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累的社会工作者图片卡通

再无人与我道晚安
  •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2163

首页> 社工> 最累的社会工作者图片卡通

7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再无人与我道晚安

已采纳

很多想要报考2020年社会工作师考试的考生都想知道社工这个职业的发展前景和薪资如何呢,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社工介绍

社会工作师,是一种新的职业资格,目前在人事部已审定通过,这就意味着社会工作师被纳入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的范畴。社会工作师分为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三个等级。

社会工作师,是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利用个案、社区、小组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来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社会服务人员。他们维系着社会的良好秩序,渐渐得到社会和人们的认可。

2、社工薪资分析

在浦东新区禁毒、社区矫正、青少年事务社工”试用期内大专、本科学历的社工月薪分别为800元和1000元。试用期满,大专学历的社工月薪约1500元,本科学历的月薪约2000元。根据工作考核情况,社会工作者的收入按工作年限逐步递增。

凡通过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取得“社会工作师助理”资格的社工,其月薪相应增加5%;取得“社会工作师”资格的社工,其月薪相应增加10%。

3、社工前景分析

自2013年起,社工岗位缺乏专业人才,各地都在告急,国家也做出了很大方面的推进,例如给社工加工资,大力号召广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工作中来,毕竟一个国家越发达,配有的社工个人数就越多,大家对社工这个行业有兴趣的,可以提前把证书拿到手,以免以后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一次通过考试,成为有证社工一族!

4、社工职业方向

有的考生会问学到社工专业好找工作吗?拿到社工证好像可从事的行业很少,如果考社工之前,你抱有这种想法就是错的,首先个人觉得从事社工是一门非常神圣的职业,其次各岗位用到社工的也很多,例如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都有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都称之为社工。

110评论

仍然让他放纵

下面瞎回答....专职社工哪里有5K多拿,你以为考的公务员吗?专职社工是合同制的,刚入职3K多。待遇一般。基本是本科的居多,来抢这个职位。毕竟去公司也就这个工资。想轻松点可以试试这个职位。工作肯定没有公司的累

154评论

粑粑b麻麻m

这就是典型的眼光高,但实际能力又不符合,通俗来讲就是,又想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又不想受苦受累,瞧不起那些不体面的活,都是一窝蜂的盲目的去找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工资高但实际竞争力非常大的工作,真正需要用人的岗位却缺乏工作者,所以说,现在找工作的人其实挺矛盾的,他们缺乏一个正确的综合的定位,不能够明确他们自己的工作优势,对职业和岗位挑剔,没有树立平等的劳动观,我的见解大概是这样。

92评论

我用抢指着她的心脏你说痛

一般招考信息都在该区的人事人才网站上公布,各区都有,时间不一样,可以随时关注一下。社区工作是种综合服务型的岗位,想钱途就别去,去了就要做好吃苦牺牲的准备。待遇大概是年薪三万左右。社区经济条件好的话年底奖金可能多一点

65评论

不会拒绝的悲伤时刻

“你当初为什么选择社工这份工作?做社工累吗?”

“嗯,其实做社工挺累的。开小组、策划活动、做个案、上门探访、写文书、外展服务、布置场地、与政府部门或媒体打交道......但我愿意,因为当初那颗助人之心没变过。”

作为一名90后,作为一个新崛起的“社工人”,2012年是我的起点。

成为一名社工,与其说是偶然更不如说是自然。或许,社工之路是我命中注定的路。

回想当年读大学的时候,社会工作,这个专业,想必大家听起来挺陌生的,很多人都默认为社工又像是义工,又像是护工,甚至有些嫌弃的感觉,当然这不是我自己自愿选择的专业,我是调剂的,服从分配的。当时,我真的有点抗拒这门专业,更多带着的是懵懂和好奇,而后来慢慢接触之后,我却爱上了这个专业,也因这个专业改变了我的一生。

(图片来自网络)

2014年10月,我在广州一间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进行专业实习,当时领着微微的500元实习补贴,要解决吃饭、住宿、交通等生活问题,真心不容易。可正因为那颗心还在,没忘记过,一直坚持地熬过去了。

2015年6月,我顺利地大学毕业了,专业对口地成为了一名一线社工。没有华丽的着装,没有成熟的服务经验,只有最质朴的理论知识。记得当时,身边有很多大学同学毕业后都没有选择社工之路,说白了,大家都觉得社工工资低,发展前景渺茫,琐碎事甚多。就连当时朋友他们都不太看好我选择走社工这条路。

(图片来自网络)

而自己恰恰是属于那种想象力比较丰富的人吧,一直抱着对社工憧憬的幻想,坚信:总会有那么的一天,微小身躯的我会为服务对象带来巨大的快乐,会让服务对象都记住自己的名字。告诉自己理想一定是要有的,万一不小心实现了呢!

事与愿违,两年了我还是坚持下来,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成长中的磕磕碰碰,让自己对自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改变,而且做得还算可以吧,从一线社工跳跃到项目主任。怎么说,做一线社工,是你快乐和成就感并存的时候;做项目主任,是你责任感爆棚,挑战你内心最低谷的时候。

社工之路,亦是狂欢之路,亦是孤独之路。

(图片来自网络)

实习期间是在家综的青少年部,每每跟着“冬菇”姐(化名,青少年领域组长)来到学校,那群学生总会乐呵呵地笑着说:“小潘姐姐来啦,我有好多话要跟你说......”毕业后,我却选择了一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担任一名一线社工。这是一个变化与调整的时期。幸好,我在这里找到了存在感和成就感。刚开始的我在中心开展的第一个小组是一个长者中文学习小组,那些长者会亲切地叫我:“潘老师”。每次去到社区探访,周边的长者总会笑着跟我打招呼:“小潘,你又去上门探访啦......”那是一种温暖的传递,一种爱的感染,也许是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社会工作者吧,我自己总会因此倍感骄傲。

(图片来自网络)

每一次小组,每一次活动,因为经验不足,很多时候自己都要加班加点,从前期策划、撰写计划书、招募组员、安排时间和场地、活动内容选择、活动物资购买、活动游戏道具准备、困难预估及解决方案、风险控制等方面都要准备充足。虽然要花点时间和心思,也会很辛苦,但每次小组或活动你会看到长者们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嘴上说出活动满意度挺好,自己那些因为不能好好地休息,要周末加班而不能陪家人的消极情绪瞬间也就烟消云散了,觉得晚上10点还在电脑面前写活动评估报告,还在中心布置场地,还在用手机编辑活动新闻稿发去微信群的辛苦也值得了。

当然,做一线社工自我感觉还可以,但当你要负责一个项目,学做管理,刚开始是我感觉不适应,有点力不从心的阶段。你会感觉困难,感觉没人协助你,孤独感油然而生。这就对啦,谁说社工成长之路是一帆风顺的?有开心与激情,也有失落与孤独,有过挫折,有过跌倒,这是无可避免的。幸好,还是最初的那颗心让我度过了这个难关,让我开始找准了方向,坚持下去。这一次转变,让我成长起来并带来了思考,社工需要不断接受成长,并学会解决成长所遇到的困难,迎刃而解,更要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实现整个社会的成长。

(图片来自网络)

一步一脚印,献给在社工之路正处于迷茫或同感之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愿能继续在社工之路,怀着那颗助人初心,坚持走下去,直到永远......

99评论

老了的心

这个图片反应的是社会就职问题,主要跟工作内容以及待遇有所关系。图中会计的工作跟收入都是人们比较向往的,所以很多人都会去应聘,造成了工作岗位少,而应聘人数多的现象。图中招聘服务员中的两人,年轻男子对服务员的工作并不感兴趣,而年轻女子所希望的工作是文秘,并不是服务员,年迈的妇女去应聘,但是可以看出招聘人员在婉拒,毕竟服务员是前台的工作,招聘的都是年轻人,而相对于年迈的妇女这类的,最多是到厨房刷碗之类的后台工作,不在服务员这行业的就职考虑之中。图中招聘保洁员的工作人员可以看出很闲,因为没人去咨询。正如图中人物所说,在人们的印象中保洁员的工作是又脏又累还丢面子,这类工作一般也是妇女跟老男人才会去做这类工作,而最重要的还是工资并不高。

1评论

何必太深情

社工么·自己看看报道吧·~正规报纸的文章··还是有启发的·转:2010年杭州市社工生存现状调查 干得多 拿得少 人才流失严重 青年时报 2010年7月8日■延伸调查近日,中央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有一点很引人关注: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层社会工作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所有职业中,社会工作人员应该是和普通百姓走得最近的。大到劳动社保、卫生保健,小到邻里纠纷、天雨屋漏……他们在默默地“包揽”着。这些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工,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在做些什么?目前又面临着哪些困境?近日,时报记者走近这一群体,并深入调查了杭州市社工的生存现状。社工生存现状工作忙朝八晚九的工作时间中,社工工作很杂很细:社区有人闹矛盾,得上前调解;老人病了、小狗不见了,但凡居民反映,社工也得去看看……延安新村的社工小余说:“在社工工作中,劳保、帮扶、综治(停车调节、家里吵架)最辛苦,危险系数也比较高。”几年前,皇亲苑社区一名社工就曾被架过刀子,原因是一个居民要求社工为他提供一份工资高、工作又轻松的工作,而社工没办到。戒坛寺巷社工张大姐负责18个楼道300多户人家,走访时,哪怕快速走一遍,就要花去大半天,“走访必须按照居民的时间,如果居民要求等2小时,社工必须等2小时。”“居民一般下午5点半下班,那时却是我们最忙的时间。”一社工说,人口普查必须等晚上有人时才能去查,这样下来,社工们一星期回家吃饭的时间不超过两次。“今年5月,社区公推直选,基本没有双休,儿子每天在家泡方便面吃。”谈到儿子,张大姐很是心疼。社工小肖告诉记者,他认识的很多大龄女社工,甚至忙到家里安排的相亲都没时间赴约,他也很担心自己成为剩男。 工资少社工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工资和劳动永远不成正比。延安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周月枝,是社区2002年唯一一位本科学历社工,她清楚地记得,2002年,她的工资每月仅700元。2002年到2006年,天水街道社会工作党委办的周主任曾在胭脂新村做社工, 当时他每月工资为500元到750元。2008年,杭州市社工工资涨55%,一般社工工资达到1700元左右。社工的薪酬待遇正在增长。但要让社工们长期安心呆在这个岗位上,1700元的工资显然不够。一对同为社工的外省籍夫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租房子600元,养孩子700元,吃住600元,交通费50元,话费50元,日子根本过不下去。社工们的情况,引起了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2009年,杭州市拿出奖励方案:社工每多做一年,同比增加工资70到80元;做满15年,奖励1000元。但社工们仍不买账。他们认为,奖励额度太小,与物价上涨不匹配。跳槽多杭州市要求85%的社工学历达到大专及以上,但社区能留住这些高学历人才吗?“在我们社区,来10个应聘者,最后只能留住两三个,不少在试用期就离开了。”戒坛寺巷社区社工小吴说。很多人并没打算将社工视为一份稳定的工作。“社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还可享受加分政策。”有社工说,有些高学历的新社工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将社工工作视为跳板,加速社工人才的流失。浙江工商大学有个社工系,系主任马良给了记者一组数据:社会工作专业06级本科生有70多人,除去近30%毕业后选择去国内外进修的研究生,进入社区工作的仅1人。□时报记者 梁东波 见习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曾泽元 程寅生 文实习记者 张之冰 摄杭州民政调研两年仅280人获社工中级证书

89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