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情感内耗

爱若能自控我要你何用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0461

首页> 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情感内耗

5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待我强大时离我而去

已采纳

高估是一种过度期待,把结果想得太完美,给自己营造了太多的希望,最终换来的却是失望。比如,你高估了一份工作能给你带来的回报,高估了领导对你的期待,你满腔热情去迎接即将到来的好事,结果却发现,你期待的有十成,得到的只有三成,这种心理落差会让你有挫败感,会让你感到失望。再比如一段感情,你寄予了厚望,认为肯定会越来越好,认为自己一定会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结果却发现自己的期待久久无法实现,或者完全不符合你的期待,你同样会失望。当我们不明白高估带来的坏处时,无法阻止其发生,只能在发生之后吸取教训;但当我们有过相关的经历以后,就应该停止这种精神内耗。不管是对一个人有期待,还是对一件事有期待,都要记得从实际出发,不要期待过高,同时做好最坏的打算,然后尽力专心做自己该做的事,如此你才能从容应对各种结局。让从容成为习惯,停止“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之类的循环,人生才有轻松可言。拖延每个人都有拖延的心理,只不过有的人能够克服这种心理,有的人任由其泛滥。生活中有一些适当的拖延不是坏事,因为人生没办法一直上紧发条,否则连片刻喘息的机会都没有,也会活得很累。拖延如果太严重,做任何事都拖延,该有的紧迫感没有,该及时完成的事一直拖,这就有问题了,久而久之,当拖延成为习惯以后,想戒掉很难。一个人拖延太严重,往往是对自己疏于管理,或者说是对自己的放纵。这件事拖延之后没造成严重的后果,就认为拖延没事,结果拖延的事情越来越多;那件事拖延了一天两天没出现严重的后果,就认为再拖延久一点也没事,这样的思路其实是在给自己挖坑。趁着拖延还没有成为习惯,我们首先要懂得调节自己的心态,把思路理顺,最好给需要自己面对的事做一个“轻重缓急”的区分,倒也不必太详细,只需要列出可以适当拖延的事情,其他事不允许自己拖延,这样的好习惯才不会误事。消极消极既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情绪,和积极相反。消极的人往往思虑过重,想太多,太悲观,习惯于朝着不好的方向思考问题。虽然说这样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缓和前面提到的“高估”,但是消极容易让一个人对生活失去期待,不敢期待,担心希望会换来失望。如果一直任由这种精神内耗上演,我们很容易止步不前,因为做什么都不敢做,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但问题是,人生需要有想做的事,而且有很多该做的事,如果因为消极而不去做这些事,机遇和好运我感觉自己陷入精神内耗时,(我一开始还不知道居然都有专用名词形容这种状态)我又发现了很多人也是这个状态。我估计很多人也和我一样,感觉到自己状态不对,但是还不清楚怎么回事。所以普及一下精神内耗这个问题。一般内向、敏感、孤独、共情能力强的人更容易陷入精神内耗之中。当你想集中精力工作,脑子里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涌起各种杂念、烦恼和担忧,让自己分心;人际关系中,对别人的一言一行很敏感,遇到一点小事也会想很多,常常翻来覆去地想,严重的时候甚至影响睡眠;“选择困难症”,特别不喜欢作出选择,因为总会对选项各种思索、权衡,耗费大量精力;不管什么时候,脑子总是在转动,处理大量的信息,没有办法放空。总是想很多,经常困在自己的思绪里面。如果你有以上这种感受,那么很可能是陷入了精神内耗之中。表面上你在正常生活,实际上活在无休止的自我怀疑中,通常伴随着焦虑、疲惫、崩溃、麻痹、懒惰、忧虑重重……现代年轻人尤其内耗严重,焦虑不安,急躁,心理健康应该引起重视,目前就社会上报道的新闻,青少年抑郁比例比从前高了很多,一流大学有部分学霸也有厌学情绪,对未来悲观。大学生很容易出现一些焦虑的表吸纳,比如;考试焦虑,,这种症状类型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等复合情绪障碍,严重的时候还可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等症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竞争力非常大,这无形给了大学生们严重的心理压力,可惹起强迫症状的发生。进修严重,同窗关系及局部社会关系的不好谐等可使患者长时间感应不安,最终诱发强迫症的呈现。

159评论

谁陪我走过1314

在群体心理学中,内耗效应指的是社会或部门内部因不协调或矛盾等造成的人力、物力等无谓的消耗。而感情内耗,指的是由于两个人性格、认知和能力等方面不匹配,却又没有积极协调沟通带来的情感损耗。

134评论

梦有无法企及的痛

伤春悲秋,敏感脆弱爱多想的人容易产生感情内耗,感情内耗会影响一个人的行动力。遭遇同一件事,心思迟钝的人在心里能很快放下,避免过多的思想包袱。而心思细腻的人也许会一直放在心里,影响到个人的正常生活节奏。比如有的人看完一部悲剧也许会好几天都失魂落魄,陷在低落的情绪中,而有的人出了电影院就能抛之脑后。严重的感情内耗就好比体力上的透支,让人感觉心情低落、精神疲惫。感情内耗不仅影响一个人能力的正常发挥,还会影响到身心健康。“心比比干多一窍”的林妹妹,也是因为在反复的感情内耗中香消玉损。这并不是说心思细腻、情感丰富是必须克服的缺点,对大多数人来说,心思敏感细腻是一个性格优势,这样的人善于沟通交流,善于处理细节问题,比一般人更容易看到问题的本质。但是如果对感情缺乏约束力,产生过多的感情内耗,就会对正常的人生发展和追求形成阻碍。我们要认清这种性格的特点,减少感情内耗,不要因为无足轻重的事情耗费了心力,让自己打败自己。减少感情内耗有哪些有效方法?1、合适的排遣方法心理咨询师每天都要接受咨询者大量的负面情绪和感情垃圾,外科医生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患者的生离死别?如果他们没有合适的方法排遣情绪,根本就无法从事相应的职业。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不幸的事情发生,如果因此而意志消沉,心情低落,不仅对不幸的事情本身没有任何帮助,反而让自己的人生陷入不幸。当出现负面情绪时,看悲伤的电影、听悲伤的曲子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让心情更糟糕。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积极轻松的活动,比如户外拓展、郊区远足等,来放松心情,也可以通过一些惊险紧张的刺激,比如极限运动等,来转移注意力。2、增加理性思维情绪具有感染性,常常在不知不觉间影响我们的行为。而理性思维是自我情绪调节的重要力量。只有用理智、客观的思维方式才能摆脱情绪的控制,做出主动的选择。很多时候,让我们念念不忘或者耿耿于怀的事情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增加理性思维,避免情感内耗的对立面并不是让自己更冷血,而是心智更加成熟,意志更加自由。一个睿智的人不应该让个人行为受到情绪的裹挟和他人遭遇的影响。3、增强行为的目的性“ 想得太多”是感情内耗的一个重要特征。勤于思考并不是坏事,但是如果漫无目的思维发散、顾虑重重,对成功只能起到负面作用。给自己树立清晰的目标,如果想做成一件事情,就要怀有强烈的目的性。给自己制定清晰的目标,在这个目标达成之前,排除或者无视外界因素的干扰,锻炼思维的分辨和过滤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感情内耗,才能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正确的行为中。

31评论

Emotiona这

两个人性格、认知和能力等方面不匹配,却又没有积极协调沟通带来的情感损耗。如果发现两个人在感情中经常有无意义又重复、却始终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争吵,就说明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感情内耗,在平时的相处中,还会有这样一些表现:1、两个人之间互相不信任,对对方充满了猜疑保持亲密关系良好的要素是信任,相信亲密关系中的对方不会给自己带来伤害,并且期待着伴侣能够满足自己的要求,互相尊重和信赖,如果丧失信任,就会破坏亲密关系中的坦诚和相互依赖的特质。2、失去关心对方的欲望亲密的伴侣会想要主动关心和爱护彼此的欲望,当伴侣感受到对方的关心,并且感觉对方更加了解、欣赏和理解自己时,亲密程度就会增强,而如果你发现在亲密关系中失去了关心对方的欲望,那说明ta的想法对你来说已经不再重要。3、不再互相依赖亲密关系中的双方总是彼此依赖和需要的,一方的行为和想法总会影响到另一方,这是亲密关系中必然会有的特质。如果你发现你的想法和行为不再顾及到对方,那说明两人的依赖程度已经降低。

97评论

待我足够强大我给自己天下

曾经身边有一个无法为自己情绪负责的朋友,给我留下了糟糕的回忆。 最开始,我觉得我们聊得来,与其他人之间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对话不同,可以谈论一些比较深刻的话题,就接受她的邀请,频繁与之接触,到她家玩等。那时候一切都还很明亮,她也还没有将那一面呈现出来。现在回想起来,有一些印象深刻的片段: “我观察到你是这样做的,我觉得你可以当朋友。”那时候听她郑重其事地说“可以当朋友”,我觉得很开心,把这话当作对我人品的肯定。可是现在再想起来这话,那种感觉就像是“我已经选好你作为我的猎物了”。 曾经有学生跟她说,把追星作为精神寄托。那时候我就跟她说过,人不应该把自己的精神寄托放在别人的身上,那太危险了。怎么能让别人来决定自己的开心或不开心呢。我说这些话的时候就在暗示她,她也不应该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别人身上。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个体。把精神寄托在别人身上,得到的只会是不断地希望与失望的循环。人要做的,是自己去创造自己的人生才对啊。 那时候看到一些有趣的东西,就想着她可能也会喜欢,会送她一些我自己喜欢的小礼物,有时候也会自己做一些送给她。后来她自己对我说,她儿子问她,为什么总是接受礼物而不送出礼物呢,所以她送了一份礼物给我。一年我生日的时候她刚好知道,送了一件像病号服一样的睡衣给我,不是恶意而是审美如此。还有一次把她不穿的衣服送给我,品质很好,但是每一件穿起来都很局促,真的和她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一样,明明,明明有条件可以生活得很好却深深地自我束缚着。 她常年陷入自己深深的心理内耗之中无法自拔。一次又一次,试图从将糟糕的情绪倾倒给出来,美其名曰朋友之间的聊天。我妈妈不会让我这样负责她的情绪,我老公也不会让我这样负责他的情绪。因她加诸于我的朋友之名,我就一而再,再而三帮助过她,努力倾听。但是几年过后,她竟然还是向我倾诉一样的心理内耗的问题,跟最初与我倾诉的困境别无二致。 我告诉她,她的困境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我已经帮不了她了。她说她不相信心理医生可以真正治愈她的心理问题。讽刺的是她本人正是心理学专业的硕士,并且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甚至连自己投入多年的学习和工作领域都被她自己否认了内在价值。 她给我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读书读到内耗、负面情绪、自证预言等相关内容时,我总会想起她所描述的那些心理情境,就像是溺水无法自拔的人,试图抓住任何一根她看起来可以救她的稻草,却一次次失败,陷入相同的困境。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决定主动斩断与一个朋友的关系,直接的原因是几年间的三次见面。一次是某一天的午休,她要跟我回家,到我家休息,我同意了。可是我完全没想到的是她就窝在沙发上哭起来了,试图寻求我的安慰。她比我年长六岁。我完全没有想到,一个成年人会这样莫名其妙地在我家哭起来,也完全不想对此负责。在那之后我就尽量疏远她了。下一次又是她主动约我。她从关心我的生活开始,聊着聊着就开始说她的生活,她有两个孩子,我还没有,她的生活跟我完全不同,见面快结束的时候我就跟她说了我的想法,我觉得我们的话题不一致,不想见面了。另一次还是她主动约我,听她说她的情绪内耗,还提到有另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朋友,她几次想约见,但是都被拒绝。我设想她的那位朋友,如果接受见面,就要听她的负面情绪垃圾,如果不见面,就要被她怨恨怪罪,那还是一开始就拒绝更好一些吧。哪一个成年人不是都有很多要承担呢,一个成年人不应该总是想着让其他人来分担自己的负面情绪问题,这是心理上的救急不救穷。不行就花钱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有三套房子自己是心理专业的人,不相信自己的专业能帮到自己,也舍不得花那一份钱。但是这些话我都不能当着她的面说,在她面前我不能表露我的感受,因为随时会被她说,我很敏感,你的话又戳痛我了,我的心在流血。所以与她这最后一次见面,我已经到了只能问她问题,只能听她说话的地步了。 断绝与一个朋友的来往这件事本身就给我带来了不好的体验,怀疑自己不应该对朋友做这样的事情。但是只要想到她几年来就是利用所谓朋友的关系将我作为不要钱的心理垃圾桶,我就知道我必须保护自己了。

185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