦杏仁。利水渗湿药: 车前子、扁蓄、瞿麦、六一散、石韦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玄胡索: 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川芎 :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从以上诸药 的分析可以看出。医者的目的是要治疗咳嗽一证。但是,不知从何处下手。原因不明?是风寒引起还是风热引起不清楚,所以就都上来了。是寒痰还是热痰 ?也不清楚,索性也一起来吧。也有可能是痰湿?所以化湿的药也同时来了。思前想后,总想考虑得周全:为了控制肺部感染消炎的也一起上吧。所以又用了大量的清热解毒的药。肺热总要有外达之路呀?用些利尿的药吧。苦寒药物用多了会伤阴吧?加点玄参。怕药太凉了?再加上点干姜。伤了血分怎么办?再来点川芎。自己给病人开了这么多的药,万一吃坏了肚子,引起疼痛怎么办呀?还是加上点玄胡吧。这样保险点。说句北京话,这个药方开的也太有点玄乎(玄胡)了。就差壮阳和补气的了。否则就叫“全活汤”了。老北京常说是“蒙古大夫”开的药。让我说还是外“外蒙”的!!!分析之后,众位看看这个药还能吃吗?
觉悟总是来得太迟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分为执医技能考试和执医笔试。一、执医技能考试1、病案分析,分为两大题,一题是考内科的病案,另一题考外、妇、儿的病案,考试需答出病名、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等。2、临床操作,分四个项目,中医操作第一个是考中医的四诊,包括望、闻、问、切,第二个是考针灸方面的,包括穴位的定位和操作方法。3、临床答辩,分为四个项目,第一个问诊为送分题,背一个问诊模版,第二题为中医的问题,第三题为双重诊断,根据一个病案,辨别出中医、西医病名,第四题考的是实验室检查。二、执医笔试第一部分:中基、中诊、中药、方剂、中内、针灸。第二部分:诊断学基础、西内、传染病学第三部分:中外、中妇、中儿。第四部分:卫生法规、医学伦理。
我挺好还能笑
中医的四诊是望、闻、问、切,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也就是说,望、闻、问、切(把脉)这四种诊断方式,只通过看就能确定病情的是最高境界,通过闻(听、嗅)为其次,通过问就能确诊的再次,最低水平就是通过把脉才能判断病情了,而且中医还特别讲究四诊和参,也就是说同时运用四种诊断方法,把每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相互对照,综合分析得出最终结论。随着中医几年前的承传,望和闻的功夫失传严重,而由于普通人对中医的神秘感,觉得一把脉就知道病情很神奇,而问了才知道就是水平低,这是不客观的,而且出于对诊断准确性的考虑,也是要综合诊脉和问诊做综合分析。很多人第一次看某个中医,出于考验对方水平的想法,故意不说病情,只伸个手给医生看医生说的准不准,这种心态是不对的,对自己也不够负责。当然,也不排除现在很多中医水平不够,滥竽充数的。
随身代替
十根手指各有长短,各人技术水平总归有差异的,这不好勉强的。号脉只是诊断收集信息的一种方式,还要结合其他望、问诊等方式最后统一在一起才好作判断的。以号脉为主就断定的那应该都是高人了。高人当然不会很多的了。就诊时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彼此应该紧密交换信息,弄清了情况才好走下一步呀。其实就医时特别是换一位时,不必多说什么的如是个什么问题,他问你什么就实情告知(不要遗漏更不可歪曲偏差实事求是~~),接下来的就让他自己判断好了。
好压抑
实践技能考试是实践性很强的考试,要求考生进行大量的临床实际操作,仅靠看书无法真正掌握要领。中医技术操作技能测试范围 (一)中医四诊技术的掌握与操作能力 (二)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三)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能力(四)拔罐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内容超级多的,还不如报门课,系统学下呢,有空去医学教域网看看吧,根据自己需要再好好选择,希望可以帮到你
别忘了回头
1、选择正确的大纲与教材:要先有符合大纲要求的教材,并且复习的过程中要以书本和考试大纲为主。对大纲要求的内容要进行全面的掌握、理解。考纲一般在考试报名结束后公布(明年2月),借助阿虎医考总结的知识点和大纲,能节省一些时间。2、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计划的制订要根据自身时间、精力和学习状况,合理安排。制订好适合自己的计划后,就要严格的按计划进行,切忌出现懒惰,放松等情绪,避免后续因时间过紧而出现焦躁情绪。3、多动笔、勤联系:在学习中,一定要手脑结合,对于那些重点、难点要多动笔,加深印象。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要对所学知识点及时复习。在复习一段时间后,要再次强化记忆,总结这段时间复习内容,将复习内容串联记忆,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使复习内容得到强化,记忆经久不衰。4、习题要巧做:很多同学坚持只做题,不看书,这样会给自己产生只是已经全部掌握的假象。单纯想着多做题就能通过的想法是错误的,医师要求内容繁多,在复习不充分时直接做题正确率会很低,长此以往不免出现挫败感甚至厌学。建议刚开始复习时,适当做题即可,重点关注在知识点而不是正确率上,通过做题来发现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