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4
浏览数
8697
我是土鳖我怕谁
辛温解表药具有抗炎作用的辛温解表药有:麻黄,细辛,荆芥,生姜,羌活,防风等. 辛凉解表药具有抗炎作用的辛温解表药有:薄荷,柴胡,升麻等解表药很多方剂都具有抗炎作用,如:桂枝汤(桂枝汤 9g芍药 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 12枚);银翘散(连翘 9 g银花 9 g 苦桔梗 6g 薄荷 6 g 竹叶 4 g 生甘草 5 g 淡豆5 g 牛蒡子9 g 芦根15 g)1.2 清热药1.2.1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中具有抗炎作用的有 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穿心莲,山豆根,秦皮等1.2.2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中具有抗炎作用的有 黄连,黄芩,黄柏,苦参,龙胆草等1.2.3清热凉血药清热凉血药中具有抗炎作用的有 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紫草等清热药在临床上使用的许多方剂具有抗炎作用,如 黄连解毒汤(黄连 3—9g 黄芩 6g 黄柏 6g 栀子6g) 小柴胡汤(柴胡 黄芩 生姜 大枣 甘草 半夏)1.3 泻下药泻下常用药物中的大黄等也具有抗炎作用,临床使用的方剂,如:大承气汤(大黄 12g 厚朴 15g 枳实 12g 芒硝 9g)1.4 祛风湿药常用药物中秦艽,五加皮,防己,雷公藤等利水渗湿药此类药物中,茯苓,菌陈等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如方剂五苓散(茯苓 9g 泽泻 15g 猪苓 9g 桂枝 6g)也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1.6 温里药附子,肉桂等具有抗炎作用,常用方剂参附汤(人参 9g 附子 6g),也具有抗炎作用.1.7 理气药理气药中枳壳与枳实,陈皮,香附等具有抗炎作用.止血药三七,蒲黄具有抗炎作用1.9 活血化淤药本类药中桃仁具有抗炎作用.1.10,止咳,平喘药桔梗具有抗炎作用1.11 平肝息风药天麻,牛黄具有抗炎作用1.12 开窍药麝香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本类药临产方剂《安宫牛黄丸》(牛黄,郁金,黄连,黄芩,栀子,朱砂,雄黄各30g 水牛角浓缩粉60g 麝香 冰片 各7.5g 珍珠 15g),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1.13 补虚药甘草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2.中药抗炎作用机理2.1 直接抑制致炎物质的产生或作用很多中药通过其有效成分来抑制致炎物质来起到抗炎作用,如:麻黄水提物,醇提取物口服或腹腔注射后能抑制有致炎物质右旋糖酐,角叉菜胶等引起的炎症反应,其发挥抗炎作用的有效成分为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麻黄碱.丁公藤中的两种有效成分东莨菪素及东莨菪素-7-葡萄糖甙对大鼠蛋清及右旋糖酐性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辛夷挥发油能够降低炎症组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抑制炎症性肿胀, 抑制炎症介质(PGE2,组胺)的产生, 但不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其抗炎性肿胀作用也不依赖于肾上腺的存在,具有明显的抗急性炎症效应, 其抗炎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而实现的, 对机体糖皮质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没有明显影响.银屑灵, 是治疗银屑及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疾病的一种中药制剂.由苦参,白鲜皮,土茯苓等11 味中药组成, 具有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可对抗右旋糖酐所致小鼠瘙痒.息敏饮是由白藓皮,蛇床子,地肤子,土茯苓,苦参,丹皮,生地,蝉蜕,芥穗,甘草,赤勺,山楂等组成,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理为抑制炎症部位PGE2的产生.桔梗在根提取物的系统分离法中,发现丁醇组分对角叉菜胶导致的大鼠足跖肿胀有效.辽东楤木在根树皮系统分离法中,发现丁醇组分有较强的抗角叉菜胶作用.2.2 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秦艽,五加皮,清风藤,汉防已,木瓜等药物可减轻大鼠甲醛法,蛋清性关节炎的肿胀程度,并加速其消退.秦艽(有效成分为秦艽碱甲),汉防已(汉防己甲素,乙素),清风藤(防己碱,又称清风藤碱)的抗炎机理是通过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所致.无梗五加未脱脂制剂,刺五加等抑制蛋清性肿胀作用与可的松相似,对切除肾上腺的大鼠仍有作用.刺五加能增加炎性渗出细胞的吞噬机能.清风藤碱60mgkg的抗炎效力较水杨酸钠200 mgkg更为有效.柴胡的抗炎成分柴胡皂甙功能实现是通过促肾上腺,尤其是促肾上腺皮质来实现的
我心软成病爱你如是命我心软成性恋你如命
麻黄[性味]辛、苦温。[功用](1)发汗:用于风寒感冒。配桂枝发汗力增强,治重症无汗的风寒感冒。(2)平喘:用于实证喘息。配生石膏、杏仁治肺热咳喘(如肺炎)。(3)利尿:用于实证水肿。配生石膏、生姜、甘草治风水(如急性肾炎水肿)。[用法]1.5~10克。生用发汗;蜜炙用于止咳平喘。苏叶[性味]辛、温。[功用](1)发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常配荆芥。(2)解鱼蟹毒:用于鱼蟹中毒引起的呕吐腹泻,常用紫苏。[用法]5~10克。解鱼蟹毒用30~60克。防风[性味]辛、温。[功用](1)祛风解表:用于风寒感冒,常配荆芥。配黄芪、白术(即"玉屏风散"),用于体虚自汗。(2)祛风湿止痛:用于风湿痛。(3)祛风解痉:用于破伤风。[用法]3~10克。荆芥[性味]辛、微温。[功用](1)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常配防风、苏叶。(2)理血解毒:用于血蕴热毒之目赤、咽肿、疮毒、麻疹初起、荨麻疹等。(3)祛瘀止血:荆芥炭能止血,可用于衄血(鼻或齿龈出血)、崩漏(子宫出血)、便血。治便血常配槐花、侧柏炭。[用法]5~10克。桂枝[性味]辛、甘、温。[功用](1)发汗散风:用于风寒感冒。配白芍治风寒感冒有汗者。配麻黄增强发汗作用,治重症无汗的风寒感冒。(2)温化水湿:用于阳虚不能化气之水湿痰饮停滞,可配茯苓、白术(如五苓散)。(3)温通经脉:用于阳气不通或寒邪凝滞之胸痹、风寒痹症、闭经等,可配附子、当归、川芎。[用法]适量。白芷[性味]辛、温。[功用](1)散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盛引起的前额头痛、牙痛、眉棱骨痛,常配羌活、防风。并用于寒湿内盛、脘腹作痛,带下清稀。(2)芳香通窍:用于鼻炎、鼻窦炎、常配苍耳、辛荑、薄荷。(3)消肿排脓:用于疮疡肿痛,常配瓜蒌、贝母。[用法]3~10克。本品温散耗阴,故阴虚火旺之头痛忌用。藁本[性味]辛、温。[功用]散风寒,止头痛:用于外感风寒之头顶痛,可配白芷。[用法]3~10克。辛荑[性味]辛、温。[功用]通肺窍:本品为治疗鼻塞不通的专药,用于鼻炎、鼻窦炎,常配苍耳子。[用法]3~10克。细辛[性味]辛、温。[功用](1)发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麻黄、藁本。(2)温经止痛: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3)温化寒痰: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气管炎。(4)宜通肺窍:用于鼻炎、鼻窦炎。[用法]2~5克。用量不宜过大。苍耳子[性味]辛、微苦、温。[功用](1)通肺窍:用于鼻炎、鼻窦炎,常配辛荑、白芷、薄荷。(2)祛风湿:用于皮肤痒疹(如荨麻疹)、风湿痛。[用法]3~10克。
优质医学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