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两科进度

Itwillbad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9816

首页> 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两科进度

5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寂寞花火

已采纳

第一、初级会计考试与注会报考条件不同

初级会计考试报考的要求是具备国家门认可的高中中专毕业以上学历。而注册会计师报考要求则是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是具有会计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才能报考。也就是说在报考上,初级的报名门槛要明显的低于注册会计师的报名门槛。

第二、初级会计与CPA报考科目不同

初级职称会计的考试科目为两门,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两个科目都是八章的内容,内容相对比较基础。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内容分成了两个阶段,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在专业阶段有六门科目,分别是会计、税法、经济法、财务成本、审计和风险战略与公司,要求五年内全部通过。

第三、初级会计考试与注册会计师考试难度不同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因为只有两门内容,全部为客观题,要求一年同时通过两门,难度相对较小。而注册会计师考试专业阶段六门科目,要求五年内全部通过,相对来讲难度非常大。

第四、初级会计与CPA就业前景不同

拥有初级会计证书的小伙伴,可以说是拿到了进入企业做财务的敲门砖;而如果拥有注册会计师证书,选择面会非常多,可以进入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等,而且薪资也会相当可观。

46评论

帆布鞋咱也能走出性感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走出去”战略对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新要求,加快行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助推行业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经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批准,中注协今天发布《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方案》,决定对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进行改革。
改革方案提出考试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和《职业会计师国际教育准则》为指导,提升考试理念、充实考试内容、完善考试方式,建立起符合终身学习理念和充分体现胜任能力评价要求的考试制度,促进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和执业水平的提高,使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与国际普遍认可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相趋同,将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打造成中国注册会计师走向国际的“通行证”。

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将注册会计师考试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专业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是否掌握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要求。第二阶段,即综合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
考生在通过第一阶段的全部考试科目后,才能参加第二阶段的考试。两个阶段的考试,每年各举行1次。
第二,调整考试科目。在现行考试制度5个科目的基础上,进行分拆、补充和整合。第一阶段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公司战略与风险、经济法、税法等6科。第二阶段设综合1科。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各科目均不设英文附加题。
第三,调整成绩有效期。第一阶段的单科合格成绩5年有效。对在连续5年内取得第一阶段6个科目合格成绩的考生,发放专业阶段合格证。
第二阶段考试科目应在取得专业阶段合格证后5年内完成。对取得第二阶段考试合格成绩的考生,发放全科合格证。
根据改革方案,新的考试制度于2022年开始实施。同时现行考试制度在2022年仍继续实施一年。2022年,具有现行考试制度下有效期内任一考试科目合格成绩的考生,可以选择按新考试制度或现行考试制度报名参加考试。
新的考试制度实施后,现行考试制度下考生有效期内的单科合格成绩将自动转换为新制度下同名科目的合格成绩。其中,现行考试制度下财务成本科目的合格成绩,转换为新的考试制度下财务成本、公司战略与风险2个科目的合格成绩。以转换方式取得的单科合格成绩有效期限统一至2022年。
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研究工作于2022年初启动。其间,中注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国际借鉴,广泛征求和吸纳了各方面意见,先后两次公开征求意见。
中注协负责人表示,新的考试制度并不是现有五科增加两科,而是按胜任能力要求和考试规律要求对现行考试内容的分拆、补充和整合,使两个阶段各科目的考查目的更加清晰,知识理解层次更加单一,复习备考更有针对,有助于考生参加考试。

报名时间大约在四月初。

90评论

爱我你倦了吗

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其实区别是很大的。会计师从事的是会计行业,而注册会计师从事的是审计行业,由于注册会计师做审计的主要对象是会计报表,所以注册会计师要比会计师站得高,相应要求也高。
会计分为职称和资格,职称就是初级职称,又叫助理会计师,中级职称,又叫会计师,高级职称,又叫高级会计师;资格就是注册会计师。也就是说,我们平时所说的会计师就是中级会计职称。下面为大家详细对比一下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的考试科目。
中级会计职称
考试科目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科目包括《财务》、《经济法》和《中级会计实务》。参加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中级资格证书。
注册会计师
考试科目
专业阶段考试科目:会计、审计、财务成本、公司战略与风险、经济法、税法。
综合阶段考试科目: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
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考生必须要在五年内通过专业阶段六个科目的考试才能够获取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具备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的考生可以报考综合阶段考试。通过综合阶段考试才能获得注册会计师证。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注册会计师的考试难度要比中级会计职称高不少,当然考试难度大意味着含金量会更高。在报名条件方面,中级会计职称要求更多。
取得注册会计师考试全科合格证书后,有两种从业去向:一是进入会计师事务所,有两年审计工作经验后可以申报转为执业注册会计师;二是不进入事务所,先加入会计师协会,成为非执业会员,非执业会员入会后需要参加继续教育,这样才能继续保留会员资格,否则证书5年后作废。

55评论

让我消失在你的世界里

审计和民间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区别如下:

两者的审计目标不同:

审计是对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的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编制进行的审计。

两者的审计标准不同:

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据《中华人审计法》和国家审计准则等进行的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依据《中华人注册会计师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进行的审计。

两者的经费或收入来源不同:

审计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应当列入财务预算,由本级人民予以保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收入来源于审计客户,由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客户协商确定。

两者的取证权限不同:

审计机关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或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当支持、协助审计机关工作,如实向审计机关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证明材料。注册会计师在获得审计证据时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的配合和协助,对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没有行政强制力。
扩展资料:

审计的主要作用:

审计对财务行政起作用,并促进财政的实施

审计对财务行政活动符合有关政策、制度规定起保证作用

审计对财务行政活动的合理与合法起保证作用

审计有助于提高财务行政的效益

民间审计的主要作用:

1,有利于促使转变职能

2,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3,有利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

4,有利于吸引外资,促进对外经济的发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审计 百度百科-民间审计

180评论

路过你家

关于《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方案》的说明

经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考委会”)批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发布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现就改革方案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的必要和可行
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于2022年创立,至今已经举办了17次考试,累计14万多人取得了全科合格证书。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健全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基本制度、质量保证制度和组织制度,注册会计师考试已经成为国内声誉最高的执业资格考试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特别是我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的日益融合,对注册会计师的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行考试制度,对于加快培养和选拔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和企业国际化发展新需求的行业人才,尚存在一定差距,迫切需要我们认真总结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工作的基本经验,充分借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国际经验,在深入探索和认识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成长规律和考试规律的基础上,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进行改革。
第一,改革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是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需要。
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和公司治理不断完善,为注册会计师专业服务提供了新的巨大需求。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在传统审计鉴证、税务服务、咨询等业务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到风险、战略规划、司法会计、破产、内部控制鉴证等新的领域。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加快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知识整合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这就需要对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进行改革,提升考试理念,充实考试内容,将新的执业环境对注册会计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要求充实到注册会计师考试中,为选拔和培养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需要的行业专业人才提供有力的引导。
第二,改革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是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企业跨国投资、跨国并购和国际化经营日益增多。国际化企业需要能够提供信息引导、国际鉴证、战略咨询服务的国际化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会计师事务所需要熟悉国际经济环境、通晓国际会计审计惯例、能够承担国际业务的会计专业人才。为此,我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加强注册会计师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很不够。培养注册会计师国际化人才,最有效的途径,是按照国际标准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和选拔体系。借鉴国际经验,改革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无疑是培养和选拔注册会计师国际化人才的重要环节。
第三,改革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是深入实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需要。
随着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并平稳过渡。内地与会计审计准则实现了等效,与有关国家和地区会计审计准则的等效谈判正在进一步推进。为了保证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切实发挥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公平公正的重要作用,要求我们坚持不懈地做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培训和实施工作。按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要求充实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将有效地引导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学习和掌握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把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把注册会计师专业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
改革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第一,《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为改革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导。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发布的《职业会计师国际教育准则》为指导,以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实际为背景,制定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对注册会计师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实务经历等胜任能力要素进行了全面描述,提供了注册会计师培养和选拔的衡量标准,为全面指导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第二,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组织实践为改革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提供了经验基础。
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经过1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健全了包括基本制度、质量保证制度和组织制度在内的制度体系,以及以全国考委会为主体的领导决策体系,为改革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基础。
第三,其他国家和地区会计职业组织考试工作经验,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在建立和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会计职业组织考试工作的成功经验,及时掌握其他国家和地区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发展趋势和改革动向,深入研究注册会计师考试规律。其他国家和地区注册会计师考试工作成功经验,为我们改革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方案的研究起草过程
在全国考委会的指导下,中注协对考试制度改革工作高度重视,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规划,全力投入,围绕考试制度改革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工作机制、改革内容、衔接办法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论证。主要工作如下:
第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在全国考委会领导下,中注协成立考试制度改革工作组、境内外专家咨询组,建立了包括全国考委会决策、工作组研究起草和境内外专家咨询三个层次的工作机制。
第二,开展课题研究,进行理论论证。
就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中的关键问题和重要领域,组织相关专家开展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基本制度改革研究”、“命题制度改革研究”、“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搜集并编译了有关国家和地区会计职业组织考试制度文献,达60万字。在此基础上,对有关国家和地区会计职业组织考试制度进行了辨析、梳理和分析,对各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考试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加深了我们对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和考试规律的理解。
第三,组织起草和征求意见。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2022年3月底完成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初稿)》。初稿完成后,组织内部征求意见,前后达10次。其中包括,征求全国考委会委员的意见,征求中注协理事的意见,征求地方注协意见,征求境内和境外两个专家咨询组的意见,征求会计师事务所意见,征求开设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院校的意见等。在内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分别于2022年8-9月,以及11-12月,先后两次公开征求意见。
内部征求意见和公开征求意见过程中,各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充分肯定考试制度改革方向的同时,大家对改革方案中科目结构、考查内容、衔接办法等具体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这些建议为方案的形成和最终定稿给予了极大的指导和帮助。
三、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包括基本制度、质量保证制度和组织制度。本次改革主要涉及基本制度中考试阶段划分、科目设置、考试内容等几个方面。改革方案提出的改革内容主要是,在现行考试制度规定的5个科目基础上,进行分拆、补充和整合,将一个阶段的考试划分为两个阶段的考试;将第一阶段考试设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公司战略与风险、经济法、税法等6个科目,将第二阶段考试设为综合1个科目;第二阶段考试着重考查考生在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中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
第一,关于考试阶段的划分。
考试阶段的划分与报名条件密切相关。根据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的考察,报名条件对学历的要求越高,对专业的限定越多,考试阶段和考试科目越少,反之,则越多。
考试阶段的划分与考试理念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注册会计师的成长是一个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不断提升的过程,是一个理解职业道德、在实践中建立职业价值观、形成良好职业态度的过程。《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取得执业资格前具备相关的实务经历”。
基于《注册会计师法》对“高等专科”等报名条件的规定,改革方案将注册会计师考试划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是否掌握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要求。第二阶段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在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
第二,关于考试科目的设置。
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的设置应当充分体现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要求,与考试阶段的划分相配合。改革方案在现行考试制度5个科目基础上进行分拆、补充、整合,使各阶段考试目的更加清晰,使各科目考查内容更加明确。
其中,公司战略与风险科目,是在现行考试制度财务成本科目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分拆和补充形成的;第二阶段综合科目,主要是对现行考试制度各主要科目相关实务要求进行归并与整合而成。
第三,关于实务经历要求。
改革方案对考生参加第二阶段考试前的实务经历要求作出了提示。其中指出,“基于第二阶段的考试侧重于考查考生的胜任能力,建议考生在参加第二阶段考试前注意积累必要的实务经验。”也就是说,考生在参加第二阶段考试前的实务经历并非强制要求,而是提示和引导。第二阶段的考试侧重于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多地是在实践中积累。如果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无疑会有助于考生更好地应对第二阶段考试。这里所讲的实务经历,既指审计实务经历,也指会计实务经历、理财实务经历等。
第四,关于英文附加题。
为培养和选拔能够在英语环境中从事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国际化人才,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测试的国际认可度和实际效用,改革方案提出,两个阶段各科考试不再设英文附加题。拟将注册会计师考试英文附加题制度与英语测试制度进行整合,与有关国家和地区会计职业组织联合举办“英语水平测试”。
基本设想是,重点考查注册会计师在英语环境中工作的能力;考生在取得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全科合格证后自愿参加英语水平测试。英语水平测试的合格证于注册会计师全科合格证。
四、关于两种考试制度的衔接
为实现新的考试制度与现行考试制度的顺利过渡,改革方案提出了两种考试制度的衔接办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规定了单科合格成绩的转换方式。
现行考试制度下单科合格成绩自动转换为新的考试制度下同名科目的合格成绩。其中,现行考试制度下财务成本科目的合格成绩,转换为新的考试制度下的财务成本和公司战略与风险两个科目的合格成绩。
第二,规定了现行考试制度下有效期内合格成绩转换为新的考试制度下合格成绩的有效期限。
2022年,具有现行考试制度下有效期内任一考试科目合格成绩的考生,可以选择按新的考试制度报名参加考试,也可以按现行考试制度报名参加考试。按新的考试制度报名参加考试的,其至2022年尚在有效期内的单科合格成绩转换为新的考试制度下有关科目的合格成绩。
2022年按现行考试制度报名参加考试的考生,未取得全部5个科目合格成绩的,其至2022年尚在有效期内的单科合格成绩转换为新的考试制度下有关科目的合格成绩。
以转换方式取得的单科合格成绩有效期限统一至2022年。

125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