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询问的方式

爱的是你别给我介绍你兄弟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716

首页> 社工> 社会工作者询问的方式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你不但会发光还会夜光

已采纳

家庭社会工作基本特点-社会工作提问技巧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适当的指导,协助家庭发掘自身及社会资源,增进家庭功能,改善家庭关系,引导家庭自动、自主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从而实现家庭正常运转的目标。那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家庭社会工作基本特点及提问技巧,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服务对象是作为整体的家庭

即以家庭整体为取向,将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问题都看成是整个家庭的问题,所有家庭成员都是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家庭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成员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当个别成员出现困难或问题时,其原因可能不仅仅在个人,而可能与整个家庭有关。例如,许多子女的行为问题常常与夫妻之间的婚姻关系不和睦有关。因此,社会工作者并非只对子女的行为问题提供服务,还要协助夫妻双方协调婚姻关系,进而改善家庭关系,加强子女教育工作。

服务目标是协助家庭正常运转

每一个家庭都有向往和睦、轻松、愉快生活的期望,每一个家庭也蕴藏着丰富的能量与资源,具有解决问题的潜能。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适当的'指导,协助家庭发掘自身及社会资源,增进家庭功能,改善家庭关系,引导家庭自动、自主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从而实现家庭正常运转的目标。

强调多元方法的融合运用

家庭社会工作提问技巧:

在家庭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往往整合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方法来提供服务。例如,运用个案方法从有问题的个体成员入手来发现和获取信息,然后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对家庭成员进行治疗和服务,同时鼓励家庭参与社区活动,协助家庭加强与社区资源的连接,从而增强家庭功能。

家庭会谈是开展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进行家庭会谈时,提问又是社会工作者收集家庭信息、了解家庭互动方式、引导家庭成员思考,增进家庭成员自我了解和自我觉察并诱发改变的必要技术。在家庭会谈中常用的提问方式有直线式提问、循环式提问、差异性提问、假设性提问等。

直线式提问属于“就事论事”的提问,主要围绕5W(即when,where,who,what,why)展开,通过直线式提问可以收集大量的相关信息,并形成对问题的解释。直线式提问往往直接指向“问题行为”或“问题人物”,也可以指向有需要改变的人或事。这类问题诸如:“问题一般什么时候发生?”“问题与什么场景有关?”“问题发生时,一般会持续多久?”“问题的发生常常与谁有关?”等。

循环式提问是探索式的,通过对每个家庭成员的轮流提问,以了解他们对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家庭成员的看法,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例如社工先问父亲:“你儿子和他妈妈平时相处的如何?”然后问儿子:“在你眼里,爸爸和妈妈彼此相爱吗?”最后问母亲:“你认为你的丈夫和儿子的关系融洽吗?”在妈妈心中,她可能觉得自己和丈夫早已没有夫妻感情。可在孩子眼里,他却认为妈妈深深爱着父亲,因为每次父亲在家妈妈都会做一堆好吃的,而父亲出门,母亲总是会下意识地目送其离开。这种提问方式让被问者从旁观者的角度去描述另外两个人的关系,而被描述者却能看到在另一人的眼中,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地与他们自身的感觉不同。这种被描述出来的差异包含极大的信息,是撬动他们对彼此关系固守态度的有力支点。

差异性提问涉及压缩症状,扩展无症状的时间、场合或人事的情境性问题。这种提问可以使当事人受到启示,即问题行为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在提问时,社工要特别注意提出一些“例外情况”的问题。例如:“孩子或者长辈在的时候,你们夫妻俩也总是大声争吵吗?”“除了砸坏茶杯外,孩子还砸过家里的其他东西吗,如电视机?”“孩子考试时,你是否还天天出去打麻将?”等。通过这样的提问,我们也许会发现一个口口声声说不管孩子的妈妈遇到孩子考试时就不去打麻将,这样的“例外”只能说明妈妈的心里还偷偷藏着对孩子的关心和爱。

假设性提问通过设定一些假设,帮助来访者以及家庭不断照镜子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哪些诱发因素促使不合意的行为再现;例如“如果从现在起妈妈不再打麻将,你爸爸发火的机会是会更多呢,还是更少?”或者激发家庭成员对未来的行为和关系等诸多内容进行构思和规划,并促使这些计划成为自我应验的预言。如“请你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今天的会谈确实有效,你明天会是什么样子”等。

一般而言,在与家庭进行会谈时,为了得到更加丰富的信息,我们应灵活采用多种提问方式,例如在与家庭面谈的初期,一般可以使用直线式提问,和家庭的成员先谈谈“是什么让你们聚在这里会谈”等简单的问题作为开始,使家庭问题逐渐浮出水面。随后社工可以通过循环性提问或假设性提问从多个角度就家庭的疑惑、描述或解释提出自己的假想,例如,针对一个有孩子得了厌学症的家庭,社工可能会觉得孩子问题的出现其实是为了挽救父母破碎的婚姻。因此,社工可以先问孩子:“如果妈妈喜欢你在家陪她,你得了厌学症之后,就真的可以在家陪她了,你觉得妈妈内心会感激你吗?”然后问父亲:“如果有人说孩子得了厌学症之后,你们夫妻不争吵了,更亲密了,你猜孩子听见这样的话会好受一些吗?”最后问母亲:“如果有一天孩子的厌学症好了,而你们夫妻又回到天天吵架闹离婚的样子,孩子会不会又病了?”这种循环加假设的提问方式通过转换当事人的视角,让他们看到多种可能性,并让家庭内部形成一种沟通,促使他们将孩子的问题行为与家庭里的人际关系联系起来。

除了灵活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外,我们还要避免提问中常犯的一些错误,如过多使用封闭式问题,或同时问一大堆问题,令案主无从下手;抑或提的问题有明显的倾向性等。

14评论

你不但会发光还会夜光

预估的基本步骤

一、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就成为预估的第一步工作。

1、个人资料的收集。

个人资料包括:

(1)个人基本资料:年龄;简历;社会经济地位;生活中重要的人物;相关的社会系统等。

(2)个人的主观经验:服务对象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自己觉得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问题持续的时间、频率和强度;问题的后果;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使用的方法等。

(3)解决问题的动机:服务对象是否有不适感;服务对象对解决问题的希望等。

(4)生理、情感和智力方面的功能发挥等。

2、环境资料的收集

(1)家庭状况。包括: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家庭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互动情况;家庭规则;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家庭关系、家庭决策和分工方式。

(2)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支持系统及其发挥;物理环境、及其服务对象需要满足的程度;服务对象对环境资源的主观认知;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环境;社会的体制和组织环境等。

3、收集资料的方法

收集预估所需资料的方法很多,工作者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以便全面地了解对服务对象和他们的社会环境。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方法:

①询问

会谈与询问是社会工作者获取资料的最基本工具,经过面对面的会谈去收集资料,可以为决定介入与干预的方法提供最直接的依据。询问有向服务对象本人询问,也有向服务对象有关的系统查询。当以直接询问方法不能得到相关资料时,还可以使用间接询问探查的方法,即通过让服务对象进行角色扮演和完成句子的方式来帮助服务对象表达自己的方法来获得资料。进行间接探询时可以使用口头询问的方法,也可以书面进行。

询问的方式主要有:会谈(个人或小组)、角色扮演、问卷等。

②咨询

为作出准确的预估,社会工作者也常常向其它专业人士咨询意见,以求对服务对象的问题有全面、正确、科学的认识。社会工作者也可以通过转介让服务对象接受其它专业系统的预估来获取服务对象问题的资料。

③观察

通过实地观察,可以增加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及其社会环境的了解,增加对问题的实地感受,使所收集的资料更丰富和准确。观察有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两种。在非参与观察中,观察者置身于被观察的对象或系统之外,观察对象不受观察者的影响,相对来说,这样收集的资料比较“客观”。但由于观察者是局外人,因而也会限制对观察现象的深入理解。在参与观察中,观察者自己本身也是观察系统的一份子,这种特点使得观察者能够融入所观察的现象中,但同时也要注意在参与观察中不因过度介入而影响到所观察的现象。

④家访

家访是社会工作收集资料时常用的方法。在家访中,社会工作者有机会观察服务对象在自然的家庭生活环境中与其家庭和相关社区系统的互动形态,观察和了解到很多在机构会谈中不能发现的东西。

⑤利用已有资料

这主要是利用机构已有的服务对象资料、机构转介资料、工作报告、调查研究报告及政府机构所提供的有关问题与政策的资料等。

二、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

所谓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以发现整体的性质、目的和作用;而解释则是阐明事件的`含义使之能够被理解。分析资料的具体方法是:

1.排列次序

即按顺序和重要性对资料进行排序,将其排列成为在事件上有先后次序的、在逻辑上有因果联系或者有其自身脉络的事件图。

2.发现考试大论坛

即识别资料间的关系或形态,发现资料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能够将零散的资料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从而对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有完整的了解。

3.识别

识别是将那些形成问题或者可以缓解问题的因素找出来,进而确定事件各因素间的关系和型态,确定导致问题的原因。识别,要求社会工作者从问题的表面深入到问题的内部,通过探查问题在深层的因素,找出问题形成的本质原因。

4..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所谓解释即是将所获得的有关服务系统的资料、直觉及服务对象和工作者对需要与问题的认识加以整理和组织,形成概念性的认识,去解释问题。

三、认定问题

这要从几个方面来做:

1.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问题是什么,问题的范围,原因,严重程度及时间。

2.描述问题如何发生的,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3.描述服务对象的处境及其社会系统的情况。

4.探究服务对象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作为社会工作者要知道,服务对象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非常复杂。

首先,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和可能就是影响他们解决问题的原因。

其次,对问题的处理方法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考试大论坛

第三,与资源系统的联系和关系型态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最后,政府对资源系统的政策协调也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

5.描述服务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

6.描述并鉴定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源状况。包括预测服务对象参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学习的能力、资源和时间等情况。

四、撰写预估报告

认定问题后就可以准备撰写预测报告了。预测报告要清楚表达对问题的认识,为社会工作者自己和服务对象、社会工作机构、法庭、以及那些与服务对象有关的系统提供关于服务对象需要与问题的准确和详细的信息,作为下一步制定介入计划的依据。

1.撰写预估报告应注意的事项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1)确定报告的目的和读者:报告给谁看?要达到什么目的?

(2)确定报告应使用的材料;

(3)将资料组织成为有意义的不同部分;

(4)将事实与判断分开;

(5)语言简洁精炼。

2.预估报告的结构

第一部分:资料和事实

这部分主要是对问题的呈现,包括:问题的时间及涉及的人和系统;服务对象和问题的背景(如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和学业、就业历史等)。

第二部分:专业判断

(1)对资料的理解;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评估;

(3)对形成问题愿意的分析,对问题原因的理解和解释;

(4)判断改变的可能性和改变的益处。

120评论

忘与记弃与守

1.选位置社工走进服务对象家门,先不要急着坐下来,可以快速浏览服务对象家里的摆设,在首次入户团队分工中,先等服务对象坐下来,项目入户人员依照前期分工,承担主访谈者先选择就近服务对象的位置坐下来,尽量和服务对象成90度角,以便于沟通交流。2.开好头学会用好称呼,依据辈分用“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与服务对象打好招呼。如果首次入户有村居工作者协助,可以由村居工作者为双方进行介绍。不要急于聊工作话题,可以简单拉家常,如关心服务对象的身体健康、了解近期生活等,为访谈工作进行适当铺垫。3.来热络开展首次入户探访除了和服务对象建立情感联系外,还有需要通过聊天来收集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最为忌讳拿着建档表、访谈提纲一问一答。建议新入门社工可以针对需要收集的信息做个归纳,将已掌握到的信息与服务对象进行确认,必要信息做重点标记来了解。4.点为止服务对象愿意讲,社工可以听,但是尽量能够把握话题主线。服务对象不愿意讲的,社工应立即点到为止,不做深入追问。在第一次会谈时,尽量不要触及服务对象隐私或者敏感的话题。谈话进行中有短暂沉默,社工可以不着急重新拉起新话题,适当停下来观察服务对象状态并调整访谈进度。

162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