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批卷

非洲小白脸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967

首页> 工程师报名>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批卷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短暂性热衷

已采纳

一、阅卷流程注安考试阅卷流程极为繁琐,整个过程比较严谨,当然每个流程也很规范,主要分为4个阶段:预评阶段→培训阶段→评卷阶段→复核阶段。4个阶段一环扣一环,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审核标准,保证过程公平公正,整个过程基本不会出现错误。同时为了万全保障,等成绩公布后,要是考生对自己成绩有疑义,也可以申请复核。二、主观题阅卷耗时注安考试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是计算机阅卷,整个过程相对来说比较快,而主观题不同,专业培训完的阅卷老师、专家等进行人工阅卷的。人工阅卷上也有很多讲究,一份试卷是由多个老师共同批阅完成的,在阅卷时会对阅卷老师进行专业分组,一个老师只负责阅一道题。在阅卷之前,这些老师已经进行了两天的培训和模拟阅卷,来确保阅卷质量,每题的阅卷速度大概在90秒内。在每题评分结束后,电脑又会进行筛查,自动筛查出评判分数差超过2分的试卷,再对这些试卷进行复核。要是误差在2分内,取平均分,要是超过2分,将直接提交到小组负责人手里。对有误差的试卷进行抽查,10份里面要是出现2份以上,则该组试卷全部调出,进行二次分配,重新阅

97评论

几分在意

案例分析不定项选择题  1、B家具厂木材加工车间内用可移动式传送带传送物料。可移动式传送带的驱动电动机使用380V三芯电缆线供电,其铁制控制箱入口处的电缆线用布条缠绕固定。因控制箱随传送带经常移动,操作人员为图方便,只安装了一个螺栓固定。控制箱没有漏电保护装置。  木材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2009年5月21日15时20分,由于车间内木材堆积,影响传送带正常工作,现场操作人员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带电移动传送带。在移动过程中,三芯电缆线松动脱落,带电电缆接触控制箱外壳,导致1名员工触电。现场员工情急之下未切断电源就拉扯三芯电缆线,引发电缆短路打火,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事故造成2人当场死亡、1人重伤。重伤者经34d抢救无效死亡。事故造成木材加工车间厂房部分坍塌,全厂停产,直接经济损失800余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1-15问题(共16分,每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该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包括(  )  A.医疗费用  B.企业停产损失费用  C.事故罚款  D.清理现场费用  E.丧葬及抚恤费用  正确答案:B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属于(  )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特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A  3、从业人员长期接触B厂木材加工车间内的粉尘可能会引起的职业病是(  )  A.尘肺  B.苯中毒  C.炭疽  D.职业性哮喘  E.甲醛中毒  答案:A  4、下列措施中,对解决木材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问题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  )  A.密闭产尘设备措施  B.粉尘惰化措施  C.除尘净化措施  D.通风净化措施  E.防静电措施  答案:A C D  5、在移动传送带过程中,可用于预防人员间接触电的技术措施有(  )  A.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B.安装电磁屏蔽  C.采用TT系统  D.安装机械联锁  E.采用保护接零系统  答案:A C E  案例分析不定项选择题  6、针对B厂的粉尘爆炸危险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粉尘分散度越高,越容易发生爆炸  B.粉尘浓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C.氧含量越高,爆炸强度越大  D.粉尘温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E.粉尘湿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答案:A B C D  7、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应坚持的原则有(  )  A.优先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原则  B.“四不放过”的原则  C.公正、公开的原则  D.企业利益至上的原则  E.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答案:B C E  8、该起事故暴露出B厂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  )  A.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  B.安全检查不到位  C.劳动防护用品不合格  D.未采用防爆电动机  E.岗位责任制不健全  答案:A B E 9、2014年7月15日,某亚麻厂正在生产的梳麻车间、前纺车间和准备车间的联合厂房亚麻粉尘突然爆炸起火。一时间,停电停水,477名职工大部分被围困在火海之中。经及时抢救,多数职工脱离了危险区。  该厂的除尘系统采用布袋除尘,金属管道输送亚麻粉尘。事故导致整个除尘系统遭受严重破坏,部分厂房倒塌,地沟盖板和原麻地下库被炸开,车间内的大部分机器和电器设备损坏,企业停产,事故造成死亡35人,重伤5人,轻伤12人,直接经济损失800多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9-23问题(共14分,每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该起事故属于(  )事故  A.特别重大  B.重大  C.较大  D.一般  E.轻微  答案:A  10、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该起事故类别属于(  )爆炸  A.瓦斯  B.火药  C.其他  D.容器  E.锅炉2015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前试题及答案一  答案:C  案例分析不定项选择题  11、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因该起事故对企业的罚款额度为(  )。  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  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  正确答案:D  12、该起爆炸事故的起始原因可能有(  )。  A.粉尘浓度超标  B.布袋除尘器产生静电  C.厂房内作业人员和设备太多  D.金属管道输送粉尘过程中产生火花  E.车间连体面积过大  正确答案:A B D  13、预防粉尘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  A.降低粉尘浓度  B.穿防静电工作服  C.生产装置接地  D.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E.采用防爆厂房  正确答案:A B C E  14、下列关于亚麻粉尘的爆炸危害和后果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粉尘浓度越大,爆炸威力越大  B.粉尘分散度越小,爆炸威力越大  C.爆炸能量与粉尘活性有关  D.爆炸能量与粉尘粒度无关  E.爆炸产生的后果与厂房结构有关  正确答案:A E  15、该起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  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经过及救援情况  B.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C.恢复生产的要求  D.事故责任的认定,对事故责任的处理建议及事故防范措施  E.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正确答案:A B D E

22评论

迷人的笑

案例一: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

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

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从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并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着火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

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是(  )。

企业

B.甲所在班组

C.调度室

D.铲装车维修班

工作面所在工区值班班组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为(  )。

A.轻微事故

B.一般事故

C.较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3.导致该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甲的铲装车出现故障

B.甲使用乙的铲装车

C.甲将乙的铲装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

D.乙的铲装车油管漏油,甲再次启动时引燃发动机周围的可燃气体

E.丁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

4.该起事故中,造成人员伤亡的燃烧产物有(  )。

5.甲在铲装作业时应佩戴和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有(  )。

A.电绝缘鞋

B.安全帽

C.防护镜

D.便携式矿灯

E.防尘口罩

6.根据《安全生产法》及配套法规,关于A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可以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负责A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C.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取得相应的资格

D.可以委托取得相应资格的注册安全工程师负责A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

7.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A企业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  )。

A.改变开拓方式

B.改变采矿方法

C.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

D.针对此类事故组织应急演练

E.排查治理铲装车的火灾陷患

参考答案:

案例二:

B企业为禽类加工企业,厂房占地15000m2,有员工415人,有一车间、二车间、冷冻库、冷藏库、液氨车间、配电室等生产单元和办公区。液氨车间为独立厂房,其余生产单元位于一个连体厂房内。连体厂房房顶距地面12m,采用彩钢板内喷聚氨酯泡沫材料;吊顶距房顶,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厂房墙体为砖混结构,厂房内车间之间、车间与办公区之间用聚苯乙烯板隔断;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

一车间为屠宰和粗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宰杀禽类、低温褪毛、去内脏、水冲洗。半成品送二车间。

二车间为精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用刀分割禽类、真空包装。成品送冷库或冷藏库。

B企业采用液氨制冷,液氨车间制冷压缩机为螺杆式压缩机,液氨储量l50t。

B企业建有1000m3消防水池,在厂区设置消防栓22个,但从未按规定检测。

B企业自2002年投产以来,企业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从未组织过员工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没有制应急救援预案。连体厂房有10个出入口,其中7个常年封闭、2个为货物进出通道、1个为员工出入通道。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1.根据《火灾分类》(GBT4968--2008),如果B企业配电室内的配电柜发生火灾,该火灾的类别为(  )。

类火灾

类火灾

类火灾

类火灾

类火灾

2.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B企业液氨车间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为(  )。

A.甲级

B.乙级

C.丙级

D.丁级

E.戊级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一l986),如果冷冻库内液氨泄漏导致人员伤亡,则该事故类别为(  )。

A.中毒和窒息

B.物体打击

C.冲击

D.机械伤害

E.淹溺

企业存在的违规违章行为有(  )。

A.未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

B.连体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

C.厂区设置的消防栓未按规定检测

D.连体厂房的7个出人口常年封闭

E.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

5.液氨车间可能发生的爆炸有(  )。

A.氨气爆炸

B.氢气爆炸

C.压缩机爆炸

D.液氨管道爆炸

E.液氨罐爆炸

6.在配电室内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  )。

A.高压区与低压区分设

B.保持检查通道有足够的宽度和高度

C.辐射防护

D.设置应急照明

E.设置消防栓

7.根据《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108号),B企业液氨车间内作业员工可能罹患的职业病有(  )。

A.放射性皮肤疾病

B.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C.氨中毒

D.尘肺病

E.噪声性耳聋

8.当液氨车间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  )。

A.影响区域内所有人员向安全区域转移

B.紧急放空液氨储罐

C.关闭所有液氨管道的阀门

D.喷水稀释泄漏出的液氨

E.用生石灰吸附泄漏出的液氨

参考答案:

2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