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证如何造假

时光忘了少年有梦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334

首页> 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证如何造假

5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忧思忧恐

已采纳

病假证明要求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医学文书,依法出具病假证明是法律赋予医疗机构及其执业医师的权力和义务。为加强病假证明,规范医师执业行为,根据《中华人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条例》等相关规定,现就医疗机构病假证明有关问题规定如下:1、医疗机构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经依法执业注册的专业人员,可按照规定签署与自己执业类别和执业范围相关的病假证明,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病假证明。2、医师必须亲自诊查后,方可签署病假证明,并在患者病历中记录相应的诊疗情况。病假时间必须同时记录在门急诊病历中或者患者的出院记录中。3、医师开具的病假证明,日期应填写就诊当日,盖章有效。因疾病治疗须建议休假的,原则上,急诊开具病假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门诊不超过1周,慢不超过2周,特殊情况不超过1个月需经科主任审批、签字。病假证明的病休建议仅供患者及其单位参考。4、各医疗机构设置专人负责审核、敲章、登记等工作。在审核时必须同时查看门急诊病历或者出院记录,审核通过后给予盖章确定。详细记录开具病假证明的医师姓名、所在科室、患者姓名、所在单位以及年龄、性别、疾病诊断、病假天数等情况,以备查询5、严禁不见患者、弄虚作假、违法违规出具病假证明。对不按《执业医师法》规定要求出具证明,由医疗机构按医院有关规章制度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市卫生局将按照《中华人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条例》等相关规定,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61评论

愿时光允我安好

可以补开病假条,完善病假手续。职工因伤病需要休假的,应凭企业医疗机构或指定医院开具的疾病诊断证明,并由企业审核批准。
病假单是由医院开具的,如果丢失需要和医院进行协商再次开具,但是只能按照原休息证明的日期进行开具,不会改变原有的时间节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三条,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102评论

骑着如来去取经

摘要第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病历规定》的规定: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历。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8条和《中华人执业医师法》第37条规定,前者规定: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或者其他有关机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销其执业证书或者资格证书”因此涂改病历是一种违反卫生行政法规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医方可能受到行政部门的处罚;第二,《中华人刑法》305条: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第335条: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中华人执业医师法》第37条也规定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上述法律条款,如果医护人员存在以上涂改等行为,那么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就很可能被认定为“故意作虚假证明”或“隐匿罪证”等;第三,最高人民《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八款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既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如果因医疗事故行为发生争议,医院方应当就其涂改病历的行为进行解释说明,如果没有合理解释或者法定事由,对方对该解释说明不予认可,很可能要承担败诉风险;综上所述,涂改、伪造病历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违反了《刑法》、《证据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病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其情节轻重及危害后果,可能要承担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相关人员的执业资格等很可能被销等行政处罚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12-04未在规定时间内补写的诊疗记录属于伪造第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病历规定》的规定: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历。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8条和《中华人执业医师法》第37条规定,前者规定: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或者其他有关机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销其执业证书或者资格证书”因此涂改病历是一种违反卫生行政法规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医方可能受到行政部门的处罚;第二,《中华人刑法》305条: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第335条: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中华人执业医师法》第37条也规定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上述法律条款,如果医护人员存在以上涂改等行为,那么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就很可能被认定为“故意作虚假证明”或“隐匿罪证”等;第三,最高人民《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八款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既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如果因医疗事故行为发生争议,医院方应当就其涂改病历的行为进行解释说明,如果没有合理解释或者法定事由,对方对该解释说明不予认可,很可能要承担败诉风险;综上所述,涂改、伪造病历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违反了《刑法》、《证据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病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其情节轻重及危害后果,可能要承担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相关人员的执业资格等很可能被销等行政处罚

173评论

青薄雾

劳动者使用假的病假条,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欺诈行为,可视为违约。《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情形,一经发现,用人单位可依据单位劳动制度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对劳动者进行处罚,包括批评、扣除工资奖金、开除。

员工伪造病假条的行为公司可以依法开除。劳动者伪造诊断证明和病休假条,违反了单位的规章制度和诚实信用原则,用人单位便因此而获得了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在劳动者就医期间,用人单位也不得擅自解除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阻碍劳动者生病、就医、休假,或者在劳动者规定的医疗期间擅自解除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就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或者继续履行合同,或者向劳动者支付一定经济补偿。

然而,如果劳动者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假装生病、伪造假条、欺用人单位,那么就是违反劳动合同和规章制度的行为,情况恶劣时用人单位不但享有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如果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劳动者还要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利用假的病假条“吃空饷”:

直接购买假医院公章、空白诊断证明,自行制造病假条,情节严重的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医生若开具假诊断证明,不仅违背了医德,还触犯法律,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亡等证明文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48评论

我要送情敌一朵白菊

第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病历规定》的规定: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历。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8条和《中华人执业医师法》第37条规定,前者规定: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或者其他有关机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销其执业证书或者资格证书”因此涂改病历是一种违反卫生行政法规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医方可能受到行政部门的处罚;
第二,《中华人刑法》305条: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第335条: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中华人执业医师法》第37条也规定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上述法律条款,如果医护人员存在以上涂改等行为,那么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就很可能被认定为“故意作虚假证明”或“隐匿罪证”等;
第三,最高人民《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八款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既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如果因医疗事故行为发生争议,医院方应当就其涂改病历的行为进行解释说明,如果没有合理解释或者法定事由,对方对该解释说明不予认可,很可能要承担败诉风险;
综上所述,涂改、伪造病历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违反了《刑法》、《证据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病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其情节轻重及危害后果,可能要承担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相关人员的执业资格等很可能被销等行政处罚。

94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