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孩子叛逆

猫七姑娘猫瞳少年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2421

首页> 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孩子叛逆

6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纯情男

已采纳

孩子的叛逆期怎么办?孩子在叛逆期的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其实就是不要求孩子,不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自己做主。

9评论

明知你是梦却咬牙不醒

老规矩,先找关键词:叛逆期、孩子、家长、管教。

1. 叛逆期。 其实严格上讲,这只是我们扣在孩子头上的帽子。本质上讲,是孩子在成长过程过的烦恼(我们都会经历这一段,只是呈现形式因环境、个人原因不同罢了),这个时期,说”青春期“或”成长期“更合适;

2. 孩子。 这是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身体在快速发生变化,比如,男生长胡须、喉结凸显、遗精、说话变声等等;女生乳房长大、初潮等。面对身体出现的这些变化,还在们也有苦恼,也会有情绪的释放(大声说话、发怒、生气、回避家长等等)。若这个时候我们给予更多的陪伴和引导会更好;

4.管教。 建议换成”陪伴“和”引导“,会更好。我经常和身边的朋友、我的来访者分享两个观点(普遍也非常认同)

a. 适度的角色转换。在陪伴和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暂时抛开户口本上标注的关系,把亲子关系设想成兄弟姐妹,放低自己原本家长的身段,像孩子一样思考,认真倾听,好好的说话,和谐的相处。

b. 都需要学习。在我们的生命里,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是第1次也是唯一1次做他们的家长;对于家长来说,孩子是第1次也是唯一1次做我们的孩子。既然都是第1次,都是没有经验的,既然是没有经验,与其跌跌撞撞的摸索、耽搁,还可以一起学些,相互学习。

您好,感谢您的邀请!

我是心理讲师初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知识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孩子处在叛逆期,对于父母的建议,我的看法如下:

关于叛逆期,应该有一个更恰当的名称,叫做“觉醒期”。

到了“觉醒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变强,我们要“珍惜孩子每一次的情绪发泄、每一次的叛逆和每一次犯错”,把叛逆和错误看成孩子成长的机会。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当面对孩子青春期出现的一些问题时,我们才不会过于担心和焦虑。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身体的变化,会带来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身体激素分泌的原因,出现了一些生理上的变化;但是心理的发育又滞后于身体发育,所以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有些问题是阶段性的。

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沟通,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我们跟孩子是站在一起的,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导致对抗。

在沟通过程中,要先以“最大的善意揣度孩子”,我们要做好父亲或者母亲角色,真诚的态度去影响孩子;当和孩子出现矛盾时,以要以诚意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对沟通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和孩子的沟通效果。

秉持这样的认识,我们能以更宽容的心态对待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比较重要也是比较特殊的时期,我们不能把青春期孩子的一些不顺从行为简单看成是叛逆,甚至是肆无忌惮地叛逆。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关心一个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关心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同理,关心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出现所谓的“叛逆”比关心这个孩子叛逆本身更重要。有的孩子之所以会肆无忌惮地叛逆,和家庭环境也有很大关系。

家庭环境包括看得见的物理环境和看不见的心理环境。

在家庭物理环境里面,首先要保持家里的卫生干净整洁,将家庭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和规则感。

家庭心理环境主要包括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这个方面虽然看不见,但是却起着决定性作用,对身处其中的家庭成员包括孩子会产生很大影响。也需要全家人用心经营。

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要特别尊重他们,学会用商量的口气而不是命令的口气和他们说话。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觉醒,对事情的看法很有自己的主见,如果父母给他们足够的尊重,他们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也有利于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

当和孩子的意见出现不一致时,可以使用“万能三步沟通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先了解清楚情况,问问孩子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第二,和孩子共同商量和讨论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在行为上和孩子一起做出调整和优化,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

平时关于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要多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

对于家庭的重大问题,也可以多问问孩子的意见建议,让孩子多参与家庭重大问题的决策。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承担家务活的习惯,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多参加 社会 公益活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等。

“像大人一样尊重孩子”,在家里给孩子独立的物理空间,不擅自闯入孩子的“领地”,不随意翻看孩子的私人物品,让孩子在家里也有心灵的归宿。这样,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里也有可以独处的地方,孩子就会有归属感,不会轻易做出极端行为。

父母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从身体、心理和行为上关心孩子。

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要培养一个听父母话、奴性十足的孩子;而是要培养一个知道心疼我们、有主见、有担当的孩子。 在孩子小时候,该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时候就要示弱;孩子小时候就要注意和他们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这样到青春期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和 情感 不满的积累,就能够相对平稳度过。

希望以上观点能够帮到您。

管教是家长站在权威的位置高高在上的姿态,而真正和谐的亲子关系,一定是建立在平等的、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的。

家长应该明白,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ta就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存在的,而不是家长的附属品。

当家长以权威的姿态来对孩子说教的时候,就已经把孩子推开了 ,让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

叛逆期也就是青春期, 青春期自我概念的发展是,有别人先肯定ta,ta才会间接肯定自己。 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来自家长和老师的肯定而非管教。

青春期情绪发展的特征是,

以上, 如果父母老师可以了解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要以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或许就可以多理解孩子的行为感受,从而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

这位家长你好,我想你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家长是陪伴孩子成长,不要看到孩子的一些出格行为,就认为是叛逆,不要想到自己身为父母这一角色,就认为管教孩子是自己的责任。

现在很流行把青春期的孩子称为叛逆期,其实这只是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因为孩子不如以前听话了,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但是到了青春期,发现父母说什么孩子偏偏就不做什么,我们就喜欢把这一时期称为叛逆期。

所以叛逆期这个称呼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上来看的,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叛逆期是他们获得自我发展,提高自我意识,获得更多认知世界的知识,获得更多和世界合作的技巧的一个时期。 这并不是叛逆期,反而是孩子自我飞速发展的成长时期。

管教背后蕴含的含义是“你是错的,我是对的,你做的是不够好的,我的办法才是更好的”。但事实上 社会 发展迅速,孩子们也会从互联网上获取非常多的知识和同龄人探讨更多的应对问题的技巧,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掌握的知识和看待世界的角度比成年人还要更广。我们往往还会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知识。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还是用管教这种态度和孩子相处,孩子就会觉得要让自己用老的经验和旧的知识,去面对他所处的新环境,对他来说就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他就想告诉父母你的方法是不行的。但父母依旧用管教的心态去面对孩子,就会认为孩子就是在叛逆,如果我们跳出这一心态,看到孩子的成长,我们就能够理解孩子为什么有“叛逆”这种行为。

我们要相信孩子的许多行为都是为了解决他们所面对的困难,他们的行为是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以做出的一种选择。就算这种选择在家长看来是不完美的,但是在孩子的角度他已经尽力了。

我们要做的是肯定他的这种努力,看到他做出来的努力,以及跟他一起慢慢分析可以调整的地方,最重要的是鼓励孩子去努力尝试,而不是用我们认为正确的方式,帮助他避免走弯路。因为孩子需要经历错误,这样他才能有勇气未来独自面对困境。

换一个角度看,家长的方法也不见得就是最好的方法,或许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他对问题的理解,以及他采用的方式才是更适合他的解决方法。

我是 @心理咨询师乐远,感谢您的邀请。

每次听到或看到家长问自己怎么做会更好的时候,我心里都很开心。因为家长从提问起,就已经在思考自己的教养角色和功能问题了。这值得称赞并祝贺!

孩子叛逆期,这是真实存在的困扰。然而,在孩子的叛逆期,也许真正要面对问题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孩子的叛逆期,家长面临的最大困扰是沟通问题。但家长首先要清晰的一点是:不是只有孩子按照家长的意思做事,听家长的话才叫“能沟通”。所有的沟通都有“达成一致”、“达不成一致”、“部分达成一致”三种情况。亲子沟通也一样,达不成一致的沟通,孩子就不会听父母的。

在明确这个前提的基础上,家长要怎么做更好的问题就可以探讨了。

首先,家长需要反思一下自己家的亲子沟通模式。一般有五种:

讨好型沟通;

指责型沟通;

超理智型沟通(讲大道理);

打岔型沟通(不管孩子说什么想什么,只说自己想说的);

一致性型沟通。

前面四种是不良沟通,一致性型沟通最适合叛逆期的孩子。

家长要想从现有的沟通模式转向一致性型沟通,需要做一些努力:

一是要觉察根源,弄清楚家长内心阻碍与孩子达成一致性的忧虑是什么?

二是家长自己试着做一些灾难化想象,询问自己假如自己假设的孩子叛逆造成不良后果真实发生了,自己能接受吗?如果能,那就没有问题了。

三是家长要学习增加一些新的觉知和支持力量,比如就具体问题和专业工作者进行探讨。

一般而言,讨好型家长拥有的资源是关怀的,滋养的,灵敏的;指责型家长的资源是有才能,有能量,自信;超理智型家长的资源是有才智,有知识,注意细节,解决问题的能力强;打岔型家长的资源是幽默,有创造力,有弹性。觉察自己的

亲子沟通模式后,把自己的资源用起来,朝着一致性进行转化,适合叛逆期孩子的沟通方式就呈现出来了。

叛逆期是个伪命题,是借口。

管理就是管理,管好才是目标,管他什么期呢?

每个孩子都会有青春期的叛逆行为:判逆期的孩子都有着一些共同特点,非常容易发脾气,喜怒无常,几乎总是拒绝,大人要求他们做的事,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愿意接受成人的权威。

在这个时候,你需要真正理解你的孩,只有放弃对孩子的控制,才能获得更多的掌控权,只有不强迫孩子听话,孩子才会开始听你的话。

一旦你真正理解了你的孩子,学会了不要把孩子所说的当作他个人应该面对的事情,那么事情处理起来就容易多了。

叛逆的孩子几乎都会觉得不被家人理解,你也确实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理解是最为有效的,消除叛逆的方法。

认真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倾听不等于告诉孩子该怎么去做?不要打断孩子,不要急于下结论。保持目光接触,让孩子知道你在认真倾听,你们的对话是公平的。和孩子交朋友,有同理心,认同鼓励孩子正确的观点,取得孩子的信任,让孩子养成和你沟通的习惯。

多陪伴,多交流

朋友我来说说我的感受:

我儿子现在高一,让人高兴的是,叛逆期基本过去了,最叛逆的时候是初中阶段。

我儿子初二的时候,旷课,吸烟,打架。玩 游戏 ,上课睡觉,整天和一些不三不四的孩子在一起,成绩我都没眼看,倒数倒数!

因为半夜玩 游戏 ,孩子和我们捉迷藏似的,我和我老公半夜逮到他好几次玩 游戏 ,打了都不听话啊, 游戏 就像毒品,课上课下都想着它,我当时感觉天要塌了!怎么办?

儿子哭着喊着要辍学,我说这样吧,你自己养活自己,出了这个家门你自己负责自己的人生,就当没我们父母。局面很僵,孩子出去了几天,找工作四处碰壁,晚上在我家平房睡,我和我老公谁也不找他,也不关心。最后灰头土脸地回来和我俩道歉。

孩子为什么叛逆,因为他不知道外面世界的苦,生活太好了,后来上了高中,我故意找了个离家远,条件差的高中,开学第一天,他就想跑回家、太苦了,不能洗澡,吃的还不好,连电扇都没,用他自己的话说,掉地狱里了。自己心理有触动了,吃不好睡不好啊,但是一回家真懂事了,剩下的日子越来越懂事,也不玩 游戏 了,在家上网课也非常认真,他好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很优秀,浪子回头金不换啊,吃苦教育真得太有用了!

看了下面21个回答,无一例外,都是西方教育学的观点。说老实话,看着好看,说着好听,其实,没啥太大用,不适合中国家庭教育。

我的观点,就是三句古话,照此办理,一切OK。

第一句话:棍棒底下出孝子。

有些人可能马上跳出来反对,啊呀,打不得啊,不讲人权啊,不利于孩子心理 健康 啊,絮絮叨叨一大堆话。这些废话都没用,不解决问题。我认为,在孩子刚进入叛逆期时,打几下,是完全必要的,既能给家长自己立威,也能让孩子有所警醒。这比你苦口婆心说一百句都强,因为孩子根本不会认真听你的话。

第二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

要让孩子知道,家长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老师,每天督促作业,检查订正,都是家长这个“老师”的任务。孩子在家学习的时候,家长要摆点谱,严肃点,有个老师的样子。要逐渐让孩子知道,在学校怎么尊敬老师,在家里就要怎样尊敬家长。

第三句话:行拂乱其所为。

这句话,是对家长讲的。孩子进入叛逆期,需要家长多陪伴。没什么大事,家长少出去应酬,多待在家里;少看电视,多看看书;少刷手机,多写写文章,给孩子作个好表率。

有些家长总想甩锅,说,我忙啊。知道,都知道,中年人不容易。但别忘了,孩子是家庭的中心,说句悲催的话,孩子是中年家长活下去的动力。我劝大家,记牢这三句话,为了孩子,打起精神努点力吧!

180评论

劲霸男人

每个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都会想营造只属于自己的空间,不希望家长过多去干涉自己。但是由于家长们的传统思维,觉得孩子在这个阶段不听父母话,是错误的,那么,青春期孩子叛逆怎么办?

74评论

爱情总是有始无终

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孩子的“反抗”所谓的孩子不听话,其实是一种“反抗”,更是一种成长,就像他自己尝试学习走路一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有可能会跌撞撞的去感受这个世界。孩子学着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希望爸妈能看到自己的成长。作为家长,我们不妨用更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行为,给孩子说“不“权利。✦ 尊重孩子,少用命令的语气说话叛逆期的孩子更加敏感,父母可以多和他们进行沟通,说话的时候多用肯定的语句,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尊重。比如,当孩子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还不愿意收拾玩具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和孩子说“宝宝,去把玩具收拾好吧。”效果肯定比“不要乱扔玩具!”要好很多。✦ 多咨询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来做决定我们希望孩子听话,但并不代表我们只给孩子一个选择,我们不妨在有原则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来做出决定!比如,当孩子不愿意吃饭,我们可以用“你想吃面条,还是饺子呢?”来代替简单粗暴的“不吃不行!”让孩子自己选择,更能让他产生一种被重视,可以“自己做主”的感觉,从而得到内心的满足。✦ 让孩子听话,可以寻求“外援”很多家长都发现,自从孩子上了幼儿园就特别喜欢把“我们老师说……”挂在嘴边。其实,这很正常,小孩子嘛,总是认为老师是很有权威的,家长管孩子的时候,不妨抬出老师的话来。当然了,家长平时一定要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多和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这样收到的效果会更好!✦ 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当孩子遇到了叛逆期,爸爸妈妈最好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因为这不单单是孩子成长的契机,也是家长反思和改变自己与孩子相处方式的好时机。当然,在要求孩子的时候,家长最好要以身作则,不然你说话的底气从哪儿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还能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哦~~

166评论

与何人

叛逆其实就是一个信息,它告诉你有一些东西需要改变了。这并不代表只有孩子需要去改变,有时候是整个家庭都需要做改变的。建议家长多聆听孩子的想法,多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这样可以缓和亲子关系。如果孩子的叛逆问题非常严重,也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帮助你们分析和解决问题,只有当一个家庭矛盾减少了,家庭也就和谐了。还有不明白的可以问我们。

45评论

不要客气我们都是过来人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经历过上千个关于孩子“叛逆”的个案,很多家长都对孩子的“叛逆”头痛不已。总想找一些什么办法来“修理”孩子。

且不论对错,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01

这是一个刚满十七岁的孩子的故事。虽然这个少年还是满脸的稚气,但他高大的身体已俨然是个大人。母亲只及他肩头的高度,父亲也开始对他仰视。

叛逆,已经成为他和父母沟通的方式。终于有一天,父亲和少年倾心交谈,询问他不再乖巧的原因。

少年说:“我已经长大,不再是你们操控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寻找自我…”

父亲叹了口气:“你打算怎么寻找呢?”

“一个行囊,一个指南针。我需要离开你们的遮蔽,去寻找自己的坐标。”

“那你去吧,孩子。我和你妈妈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父亲给了少年500元钱。少年从此离家。开始了他寻找青春和自我的旅程。

少年去了离家很远的一个城市。在那里再也没有老师和父母烦心的唠叨。当然,也没有了父母片刻不离的嘘寒问暖。

在那个光怪陆离的都市,500元钱像一杯水倒进沙漠里一样,很快就渗透没了。看着日渐干瘪的钱包,少年想到了放弃。但一想到回家可能会受到的嘲笑,只好把泪水吞进了肚里。

为了生存,这个在家连自己衣服都很少洗的少年,开始去一些小店打工。

劳累一天,只为能拥有一顿热饭和一个可以遮蔽风雨的住所——这些他曾经唾手可得而又没有丝毫珍惜过的东西,在那个离家遥远的城市,伴随了少年叛逆的成长。

春去秋来,一年很快要过去了。少年在饭店刷过盘子,在大公司做过保安,在酒店做过门童,在夜市里做过摆摊的小贩…

少年的双手终于在疲于奔命的生活中渐渐长满老茧。

少年的心也随着日出日落,饱受了世事,他渐渐懂得了以前父母生活的不易,和他们对自己惴惴的爱心。

终于,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少年拨通了那个熟记于心的号码。

电话那端,是父亲激动的声音和母亲喜悦的啜泣。父亲说:“如果找到了你要的东西就回来吧。”在挂断电话的那一刹那,少年泪流满面。

不久,他登上了回家的火车。在行囊中,多了两件买给爸妈的内衣,包装得朴实而美丽。这是一个懂事了的儿子,他用自己的双手为父母换来的新年礼物。

故事到了这里,就结束了。但这却只是少年漫漫成长路中的一小段。虽然短暂,却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从叛逆到理解,内心才真正长大了。

其实,对于所有孩子来说也是这样,叛逆本身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只是一个小阶段,他们只有经过了这暂时的挣扎与痛苦,才会慢慢成熟,真正地理解父母的用心。

02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许多父母都会感到烦恼无穷,因为孩子大了,各种问题也会接踵而至。

这时,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什么都听父母的,有时甚至顶撞父母,做种种父母无法接受的事。使许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经常感到又气又恨。

在这个阶段来临之前,作为父母,如果想通过高高在上的“权威”来迫使孩子听话,那么,十有八九会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强。

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认同,渴望通过叛逆的行为来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经长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里的小孩子了,再也不是可以随便操纵的“棋子”了。

从前他无法意识到身边的一些束缚与限制,就是意识到了也无力反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渐渐能够清晰地看待这个世界,一个新的自我在迷茫中跃跃欲试。

然而,成人的限制是那么的严密和牢不可摧,而成长的力量又还不足以挣脱自身生理、心理和知识的束缚。

这时候孩子正承受着蜕变之苦,体会着前所未有的迷茫,所以就会产生种种叛逆的举动,只是想以此来显示自我的存在。

在我们指控孩子叛逆的同时,我们也正好暴露了这叛逆的根源:过度呵护所演变的控制和压制。

正是这种看似善意的温柔的束缚,让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无所适从。

所以在指责孩子不听话的同时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束缚了孩子的身心,是不是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理解。

因为,其实所有的叛逆都来自对束缚和限制的反抗。孩子所面对的,除了他本身就有的生理与心理的束缚外,还有周围成人所刻意营建的各种限制。

要知道,叛逆并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也不是什么无法解决的难题。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而不是让他们远离父母,远离家庭。

所以,在这特殊的时期家长要做的就是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帮助他们。

因此,只有真正的关心、沟通、理解才则是找到问题的根源。

所以,面对成长中的孩子就需要我们彻底放下“父母”的架子,重新拾回我们的童心,才能面对所谓的叛逆。因为“强权”解决不了问题,更无法抚慰孩子的叛逆,甚至会使问题变得更加无法解决。

03

我有一位朋友,在这方面堪称楷模。她有一个19岁的女儿,母亲和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朋友”。

她告诉我,自己和女儿平时的沟通是平等的,有时候因意见分歧有所争执,若事后想想是自己不对、错误地批评了女儿,便会主动向女儿承认错误。

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她从不会不经思索地拒绝和评判。

即使是非常荒谬的要求,也会在慎重考虑之后,把它“当做一回事”的给予响应与讨论,找出充分的理由,让她明白自己的看法。

不仅如此,这位家长还在许多事情上都征求孩子的意见,即使孩子提出的意见很糟糕,也会认真倾听并与她讨论。

就算是非常必要的要求,也会用“我希望…”或“我建议…”,至少在形式上给她留下自主的空间,让她有学习、思考、省悟的空间,而不是生硬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她所做的实际上就是在施行一种前卫的教育理念——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孩子,让他们感受被尊重的感觉,除非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自动愿意充当小孩。

这样的父母对孩子表示永远的支持与肯定,特别是在孩子犯了严重错误之后,更是会给予改正的机会,对其改正的态度始终持着肯定与支持。

在我们对孩子的教导中,我们必须要舍得放下父母的角色——“传统的权威”,暂时脱离父母的角色,真正以一个“人”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他们。

04

叛逆期的孩子,批评不能伤害自尊心。一定要分清场合和措辞。当着亲友或孩子的同伴批评孩子,孩子会感到难堪和不满,也听不进家长的批评。

在交流过程中要给孩子平等的发言权,当父母让孩子发言时,父母要耐心倾听,这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

对于孩子的行为,应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担心和忧虑,让孩子知道家长的爱心。比如,处理孩子放学晚归这种事情,有的家长是等孩子回家后,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勒令以后不准晚归。这种处理方式过于急躁,孩子不但没有体会到家长的爱心,反而对家长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小题大做,管得太宽。

因此面对孩子的叛逆,我们一定要静下心来好好了解孩子以后再做打算。

有许多父母担心,这样的教育会不会就是放纵,任其为所欲为了呢?

其实,我们一点都不必担心我们的孩子不受制约。正如前面例子中所显示的,真正的制约并不完全需要强权或是威严。

由于孩子正在挣扎着长大,最需要他人对自己的角色认同,正是自我观念的成形、思想的启发阶段,所以最容易受影响。

不幸的是,许多父母总是奢望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经常使用绝对的压制手段,其结果不只是引起了叛逆而已。

于是我们的孩子,被我们的不理解越推越远。所以,面对孩子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认清事实的真相:并不是谁叛逆了谁,只是有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想“活出自己”而已。

我们当然觉得痛苦,但愤怒则大可不必。如果,他走向正确的方向,我们就该以生命传递者的心情乐观其成;若他误入堕落的深渊,我们就该立即赶过去,帮他从困难中爬起来。

允许自己慢慢放下父母的角色,回到以自己为中心的生活里来,更多的关注自己、关注伴侣、关注自己的生命质量。

我们并没有什么可失落的,因为他虽然是我们的孩子,但他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生命这条旅途上,他终将拥有自己的人生、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164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