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2207
祢若不勇敢沒人替祢堅強
摘要递延所得税的计算公式: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相关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贷方),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借方)。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12-13请问,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根据什么算出来的?怎么算?公式是什么?递延所得税的计算公式: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相关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贷方),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借方)。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期末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希望对你有帮助,麻烦给个赞,非常非常感谢您!
菇凉为我一笑倾城骚年为我袖手天下
你好。
初级会计不用关注,对这个阶段而言有些过于艰涩。
而中级会计中,是后半章节的枢纽,属于全书最重点,会衍出最难几个高分章节。
所以你可以权衡一下是不是值得花力气。
下面说说我的理解,仅供参考。
递延所得税资产,首先是一项资产,其次才和所得税有所关联。
递延所得税负责,首先是一项负债,其次才和所得税有所关联。
这是本质,不能被所得税几个字迷惑。
假设你有一个企业,你这个企业一年就只有一笔买卖。
在2022年12月做成,但是要在2022年1月才收到钱(企业常见业务模式),跨年了,麻烦来了。
财务上根据权责发生制,认为合同本身就是钱,买卖签订的2022年就有收入了。
税务上根据收付实现制,认为钱拿到手才是真的有,他们认为2022年什么事都没有,和谐美满。
2022年就会出现一笔的偏差。
假设这笔买卖有100块利润,假设公司全年就这么一笔买卖,所得税率25%。
借:所得税费用 25。(这是财务上的认为,是你应该期末披露给围观群众的数字。)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0,(这是税务局认为的,是你该给国家的钱。)
这个分录明显在税务局这块有些不对头,正常情况也应该是25,但又不能给税务局白塞钱,你给了人家也不收。所以就用递延所得税负债代替应交税费,用新负债科目,代替原来的、不能使用的负债科目,把此笔负债保留在企业账上。
借:所得税费用 25(损益科目)
贷:应缴税金费-应缴所得税 0 (如果这个负债科目不能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5(就换一个谁都看不懂的名字蒙混过去)
第二年把这个科目再转回成应交税费科目。
这个时候,就只交钱就行,损益上年就确认了。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25(把这个不知道是什么的负债科目)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 25(转成大家都懂的负债科目)
借:应交税费-所得税 25
贷:银行存款 25(交钱)
这是最简单的例子。同理所得税资产。
希望对你有帮助。
来源于网络
大众逗神
你好。
初级会计不用关注,对这个阶段而言有些过于艰涩。
而中级会计中,是后半章节的枢纽,属于全书最重点,会衍出最难几个高分章节。
所以你可以权衡一下是不是值得花力气。
下面说说我的理解,仅供参考。
递延所得税资产,首先是一项资产,其次才和所得税有所关联。
递延所得税负责,首先是一项负债,其次才和所得税有所关联。
这是本质,不能被所得税几个字迷惑。
假设你有一个企业,你这个企业一年就只有一笔买卖。
在2022年12月做成,但是要在2022年1月才收到钱(企业常见业务模式),跨年了,麻烦来了。
财务上根据权责发生制,认为合同本身就是钱,买卖签订的2022年就有收入了。
税务上根据收付实现制,认为钱拿到手才是真的有,他们认为2022年什么事都没有,和谐美满。
2022年就会出现一笔的偏差。
假设这笔买卖有100块利润,假设公司全年就这么一笔买卖,所得税率25%。
借:所得税费用 25。(这是财务上的认为,是你应该期末披露给围观群众的数字。)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0,(这是税务局认为的,是你该给国家的钱。)
这个分录明显在税务局这块有些不对头,正常情况也应该是25,但又不能给税务局白塞钱,你给了人家也不收。所以就用递延所得税负债代替应交税费,用新负债科目,代替原来的、不能使用的负债科目,把此笔负债保留在企业账上。
借:所得税费用 25(损益科目)
贷:应缴税金费-应缴所得税 0 (如果这个负债科目不能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5(就换一个谁都看不懂的名字蒙混过去)
第二年把这个科目再转回成应交税费科目。
这个时候,就只交钱就行,损益上年就确认了。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25(把这个不知道是什么的负债科目)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 25(转成大家都懂的负债科目)
借:应交税费-所得税 25
贷:银行存款 25(交钱)
这是最简单的例子。同理所得税资产。
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拥有的都会离开
我建议你仔细看看所得税会计。
目前中国会计准则要求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代了以前的“利润表债务法”,而楼上说的时间性差异指的还是利润表债务法的原则,现在已经不用了。
1,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算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把资产(负债)的价值分为两种:1,账面价值 2,计税基础。如果资产的账面大于计税基础,那么两者就会有差异,这个差异叫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负债则相反,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而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
2,根据我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相信你已经明白,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和你交税的多少没有关系,应不是多交税了,就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3,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会计处理。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或者相反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或者相反。
放到你这道题,甲公司递延所得税负债年初数为400000元,年末数为500000元,说明本年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方增加了100000;递延所得税资产年初数为250000元,年末数为202200元,说明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了50000,也就说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发生了50000。又已知甲公司当期应交所得税为5000000元,也就是应交税费-所得税 5000000。
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5150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5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100000
应交税费-所得税 5000000
我这个答案好不好相信你心里有数了吧。
我是孤独患者已放弃治疗
递延所得税计算公式: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
而且不包括影响所有者权益、商誉等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要理解这个公式,做一下会计分录:
1、确认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时,是: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确认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时,是: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
那么递延所得税费用就等于“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减去贷方发生额,其实也就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减去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
递延所得税分类:
递延所得税,在会计科目上分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字面理解,递延,就是将所得税递延到后期了。所以,既然是递延,就是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不会递延的。
一般来说,按税法调整纳税申报表上有一个应交所得税额。该应交所得税是按税法中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其中包含了会计利润的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递延所得税
优质会计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