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从业的感悟

纯白衬衫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624

首页> 社工> 社会工作者从业的感悟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专属吻痕

已采纳

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思索与反思

作为一个社工呢,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善于协调各种资源满足服务对象需要、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优势,善于使用义工的力量,并有效管理和激励。那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分享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思索与反思,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相信服务对象的生命潜能,并拼命充分挖掘。

助人自助,挖掘服务对象的生命潜能是社工的理念和奋斗目标。《老子》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作为社工,我们要帮助服务对象,但是我们更要让让他们学会自己帮助自己。我们社工发展还不成熟,大多社工工作中会评估服务对象的困难、需要,然后设法帮助其解决困难,但是很少想到怎样挖掘其生命潜能,让其“自助”。要相信服务对象的生命潜能,要“助人”,更要“自助”,这样才是合格的社工。

2、喜欢做社工才去做社工。

接触了很多机构,印象深刻的是好多机构的员工都很有激情很有活力,他们整天都很快乐、经常笑,而且稳定性很高,有很多资深员工。看到他们工作这么有激情有活力,我忍不住问他们原因,他们都坦言自己做社工前知道自己不会很有钱,但是真的很喜欢社工这份工作,从中也能得到很多快乐和收获。社工刚刚起步,很多东西还是很不完善,包括社会的不了解和工资等待遇偏低等等,所以很多同学都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做社工,现在我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是:自身能不能做社工。我一直告诉自己:一定要喜欢社工才去做社工,要做就要做得有激情有活力有快乐有笑声有梦想。

3、社工要主动服务。

好多机构其实也有很多社会服务,例如低保等,但是政府和有关部门比较习惯于等待服务对象上门索取服务,而不是主动提供服务,往往是推出一项服务,然后贴几个布告、发个文件宣传一下就算了,然后等待符合条件的人申请。不过因为我们发展不均衡,广大的农村更是信息闭塞,所以很多最需要的农民往往因为不能及时了解政府的服务信息而没有及时申请服务,造成基本上是了解服务信息的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的亲友申请服务的比较多,这样就影响了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剧了社会矛盾。如果我们能主动服务,“主动接触缺乏求助动机、不认识社区资源及服务,惟有服务需要之长者,进行服务需要评估,及转介接受正规服务”。“主动接触”几个字就看出了服务的主动精神,体现了社工平等的价值观,说明社工不是站在一个高高的位置对服务对象说“你有服务需要,我能帮助你,你来找我吧”。并且还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大陆社工应努力学习、实践这种主动服务精神,主动告诉服务对象我能做什么是您需要的。

4、善于使用志愿者的力量。

我看到过好多社会福利机构对志愿者的使用、激励等不错,效果很好,达到了既减轻机构的工作量、运行成本等,又给有心人提供服务社会、他人的机会和平台,也让有关服务对象得到了很好的帮助的目的和效果。这么说来,要是作为一个社工呢,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善于协调各种资源满足服务对象需要、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优势,善于使用义工的力量,并有效管理和激励。

5、很多时候专业的理念等体现在非专业的活动或者行为中。

前辈说过:“一天社工,一辈子社工”,我很认同。社工的价值理念是很好的.,会影响你看问题的视角、做事的技巧等,甚至影响到你日常的行为。许多非专业的活动背后也需要深深的社工基本的价值理念支持:平等、接纳、不歧视。要设身处地的从服务对象的出境出发思考问题,多交流。

6、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机构要有很好的发展团队力量很重要。机构的团队合作的很好,分工也明确。例如社工就是做个案、服务评估等专业工作,活动程序员活动程序助理就策划、带一些简单的小组等,还有负责煮饭、保洁等,都是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在做他们擅自的事情。不过现在好多社工机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起步晚、刚发展、不成熟、不完善的原因,经常要做一些非专业的事情,例如很多社工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行政事务上边,做一些文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做的事情,经常不是在做专业的事情。他们也不会很详细的划分文员、活动程序员、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工作,而是多招点社工,都由社工来做,但是其实很多时候好些时期别的专业背景的人做会比社工做更好点。很希望能让专业的人作专业的事,社工就干社工该做的事。

7、社工要好好学社工的知识,运用起来的时候要根据内化的东西灵活运用。

这些道理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但是实际挺难的。比如有的社工做个案的时候都会按照社工和服务对象成九十度角坐的座位摆设。其实不用这样子呀,效果一样也会很好,跟老师讲的不那样子坐就不好不是一样的。“让服务对象去挑选他们喜欢的坐法”,我觉得这样更好,体现尊重、案主自决等社工理念和价值观。

8、策划、实施一个服务的目的是服务对象的需要而不是社工的需要。

曾经的困惑――自身很努力的去交流、提供服务,但是有时候会得不到服务对象的回应或者看不到服务对象的改变,令自己很有挫败感、沮丧感。其中有同学提出过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总想让服务对象改变,你这种想法是出于你的需要还是服务对象的需要?这是一个尖锐的问题,初听的时候觉得很震惊,然后深思。社工,需要以服务对象的需要为出发点。

9、社工提供服务应该是先“个别关怀”,然后才是“全面照顾”。

香港有的机构提出“个别关怀、全面照顾”的理念提得非常棒,不是因为内容,而是因为顺序――先“个别”再“全面”。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其实对机构的服务开展很有影响。社工提供社会服务应该是先“个别关怀”,先关注个别人、少数群体的利益,因为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各自的服务需求不一样,太强调“全面照顾”服务就会太一般化,没有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让服务对象感觉你的服务离她的需要太有差距了,没有亲切感,影响到接纳等问题。

105评论

祈求一点体贴

“你当初为什么选择社工这份工作?做社工累吗?”

“嗯,其实做社工挺累的。开小组、策划活动、做个案、上门探访、写文书、外展服务、布置场地、与政府部门或媒体打交道......但我愿意,因为当初那颗助人之心没变过。”

作为一名90后,作为一个新崛起的“社工人”,2012年是我的起点。

成为一名社工,与其说是偶然更不如说是自然。或许,社工之路是我命中注定的路。

回想当年读大学的时候,社会工作,这个专业,想必大家听起来挺陌生的,很多人都默认为社工又像是义工,又像是护工,甚至有些嫌弃的感觉,当然这不是我自己自愿选择的专业,我是调剂的,服从分配的。当时,我真的有点抗拒这门专业,更多带着的是懵懂和好奇,而后来慢慢接触之后,我却爱上了这个专业,也因这个专业改变了我的一生。

(图片来自网络)

2014年10月,我在广州一间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进行专业实习,当时领着微微的500元实习补贴,要解决吃饭、住宿、交通等生活问题,真心不容易。可正因为那颗心还在,没忘记过,一直坚持地熬过去了。

2015年6月,我顺利地大学毕业了,专业对口地成为了一名一线社工。没有华丽的着装,没有成熟的服务经验,只有最质朴的理论知识。记得当时,身边有很多大学同学毕业后都没有选择社工之路,说白了,大家都觉得社工工资低,发展前景渺茫,琐碎事甚多。就连当时朋友他们都不太看好我选择走社工这条路。

(图片来自网络)

而自己恰恰是属于那种想象力比较丰富的人吧,一直抱着对社工憧憬的幻想,坚信:总会有那么的一天,微小身躯的我会为服务对象带来巨大的快乐,会让服务对象都记住自己的名字。告诉自己理想一定是要有的,万一不小心实现了呢!

事与愿违,两年了我还是坚持下来,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成长中的磕磕碰碰,让自己对自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改变,而且做得还算可以吧,从一线社工跳跃到项目主任。怎么说,做一线社工,是你快乐和成就感并存的时候;做项目主任,是你责任感爆棚,挑战你内心最低谷的时候。

社工之路,亦是狂欢之路,亦是孤独之路。

(图片来自网络)

实习期间是在家综的青少年部,每每跟着“冬菇”姐(化名,青少年领域组长)来到学校,那群学生总会乐呵呵地笑着说:“小潘姐姐来啦,我有好多话要跟你说......”毕业后,我却选择了一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担任一名一线社工。这是一个变化与调整的时期。幸好,我在这里找到了存在感和成就感。刚开始的我在中心开展的第一个小组是一个长者中文学习小组,那些长者会亲切地叫我:“潘老师”。每次去到社区探访,周边的长者总会笑着跟我打招呼:“小潘,你又去上门探访啦......”那是一种温暖的传递,一种爱的感染,也许是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社会工作者吧,我自己总会因此倍感骄傲。

(图片来自网络)

每一次小组,每一次活动,因为经验不足,很多时候自己都要加班加点,从前期策划、撰写计划书、招募组员、安排时间和场地、活动内容选择、活动物资购买、活动游戏道具准备、困难预估及解决方案、风险控制等方面都要准备充足。虽然要花点时间和心思,也会很辛苦,但每次小组或活动你会看到长者们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嘴上说出活动满意度挺好,自己那些因为不能好好地休息,要周末加班而不能陪家人的消极情绪瞬间也就烟消云散了,觉得晚上10点还在电脑面前写活动评估报告,还在中心布置场地,还在用手机编辑活动新闻稿发去微信群的辛苦也值得了。

当然,做一线社工自我感觉还可以,但当你要负责一个项目,学做管理,刚开始是我感觉不适应,有点力不从心的阶段。你会感觉困难,感觉没人协助你,孤独感油然而生。这就对啦,谁说社工成长之路是一帆风顺的?有开心与激情,也有失落与孤独,有过挫折,有过跌倒,这是无可避免的。幸好,还是最初的那颗心让我度过了这个难关,让我开始找准了方向,坚持下去。这一次转变,让我成长起来并带来了思考,社工需要不断接受成长,并学会解决成长所遇到的困难,迎刃而解,更要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实现整个社会的成长。

(图片来自网络)

一步一脚印,献给在社工之路正处于迷茫或同感之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愿能继续在社工之路,怀着那颗助人初心,坚持走下去,直到永远......

130评论

别说以后要说永远

社工经常说这样一句话:"用生命影响生命"。这句话一方面表达了社工和案主间的平等关系,另一方面则表达了社工服务案主的工作内容与方式。     “用生命影响生命”,首先表达了社工与案主间是完全平等的关系,社工没有理由不尊重案主。现实中,社会工作者大多受过高等教育,而且其中的很多人家境也不错,而他们所服务的案主大多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往往有令人难过的遭遇。倘若社工认为自己的生命先天就是优越于案主的,那他对待案主的方式肯定是颐指气使,指手划脚的,他不会真诚地去倾听案主的故事,也无法对案主的遭遇感同身受!因此社工应时刻警醒自己: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生活在弱势之中的人们也有自己的人格,也有自己的尊严,任何人都无理由去忽视。只有社工拥有了这样的一种态度,他才有资格去做一名社工,否则如社工对待案主只是表面的伪装,试问,这种伪装能够持续多久呢?其最终葬送的会是社工自己的职业生涯。           “用生命影响生命”,表达了社工帮助案主的前提是自己的生命要获得全面的成长,否则他还是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工。在培养社工的过程中,教师会关注其在生命和专业两个方面的成长。专业成长比较容易理解,做任何工作都需掌握其理论基础、专业技能,社工也不例外。而生命成长则实为不易,从某种程度上说,生命成长伴随着人生的全部历程,从生理到心理,从认知到行为都无法全面概括生命成长丰富的内容。当然我们也不能要求社工拥有了所有成长体验之后才能当社工,但是我们至少要求社工有能力做到由己推人,即:通过反思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生命的基本状态;通过真诚地接纳自己,学会真诚地接纳别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人他们总是抱怨,看人看事充满挑剔,其实这些人对自己也一定不满意,其生活状态也一定不快乐!因此作为一名社工首先需要深层次地了解自己,关注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甚至要关注自己的梦境,并在关注自己的基础上找到让自己通达和快乐的理由。任何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势和潜能,也有缺陷与不足,明智的人会尽力去完善自己,而不是去苛求于自己。因为任何人、任何事都不会无瑕疵,而任何人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和能力下做有限的事。生命的成长需要他人的呵护,同样更需要自己的关爱。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生命状态是做一名合格社工的前提条件!           “用生命影响生命”,社工还必须做到其工作要与案主的生命联结。虽然有些社工对案主充满热情,但是其还是无法走近案主,原因何在?社工尚未真正了解案主的生命需求。社工只有了解了案主的真正需求,并将自己服务的内容与案主的需求相联结,才能对案主的生命产生深远的影响,而社工影响案主的过程,恰恰需要的正是社工那些对生命成长和生命状态的感悟,社工其言、其行、其对待生命的态度往往成为案主的指路明灯!于是社工真正做到了“用生命影响生命”。        社会工作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工,首先需要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珍爱自己;然后在爱自己的基础上学会爱家人、爱他人;这样,你才能成为一名快乐的社工!

156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