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基础题

伱的婚紗俄的西服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1489

首页> 医学> 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基础题

5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三的情人

已采纳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机理。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和发病等基础理论,探讨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机理及其基本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疾病发生的最基本病理是:( )  A、经络的功能失调 B、阴阳失调 C、脏腑的功能失调  D、内生五邪病变  2、在阴阳失调中,阴阳偏衰以哪脏为根本?( )  A、肝 B、肾 C、脾 D、心  3、热盛于里,舌红苔黄,并见四脚厥逆、脉沉伏等,此属:( )  A、阳盛阴虚 B、阴盛伤阳 C、阳盛格阴 D、阴盛格阳  4、下列除哪项之外都是形成阳偏胜的主要原因?( )  A、因气滞、血瘀、食积等郁面化热 B、感受阴邪,从阳化热  C、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 D、阴液不足,阴气浮动  5、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 )  A、气血的盛衰 B、邪正斗争之间的盛衰变化 C、气机失调  D、脏腑阴阳失调  6、促进疾病向恶化或死亡等不良结局转化是由于: ( )  A、正气衰竭,邪气独盛 B、正邪相争剧烈 C、正气不足,邪气亦衰  D、邪去而正不复  7、表证时的高热,寒战是因:( )  A、邪正俱盛 B、邪正相持 C、邪盛正衰 D、正胜邪退  8、不属于心阳,瘀血痹阻心脉表现的是:( )  A、肢冷或汗出肢厥 B、心烦失眠多梦 C、脉伏而不出 D、心悸怔状  9、何项为痰迷心窍病证的主要特点( )  A、眩晕、昏冒 B、狂言、骂唇 C、神昏、痴呆 D、胸闷、心悸  10、病人喜笑不休,多为:( )  A、心气虚 B、心血瘀阻 C、心气实 D、心血不足  11、口涎增多,常自口角流出,睦后更甚,常提示:( )  A、肾气亏虚 B、脾虚不摄 C、脾虚湿热 D、痰涎  12、病人体倦、多汗,易感冒,皮毛不泽展:( )  A、肺气虚弱 B、肾气虚 C、脾肺气虚 D、肺气失宣  13、形成脾气虚损的原因,下列何项是确切的:( )  A、劳倦过度 B、禀赋素虚 C、嗜酒过度 D、久病耗伤  14、下列除……外,都属脾的病理表现:( )  A、水肿 B、崩酒 C、黄疽 D、自汗  15、呕吐腹泻,厌食腹痛,暖气吞酸是由于:( )  A、外感暑湿 B、痰饮停胃 C、饮食所伤 D、感受湿邪  16、肝火上炎的临床表现,下列何项是错的?( )  A、咯血吐血 B、头胀痛,面红目赤 C、晕眩目花 D、耳暴鸣或暴聋  17、肾虚封藏失职,最有代表性的症状是:( )  A、滑精 B、自汗 C、遗尿 D、久泄脱肛  18、在肾病的临床常见症状中,下列哪一项是特有的?( )  A、耳鸣 B、夜尿多 C、水肿 D、气喘  19、肾不纳气的喘,其特点主要是:( )  A、咳喘胸憋 B、动侧气喘,呼多吸少 C、喘促痰涎壅盛 D、喘而鼻煽  20、舌赤糜烂,小便短赤或尿血多属:( )  A、心火亢盛 B、湿热蕴结膀胱 C、心肾阴虚 D心火下移小肠  21、病人因情绪波动动后,出现胸胁痞闷不舒以及腹泻之症是由于:( )  A、肝气犯胃 B、肝气郁结 C、肝气犯脾 D、脾气虚弱  22、喘咳胸满与大便秘结兼见,采用通腑法治疗的理论根据是:( )  A、上病下取 B、肺与大肠相表里 C、六腑以通为用 D整体观念  23、不属于气陷的临床表现是:( )  A、子宫脱垂 B、腰腹胀满重坠 C、里急后重 D、久利脱肛  24、久泄,脱肛伴内脏下垂是:( )  A、肾气不固 B、脾气虚弱 C、中气下陷 D、宗气下陷  25、热极生风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较少见:( )  A、目睛上吊 B、高热 C、手足濡动 D、神昏诡语  26、正不敌邪或正气持续衰弱以致不气不能内守者,可称为:( )  A、气郁 B、气陷 C、气脱 C、气闭  27、血瘀的病理表现,下列哪一项不确切?( )  A、肿块 B、胸胁胀痛 C、肌肤甲错 D、面目黎黑  28、不属于气机失调的病理是:( )  A、气逆 B、气虚 C、气滞 D、气闭  29、气逆的病理表现下列哪一项不确切?( )  A、暖气、呃逆 B、头胀痛、甚则昏厥 C、咳逆、气喘  D、眩晕、耳鸣如蝉  30、下列哪项不属于内燥的病理表现:( )  A、大便燥结 B、肌肤干燥 C、鼻干目涩 D、烦渴引饮  31、真热假寒的病理是:( )  A、阴盛格阳 B、阳虚则寒 C、阳盛格阴 D、阴盛则寒  32、病人有阴虚内热症状,而且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等,其病理变化属:( )  A、阴盛格阳 B、阳损及阴 C、阳盛格阴 D、阴损及阳  33、阴偏衰的病机是指:( )  A、阳气亢盛,阴气相对不足 B、精血津液不足,机能虚性亢奋  C、精血津液亏乏,导致阳不敛阴 D、阳热病邪侵袭  34、阳偏衰的病机是指:( )  A、阳气虚损,阳的机能减退或衰弱,热量不足  B、阴寒邪侵,伤及阳气,阴盛阳虚  C、阳气虚损,导致精血津液不足 D、阴寒病邪积聚,阳气受抑而不升  35、阳损及阴的病机,主要是指:( )  A、阳气虚损,气化不利,水湿阴寒病邪积聚  B、阳气虚损,累及阴液生化不足  C、外感湿热阳邪,伤及阴液 D、阳气不足,不能制阴,导致虚寒内生  36、下列从邪正斗争状况来预测疾病的转归错误的是:( )  A、正盛邪衰则病退 B、正虚邪衰则病危 C、邪盛而正未衰则病变为实 D、正气衰竭,邪气独盛,导致阴阳离绝则死亡  37、下列哪一项不是心火亢盛的临床表现:( )  A、口苦 B、多梦 C、失眠 D、易怒  38、肺脏阴虚津亏久延不复常可损及:( )  A、脾阴 B、肾阴 C、胃阴 D、心阴  39、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易致:( )  A、巅顶疼痛 B、少腹拘急疼痛 C、肢麻抽搐 D、两胁不舒  40、肝气上逆的临床表现,下述哪项不确切?( )  A、昏厥 B、呃逆 C、头胀痛 D、咯血吐血  41、在脏腑气机升降中为升降之枢的是:( )  A、肝气的疏泄 B、肺气的宣肃 C、脾气的主升 D、以上都不是  42、症见食后腹胀腹部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水肿者,常为:( )  A、肾阳不足 B、脾肾阳虚 C、脾胃虚寒 D、脾胃气虚  43、热极生风的临床表现,理列哪项比较罕见:( )  A、神昏谵语 B、手足蠕动 C、痉厥 D、目睛上吊  44、与全身气虚,最密切的脏是:( )  A、脾气虚 B、脾肺气虚 C、肺肾气虚 D、心气虚  45、内湿的形成除与脾有关外,还与何脏腑关系特别密切?( )  A、三焦 B、肺 C、小肠 D、肾  46、形成血虚的原因,下列哪项不确切?( )  A、久病不愈,慢性消耗 B、思虑无穷 C、劳力过度耗伤 D、失血过多  47、形成津液不足的原因,下列哪项不确切?( )  A汗、吐、下太过 B、五志过极化火 C、忧愁思虑过度  D、燥热之邪所伤  48、气机不畅,出现上升不及时,可形成:( )  A、气消 B、气陷 C、气逆 D、气滞  49、气机郁滞不畅形成原因,下列哪项不确切?( )  A、情志所伤 B、痰湿阻滞 C、脏腑功能减退 D、宿食积滞  50、气滞的临床表现,下列哪一项不确切?( )  A、水湿停滞而见腹胀 B、水饮内停而见心悸怔仲 C、胃脘痞满不舒  D、两胁胀满疼痛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D 5、B 6、A 7、A 8、B 9、C 10、C  11、B 12、A 13、C 14、D 15、C 16、C 17、A 18、B 19、B  20、D 21、C 22、B 23、C 24、C 25、C 26、C 27、B 28、B  29、D 30、D 31、C 32、D 33、B 34、A 35、B 36、B 37、D  38、B 39、C 40、B 41、D 42、B 43、B 44、B 45、D 46、C  47、C 48、B 49、C 50、B   中医学基础知识点   中医总括有四点:  第一点是医道,医德。此各人见解不同,余则紧记一对联"不求名不求利只求解除民间疾苦,不讲事不讲非只讲修身行善积德"。前人曾说医者父母心,因为病者的疾苦及性命都交给了医者。的确,医学乃是一门做人的学问,没有一颗善心,又怎样去救人活命呢?,  第二点是"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所以,天地之一切皆会影响及人,而人亦可反映出其所在环境的一切。记得曾治一妇人,年62岁,现住沙湾荷景三区。诉说己咳嗽两年,多处治疗未果。开药三服,几天后复诊说,药后稍愈,隔天又咳。详细询问后,提出是否家居风水问题,最后决定同往一看。发觉病妇房间居于室之东北方,此乃全室至阴之方,风水上称之为"鬼门"。妇人本属阴,年老阳更不足。又居阴地而至阴太重,则病缠绵而难愈,劝其换房居住。。后经其子证实,于换房后7天,病不药而愈,此天地之气造化于人。天地一切皆会影响及人,但人也会改变环境,此风水之道,在这不详谈。  第三点是"形与神俱,不可分离"。认为人分形体与精神,决一不可。谓"形不劳,神不散,可活百气。"按现在讲法,形即驱体,神即灵魂。我在这不是讲迷信,但灵魂确实存在,如你不信,中医就难懂了。因中医多处讲到这问题,如形神,营卫,气血等。确定人魂之后,这些问题便易理解了。就按现代科学来说,要制造一个与人体外形一样,内在所含的化学成份物质也一样的物体,不是难事。但怎样做这物体也不能自我生长并生存。为什么?因当今科学不信灵魂,故造出之物形象而无神存。中国古传之术也多有应用灵魂之法,中医"祝由"科也是其一。可惜己被当今政府严制了。而西方研究之傕眠术,也正是应用人体灵魂之术。只不过叫法不同罢了。这正是老子所说的"道非道,非恒道。名非名,非恒名。"之理。  第四点是"疾病可知,又可防治。言病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中医认为病由邪生,生于阳,得之风雨寒暑。生于阴,得之于饮食居住,阴阳喜怒。而万物既有阴,即有阳,一物二分。所以既有病,即必有解此病之法,此阴阳互生互制也。中医的辨证观也正是如此。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运动着,整个世界运动变化的根源在于世界内部的阴阳的矛盾统一。中医的治疗亦根据此理定立标本缓急(所谓本,就是与疾病相对的一面。标即病所表现出的症状)。认为治病必求其本,但急则先治其标。确定治疗先后,就采取正治或反治的手断。。正治与反治,都是针对疾病本质,应用与证候性质相反的药物进行治疗。而这正是自发地运用了矛盾的对立间既斗争又统一的辨证观,总的治疗原则是针锋相对,针对证候所反映的阴阳失调的状态,釆用纠正这种阴阳失调的冶疗方法。临证时,又同一疾病,由于时令,气候,地区方域,以及病人的年龄,体质,生活习惯,居住环境,职业等不同而治疗方法也不同。其蕴含着矛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的辨证思想。而有时候,虽不同的疾病,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变化,则可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这说明中医学是从运动的观点而不是从静止的观点,从相互联系的观点而不是从孤立的观点来看待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注重其统一性,即整体观念。既重视人体各个局部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同时也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和完整性。除阴阳外,应用于中医缺不了的还有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其特性为"木曰曲直作酸,水曰润下作咸,火曰炎上作苦,金曰从革作辛,土爰稼穑作甘。"通过其特征引伸天下万物。五行学说是以"五"为基数,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的生克制化原则,阐释人体和五行的相互关系,阐释五脏疾病好发季节和病机转变,阐释临床现象的机理,指导确定治疗方法。并认为人的生命既自身在不断运动也与外界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具体地阐明机体内部及其与外界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观念。阴阳五行皆本于气,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古人通过阴阳五行之确立,应用于四时,定出了"五运六气"之法,现称"运气"学"。通过其应用,我们便可预测出某时期,某地区,某年龄阶断的人,多会患某类型疾病,对区域性或流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中医对于人体脏腑机能的描述称为藏象,其学说是通过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机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对于研究人体的生理及病理,指导临床实践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除脏腑外,人体还有奇恒之腑,气,血,津液等组织。其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为用的联系。而经络则是其相联系的系统之一,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经筋,皮部,络脉四部份组成。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其主干分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两大类。经脉之气所"结,聚,散,络"的为终筋,而皮部即是经脉及所属络脉在体表分支的部位。经络的主要生理机能是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  通过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作传导。调节机能平衡。所以,通过对经络的调理,剌激,也可达到治病养生的作用。那什么是生病?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体生病呢?病因泛指能影响和破坏人体阴阳相对平衡协调状态,导致疾病发生的各种原因,其总括有以下几点:一,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  二,疠气,即疫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  三,七情内伤,七情即"喜,怒,哀惧,爱,恶,欲"。过则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  四,饮食,劳逸所伤。五,外伤,包括金疮,跌打,烧伤,冻伤,虫兽伤。六痰饮,瘀气。而各种病因又会导致人体出现虚实现象,阴阳失调,气血失调,津液代谢失常,内生"五邪",经络偏逆,脏腑失调等病理现状。对于疾病,而原则上是以预防为主。治疗时须紧记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脏腑功能,及气血关系等。并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灵活运用。

141评论

深还不见鱼的心

中医主治医师的考试科目共有四个,分别为《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题型分别是单选题、共用题干单选题、配伍选择题单选题。中医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题型为:单选题、共用题干单选题、配伍选择题单选题。一、单选题由1个题干和5个选项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每道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其余均为干扰选项。二、共用题干单选题题干为一个病例摘要,并据此提出2~6个相互独立的问题,以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简单应用能力。每个问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其余为干扰选项。此题型的答题过程在机考时不可逆,即进入下一问题后不能返回修改已答题目。三、配伍选择题单选题1~2共用备选答案,例如:A、血源性B、腺源性C、损伤性D、牙源性E、医源性新生儿颌骨骨髓炎感染来源多为(A)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感染来源多为(D)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医主治医师报考的相关信息,推荐选择来学网。来学网创意的将个人电脑终端、网络WEB终端、移动互联网设备终端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了跨平台数据同步,推出相应的网络和手机应用产品、教学辅助光盘等高附加值的教育考试数字化产品;支持微信小程序、移动端app、桌面web端无缝衔接,实现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更好更便捷的服务学员。【欢迎点击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129评论

小盆友小童鞋

考试科目内|外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科目分为:“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等4个科目。其中“基础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科目外科学及其各亚专业考核内容一样。“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科目各亚专业考核内容为本亚专业考试大纲所要求掌握的内容。2008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外科主治医师的“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4个科目将全部采用人机对话方式进行考试。各专业每科目考试时间均为90分钟。扩展资料条件依据凡符合卫生部、人事部印发的《临床医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卫人发[2000]462号)中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相应级别和专业类别的考试。内科学专业报考条件:1、参加内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法律;(2)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3)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4)已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疗机构的医师须取得该培训合格证书。2、参加内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上述所规定的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取得医学中专学历,受聘担任医师职务满7年。(2)取得医学大专学历,从事医师工作满6年。(3)取得医学本科学历,从事医师工作满4年。(4)取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从事医师工作满2年。(5)取得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参加内科学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1)医疗事故责任者未满3年。(2)医疗差错责任者未满1年。(3)受到行政处分者在处分时期内。(4)伪造学历或考试期间有违纪行为未满2年。(5)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参加内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在报名时提交相应专业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因工作岗位变动,需报考现岗位专业类别的人员,其从事现岗位专业工作时间须满两年。报名条件中学历或学位的规定,是指国家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正规院校毕业学历或学位。工作年限计算的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年度的当年年底,报名参加2011年度内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的人员,其学历取得日期和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均截止2010年12月31日。对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不受单位性质和户籍的限制,均可根据本人所从事的工作选择报考专业类别参加考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治医师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治医师考试

169评论

你诺闪我便离

中医执业医师笔试都有较佳选择题和配伍题的题型,共有A1、A2、B1、A3、A4五种题型。其中具备高等学历的中医学院学生、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方向执业医师考核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传染病学、卫生法学、针灸学等内容,中医系结合方向的还需要参加中西医结合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内容。医师资格考试除中医类别少数民族医专业外,执业医师合格分数线为360分,执业助理医师合格分数线为180分。其中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执业医师分数线确定为360分。扩展资料: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如何复习备考?第一步:准备工作把所有的复习资料书目找齐,并制定一个复习时间计划表;时间充裕的可以制定一个半年计划,时间较短的可以采用季度计划,并留出一定的时间准备考前冲刺。第二步:体会原卷启动复习前,将近几年试题做一遍(完全凭自己的基础答题,不要翻书),不仅要评估分数,了解自身差距还有多大,更要关注考试如何出题,题型是什么样的,出题的方式,侧重点等。第三步:背考点按照计划开始分科复习,争取掌握70%的考点。不要钻牛角尖,一些偏题、怪题可以不用下太大工夫,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第四步:做习题,把握规律做对了某道题说明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注意:蒙对的不算),错题无疑是自己的薄弱环节,另外把握本章出题的重点、难点也是这一步的关键。第五步:研究教材根据总结试题练习的结果,按照指定复习指导书开始复习,既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更要突出重点和薄弱环节。考题涉及的知识点很细,书要细看,按照过去背条条框框的复习方法根本答不好题。第六步:把习题涉及到的考点在教材或指导上画出来切记:没有做对的题(包括蒙对答案的题)要做好标记。重点注意的应该是那些没有掌握的知识。调整复习方向和方式,适应考试的方式,越到后面越轻松。第七步:整理错题复习一遍后,切忌又从头再来,因为时间已经不多,这时是较紧张和关键的时候。只需要认真整理错题和相关知识点,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第八步:模拟测试考试前两周内找三至四套模拟试题练习,切记:还有不明白或记忆不准确之处把与之相关的知识牢固掌握。这一步的关键是要选好模拟试卷,否则适得其反。

59评论

在多无奈何以学坏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临床医学科目: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基础、传染病学、内科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科目各单元考试科目和分值:一、第一单元科目考试科目为中医基础理论50分,中药学47分,西医内科学43分,卫生法规10分。二、第二单元科目考试科目为中医诊断学50分,方剂学47分,诊断学基础43分,医学伦理学10分。三、第三单元的科目考试科目为中医内科学90分和针灸学60分。四、第四单元的科目考试科目为外科学40分,妇科学41分,儿科学39分,传染病学30分。拓展资料考试介绍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为两级四类,即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级;每级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类。中医类包括中医、民族医和中西医结合,其中民族医又含蒙医、藏医和维医三类,其他民族医医师暂不开考。到目前为止,我国医师资格考试共有24种类别。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医师资格考试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实践技能考试采用多站测试的方式,考区设有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根据考试内容设置若干考站,考生依次通过考站接受实践技能的测试。每位考生必须在同一考试基地的考站进行测试。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于9月中旬举行,具体时间以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时间为准。执业医师考试时间为2天,分4个单元;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时间为1天,分2个单元,每单元均为两个半小时。医学综合笔试全部采用选择题形式。采用A型和B型题,共有A1、A2、A3、A4、B1五种题型。助理医师适当减少或不采用A3型题。医师资格考试总题量约为600题,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总题量为300题。

50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