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9465
渐行渐远的陌生人
一、新旧准则下承租人会计处理的差异1.融资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旧准则规定,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新准则规定,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新准则更重视公允价值在资产计价中的运用。2.初始直接费用的会计处理。旧准则规定,在租赁谈判和签订合同过程中承租人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租赁项目的初始直接费用,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新准则规定,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租入资产价值。3.租赁内含利率的计算。旧准则规定,租赁内含利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资产原账面价值的折现率。新准则规定,租赁内含利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租赁内含利率的计算上新旧准则存在很大的不同。4.未确认融资费用在租赁期间内各期的分摊方法。旧准则规定,承租人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法和年数总和法等方法确认当期的融资费用。新准则规定,承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费用,并无其他备选方法。二、新旧准则下出租人会计处理的差异1.应收融资租赁款入账价值的确定。旧准则规定,出租人应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新准则规定,在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新准则中应收融资租赁款多加了一项初始直接费用。2.初始直接费用的会计处理。旧准则规定,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新准则规定,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一个组成部分,计入应收融资租赁款。3.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旧准则规定,未实现融资收益在租赁期各个期间的分配应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法和年数总和法。新准则规定,出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收入,并无其他备选方法
上半场的悲伤
为规范企业对租赁业务的确认、计量和列报,推动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于2022年12月7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本文从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出发,分析其对租赁业务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主要变化
(一)新增租赁的识别、分拆及合并等相关原则。新租赁会计准则要求承租人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经营租赁的相关权利和义务,并对租赁的识别制定了相关的指导性原则,对同时包含租赁和非租赁部分的合同的分拆及合同对价分摊、租赁的合并等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二)承租人会计处理由双重模型修改为单一模型。原租赁会计准则下,承租人业务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对识别为经营租赁的,承租人不确认相关资产和负债。新租赁会计准则要求承租人对除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以外的所有租赁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并分别确认折旧和利息费用,即采用与原租赁会计准则下融资租赁会计处理类似的单一模型。
(三)完善与租赁有关的信息披露要求。在承租人方面,对租赁相关的使用权资产、租赁负债、折旧和利息、流出等在财务报表中的列示作出了明确规范。在出租人方面,主要增加了出租人对其所保留的租赁资产相关权利进行风险的情况,融资租赁的损益、融资收益、经营租赁的租赁收入等的信息披露要求。
影响分析
(一)对财务信息的影响。一是提高承租人的资产负债率。新租赁会计准则要求承租人将经营租赁资本化。在取得一项经营租赁资产时,承租人需要在资产负债表内同时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这通常会导致承租人资本结构发生变动,同时提高资产负债率。二是财务指标恶化。承租人资产负债率的提高将导致其资产周转率、资产回报率等财务指标恶化,这些财务指标的恶化将导致企业营运能力降低,加大融资成本以及融资难度。三是利润前少后多,流不变。利润和流的影响方面,由于在整个租金支付期内对使用权资产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对租赁负债则按摊余成本计算利息费用,利息费用前多后少。因此,在新租赁会计准则下,租赁协议前期承租人成本上升,利润将会下降,后期利润将会增加。由于新租赁会计准则只是账务核算方式的改变,所以承租人的流不会发生变化。
(二)对业务决策的影响。新租赁会计准则下,由于企业不能依靠经营租赁实现表外融资,将会显著影响企业“购买资产还是租赁资产”的业务决策,预计承租人将更多通过购买的方式取得资产。
(三)对企业成本的影响。新租赁会计准则需要结合每项合同进行单独评估、测算,需要做出更多的诸如重估租赁负债中的选择权问题、租期问题等专业化判断,预计承租人核算成本将会有所上升。由于新准则将会显著改变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其考核评价指标也需要进行及时调整,预计其成本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
相关建议
(一)充分做好前期准备。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准则执行过渡期,对租赁业务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如收集目前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相关数据,对现有租赁资产进行筛查登记,认真分析租赁结构和期限,估算预计将产生的影响;与出租人等利益相关方充分沟通,修订租赁合同条款以减少新租赁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冲击。
(二)加强信息解释沟通工作。新准则的实施预计短期内将给企业各项财务数据和指标带来较大变化,企业应加强与外部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的交流和沟通,告知财务数据变化并非由于企业自身经营能力的下降,防止财务数据和指标变化引发外界对企业运营发生重大变动的误解。
(三)灵活调整租赁安排和形式。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丰富租赁形式,跳出目前的以融资租赁、经营租赁为主的租赁模式,通过充分分析和判断挖掘适宜企业自身的租赁业务模式,如证券化租赁、混合租赁、杠杆租赁等。
愈是偏执愈是爱你
航空公司面临重大会计影响
对于中国的航空公司而言,新租赁准则对以下几方面有重大影响:
1、几乎所有租赁都将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资产和负债都会大幅增加。
数十年来,通过资产负债表表外租赁为飞机融资的模式是航空业的通行惯例。而且,航空公司通常还会向机场租用经营所必需的机场设施如办票柜台、登机口及登机桥等、以及在海外设置营业网点而租赁物业。
在IFRS
16下,对承租人而言,不再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而是几乎所有租赁都会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预测数据显示,这项变化意味着全球航空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将增加上万亿的租赁负债。
2、就单个租赁来说,承租人的损益表中确认的租赁费用即使用权资产的折旧加上利息前高后低。
承租人在租赁安排前半段,租赁费用即使用权资产的折旧加上利息要高于在现行租赁准则下直线法确认的经营租赁费用。
3、周期性的批量租赁可能会导致利润表发生周期性较动。
虽然单个租赁对利润表的影响是费用在整个租赁期前高后低,但如果不同租赁的发生时间比较平均,那所有租赁对利润表的影响加在一起看就可能比较平均。不过如果航空公司周期性的批量租入大额资产例如飞机的话,那么当期的利润表以及其他财务比率就会发生更大的波动。
4、美元汇率波动对中国航空公司的影响将会增加。
对于中国的航空公司来说,由于大多数租赁负债以美元计价,因而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该租赁负债会导致航空公司的损益表承受相应的外汇波动。
新租赁准则对于承租人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对关键会计指标会产生连带影响,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息税前利润,净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回报率,经营活动流等等。公司需要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清晰的沟通,以说明准则变化的影响。
普华永道针对全球3199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上市公司就新租赁准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该研究结果显示,航空业将是继零售业之后受新租赁准则影响最大的行业。资产负债表上负债增加的中间值预计为47%;预计大约50%的航空公司的债务会增加25%以上。由于损益表构成的相应变化即:列报利息和折旧,而非租金费用,扣除利息、税项、折旧和摊销之前的盈利“ETDA”增加的中间值预计在33%左右。
本文则介绍新准则的主要内容,并重点指出新准则带来的主要挑战以及层在过渡期内应当做好哪些准备。
尽管新准则的生效日是2022年1月1日,对于许多主体而言,数据收集的范围和建立新流程的要求意味着许多主体必须从现在开始着手准备。
心痛不痛
新租赁准则在租赁定义和识别、承租人会计处理方面作了较大修改,出租人会计处理基本延续现有规定。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完善了租赁的定义,增加了租赁识别、分拆、合并等内容。
新租赁准则将租赁定义为“在一定期间内,出租人将资产的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获取对价的合同”,并进一步说明如果合同中一方让渡了在一定期间内控制一项或多项已识别资产使用的权利以换取对价,则该合同为租赁或者包含租赁。
同时,新租赁准则还对包含租赁和非租赁成分的合同如何分拆,以及何种情形下应将多份合同合并为一项租赁合同进行会计处理作了规定。
(二)取消承租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分类,要求对所有租赁(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除外)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
新租赁准则下,承租人不再将租赁区分为经营租赁或融资租赁,而是采用统一的会计处理模型,对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以外的其他所有租赁均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并分别计提折旧和利息费用。
短期租赁,是指在租赁期开始日,租赁期不超过12个月的租赁。低价值资产租赁,是指单项租赁资产为全新资产时价值较低的租赁。承租人对于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可以选择不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而是采用与现经营租赁相似的方式进行会计处理。
(三)改进承租人后续计量,增加选择权重估和租赁变更情形下的会计处理。
原租赁准则未对租赁期开始日后选择权重估或合同变更等情形下的会计处理作出明确规范,导致实务中多有争议且会计处理不统一。
新租赁准则明确规定发生承租人可控范围内的重大事件或变化,且影响承租人是否合理确定将行使相应选择权的,承租人应当对其是否合理确定将行使续租选择权、购买选择权或不行使终止租赁选择权进行重新评估。
租赁变更,是指原合同条款之外的租赁范围、租赁对价、租赁期限的变更。企业应视其变更情况将其作为一项单独租赁进行会计处理或重新计量租赁负债。
(四)丰富出租人披露内容,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关于出租人发生的经营租赁,原租赁准则仅要求出租人披露各类租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新租赁准则要求出租人增加披露相关租赁收入及未折现租赁收款额等信息。此外,出租人还应当根据理解财务报表的需要,披露有关租赁活动的其他定性和定量信息。
我依然愛伱只是曾经而已
你好,一是核心变化及其对财务指标变化的影响。与原租赁准则相比,新租赁准则在承租人会计处理方面,核心变化是采用单一会计模型,取消了承租人关于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分类,基于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要求承租人对所有租赁选择简化处理的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除外在资产负债表中均确认相应的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并分别确认折旧和利息费用。这一变化实质是将原在表外反映的经营租赁统一纳入表内核算,也将对企业的多项报表数据和财务指标造成影响。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的确认将同时增加企业的资产和负债金额,资产负债率预期将上升,资产周转率预期将下降。同时,因为部分或全部的经营租赁付款额将被分类到筹资活动中,经营流量将增加。对于一些经营租入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比如航空公司,其实施新租赁准则后资产负债率将大幅上升,租赁负债的确认会造成初期每股收益的下降,这些都是实行新租赁准则将对财务数据造成的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注意与因经营引起的变化相区分。
二是租赁的定义和识别。新租赁准则将租赁定义为“在一定期间内,出租人将资产的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获取对价的合同”,并引入了“已识别资产”“控制资产使用的权利”等概念,对租赁的识别以及租赁与服务的区分作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新租赁准则下,判断一项合同是否存在租赁的关键点在于,合同中存在已识别资产,且承租人在使用期间有权获得已识别资产所产生的几乎全部经济利益,且承租人有权在使用期间主导已识别资产的使用方式和使用目的或设计、运营了该项资产,同时满足上述条件时可认定合同包含租赁。在这里,新租赁准则明确将资产供应方是否拥有实质性替换权以及是否物理上可区分作为已识别资产的主要判断依据。实务中,企业应当将不满足上述要求的合同排除在租赁之外,比如,可移动摊位、运输管道的部分容量等。
三是对售后租回交易的处理。
新租赁准则首先判断售后租回是否属于。售后租回交易中的资产转让属于的,承租人应当按原资产账面价值中与所保留使用权有关的部分,计量售后租回所形成的使用权资产,并仅就转让至出租人的权利确认相关利得或损失。售后租回交易中的资产转让不属于的,承租人应当继续确认被转让资产,同时确认一项与转让收入等额的金融负债,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该金融负债进行会计处理。实务中大部分售后租回都不属于,新准则实施后承租人直接增加银行存款和租赁负债即可,之前承租人实践中常用的做法相当于得到了会计准则的认可。
此外,新租赁准则还增加了对租赁分拆、合并的规定;改进了承租人后续计量,增加了选择权重估和租赁变更情形下的会计处理;对适用范围作出了清晰界定,排除了版权、专利、土地使用权、不可再生资源、生物资产等的适用,需要一并予以关注。
优质中级会计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