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的就业形势

无价爱人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293

首页> 社工> 社会工作者的就业形势

4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凉安

已采纳

社会工作专业还可以。

社会工作主要研究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助人为宗旨,对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弱势人群进行救助和服务等。例如:对于孤寡老人的陪护,对于家庭矛盾的调解处理,对于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对于贫困者的救助关怀等。

虽说我国现阶段的社会问题和人的精神、心理问题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虽然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几乎非常严峻。

目前我国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院校有200余所,每年培养出的毕业生也有万人左右,但是能被民政部门录取成为专业社工的不过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甚至有些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为零。社会工作在美国、香港以及一些其他西方国家的发展确实不错。

但在国内的发展并不好,不但就业率低,而且工资也不高,同时还需要考取社会工作师从业资格证书,所以,如果是出于就业的考虑而选择社会工作专业那么一定要慎重。

150评论

我喜欢你怪我咯

社会工作专业到底是冷门还是热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实际上还是偏冷门专业多一点的。目前全国有200多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培养的社工人才约为10000人,尽管按照社会需求,这些人远远不够用, 但实际上却仅有10%-30%的学生选择了相应的社会工作,其他相当部分则进了机关、企业等单位从事“不对口”的工作。不少社工专业的学生觉得自己“就业前景太不乐观”了,专家认为,造成这种“不乐观”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专业化走在了职业化的前面。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形势及前景一、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形势社会工作人员,相当于政府的雇员。目前,这一新兴专业作为一门职业受到社会的“冷淡”,每年能被民政部录取成为专业社工的本专业学生不过百分之一二,甚至有的学校该专业的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零。社会工作专业就业率低和公务员考试的火暴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要实现“大市场、小政府”,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二、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前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工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和专业,社工们是维系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力量。他们在预防犯罪特别是预防青少年犯罪、老人陪护等扶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已经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在香港,平均每1000人中就有1人是社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加。可以说,社会工作者职业涉及的面极其广泛,医院内从事病人心理疏导工作的人员、司法机构处理和疏导家庭纠纷的人员等,均属于社会工作者范围。按照“大市场,小政府”的发展趋势,以及参照上海正在实行的“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由政府通过招标,聘请民间服务机构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和问题青少年等边缘人群回归社会等),上述社会工作终究会从民政、司法、卫生等执法系统中剥离出来市场化、社会化——这都会提供大量的社会工作机会。

105评论

深拥你却推开我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自然不会出现奇迹,不仅如此,就相关资料显示,社会工作的就业情况非常符合大学生就业难的趋势。随便打开一个搜索引擎,输入社工两个字进行相关资源的搜索,不难发现大部分为一些高校的网页,而在论坛中我们在寻找与之相关的主题时,更是很少甚至于没有,更甚至于是国内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已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学生对此专业的抱怨乃至漫骂,毫不夸张地引用一些网友对此专业目前的就业现状的描述——“艰难”二字一点不为过!悲观者“觉得前途一片渺茫”,发出“社工”两个字好辛苦的感叹,戏称社工是“中国最nothing(啥也不是)的专业”;乐观者也只能自我安慰:社会工作的“春天终究是要来的,却还需要时间”。就各高校的就业情况来看,社会工作的就业情况也是非常不理想,在大陆社会工作最发达的上海,虽然像复旦大学这样的“名门望族”,其社会工作就业率也在倒数第4名。青岛大学68个本科专业,社会工作排在64位,就业率和升学率分别为和,两项合计。重庆市社会工作专业就业率连续3年倒数第4名。比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更令人忧心的是专业对口率。总体上讲,目前我国社工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在10%到30%之间,专业人才流失严重。2003年从华南农业大学社工系毕业、成为广州首批社工毕业生的81名本科生中,仅有不到10%从事了相应的社会工作,70多人都转行从事与四年社工学习无关的工作。2005年,中山大学首届34名社工系毕业生,虽然就业率尚可,但只有3人做社工。四川几所开设社工专业的高校,今年有社工专业毕业生151人,其中选择社工工作的人不足20%,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49名社工专业的毕业生仅有4人从事对口工作。在重庆,社会工作人才非常紧缺,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依托重庆高校,重点培养社会需求的社会工作人才的情况下,今年西南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54名社工专业的毕业生只有3人从事对口工作,有的社工院校专业对口率为零。于是出现了一方面专业社工非常紧缺,另一方面正规的社会工作专业高校毕业生大量流失,资源浪费严重的怪现象,这恐怕是目前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及其教育面临的最大难题。

66评论

让时间说真话其实我也害怕

国家从上到下在大力推进,尤其是2008年开始了全国性的职业资格考试,目前北京市在社区社会工作者中已经落实了待遇,即取得助理社工师和社工师资格证书的社区工作人员,比同在社区工作但没有证书的每月多200元和300元。但是从就业前景看,上海的一份关于大学专业的就业预警分析中,提出18个专业的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工作排在首位;从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看,该专业其实缺乏专业的深度和根基,不应作为专门的专业投入4年的时间去学习,社会工作是职业,但它是实践性的职业。

79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