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467

首页> 医学> 执业医师诊断公式大全

4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情失不为友

已采纳

【导读】转眼间,已经到了7月底,距离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笔试考试不到一个月的备考时间,那么如何高效率高质量的进行复习备考呢?为了帮助加顺利的通过考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笔试考试备考方法,希望对 正在备考的你有所帮助。(1)合理的复习计划和正确的复习方法,是我们医考路上,必不可少的法宝。总体原则:先临床后基础,先易后难,先摘取高分科目,最后复习低分科目。1)图表记忆法:方便简单,简洁明了,提高定期复习效率。例如,Ⅰ型呼衰与Ⅱ型呼衰鉴别要点的血气结果、机制、常见疾病等,都可以通过表格呈现,简单明了,直击重点内容。2)总结口诀法:通过总结口诀,可以快速记忆知识点,提高我们做题效率。例如,幼儿急疹(热退疹出),麻疹(疹出热盛)。简单几个字就可以把这两种疾病区分开来。3)诊断公式法:把疾病特点、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一气呵成,直击要害,并且相似疾病,可以做出鉴别。例如,产程中+梗阻性难产+下腹部剧痛+病理性缩复环=考虑先兆子宫破裂。4)“特殊字眼题”总结法:针对这类知识点,考查可能性较大,我们平常复习时要擅长总结归纳。大红肾: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白肾:膜性肾小球病(膜性肾病);蚤咬肾: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表面和切面有多数出血点);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高血压;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慢性肾小球肾炎;瘢痕肾:慢性肾盂肾炎。(2)整理出系统的复习笔记笔记是我们制胜的又一个法宝,好的笔记可由“繁而杂”向“少而精”转化。可以提纲挈领、强化记忆。例如,分科目整理笔记内容。儿科:小儿年龄和各期特点;体格生长常用指标;疫苗接种时间;“三种傻子病”;几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等。妇科:病理妊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几种常见妇科肿瘤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女性生殖系统各种阴道炎等。内科:各种肺炎的诊断与治疗;肺脓肿与支气管扩张;Ⅰ型呼衰与Ⅱ型呼衰鉴别;心脏瓣膜病;各种心肌病;各种贫血等。外科:烧伤面积计算;颅骨骨折特点;关节脱位;上肢骨折特点等。以上就是小编今天分享的“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笔试考试备考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近年来,临床执业医师薪资待遇以及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希望各位考生积极备考,找到复习方法,摸准考试规律,争取一次通关。

86评论

情话多说一点

本网提供执业考试技能考试的相关课程以及其他复习资料,楼主可以看看。本网论坛也提供执业医师考试的交流平台,里面有许多好的经验总结。

53评论

深哀

评分原则评分要点: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治疗原则

96评论

得不到也别乞讨

执业医师考试30个必知计算公式   执业医师考试中会考察的公式有很多,为了方便考生更好的复习执业医师考试的公式。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执业医师考试30个必知计算公式。欢迎阅读。    平均动脉压(MAP)计算公式   MAP=舒张压(DBP)+ 13( 收缩压SBP + 舒张压DBP)   正常值:67~3Kpa (80 ~ 100 mmHg)   血压指数   血压指数=踝部血压上臂血压   正常值:1~3   临床意义:间隙性跛行者平均为7,休息下肢痛者一般在3以下,坏疽者为0   周围总阻力公式   周围总阻力=平均动脉压(mmHg)心输出量(Lmin)   正常值约:600~2000   氧消耗量计算公式   氧消耗量(mlmin)= 209*基础热量*体表面积(m2)60   注:209为每卡热量需氧ml数,60系小时换算为分钟,基础热量或体表面积可根据公式计算或查有关表得出。   心排血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心排血量(lmin)=氧消耗量(mlmin)[ 动脉血氧含量(VOL%)-混合静脉氧含量(VOL%)]*1   正常参考值:>5 Lmin   体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体循环血流量( Lmin)= 氧消耗量(mlmin)[ 周围动脉血氧含量(VOL%)- 混合静脉血氧含量(VOL%)]* 0 1   肺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肺循环血流量(Lmin)= 氧消耗量(mlmin)[ 肺静脉血氧含量(VOL%)-肺动脉血氧含量(VOL%)]*1   估计休克程度指标公式:   (1)休克指数=心率(bmin)收缩压(mmHg)   指数为5:血容量正常   指数为1:约丢失20~30%血容量   指数>1:约丢失30~50%血容量   (2)休克度=心率(bmin)脉压(mmHg)   正常参考值为4~6,值越大休克程度越重。   心胸比计算公式:   心胸比例=两侧心缘到正中线的两条最长垂线之和(T1+T2)胸廓最小横位   正常值小于5   心输出量公式:   心输出量(mlmin)=每搏输出量(毫升次)*心率(次分)   正常值5~6Lmin(静息时)   正常人心输出量与体、肺循环血量的关系:   心输出量(Lmin)=体循环血流量(Lmin)-肺循环血流量(Lmin)   肾衰指数(RFI)   肾衰指数=尿钠*血肌酐尿肌酐   正常值:1 临床意义:肾前性肾功能不全 1,肾后性肾功能不全急性期 1。   肾功能障碍时延长给药间期计算:   患者给药间期=正常给药间期*患者血肌酐值(mgdl)   本法不减量,只延长给药间期,严重感染者,不宜用此法,因给药间期延长,很难使血药浓度保持在有效浓度。   肌酐身高指数计算:   肌酐身高指数=24小时尿肌酐(mgdl)标准身高肌酐*100%   表示瘦体组织的空虚程度,正常值为09,营养不良时为5。    血尿素氮和肾功能损害程度:   肾功能损害程度 血尿素氮值   轻度 25-40mgdl   中度 40-70mgdl   重度 70-100mgdl以上   肾功能损害程度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血清肌酐的关系:   肾脏损害程度 内生肌酐清除率(mlmin) 血清肌酐(mgdl)   正常 >80 <4   轻 50-80 5-9   中 10-50 0-4   重 4   无尿 0 >12    肾功能衰竭与血容量不足的鉴别:   鉴别项目 肾衰少尿期 血容量不足期   补液后尿量 不增加 增加   尿比重 010 >020   尿沉淀 肾小管上皮细胞和管形 阴性   尿钠浓度(mmoll) >40 <20   尿尿素与血肌酐比率 10:1   尿肌酐与血肌酐比率 30:1   血钾 直线上升 轻度缓慢上升   红细胞压积、血浆蛋白 下降 上升   血浆晶体渗透压计算公式:   血浆渗透压(毫渗量)=2*[血钠(mmoll)+血钾(mmoll)]+血糖(mgdl)18+非蛋白旦(mgdl)6(或尿素氮8)   注:严格说血浆渗透压应为:晶体+胶体渗透压之和,但血浆胶渗压值很小,常忽略不计   正常值:280~310毫渗量   临床意义:高于正常见于高渗脱水,高渗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尿毒症;低于正常见于水中毒,肺心病、低渗血症等   糖尿病时根据每日排出糖的克数估计胰岛素的'用量   需补胰岛素单位数=24小时尿糖克数2   每人每天总热卡需要大致估计公式   总热卡的需要量=1000+(100*年龄) (卡)   成人蛋白质需要量计算   蛋白质提供的热能应占总热能的10~15%   每日蛋白质需求量=体重(Kg)*(1~5)   成人每日脂肪需求量   脂肪提供的热能应占总热能的15~20%   每日脂肪需求量=每日总热量-[蛋白质*4+碳水化合物*4]9   上切牙至气管和支气管某些解剖标志测量参考数据(cm)   男性 女性 范围   上切牙至会厌距离 88 47 5~0   上切牙至声门裂距离 87 28 0~0   上切牙至气管分*距离 16 26 0~0   上切牙至右上叶口距离 12 14 0~0   上切牙至右下叶基底支口距离 41 28 0~0   上切牙至左上叶口距离 42 38 0~0   上切牙至左下叶基底口距离 69 22 0~0   潮气量计算公式   预计潮气量=体重(Kg)*(10 ~15)ml   正常值:310~800ml 平均500ml   肺活量(VC)预计公式   (1)以年龄、身高预计肺活量   男:VC(ml)=[63-112*年龄(岁)]*身高(cm)   女:VC(ml)=[78-101*年龄(岁)]*身高(cm)   (2)以身高预计肺活量   男:VC(ml)=25*身高(cm)   女:VC(ml)=20*身高(cm)   (3)以体表面积预计肺活量   男:VC(ml)=2310*体表面积(m2)   女:VC(ml)=1800*体表面积(m2)   正常值:男:2500~5170ml 平均3000ml   女:1700~3000ml 平均2000ml   实际肺活量占预计肺活量的百分比公式   实际肺活量占预计肺活量的百分率(%)=实测得肺活量预计肺活量   正常值:不低于预计值的80%    每分钟通气量计算公式   (1)每分钟静息通气量(ml)=潮气量(ml)*呼吸频率(tmin)   正常值:男:6663±200ml 女:4217±166ml   意义:超过10000ml为通气过度,低于3000为通气不足   (2)每分钟肺泡通气量(ml)=[潮气量(ml)-无效死腔气量(ml)]* 呼吸频率(tmin)   亦可用下式:   肺泡通气量=呼气中二氧化碳容积肺泡气中二氧化碳气量(%)*100   肺泡通气量=863*每分钟二氧化碳产生量PaCO2   生理死腔气量计算   生理死腔(ml)=[ PaCO2-呼出气平均PCO2] PaCO2*潮气量(ml)   解剖死腔=[呼气末PCO2-呼出气平均PCO2]*潮气量(ml) 呼出气中PCO2   正常值:150ml   预计最大通气(MVV)量计算   (1)以年龄、体表面积求预计最大通气量   男:MVV=[97-年龄(岁)2]*体表面积(m2)   女:MVV=[83-年龄(岁)2]*体表面积(m2)   (2)以时间肺活量推算预计最大通气量(严重肺心病身体差者)   MVV=0302*第一秒时间肺活量(ml)+85   正常值:男:70~170 lmin   女:40~100 lmin   意义:>120 lmin无肺气肿,<40 lmin有肺气肿;

84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