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计提

对你有感
  • 回答数

    8

  • 浏览数

    8878

首页> 会计职称> 企业会计计提

8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不及情长

已采纳

计提就是计算和提取。按规定的比率与规定的基数相乘计算提取,列入某科目。

有时候,费用已经发生,但还没有支付,这种情况下就要计提。例如企业的员工工资不是当月发,是下个月发,这种情况下,为了使财务报表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就要计提。否则就虚增了利润。

计提时机发生在:

1、在权责发生制前提下,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未实际支付的费用。

2、根据制度规定,计算、提取有关的(留存、减值)准备。

3、预计某些应付账款。

4、其他符合会计制度的预计项目。

2001年初,在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企业要计提的会计准备从四项扩大到了八项。因此,过去的"四项计提"就将会被"八项计提"所取代。(这"八项计提"也将在上市公司2001年中期报告中反映出来。)

新增的四项计提包括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具体来讲包括如下,

1.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就是,企业在期末应按照委托贷款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於本金的差额,计提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上,委托贷款的本金和应收利息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并入短期投资或长期债权投资项目。

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就是,企业应在期末对固定资产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於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应当在期末因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於其账面价值的无形资产,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4.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在建工程预计发生减值时,如长期停建并且预计在3年内不会重新开工的在建工程,也根据上述原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可见,新增的四项计提,同样是遵循了谨慎性原则所做的会计处理,而且准备的计提也能较为真实公允的反映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提

121评论

等你睡醒

坏账准备:各项应收款、预付款存货跌价准备:各项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包装物等。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各项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各项长期投资委托收款减值准备:各种委托收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在建工程从以上八大减值准备上来看,就应该知道了

175评论

风雪又一年

计提就是计算和提取。按规定的比率与规定的基数相乘计算提取,列入某科目。

计提是指在一个规定的基数上(如支付的合法员工薪酬),乘以规定的比率(如应付福利费全国规定的都是工资的14%),按此方法计算出来的就是应提取的应付福利费过程,计入应付福利费科目就是对后一句话的解释。

扩展资料:

2001年初,在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企业要计提的会计准备从四项扩大到了八项。因此,过去的"四项计提"就将会被"八项计提"所取代。

具体来讲:

1.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就是,企业在期末应按照委托贷款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於本金的差额,计提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上,委托贷款的本金和应收利息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并入短期投资或长期债权投资项目。

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就是,企业应在期末对固定资产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於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应当在期末因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於其账面价值的无形资产,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4.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在建工程预计发生减值时,如长期停建并且预计在3年内不会重新开工的在建工程,也根据上述原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计提

155评论

执扇难掩

固定资产,长投,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若有遗漏,请专家们补充应收帐款,这个能不能算?坏帐准备也是一种减值准备,但科目名称不同

171评论

漂泊的人

一项费用支出,其受益期往往不是与支付时在同一个会计期间所以,有些费用支出是预付的,受益期在支付之后有些费用支出是累积起来支付的,受益期在支付之前在支付之前的,一般是按摊销方法,将该费用摊销到各受益期间的费用里去。 而款项支付在后的,就需要预先在各受益期先做费用,形成负债,最后累计支付,这种情况就是计提,例如:本月员工上班,应该放工资,但是一般在下月发放,也就是说,本月的工资是本月发生的费用,但实际支付却在下月所以将工资做进本月的操作就是计提

47评论

刀刀入喉

简单点说就是按权益发生制,费用发生了,但是还没支付。

106评论

初与你终和你

计提就是计算和提取。按规定的比率与规定的基数相乘计算提取,列入某科目。

在一个规定的基数上(如支付的合法员工薪酬),乘以规定的比率(如应付福利费全国规定的都是工资的14%),按此方法计算出来的就是应提取的应付福利费过程,计入应付福利费科目就是对后一句话的解释。

工资计提:借 管理费用—工资(写字楼、车间经理、主管) 生产成本—直接人工(普工) 制造费用—工资(车间班长、技术员、文员) 贷 应付职工薪酬

次月支付:借 应付职工薪酬 贷 现金 银行存款

折旧计提:借 管理费用—折旧费 制造费用—折旧费 贷 累计折旧

本月结转:借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贷 制造费用—折旧费

管理费用的工资和管理费用的折旧费,是在损益的管理费用里面,月末直接结转到借方的本年利润。

扩展资料:

财政部[1999]35号文强调了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一定程度上能防止上市公司将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中有些无法收回的账项空挂在账面上;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一定程度上能如实反映公司存货的真正价值,避免了存货中潜在的亏损因素。

通过对短期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对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公司投资、经营方面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不至于导致公司利润虚增。投资者还可通过不同时期的比较,看公司的发展前景,调整投资结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提

56评论

默然欢笑

通俗理解的话,两种跟你解释一下:一是还没有实际发生,但却为本期存在的,像计提工资,这个月的工资,这个月并不会发,但这个工资是本月发生的,根据权责发生制,所以要计提出来,形成本期的成本与费用。二是,这个科目最终的形成结果并不会表现在这个科目上,所以要计提出来,结转到别的科目去,比如计提折旧,这个月生产,机器确实是使用了,所以需要折旧,折旧最终是要反应到成本里面去的,所以要计提出来,然后结转到成本里的制造费用。工资计提:借 管理费用—工资(写字楼、车间经理、主管) 生产成本—直接人工(普工) 制造费用—工资(车间班长、技术员、文员) 贷 应付职工薪酬次月支付:借 应付职工薪酬贷 现金 银行存款折旧计提:借 管理费用—折旧费 制造费用—折旧费 贷 累计折旧本月结转:借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贷 制造费用—折旧费管理费用的工资和管理费用的折旧费,是在损益的管理费用里面,月末直接结转到借方的本年利润。

83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