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4
浏览数
12471
独伴孤伴
《执业医师法》第37条、第39条辨别明白了与行医有关的法律责任内容。从触及的内容来看,我们以为,第37条所规则的“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背本法规则,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许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撤消其执业证书;构成立功的,依法追查刑事责任”,由于这里所称的“医师”是指“在执业活动中”,阐明行政法规确定的这类人员是具有医师执业资格的。因而,是指已获得医师执业资格的人员。该条文内容主要明白了关于守法执业的法律责任难题。据此,关于具有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员施行的行政守法行医行为,如未经变更注册而跨地域行医、在未经答应的执业范围内行医、私自“走穴”,到非注册答应的医疗机构行医等。由于此类行为主体均具有医师执业资格,因而在形成伤亡等严重后果的状况下,不能以合法行医罪论处,只能依据实践状况,以过失致人轻伤(死亡)罪、医疗事故罪等追查刑事责任。15
我不觉得说谎话骗我好玩
国家对异地行医有何规定医生必须在所注册的执业地点从事相关的医疗预防职业范围内的职业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医师注册后,可以按照注册地、执业类别和执业范围,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第二条依法取得执业医师或者助理医师资格,经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执业登记的医务人员,适用本法。根据第十九条规定,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注册后必须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执业5年以上,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行医。医生必须要在自己所在的注册执业地点进行相关的职业活动,否则异地行医会构成非法行医,将会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对执业医师进行暂停执业等处罚。
毕竟你喜欢公主而我姓王
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医师变更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等注册事项的,应当到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法的第十三条的规定办理变更注册手续。执业医师地点的变更分为三种,一种是区内变更,一种是区内→区外变更,还有一种是区外→区内变更。变更方式不同,提交的资料自然也不同。一、执业医师证注交纸质材料1、《医师执业注册申请审核表》一式2份2、申请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3、近6个月2寸白底免冠正面半身照片3张二、执业药师的执业范围1、药品生产2、药品经营3、药品使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医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障医师的合法权益,保护人民健康,制定本法。第二条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适用本法。
优质医学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