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怎么探讨问题

因为你爱上他因为你爱上她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898

首页> 社工> 社会工作者怎么探讨问题

2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贱够了没

已采纳

社会工作者个案工作基本技巧

会谈技巧是个案工作中最基本的技巧,主要包括了关注技巧、非语言技巧、倾听技巧、澄清技巧、提问技巧、总结技巧等。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社会工作者个案工作基本技巧,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 、会谈技巧:

会谈技巧是个案工作中最基本的技巧,主要包括了关注技巧、非语言技巧、倾听技巧、澄清技巧、提问技巧、总结技巧等。它们无论是在个案的那个阶段都可以适应,而且也是必须使用的技巧,尤其是在个案接案阶段,应用沟通技巧建立有信任的专业关系,让案主尽快地自我探索,了解和发现个人的问题。

1.关注技巧

对别人的关注表示你与案主同在,所以,有效的关注有两个意义:让案主感到你与他在一起;使你成为有效的倾听者。从技术层面上看,关注有三个不同的层次:微观技能的层次;身体语言的层次;和体现人情的层次。

2.非言语技巧

非言语行为反映你与自己,与助人过程和案主之间的内在协调。你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都应该毫不含糊地表明:你心甘情愿地与案主一起工作。如果你关怀案主并愿意为他的幸福而尽力,但你的非言语行为传达了相反的意思,那就太不公平了;如果你实际上对案主并不关心而你的非言语显示出一幅愿意尽心的样子,那是不真诚。

在个案中,社工的身体可以作为沟通的工具和管道,你的非语言行为所传达出的讯息,对案主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非言语行为可能促进案主对你信任、开放、并开始自我探索;它也可能引发不信任,抗拒而拒绝自我表露。所以,你不仅认识到你的身体作为沟通的管道,你还要学会用你的身体作为沟通的媒介。

3.倾听技巧

完全的倾听包括三个方面:观察和觉察到案主的非言语行为——姿势、面部表情、举动、语调等;倾听和理解案主的语言信息;倾听会谈的上下文,对整个人进行倾听。

4.澄清技巧

在个案会谈开始阶段时,社会工作者在做出任何结论之前,一定要证明案主的信息内容的'真正含义。当你无法确信自己是否明白案主的信息,并需要详细叙述时,检查你从案主信息中听到的内容。

澄清技巧是要求案主对于含糊而模棱两可的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详细叙述澄清反应通常以疑问句的形式表达。“你是说……?”“你能再说一下吗?”“你能澄清……吗?”“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从案主的回应里,社会工作者能够肯定澄清是有效的,因为案主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加入了先前信息遗漏的部分。所以,社会工作者不要过早地做出判断和结论,而是花时间检查案主信息中省略和含糊的内容。

5.提问技巧

有效使用提问:提出的问题要围绕案主的关注点;提出问题后,要给案主必要的时间来回答;一次提一个问题,堆积问题会使案主糊涂,他们也可能回答最不重要的那个问题;尽量避免指责性、评判性的问题,指责性的提问令人产生防卫心理;提问服从目的。不要提漫无边际的、目的不明确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应帮助案主具有实质意义;提问时将注意力放在案主身上;避免把提问作为主要的反应方式;

个案工作时不断的提问会产生许多的问题;案主对工作者的依赖性;工作者把自己放在专家的位置上;减少案主的责任和参与度;容易引起案主的反感;太多的问题令案主有被考问或盘问的感觉,当不情愿的案主产生被盘问的感受时,提问更有害。

6.总结技巧

总结代表了案主想要讲的主要意思,社会工作者应该有能力把它在适当的时候表达出来。总结是把案主的口语表达、情绪感受和行为进行综合,整理后向案主表达,找到谈话的重点,帮助案主更加专注而具体地探索自己的问题。

总结技巧能够将案主提供信息的若干元素联系起来,把零散的想法和感觉整合起来;辨别出明显的主题或者模式,促进案主更细致地讨论某个主题;引导谈话的方向,打断案主重复、凌乱的谈话;调整会谈节奏,提供双方心理适当的空间;回顾在过去会谈中的成效,社会工作者在总结中提到案主的长处会更加有用,协助案主发觉自己未曾利用的资源和能力。

二、 反应技巧:

反应技巧是对案主的言语和思想进行编制,将案主的主要思想用工作者的语言表述出来。有效的内容反应不是鹦鹉学舌,而是能够引起进一步的讨论,或者增加对案主的了解。强调案主所表达的最关键的语词和想法很有用。

案主:我知道如果我一直这样混没有什么好处,但是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我只能这样了.

社会工作者1:你想改变现状但好象没有更好的办法。

社会工作者2:你希望能够改变这种情况。

反应技巧的作用:让案主了解你对他的理解,如果你的理解是全面的,案主会进一步地澄清他的想法;鼓励案主对一些关键想法或思想做出进一步的解释,使他们深入地探讨某个重要的话题;帮助案主更集中注意具有重要性的特殊情景、事件、思想和行为,而不是分心。准确的内容反映还可以打断案主罗嗦的重复;可以帮助案主做决定,重复关键词语和思想会使问题的实质显现出来。

三、对质技巧:

只有在专业关系良好,个案工作过程出现接纳、信任、温暖、同感时,才能运用对质的技巧;对质把焦点集中在案主的感受、想法和行动中明显存在的差异、矛盾、冲突和含糊的信息上;对质的目的不是生硬地撕去案主的防卫,而是邀请案主来挑战那些矛盾的问题;帮助案主意识到在他们的想法、感受和行动中存在着差异或不协调。

在个案工作过程中案主的语言和非言语行为明显存在不一致。案主通常不会或者很模糊地意识到这种矛盾的存在。使用对质的方法就是对案主自相矛盾的地方进行描述,在描述这些矛盾时,使用对质反应非常有助于展现矛盾,或将这些矛盾的两个方面联系起来。准确地找出案主的不和谐和自相矛盾的地方是对质的一个重要步骤。

对质技巧的基本原则:

第一,对质是要帮助案主检验自己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对社会工作者的行为进行防卫。

第二,清楚使用对质的动机:对质不是对案主的攻击;不是寻求机会烦扰案主;

第三,对质不应作为消除社会工作者挫折情绪的一种手段;对质针对的是问题中的矛盾本身,而不是案主;对质应是积极的,是提供具有建设性和指导性反馈的手段,而不是提出异议和批评。

四、表达技巧:

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当你认为你的不公平可能会影响你的案主的关系时,如果案主希望你就告诉他可以做另外的见面。工作者在表达时要尊重案主的,不要认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是唯一的,必须接受的。

内容表达:社会工作者传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以及信息等;与内容反映的区别:内容反映是社会工作者反映案主的陈述;内容表达是工作者表达自己的意见;

情感表达:社会工作者识别自己的感受并向案主表达,情感表达可以是针对案主,也可以是自己或者其他事情。与情感反映的区别;情感反映是社会工作者反映案主陈述中的情感;情感表达是社会工作者表达自己的感受.

社会工作者的情感表达是为了帮助案主的自我探讨和认识,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达欲望和宣泄自己的情感,因此社会工作者所表达的内容、方式应有助于案主的陈述和咨询的进行。

五、及时技巧:

及时,或直接共同沟通——直接地和开放地讨论在个案关系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能力——是与沟通情感紧密相关的技术。及时一个很主要的方面是处理在目前关系中所发生的一切。你这个反应是在处理过去的议题。当你用及时技巧时,案主很可能参与在一个直接的开发的谈论中。所以,你必须用开发、没有防卫的方法来和案主谈论。

六、个人分享技巧:

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分享或自我表露本身并不是主要目的,而且是促进案主的进一步探讨。个人分享的功能:示范作用:案主经常发现分享个人的信息是很难的事情:他们也许认为分享个人信息是不恰当的;他们也许对自我暴露很不舒服;他们不知道该怎样进行自我暴露。帮助案主发展新观点;好的个人分享能够使案主继续和社会工作者讨论而不会改变方向。

160评论

一个很骄傲的男人

社会工作者多角度介入个案案例分析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手法之一,是社会工作者实务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对一个个案的介入中,社工会根据案主的特征以及需求,不会仅仅运用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而是会运用多种不同的理论进行跟进,以期达成个案目标。那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分析多角度介入个案案例,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个案背景

案主芳姐(化名),52岁,6岁丧父,母亲独立养育兄妹4人导致积劳成疾,几年后身患肺癌转移脑癌,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不能自理,只能依靠子女照顾。案主婚后育有一子,1993年10月丈夫毫无征兆地不幸猝死,案主当时31岁,儿子只有5岁。1994年母亲去世,一年内痛失两位亲人,使案主痛不欲生,对生活完全失去信心,极度厌世。而且案主于2001年下岗,一直靠打散工维持母子二人生活,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总是十分地卖命,唯恐失去这份工作,致使案主感觉力不从心。案主丧偶二十多年,只有与儿子相依为命,但目前案主与儿子关系极差,致使案主情绪低落。家中的物品多数都是街坊更新换代而淘汰的,但是与邻居关系紧张,由于常年精神和经济的巨大压力使案主身患多种慢性疾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痛风、白内障等,长期的贫困无助,导致案主精神压抑崩溃焦虑,悲观厌世、极度自卑、对生活完全失去信心,再加上更年期综合症造成案主性格孤独,对每件事都耿耿于怀,情绪陷入低谷,终日闷闷不乐!

二、接案:曲折中前进

案主是主动求助型的,因此她主动向社工讲述她面临的困境,社工也认真的倾听与探索,并及时对案主问题进行澄清,在澄清的过程中,社工与案主共同进行,以增进案主对自身问题的了解。根据案主的表述,社工对案主目前面临的困境做出初步的预估,目前案主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1、情绪问题:案主始终不能对其小时候爸爸的突然离世,和刚结婚没多久的老公的突然离世释怀,害怕这种状况也发生在儿子的身上,虽然母子关系较差,但是也经常提心吊胆、再加上更年期,案主怕病、怕老、怕穷的心理状态更加严重,目前表现为焦虑,压抑、苦恼、无助的情绪状态。2、就业问题:案主目前在一家公司做门卫,但是工作条件十分的差,而且工资很低,一直想要再做份兼职,比如家政之类的,希望社工的帮助,而且案主在做工作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力不从心,怕得罪人,怕被老板解雇。3、家庭关系:与儿子关系较差,也常常给儿子施加一定的压力,导致儿子不愿意回家,母子之间的沟通也没办法正常进行。案主同意社工的对问题的归纳。

但是由于案主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社工刚进入社工行业不久,经验不足,并且案主承认自己需要改变是一件困难的事,由于求助者本身的自尊、自我完整及独立人格,接受他人影响是一件困难的事,并且对一个陌生人坦诚、信任同样也是一件困难的事。于是,社工咨询中心两名专业督导,请督导给出一些建议与指导,并积极同中心经验丰富的社工进行交流,以解决社工的疑问及在开展个案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最终,经过社工与案主对案主问题澄清后,案主愿意接受服务,社工也与案主建立初步的工作契约,确定工作目标与工作重点,界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三、情绪问题的处理:优势视角的运用

当案主开始探寻、重新发现和修饰自己的才能和天赋之时,你就会看到他们之中的火花。这些火花将点燃充满希望的、充满活力的、忠诚奉献的和行之有效的社会工作的火焰。

经过前期社工的倾听与陪伴,社工与案主建立了信任关系。

案主经常说到自己身上的衣服以及家中物品大部分是街坊淘汰掉的东西,但案主却拿来穿,拿来用,但是案主又是一个要面子的人,穿着这些衣服总觉得没有自信,觉得别人都瞧不起自己。而且爸爸和老公的突然离世对案主心灵造成重创,心理阴影较重,认为自己是世上最倒霉的人,从来没有走过好运,再加上目前儿子的不听话,家中东西坏了没人修理等,使案主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案主做什么事都力不从心,对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每天躺在床上会想很多很多的事,而且焦虑不安!

社工同案主分析案主面临的不幸,并将其赋予意义,来自外部的伤害即是父亲和丈夫的突然离世,来自与内部的障碍是害怕这种不幸会降临在儿子身上而产生的焦虑情绪,以及想到这么多年来自己所受的苦而产生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对此,社工同案主分析熬过二十多年案主来自内部的毅力以及虽然下岗但是能够生活的能力等等,看到案主身上的优势并聚集潜能,夸赞案主身上的优势。除此之外,同案主畅想积极的愿景,乐观取向的看待问题,对解决问题有信心,把握一切可能机会,接受不可能改变的东西。

社工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引导案主从不幸中学习,改变和成长。社工与案主开放式的情感表达,用互动与幽默分享自己的感觉(包括快乐与痛苦、希望与失望)。案主表示与社工接触的这段时间有所改变,心情爽朗了一些!

四、巩固改变:阳性强化法的运用

笔者认为运用阳性强化法的前提是社工与案主的互动关系,社工同感的运用,会使案主产生“社工明白我的感受”;社工的温暖和接纳,使案主觉得“知道社工尊重我,她很仁慈,一点也不苛刻,是完完全全地接纳我,所以我不会感到威胁”;社工的真挚与诚实,使案主感觉“知道社工并不虚伪,而且是表里如一地和我相交”,社工专业能力的展现,使案主产生“知道社工有能力帮助我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案主才会对社工产生信任,运用阳性强化法的效果较好。

社工每次与案主面谈,发现案主情绪控制的较好或者与儿子打电话没有再发生争吵,社工就会表扬案主的行为,以巩固案主的改变。而且社工还会对案主设定目标,如:这个星期我可以允许自己胡思乱想3次,下个星期2次,对案主每次达到目标时,社工也会进行及时强化。此外,社工同案主模拟与儿子通电话的情景,在此过程中如果案主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社工也会对案主进行赞扬。

在同案主接触的这段时间,案主在情绪管理方面以及与儿子关系方面有所好转,针对此,案主还写封感谢信,以感谢社工的帮助!

五、虽有好转,仍需陪伴

目前来说,虽然案主在情绪方面,和儿子关系方面有所好转,但由于此个案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可作为长期个案跟进。治疗过程的主要工作是通过社工的真诚、无条件的接纳和同感,使案主处于一种不同于日常经验的真诚关系中,在这种不设防的状态下,案主更可能坦露与发泄平时掩饰的情绪与需要,从而增加自我了解与自我表达,最终产生自我接纳的效果!在此个案中,社工先是处理案主的情绪问题,也将处理情绪问题贯穿于整个个案中,在接下来的时间,社工会一如既往的陪伴案主,直到解决其在就业关系中产生的问题,以及与儿子的矛盾关系为止!

182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