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4
浏览数
9371
寂寞旅人终相爱
目前,执业医师资格综合笔试全部采用选择题纸笔考试形式。传统问答式考试评分方法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考查范围有限,选择题摒除了这些缺陷,是考试公平、公正、标准化的重要体现。医师资格综合笔试采用A型(最佳选择题)和B型题(配伍题),共有A1、A2、B1、A3、A4 5 种题型。A1 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每道试题由1个题干和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组成。题干以叙述式单句出现,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佳选择,称为正确答案,其余4个均为干扰答案。干扰答案或是完全不正确,或是部分正确。A2 型题(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试题结构是由1个简要病历作为题干、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组成,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佳选择。B1 型题(标准配伍题):试题开始是5个备选答案,备选答案后提出至少2道试题,要求应试者为每一道试题选择一个与其关系密切的答案。在一组试题中,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一次,也可以选用数次,但也可以一次不选用。A3 型题(病例组型最佳选择题):试题结构是开始叙述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情景,然后提出2个~3个相关问题,每个问题均与开始的临床情景有关,但测试要点不同,且问题之间相互独立。A4 型题(病例串型最佳选择题):开始叙述一个以单一病人或家庭为中心的临床情景,然后提出3个~6个相关问题。当病情逐渐展开时,可以逐步增加新的信息。有时陈述了一些次要的或有前提的假设信息,这些信息与病例中叙述的具体病人并不一定有联系。提供信息的顺序对回答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每个问题均与开始的临床情景有关,又与随后的改变有关。回答这样的试题一定要以试题提供的信息为基础。
葬你于死海
舌杆宽度为 ( ) A1~2mm B3~4mm C5~6mm D>6mm E为下前牙舌侧龋缘至口底距离的12 可摘局部义齿模型设计的目的不是确定 ( ) A基牙的分布 B卡环的类型 C义齿的就位道 D义齿的支持类型 E基托伸展的范围 患者两上颌侧切牙缺失,缺牙间隙略小,两中切牙之间有一2mm间隙,最佳的修复方案为 ( ) A只固定桥修复缺牙 B先正畸关闭两中切牙之间间隙,再修复 C先光敏树脂关闭两中切牙之间间隙,再修复 D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缺牙以及牙间隙 E两中切牙烤瓷冠修复,然后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缺牙 男, 缺失,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后,自觉咀嚼无力,可能的原因是 ( ) A基托面积过大 B基托面积过小 C牙尖斜度过大 D牙尖斜度过小 E垂直距离过高 一患者 缺失, 健康,缺隙正常。可摘局部义齿的支点线可以设计成 ( ) A斜线式 B直线式 C横线式 D纵线式 E平面式 男,70岁。戴下颌活动义齿半年,昨日咬物时折断。查: 黏膜支托式可摘局部义齿,三处舌侧基托纵折;两断端约5mm厚,咬合接触良好。造成基托折断的原因是 ( ) A基托过薄 B咬过硬食物 C习惯单侧咀嚼 D取戴义齿方法不正确 E牙槽嵴吸收,现基托与组织不密合 男,41岁。上6421 456缺失,余留牙健康,如制作可摘局部义齿,基牙应选择 ( ) A上75 37 B上753 37 C上73 37 戴义齿两周,主诉义齿翘动明显,且疼痛。查 游离端可摘局部义齿, 分别设计三臂卡环、马蹄形塑基托,与黏膜贴合良好,远中牙槽嵴黏膜上可见黏膜红肿。造成义齿翘动疼痛的原因是 ( ) A人工牙排在牙槽嵴顶腭侧 B人工牙牙尖斜度过大 C未设计间接固位体 D卡环缺乏环抱作用 E基托面积小 男,45岁。2年前行固定义齿修复,目前牙齿酸痛。查: 缺失, 固定义齿, 全冠, 34冠已松动,继发龋。其松动的原因是 ( ) A桥体过长 B基牙松动 C冠边缘不密合 D咬合力过大 E固位力不均衡 男,29岁。因外伤致 缺失,行固定义齿修复,其修复体属于 ( ) A双端固定桥 B黏接固定桥 C单端固定桥 D复合固定桥 E特殊固定桥 女,35岁。戴右下活动义齿一周,感义齿松动而复诊,经医生调改卡环后固位好,使用一天后,感黏膜疼痛再次复诊。查: 活动义齿,固位力大,颊侧基托覆盖处黏膜充血,有压痕,咬合时可见颊舌向摆动。造成软组织疼痛的原因是 ( ) A咬合不平衡 B颊侧卡环过紧 C基托组织面有小结节 D基托面积小,压力集中 E基托布贴合,使义齿不稳定 某患者, 缺失,基牙条件良好,防止义齿前后翘动最有利的措施是 ( ) A扩大基托面积 B设计舌支托 C设计间接固位体 D减少牙尖斜度 E设计平衡卡环 女,52岁。因龋病而拔除 ,余留牙情况良好。不适合固定义齿修复的主要理由是 ( ) A基牙数目不够 B基牙固位力不够 C牙周储备力不够 D桥体的强度不够 E连接体的强度不够 某患者,岁。 因松动于3个月前拔除,要求修复。患牙拔除后修复的最好时间是 ( ) A4周 B1个月 C2个月 D3个月 E4个月 某患者,岁。 因松动于3个月前拔除,要求修复。患者缺牙属 ( ) A肯氏第一类 B肯氏第二类 C肯氏第三类 D肯氏第四类 E肯氏第一类第一亚类 某患者,岁。 因松动于3个月前拔除,要求修复。义齿设计的支持形式为 ( ) A牙支持式 B黏膜支持式 C混合支持式 D杆支持式 E基托支持式 某患者,岁。 因松动于3个月前拔除,要求修复。基托厚度是 ( ) A1mm B2mm C3mm D大于4mm E越薄越好 男,46岁。3年前行 固定义齿修复,目前咬合疼痛,义齿松动,要求重新固定义齿修复。检查: 固定桥修复体已脱位,固位体为 ,34全冠,基牙Ⅰ~Ⅱ度松动。固定义齿脱落的原因是 ( ) A※力过大 B黏固剂被溶解 C固定桥强度差 D共同就位道不一致 E两端固位力不一致 男,46岁。3年前行 固定义齿修复,目前咬合疼痛,义齿松动,要求重新固定义齿修复。检查: 固定桥修复体已脱位,固位体为 ,34全冠,基牙Ⅰ~Ⅱ度松动。基牙松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固定桥强度不够 B支持力不一致 C桥体跨度过长 D牙周储备力不足 E基牙患牙周炎 男,46岁。3年前行 固定义齿修复,目前咬合疼痛,义齿松动,要求重新固定义齿修复。检查: 固定桥修复体已脱位,固位体为 ,34全冠,基牙Ⅰ~Ⅱ度松动。正确处置基牙的方法是 ( ) A拔除两端基牙 B拔除松动度大的基牙 C牙周病治疗 D根管治疗 E采用全冠修 男,46岁。3年前行 固定义齿修复,目前咬合疼痛,义齿松动,要求重新固定义齿修复。检查: 固定桥修复体已脱位,固位体为 ,34全冠,基牙Ⅰ~Ⅱ度松动。最佳修复方案是 ( ) A直接改为活动义齿修复 B采用种植固定义齿修复 C全冠修复基牙后再改为活动义齿修复 D增加前端基牙数再行固定修复 E增加前端基牙数目再行固定活动联合修复 女,岁。戴可摘局部义齿一周,多处压痛难忍,经多次修改后,仍然压痛且出现饭后积存较多食物,要求处理。查: 可摘托式局部义齿, 上分别设计单臂卡环,基托对抗。义齿稳固性较差,咬合接触良好,垂直距离适中,牙槽嵴低窄,余未见异常。造成大面积组织疼痛的最可能原因是 ( ) A基托变形 B义齿下沉 C※力过大 D基托面积小,压力集中 E牙槽嵴严重吸收,耐受力低 女,岁。戴可摘局部义齿一周,多处压痛难忍,经多次修改后,仍然压痛且出现饭后积存较多食物,要求处理。查: 可摘托式局部义齿, 上分别设计单臂卡环,基托对抗。义齿稳固性较差,咬合接触良好,垂直距离适中,牙槽嵴低窄,余未见异常。出现食物积存的最可能原因是 ( ) A 倾斜,基托与基牙间隙过大 B卡环与基牙不密合 C基托与黏膜不贴合 D义齿固位不良 E基托边缘过短 一患者 缺失, 三臂卡, 、 间隙卡环,初戴一周后,诉义齿游离端压痛,咀嚼不适。口腔检查发现,义齿密合,固位稳定良好,咬合无早接触,基托伸展不影响软组织活动,缺隙区黏膜无明显压痛、红肿或溃疡。根据肯氏分类法。患者属 ( ) A肯氏一类第一亚类 B肯氏二类第一亚类 C肯氏三类第二亚类 D肯氏四类第一亚类 E肯氏四类第二亚类 一患者 缺失, 三臂卡, 、 间隙卡环,初戴一周后,诉义齿游离端压痛,咀嚼不适。口腔检查发现,义齿密合,固位稳定良好,咬合无早接触,基托伸展不影响软组织活动,缺隙区黏膜无明显压痛、红肿或溃疡。在排列 人工牙时,不必考虑的因素是 ( ) A与对侧同名牙的色泽、大小、形状协调 B与牙弓弧度一致 C与对※牙有正常的覆※、覆盖关系 D与邻牙有正常的邻接关系 E唇部的丰满度 一患者 缺失, 三臂卡, 、 间隙卡环,初戴一周后,诉义齿游离端压痛,咀嚼不适。口腔检查发现,义齿密合,固位稳定良好,咬合无早接触,基托伸展不影响软组织活动,缺隙区黏膜无明显压痛、红肿或溃疡。造成压痛的原因可能是 ( ) A卡环固位差 B基托组织面有小结节 C义齿翘动 D牙槽嵴负担过重 E患者不适应 缺失,正畸后缺牙间隙小, 稳固,可选择 ( ) A复合固定桥 B单端固定桥 C双端固定桥 D平固定桥 E黏结固定桥 缺失, 稳固,可选择 ( ) A复合固定桥 B单端固定桥 C双端固定桥 D平固定桥 E黏结固定桥 制作※支托宜选用 ( ) A直径为2mm的不锈钢丝 B直径为0mm的不锈钢丝 C直径为9mm的不锈钢丝 D直径为8mm的不锈钢丝 E直径为7mm的不锈钢丝 制作磨牙或前磨牙卡环宜选用 ( ) A直径为2mm的不锈钢丝 B直径为0mm的不锈钢丝 C直径为9mm的不锈钢丝 D直径为8mm的不锈钢丝 E直径为7mm的不锈钢丝 制作矫治器的唇弓及附件宜选用 ( ) A直径为2mm的不锈钢丝 B直径为0mm的不锈钢丝 C直径为9mm的不锈钢丝 D直径为8mm的不锈钢丝 E直径为7mm的不锈钢丝 上前牙缺失,固定义齿桥体龈端的形态是 ( ) A盖嵴式 B改良盖嵴式 C圆球式 D圆锥式 E悬空式 后牙缺失,基牙牙冠短,固定义齿桥体龈端的形态是 ( ) A盖嵴式 B改良盖嵴式 C圆球式 D圆锥式 E悬空式 前后均有缺牙间隙的孤立后牙上的卡环宜采用 ( ) A对半卡环 B圈形卡环 C三臂卡环 D回力卡环 E联合卡环 单侧牙缺失较多,需对侧辅助固位的卡环是 ( ) A对半卡环 B圈形卡环 C三臂卡环 D回力卡环 E联合卡环 用于最后孤立磨牙、且向近中舌侧或近中颊侧倾斜牙上的卡环是 ( ) A对半卡环 B圈形卡环 C三臂卡环 D回力卡环 E联合卡环 对固定义齿基牙牙周健康有影响的是 ( ) A基牙牙冠形态 B基牙牙根形态 C桥体※面形态 D桥体龈面形态 E固位体轴面形态 对固定义齿咀嚼功能有影响的是 ( ) A基牙牙冠形态 B基牙牙根形态 C桥体※面形态 D桥体龈面形态 E固位体轴面形态 对固定义齿固位有影响的是 ( ) A基牙牙冠形态 B基牙牙根形态 C桥体※面形态 D桥体龈面形态 E固位体轴面形态 基牙过敏 ( ) A卡环臂未进入倒凹区 B基托与黏膜不密合 C卡环过紧 D※支托凹过深 E有早接触 食物碎屑易进入基托组织面 ( ) A卡环臂未进入倒凹区 B基托与黏膜不密合 C卡环过紧 D※支托凹过深 E有早接触 食物嵌塞 A卡环臂未进入倒凹区 ( ) B基托与黏膜不密合 C卡环过紧 D※支托凹过深 E有早接触 义齿松动 ( ) A卡环臂未进入倒凹区 B基托与黏膜不密合 C卡环过紧 D※支托凹过深 E有早接触 牙列缺失后,牙槽骨吸收速度的规律是 ( ) A健康者吸收慢 B龋病较牙周病吸收快 C外伤较牙周病吸收快 D骨密质较骨松质吸收快 E缺牙时间越长,吸收越不明显 取全口义齿印模时,制作个别托盘的目的主要是 ( ) A便于操作 B可使印模边缘清晰 C可使边缘伸展适度 D使组织能受压均匀 E能获得解剖形态的印模 上颌全口义齿基托后堤主要的作用是 ( ) A避免患者恶心 B增加基托厚度 C增加基托强度 D减小基托厚度 E增强后缘封闭 对全口义齿固位有利的口腔黏膜是 ( ) A黏膜厚,弹性大,湿润度大 B黏膜较薄,弹性大,湿润度大 C黏膜厚,弹性适中,湿润度小 D黏膜厚度及弹性适中,湿润度小 E黏膜厚度、弹性、湿润度适中 垂直距离是指 ( ) A上下颌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 B正中牙位时面下13的高度 C瞳孔连线到口裂间距离 D息止※位时,上下颌牙牙面间距离 E鼻底到颏底间距离 初戴全口义齿恶心的原因不可能是 ( ) A上颌义齿基托后缘伸展过度 B义齿磨光面外形不好 C敏感,对义齿不适应 D未形成后堤区 E咬合不平衡 关于全口义齿主承托区的组织结构特点描述中正确的是:牙槽嵴顶区黏膜表面为 ( ) A上皮无角化,黏膜下层致密 B高度角化的单层上皮,黏膜下层致密 C高度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黏膜下层肥厚 D高度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黏膜下层致密 E高度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黏膜下层菲薄 确定无牙患者正中关系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 A卷舌后舔法 B息止颌位法 C肌肉疲劳法 D吞咽咬合法 E哥特弓描记法 不属于Spee曲线特点的是 ( ) A为下颌牙列的纵※曲线 B形成一条向上凹的曲线 C连接下颌切牙嵴、尖牙牙尖及前磨牙、磨牙的颊尖 D在切牙段较平 E自尖牙起向后逐渐降低,到第二磨牙远中颊尖处最低 关于腭小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位于硬、软腭连接处 B在腭中缝两侧对称的两个或几个小凹 C是黏液导管的开口 D是前颤动线的定位标志 E上颌全口义齿基托的后缘应终止于此 关于无牙颌上颌结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牙槽嵴两侧的圆形骨突 B上颌结节颊侧多有明显倒凹 C义齿基托不应覆盖结节颊面 D基托在结节远中尽量伸展 E上颌结节是主承托区, 记录全口义齿颌位关系时,关于※托的错误说法是 ( ) A※托是由基托和堤组成 B基托有暂基托和恒基托之分 C用基托蜡片做的基托称为暂基托 D用自凝塑料做的基托称为恒基托 E暂基托最后为加热成形塑料所代替 可导致戴上颌义齿后恶心、唾液增多的是 ( ) A义齿基托后缘欠密合 B颊侧系带处基托缓冲不够 C磨光面形态不佳 D后牙排列偏颊侧 E义齿基托后缘过短 关于全口义齿颌位记录的正确描述是 ( ) A下颌骨对颅骨的位置关系 B上下颌骨的垂直关系 C上下颌骨的水平关系 D记录上颌骨的位置关系 E颌位记录是记录下颌骨的位置关系 上颌全口义齿的后缘应位于 ( ) A腭小凹稍前 B腭小凹处 C腭小凹后1mm D腭小凹后2mm E腭小凹后3mm 全口义齿印模型的制作中,以下不正确的是 ( ) A在印模膏阴模的组织面和边缘刮除2mm左右 B灌注的模型厚度不超过10mm C用铅笔画出两侧翼上颌切迹和腭小凹后2mm的线 D用刀沿上述连线刻一条深1~5mm的沟 E沿上述沟向前逐渐变浅刮除石膏,最宽处约5mm 与牙列缺失修复前颌面部检查无关的是 ( ) A检查颌面部两侧是否对称 B上唇长度及丰满度 C面中13高度 D下颌开闭口运动有否习惯性前伸及偏斜 E颞下颌关节有否疼痛、弹响、张口困难等 参考答案 B D B D D A B CE A B C C D C AB E D B E E C BE D B A A C E BE A E B E C A D B B A A C E E BB D B E E B D AA D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