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芒剑鞘
社会工作接案的步骤和技巧
接案是当服务对象遇到困难前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求助时,负责接待的社会工作者所做的工作就是社会工作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社会工作接案的步骤和技巧!
1.接案前的准备
(1)什么是接案。
“接案”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开端。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的服务对象通过沟通达成共同解决问题初步协议的整个助人过程的开始。接案的目标: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为后续的预估和介人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便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能以此为起点一起工作。实现社会工作的助人目标。
(2)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类型。
①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服务对象的来源有三种情况:主动求助者(通常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或团体带着超出他们能力之外而不能解决的问题主动前来寻求帮助)、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来的.(这种情况可能是由社区内的相关部门或邻居发现某人、家庭或团体因存在严重的个人、家庭或群体问题而影响了正常的社会功能发挥,从而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由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工作而成为服务对象的(这是指那些既不是自己主动求助,也不是由他人或机构转介而来的服务对象,而是由社会工作者主动接触并使他们接受服务的人)。
②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服务对象的类型有两种:自愿型服务对象和非自愿型服务对象。
③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服务对象。
那些主动求助和转介及外展而来的、已经使用社会工作者提供的资源或正在接受社会工作者协助的服务对象,被称为是现有服务对象;那些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丁作者协助和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即是潜在服务对象。
④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3)做好会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会谈提纲。
①服务对象资料准备。包括:事先研读服务对象的资料,了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走访社区,通过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来了解服务对象个人和社会处境两方面的情况: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有特殊事项需要谨慎小心处理。
②拟定初次面谈的提纲。提纲内容包括: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专长;简要说明本次会谈的目的和内容、双方的角色和责任;介绍机构的功能和服务、相关政策(如保密原则)和工作过程;征求服务对象对会谈安排的意见。了解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期望;询问服务对象是否有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以便提供及时的协助。
2.会谈
(1)会谈的目的和场所安排。
①会谈目的:了解服务对象最关心的事项,以便达成助人目标。
②会谈时要注意时间、地点、环境要求。
(2)会谈的主要任务。
①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②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
③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④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⑤达成初步协议。
⑥决定工作进程:终结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3)会谈的技巧。
①主动介绍自己。
②沟通。
③倾听。
3.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
(1)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
①个人资料。
②身体状况。
③服务对象的特点和能力。
④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2)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①询问:会谈、问卷、角色扮演、完成句子。
②咨询。
③观察。
④利用已有资料。
⑤问卷调查。
4.做接案会谈记录
进行接案会谈后,社会工作者要将会谈的内容和结果记录下来。接案会谈记录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其中记叙性记录是比较常用。记叙性记录的内容大致包括:面谈目的,面谈过程,对面谈的评估,对以后面谈的建议等。
何疚
何谓社工社会工作者这个职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的香港地区也已经存在了50多年,但是在内地却是几年前才出现的新职业。2004年7月1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第九批国家职业标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标准正式公布,社会工作开始走上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社工“助人自助”,帮助一个人自己面对并且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他们科学地助人,专业化地助人,这就需要专业知识。社会工作学是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知识以“实用”和“适用”为目标整合到一起的一门应用社会科学学科。 在中国,社工刚刚起步,很多人误把社工等同于义工。从表面看,社工有酬劳,而义工一般是义务的。深一步看,“社工”是具有系统专业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士。在国外,社工需通过合法注册,领取专业牌照才能上岗,他们的职责是为社会的每一个公民争取他们应有的权利,他们所发挥的专业特长是有偿的。而“义工”,主要是社会上一部分有余力的,通过爱心与他人沟通,改善他人生活质量的人群。 和谐社会呼唤专业社工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张文方院长介绍说,社工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英国的《济贫法》颁布至今300多年了,作为政府社会工作的开端,社会有责任解决相关社会问题,把人道主义、人文精神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去。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来说,社会工作非常必要,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不解决容易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工作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建设和谐社会,预防解决社会问题,减少社会犯罪,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升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水平,维护社会的稳定与进步等方面,社会工作都是重要的一环。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加。社会上便出现了在敬老院陪老人聊天的情感陪护,社区里协调邻里关系的调解人,医院里协调医患矛盾的人员,以及在监狱或看守所对罪犯或嫌疑人进行疏导、规劝的司法社工等。某慈善救助社的社会工作者每天的工作是对街头的流浪行乞人员告知到救助站求助,对其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等引导和护送到救助站。在上海,一些医院设有社工部,有专业社工负责协调医患的关系,化解医患纠纷。可以说,社会工作者职业涉及的面极其广泛,医院内从事病人心理疏导工作的人员、司法机构处理和疏导家庭纠纷的人员等,均属于社会工作者范围。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者大多活跃在社会福利、社区矫治、司法等各个领域,并开始逐步向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心理辅导等广大领域扩展。他们发挥的维系社会良好秩序的作用如今正日益得到社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