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2
浏览数
2541
梦太深
疼痛 一、头痛 头痛通常是指头颅内、外各种性质的疼痛。 头痛的特点 (1)头痛发生的缓急:急起的头痛,特别是第一次发生的剧烈头痛,原因常为器质性,可见于急性感染、急性中毒、中暑、三叉神经痛、急性青光眼、急性脑血管疾病、牙原性头痛等。急性头痛伴有意识障碍与呕吐者,青壮年应注意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人多注意脑出血。慢性头痛进行性加剧并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者,常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不伴颅内高压症的慢性头痛,以肌收缩性头痛与鼻原性头痛为多见。慢性复发性头痛是偏头痛的特征之一。 (2)头痛的部位:颅内或全身急性感染所致的头痛多为全头痛,呈弥散性,较少放射,随感染的缓解而好转。伴颈部剧烈疼痛和脑膜刺激征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侧性头痛见于偏头痛、丛集性头痛与脑神经痛。颅外病变(眼、鼻、耳、牙原性头痛)为浅在性头痛,位于刺激点或受累神经分布的区域内。颅内病变如脑炎、脑膜炎、脑脓肿、脑肿瘤等引起的头痛常较弥散与深在,其部位不一定与病变部位相符合,但疼痛多向病灶侧的外面放射。 (3)头痛的性质:血管性头痛多为胀痛、搏动性痛。脑神经痛多为电击样、烧灼样或刺痛性质。肌收缩性头痛多为重压感、紧箍感。颅内高压性头痛多属深在性,呈胀痛、钻痛、牵拉痛、转动性痛等。神经官能性头痛性质不一、部位不定,或弥漫全头部。 (4)头痛的程度:头痛的程度和病情轻重之间通常无平行的关系,而可能与患者对痛觉的敏感性有关。一般以三叉神经痛、偏头痛、脑膜刺激所致的头痛最为剧烈。有时神经官能性头痛也可相当剧烈。眼原性、鼻原性、牙原性头痛多为中度。脑肿瘤的头痛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可能为轻度或中度。 (5)头痛发生时间与规律:颅内占位性病变所致头痛常在晨间加剧,与睡眠后颅内压相对增高有关。高血压性头痛也常于晨间较剧,其后逐渐减轻。由于睡眠中鼻窦内脓液积蓄,副鼻窦炎可出现有规律的晨间头痛。丛集性头痛往往于夜间发作。眼原性头痛在长时间阅读后发生。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持续数秒至1~2min,骤发骤止。偏头痛的特点是头痛呈周期性反复发作,多于上午发生,持续数小时至1~2日。脑肿瘤所致头痛通常为慢性进行性,早期可有或长或短的缓解期。脑外伤性头痛有明显的发病日期。神经官能性头痛以病程长、明显的波动性与易变性为特点。 (6)激发、加重或缓解头痛的因素:对提示诊断常有帮助。如摇头、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使颅内压增高的动作,常使脑肿瘤与脑膜炎的头痛加剧。神经官能性头痛因精神紧张、焦虑、失眠等诱发或加重。丛集性头痛因取直立位而减轻;腰椎穿刺后的头痛则因直立位而加重。颈肌急性炎症时的头痛因颈部运动而加重;而与职业有关的颈肌过度紧张所致头痛则在颈部活动后减轻。组胺试验可诱发丛集性头痛;而麦角胺可使偏头痛缓解。 头痛的伴随症状 (1)伴体温升高:体温升高与头痛同时出现者,常为急性感染、中暑等;急性头痛后出现体温升高,可见于脑出血、某些急性中毒、颅脑外伤等。 (2)伴剧烈呕吐:常见于颅内高压症,如脑膜炎、脑炎、脑瘤等;偏头痛在呕吐后头痛明显减轻。 (3)伴剧烈眩晕:见于小脑肿瘤、小脑脑桥角肿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基底型偏头痛等。 (4)伴神经精神症状:急性头痛可见于颅内急性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一氧化碳中毒等;慢性进行性头痛须注意脑肿瘤。慢性进行性头痛如突然加剧,神志逐渐模糊,提示有发生脑疝的危险。 (5)伴视力障碍:多为眼原性(如青光眼)和某些脑肿瘤。短暂的视力减退可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作或偏头痛发作开始之时,偏头痛发作开始时可有闪光、暗点、偏盲等先兆。 (6)伴癫痫发作:可见于脑血管畸形、脑寄生虫囊肿、脑肿瘤等。 (7)伴神经官能症症状:见于神经官能性头痛。 二、胸痛 胸痛主要由于胸部(包括胸壁)疾病所引起,有时腹腔疾病也可引起胸痛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疼痛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或剑突下。 三、腹痛 腹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症状之一。系由腹部或腹外器官疾病所引起,可为急性或慢性。 腹痛的部位: 腹痛的部位常为病变的部位。如胃痛位于中上腹部;肝胆疾患疼痛位于右上腹;阑尾炎疼痛常位于McBurney点;小肠绞痛位于脐周;急性盆腔炎症、结肠绞痛常位于下腹部;膀胱痛位于耻骨上部。但某些疾病如早期急性阑尾炎、肺炎球菌肺炎、心肌梗死等则不尽然。也有疼痛可为广泛性与不定位性,如结核性腹膜炎、腹膜转移癌、腹膜粘连、血卟啉病、结缔组织病所致的腹痛。 腹痛的性质与程度: 消化性溃疡常呈周期性、节律性中上腹刺痛或灼痛,如突然呈剧烈的刀割样、烧灼样持续性疼痛,可能系并发急性穿孔;胆绞痛、肾绞痛、肠绞痛也相当剧烈,病人常呻吟不已、辗转不安;剑突下钻顶样痛是胆道蛔虫梗阻的特征;持续性广泛性剧烈腹痛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脊髓痨胃肠危象表现为电击样剧烈绞痛;肝癌疼痛多呈进行性加剧;肠寄生虫病多呈发作性隐痛或绞痛;结肠病变常呈阵发性痉挛性痛,排便后常缓解;直肠病变常伴里急后重;慢性肝炎因包膜牵张常表现为肝区胀痛;幽门梗阻时上腹痛于呕吐后减轻或缓解。 发热 概念:若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本身功能紊乱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则称为发热。 发热的临床分度: 低热: 4~38℃; 中等度热: 1~39℃; 高热: 1~41℃; 超高热: 41℃以上。 超高热: 4l℃以上。 超高热: 4l℃以上。 发热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体温上升期:临床表现为畏寒或寒战、皮肤苍白并干燥无汗、疲乏不适、肌肉痛等症状 2 高热持续期:临床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快、加强,心率加快,可有出汗 体温下降期。 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左右,达数日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h内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如最低时低于正常水平则称为消耗热)。可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疾患等。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幅度可达数度,无热期[间歇期)持续1日乃至数日,反复发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5)回归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日,即有规律地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6)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再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鲁斯菌病。
最暖的人
[size=018px]考试科目为中医诊断学50分,方剂学47分,诊断学基础43分,医学伦理学10分。 中医诊断学的知识点比较零散,主要是基础诊断的考查,例如: ①按《素问o刺热》面部分候法,候脾的是? ②咽喉溃烂处上覆白腐,形如白膜者。称为?这些都是基础知识点考查,要求的记忆量很大,但是应用于临床又很有帮助,这就需要我们耐下心来去学习。中医诊断学还经常考查病证的鉴别,例如: ①下列关于实证和虚证的鉴别? ②寒滞胃肠证、食滞胃肠证、胃肠气滞证的共同症状是?所以要擦亮我们的火眼金睛,认真鉴别。 方剂学的组成和主治一直是重点考查方向。今年方剂学考查组成的比例相对较小,但是千万不要认为组成不重要。根据往年的经验,组成能占据方剂学将近一半的分数,一定不可掉以轻心。例如:酸枣仁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方剂的主治,例如: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方剂学的考题出题点比较细,这就要求我们复习方剂时一定要全面,知道具体主治病症。另外方剂的特殊配伍应用,现在也是出题重点。例如:具有“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并调”配伍特点的方剂是?方剂和中药一样,一直是很多考生头疼的科目,但是考查的内容却不是很难,因此需要平时多积累,一定不要放弃。 西医诊断学今年相对简单,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考查的也都是表浅知识。例如: ①心电图中代表心室除极、复极时间的是? 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直接X线征象是?其它的实验室检查和症状学也是侧重点,一定要掌握具体的指标是针对于哪个疾病有意义。例如:下列各项,对急性胰腺炎有诊断价值的是?西医的诊断内容出题并不难,但是要求我们基础知识要扎实。 中医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常备习题及答案 中医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高效复习题及答案 中医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终极冲刺习题及答案 知识点, 执业医师, 考试科目, 方剂学, 伦理学
优质医学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