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我未到尽头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4212

首页> 会计职称> 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巴黎街头的孤单

已采纳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例如:某公司于20×7年末发现公司销售萎缩,无法实现年初确定的销售收入目标,但考虑到在20×8年春节前后,公司销售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公司为此提前预计库存商品销售,在20×7年末制作了若干存货出库凭证,并确认销售收入实现。公司这种处理不是以其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为依据的,而是虚构的交易事项,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靠性原则,也违背了我国会计法的规定。 又如,企业按照销售合同销售商品但又签订了售后回购协议,虽然从法律形式上实现了收入,但如果企业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没有满足收入确认的各项条件,即使签订了商品销售合同或者已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也不应当确认销售收入。

41评论

昨日新妆

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会计信息要有用,必须以可靠为基础,如果财务报吿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可靠的,就会对投资者等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甚至带来损失。为了赏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做到:(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应当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3)包括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如果企业在财务报告中为了达到事先设定的结果或效果,通过选择或列示有关会计信息以影响决策和判断的,这样的财务报告信息就不是中立的。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模糊不清、不能晦涩难懂,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要求:1.纵向比较: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2.横向比较: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五、实质重于形式1.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2.大多数的业务交易,其法律形式反映了经济实质;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法律形式没有反映经济实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作出职业判断,按照业务的经济实质进行账务处理。六、重要性1.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完整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和事项,要求将所有重要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完整、全面的计量、报告。2.重要性的判断取决于性质和金额两个方面,相同的金额对于规模不同的企业,可能存在不同的重要性理解。七、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费用和损失。八、及时性1.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2.及时性要求体现在会计信息收集、加工、披露、报告等各个环节。3.及时性对相关性和可靠性起着制约作用。希望可以帮到您,谢谢。

39评论

梦里有人

(一)不断完善会计理论、制度和规范首先,应确保会计制度、准则和规定之间的相互协调。新的会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对会计准则和规范中的某些定义或释义做出明确的解释和界定,以缩小企业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与弹性的区间;其次,有效扩大公共信息量,增进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通过财务会计报表附注或其他方式增加披露与企业相关的非财务信息,如企业经营业绩、企业管理层对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分析、企业前瞻性信息、背景信息以及有关管理人员与股东的信息等;第三,在报表补充资料中,应调整或披露企业物价变动的会计信息。如在通货膨胀严重,按历史成本计价所反映的会计信息脱离实际的情况下,应按重置成本或可变现净值等计价方法,调整或披露有关数据,注明物价变动对表内信息影响的程度、有关调整方法、计价基础等;第四,编制预测财务报告,展示企业未来发展前景与投资计划。编制预测财务报告,发布预测性信息,能够弥补历史信息的不足,增强投资者对决策与评价的相关了解;第五,年度会计信息与日常会计信息接承并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会计信息的日常揭示提供了可能,使投资者和宏观管理层可以及时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二)建立明晰的企业产权制度和产权监督系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产权制度及相应的企业产权监督系统,是实现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的关键。企业产权制度及企业产权监督系统的建立,旨在明确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的经济契约的关系;允许并鼓励会计主体根据会计交易费用的高低,自由地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规范组合形式,使会计规范激励、约束和资源配置的功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从根本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鉴于企业内部存在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需通过制度的形式,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有效避免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同时,应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聘任中,通过考核业绩,对其能力和道德进行评价;通过责任约束,使其能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三)建立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与检查系统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与检查是指对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偏差和错误;依法查处存在的舞弊造假行为,确保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和高效地运行。首先,企业应建立一套规范、完整的制度和有效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使企业内部监督控制制度化、科学化和经常化。这不仅是形成真实、合法会计资料的基础,也是企业各项资产安全、完整的保证。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控制制度,强调不相容职务的分离,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相关人员应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控制制度包括对货币资金的内部监控制度、对供产销环节的内部监控制度、对实物资产的内部监控制度、对筹资活动的内部监控制度以及对投资活动的内部监控制度等。严密的内部监督控制制度能从制度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与合法。企业内部监控机制包括对企业会计人员定期进行审计和对领导干部进行离任审计,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隐蔽的会计违规违法现象,防患于未然,以减少会计信息非故意失真的发生。其次,建立企业外部监管体系,包括财政监管、税收监管以及社会中介监管等,以遏制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财政、税收、审计等职能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大监管力度,坚决避免执法部门与企业同谋作假的现象发生。强化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水平,全面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公信力,建立健全行业监管体系,加强司法介入力度,使会计信息的造假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四)加强会计队伍的素质建设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承担者,也是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有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才能提高。因此,加强会计队伍的素质建设,是确保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企业应配置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和会计管理人员,并对其进行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充实、更新会计人员的会计知识,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加强会计人员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会计人员坚持原则;企业应对会计人员的执业资格、工作业绩等进行定期的考核,认真做好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工作,将其业绩与职位、职称等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和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9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