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921

首页> 工程师报名> 注册安全工程师电气安全技术知识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时间发了芽

已采纳

其最低照度不应低于。应急照明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可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且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20 min;建筑高度超过l00m的建筑,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 min。发生火灾时,正常照明电源切断的情况下,应在5s内自动切换成应急电源。   12. 建筑灭火器适用范围度危险场所划分  扑救A类火灾应选用水型、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扑救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器。扑救C类火灾应选用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扑救A、B、C类和带电火灾应选用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扑救D类火灾的灭火器材应由设计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协商解决。危险场所分为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轻危险级  13. 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 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 m。  14. 混合气体的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的影响较复杂,在~ MPa的压力下,对爆炸下限影响不大,对爆炸上限影响较大;当大于 MPa时,爆炸下限变小,爆炸上限变大,爆炸范围扩大。  15. 电气设备防爆  (1)、对于I类(F0区)场所,即炸药、起爆药、击发药、火工品贮存;黑火药、烟火药制造加工、贮存的场所,不应安装电气设备,烟火药、黑火药的I类危险场所采用的仪表,应选择适应本场所的本质安全型。电气照明采用安装在建筑外墙壁龛灯或装在室外的投光灯。  (2)、对于Ⅱ类(F1区)场所,即起爆药、击发药、火工品制造的场所,电气设备表面温度不得超过允许表面温度(有140℃、100 ℃等),且符合防爆电气设备的有关规定;应采用防粉尘点火型,或尘密结构型、Ⅱ类B级隔爆型、本质安全型、增安型(仅限于灯类及控制按钮)、。当生产设备采用电力传动时,电动机应安装在无危险场所,采取隔墙传动。  (3)、对于Ⅲ类(F2区)场所,即理化分析成品试验站,选用密封型、防水防尘型设备。  16①三固定:固定工房、固定设备、固定粉碎药量;  ②四不准:不准混用工房、不准混用设备和工具、不准超量投料、不准在工房内存放粉碎好的药物  17、、压药与造粒工房要做到定机定员,药物升温不得超过20C°,机械造粒时应有防爆墙隔离和连锁装置等。  18、(1)、钻孔与切割有药半成品时,应在专用工房内进行,每间工房定员2人,人均使用工房面积不得少于3 .5m2,严禁使用不合格工具和长时间使用同一件工具;  (2)、贴筒标和封口时,操作间主通道宽度不得少于l .2 m,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少于,半成品停滞量的总药量,人均不得超过装筑药工序限量的2倍。  (3)、手工生产硝酸盐引火线时,应在单独工房内进行,每间工房定员2人,人均使用工房面积不得少于,每人每次限量领药1 kg;机器生产硝酸盐引火线时,每间工房不得超过2台机组,工房内药物停滞量不得超过2. 5kg;生产氯酸盐引火线时,无论手工或机器生产,都限于单独工房、单机、单人操作,药物限量 kg。  19、民用爆破器材按有关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配备占本企业从业人员总数l%以上且至少有1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配备相当数量的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0、A1级建筑物应设有安全防护屏障;  A2级建筑物应单人单栋使用;  A3级建筑物应单人单间使用,并且每栋同时作业人员的数量不得超过2人;  C级建筑物的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少于 m。;  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 2001)、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1)、9层及9层以下的住宅(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24的单层公共建筑。  (2)、单层、多层和高层工型建筑。  (3)、地下民用建筑。  本规范木适用于炸药厂(库)、、花炮厂(库)、、无窗厂房、人民防空工程、地下铁道及其他地下非民用建筑、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的生产区。  22、压力表用于准确地测量锅炉上所需测量部分压力的大小。  (1) 锅炉必须装有与锅筒(锅壳)、蒸汽空间直接相连接的压力表。  (2)根据工作压力选用压力表的量程范围,一般应在工作压力的~3倍。  (3)表盘直径不应小于100 mm,表的刻盘上应划有工作压力红线标志。  (4)压力表装置齐全(压力表、存水弯管、三通旋塞)、,每半年校验一次,并铅封完好。  23、水位计用于显示锅炉内水位的高低。水位计应安装合理,便于观察,且灵敏可靠。每台锅炉至少应装2只独立的水位表。额定蒸发量小于等于 th的锅炉可只装1只水位表。水位表应设置放水管并接至安全地点。玻璃管式水位表应有防护装置。

11评论

挽宴

【导读】安全是每个企业都需要关注,每个公司员工都参与其中的,当然,在建筑行业尤为突出和关键,所以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也是备受欢迎,每年备考考生正在持续增长,想要更加快速有效的通过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就需要好好把握各考点,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下电气火灾与爆炸考点学习。

电气火灾与爆炸:

电气火灾爆炸是由电气引燃源引起的火灾和爆炸。电气装置在运行中产生的危险温度、电火花和电弧是电气引燃源主要形式。在爆炸性气体、爆炸性粉尘环境及火灾危险环境。电气线路、开关、熔断器、插座、照明器具、电热器具、电动机等均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油浸电力变压器、多油断路器等电气设备不仅有较大的火灾危险,还有爆炸的危险。在火灾和爆炸事故中,电气火灾爆炸事故占有很大的比例。从我国一些大城市的火灾事故统计可知,就引起火灾的原因而言,电气原因已居首位。

电气引燃源

作为火灾和爆炸的电气引燃源,电气设备及装置在运行中产生的危险温度、电火花和电弧是电气火灾爆炸的要因。

(1)危险温度

形成危险温度的典型情况如下:

1)短路。指不同的电位的导电部分之间包括导电部分对地之间的低阻性短接。发生短路时,线路中电流增大为正常时的数倍乃至数十倍,由于载流导体来不及散热,温度急剧上升,除对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产生危害外,还形成危险温度。短路的暂态过程会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在流过设备的瞬间产生很大的电动力,造成电气设备损坏。

电气设备安装和检修中的接线和操作错误,可能引起短路;运行中的电气设备或线路发生绝缘老化、变质;或受过度高温、潮湿、腐蚀作用;或受到机械损伤等而失去绝缘能力,可能导致短路。由于外壳防护等级不够,导电性粉尘或纤维进入电气设备内部,也可能导致短路。因防范措施不到位,小动物、霉菌及其他植物也可能导致短路。由于雷击等过电压、操作过电压的作用,电气设备的绝缘可能遭到击穿而短路。

2)过载。电气线路或设备长时间过蛾也舍导致温度异常上升,形成引燃源。过载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a.电气线路或设备设计选型不合理,或没有考虑足够的裕量,以致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出现过热。

b.电气设备或线路使用不合理,负载超过额定值或连续使用时间过长,超过线路或设备的设计能力,由此造成过热。

c.设备故障运行造成设备和线路过负载,如三相电动机单相运行或三相变压器不对称运行均可能造成过负载。

d.电气回路谐波能使线路电流增大而过载。如三相四线制电路三次及其奇数倍谐波电流会引起中性线过载危险。由于各相三次谐波电流在中性绒上相位相同而互相叠加。如果三相负载不平衡,中性线再叠加上不平衡电流后发热将更为严重。在非线性负载日益增多,能产生大量三次谐波的气体放电灯等非线性负载大量使用的情况下,中性线的严重过载将带来火灾的隐患。

产生三次谐波的设备主要有:节能灯、荧光灯、计算机、变频空调、微波炉、镇流器、焊接设备、UPS电源等。如节能荧光灯,困灯管内电弧的负阻特性产生的谐波电流主要为三次谐波电流。

3)漏电。电气设备或线路发生漏电时,因其电流一般较小,不能促使线路上的熔断器的熔丝动作。一般当漏电电流沿线路比较均匀地分布,发热量分散时,火灾危险性不大。而当漏电电流集中在某一点时,可能引起比较严重的局部发热,引燃成灾。

4)接触不良。电气线路或电气装置中的电路连接部位是系统中的薄弱环节,是产生危险温度的主要部位之一。

电气接头连接不牢、焊接不良或接头处夹有杂物,都会增加接触电阻而导致接头过热。刀开关、断路器、接触器的触点、插销的触头等,如果没有足够的接触压力或表面粗糙不平等。均可能增大接触电阻,产生危险温度。对于铜、韬接头,由于铜和铝的理化性能不同,接触状态会逐渐恶化,导致接头过热。

5)铁心过热。对于电动机、变压器、接触嚣等带有铁心的电气设备,如果铁心短路(片间绝缘破坏)或线圈电压过高,由于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增加,使铁损增大,将造成铁心过热并产生危险温度。

6)散热不良。电气设备在运行时必须确保具有一定的散热或通风措施。如果这些措施失效,如通风道堵塞、风扇损坏、散热油管堵塞、安装位置不当、环境温度过高或距离外界热源太近等,均可能导致电气设备和线路过热。

7)机械故障。由交流异步电动机拖动的设备,如果转动部分被卡死或轴承损坏,造成堵转或负载转矩过太,都会因电流显著增大而导致电动机过热。交流电磁铁在通电后,如果衔铁被卡死,不能吸合,则线圈中的大电流持续不降低,也会造成过热。由电气设备相关的机械摩擦导致的发热。

8)电压异常。相对于额定值,电压过高和过低均属电压异常。电压过高时,除使铁心发热增加外,对于恒阻抗设备,还会使电流增大而发热。电压过低时,除可能造成电动机堵转、电磁铁衔铁吸合不上,使线圈电流大大增加而发热外,对于恒功率设备,还会使电流增大而发热。

9)电热器具和照明器具。其正常情况下的工作温度就可能形成危险温度,如:电炉电阻丝工作温度为800℃,电熨斗为500-600℃,白炽灯灯丝为2 000-3 000℃,100w白炽灯泡表面为170-220℃。

10)电磁辐射能量。在连续发射或脉冲发射的射频(9 kHz-60 GHz)源的作用下,可燃物吸收辐射能量可能形成危险温度。

(2)电火花和电弧

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电弧是大量电火花汇集而成的。在切断感性电路时,断路器触点分开瞬间,在触点之间的高电压形成的电弧作用及触点上的高温引起热电子发射,使断开的触点之间形成密度很大的电子流和离子流,形成电弧和电火花,电弧形成后的弧柱温度可高达6 000-7 000℃,甚至10 000℃以上,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危险的火源。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电火花和电弧是十分危险的因素。

以上就是2021中级安全工程师考点:电气火灾与爆炸,这也是为了帮助考生熟悉安全常识,积累安全生产知识,顺利通过2021年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加油!未来,安全工程师证书也会越来越吃香,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的作用也会更加凸显。

129评论

命运赌注岛

第五节 机械电气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火灾和爆炸往往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机电装置,特别是电气装置起火成灾的事例是很多见的。引起火灾的电气原因是仅次于一般明火的第二位原因。  火灾是失去控制且造成损失的燃烧。燃烧是伴有放热、发光的激烈的化学反应。构成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氧化剂和有一定能量的点火源。不同物质燃烧的火焰温度高达2000~3000℃,破坏力极大。燃烧产物也给人带来很大的危险。例如,7%~10%的CO2能使人窒息而死亡,%的CO经20~30min能使人死亡,%的SO2或0.05%的NO和NO2短时间即致人死亡,烟尘和烟雾也有很大的危险。按照可燃物性质,火灾分为固体材料火灾、液体或液化固体火灾、气体或液化气泄漏火灾和金属粉尘燃爆火灾。  爆炸是物质潜能在瞬间突然释放或急剧转化,且伴有高压、体积剧增、高温、巨响的现象。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化学爆炸伴有剧烈化学反应,分为炸药爆炸,气体、蒸气爆炸和粉尘、纤维爆炸。传播速度数十厘米每秒至数十米每秒的为轻爆,10 m/s~数百米每秒的为爆炸,达到1000 m/s的为爆轰。形成化学爆炸的条件是存在爆炸性混合物和有一定能量的引燃源。气体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温度可达2000 ℃以上。  一、引燃源  (一)电气引燃源  1.危险温度  电气设备运行时发热和温度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但在异常情况下可能产生危险温度。  1)过热产生的危险温度  (1)短路。发生短路时,电流增大为正常时的数倍乃至数十倍,而产生的热量又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使得温度急剧上升,产生危险温度。雷电放电电流极大,有类似短路电流但比短路电流更为强烈的热效应,也可产生危险温度。  (2)接触不良。不可拆卸的接点连接不牢、焊接不良或接头处夹有杂物,可拆卸的接头连接不紧密或由于振动而松动,可开闭的触头没有足够的接触压力或表面粗糙不平等,均可能增大接触电阻,产生危险温度。特别是不同种类金属连接处,由于二者的理化性能不同,连接将逐渐恶化,产生危险温度。  (3)严重过载。过载量太大或过载时间太长,可产生危险温度。  (4)铁芯过热。电气设备铁芯短路、线圈电压过高、通电后不能吸合,可产生危险温度。  (5)散热失效。电气设备散热油管堵塞、通风道堵塞、安装位置不当、环境温度过高或距离外界热源太近,使散热失效,可产生危险温度。  (6)接地及漏电。接地电流和集中在某一点的漏电电流,可引起局部发热,产生危险温度。  (7)机械故障。电动机、接触器被卡死,电流增加数倍,可产生危险温度。  (8)电压波动太大。电压过高,除使铁芯发热增加外,对于恒电阻负载,还会使电流增大,增加发热;电压过低,除使电磁铁吸合不牢或吸合不上外,对于恒功率负载,还会使电流增大,增加发热。两种情况都可产生危险温度。  2)电热器具和照明灯具的危险温度  电炉、电烘箱、电熨斗、电烙铁、电褥子等电热器具和照明器具的工作温度较高。电炉电阻丝的工作温度达800℃,电熨斗和电烙铁的工作温度达500~600℃,100W白炽灯泡表面温度达170~220℃,1000W卤钨灯表面温度达500~800℃等。上述发热部件紧贴可燃物或离可燃物太近,即可能会引燃成灾。  白炽灯泡灯丝温度高达2000~3000℃,当灯泡爆碎时,炽热的钨丝落到可燃物上,也会引起燃烧。  灯座内接触不良会造成过热,日光灯镇流器散热不良也会造成过热,都可能引燃成灾。  2.电火花和电弧  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大量电火花汇集起来即构成电弧。电弧温度高达8000℃。电火花和电弧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二次引燃源。  电火花分为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工作火花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或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火花。例如,刀开关、断路器、接触器、控制器接通和断开线路时会产生电火花;插销拔出或插入时产生的火花;直流电动机的电刷与换向器的滑动接触处、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电刷与滑环的滑动接触处也会产生电火花等。  事故火花是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出现的电火花,包括短路、漏电、松动、接地、断线、分离时形成的电火花及变压器、多油断路器等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表面发生的闪络等。  事故火花还包括由外部原因产生的雷电火花、静电火花、电磁感应火花等。  (二)非电气引燃源  1.明火  (1)吸烟。包括打火机、火柴和烟头的明火。  (2)取暖器具。包括电炉、取暖用火炉(燃油炉、燃气炉等)。  (3)焊接与切割。  2高热物体及高温表面  包括高温蒸气管道表面,高温气体,液体管道及热交换器的金属表面,高温管道的托梁、滑板及轨道,加热炉、干燥炉炉壁等。  3.自燃发热及化学反应热  包括氧化反应发热(如油浸物自燃发热、煤自燃发热),氧化反应发热,发酵发热等。  4冲击和摩擦  包括飞散物的冲击,掉落物、倒塌物的撞击,气锤的冲击,制动器的摩擦等。  5.绝热压缩  关闭压缩机的排水阀等操作可导致绝热压缩。  6.光线  紫外线和红外线有很高的热效应。玻璃瓶、金色缸、橱窗等的聚焦作用能产生很高的温度。  二、危险物质和危险环境  (一)危险物质  爆炸危险物质分为以下三类:  I类;矿井甲烷;  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  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  爆炸性气体、蒸气按引燃温度分为6组(表l—11)。爆炸性粉尘、纤维按引燃温度分为3组(表1—12)。  爆炸性气体、蒸气接最小点燃电流比和试验安全间隙分为ⅡA级、Ⅱ B级、ⅡC级。  爆炸性粉尘、纤维按其导电性和爆炸性分为ⅢA级和ⅢB级。  (二)危险环境  1.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  (1)0区。指正常运行时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的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除了装有危险物质的封闭空间(如密闭的容器、贮油罐等内部气体空间)外,很少存在0区。  (2)1区。指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预计周期性出现或偶然出现)的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  (3)2区。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可能是短时间偶然出现的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  2.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  (1)10区。指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区域。  (2) 11区。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仅在不正常运行时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区域。  3.火灾危险环境  火灾危险环境分为21区、22区和23区,分别是有可燃液体、可燃粉体或纤维和可燃固体存在的火灾危险环境。  三、防火防爆技术  (一)综合防火防爆技术  1.限制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包括采取密闭作业、防止泄漏、防止可燃物堆积等措施  2.使用安全装置  包括成分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阻火器、水封、安全阀、逆止阀、压力表、紧急停车装置、监测装置、信号装置、报警装置等自动装置。  3.消除点火源  包括控制各种引燃源的措施。  4.惰化和稀释  包括用N2,CO:等代替空气,强化通风等措施。  5.耐燃结构和抗爆结构  包括建筑的耐燃结构,容器和设备的抗爆结构。  6.隔离和间距  包括防油堤、防爆墙等设施及保持防火、防爆间距。  7.泄压  包括容器、厂房的泄压、泄爆设计。  (二)电气防爆  1.防爆电气设备  1)防爆电气设备类型  防爆型电气设备有隔爆型(标志d)、增安型(标志e)、充油型(标志o)、充砂型(标志q)、本质安全型(标志i)、正压型(标志p)、无火花型(标志n)和特殊型(标志s)设备。例如dⅡBT4是隔爆型、ⅡB级、T4组的防爆型电气设备。  2)危险环境的电气设备选型  应根据电气设备安装环境的类型和等级、电气设备的种类选用防爆型电气设备。所选用的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和组别不应低于该环境内爆炸性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典型例子见表1—13至表1—15.  2.防爆电气线路  在爆炸危险环境中,电气线路安装位置的选择、敷设方式的选择、导体材质的选择、连接方法的选择等均应根据环境的危险等级进行。  1)位置选择  应当在爆炸危险性较小或距离释放源较远的位置敷设电气线路。  2)敷设方式选择  爆炸危险环境中电气线路主要有防爆钢管配线和电缆配线。  3)隔离密封  敷设电气线路的沟道以及保护管、电缆或钢管在穿过爆炸危险环境等级不同的区域之间的隔墙或楼板时,应采用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  4)导线材料选择  爆炸危险环境危险等级1区的范围内,配电线路应采用铜芯导线或电缆。在有剧烈振动处应选用多股铜芯软线或多股铜芯电缆。煤矿井下不得采用铝芯电力电缆。  爆炸危险环境危险等级2区的范围内,电力线路应采用截面积4m㎡及以上的铝芯导线或电缆,照明线路可采用截面积2.5 m㎡.及以上的铝芯导线或电缆。  5)允许载流量  1区、2区绝缘导线截面和电缆截面的选择,导体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和断路器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倍。引向低压笼型感应电动机支线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电动机额定电流的倍。  6)电气线路的连接  l区和2区的电气线路的中间接头必须在与该危险环境相适应的防爆型的接线盒或接头盒附近的内部。1区宜采用隔爆型接线盒,2区可采用增安型接线盒。  2区的电气线路若选用铝芯电缆或导线时,必须有可靠的用铜铝过渡接头。  第六节主要机械电气安全有关技术规程与标准  1.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安监管管二字[2005])11号)  2.机械安全风险评价的原则(GB/T 16856——1997)  3.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GB 12266—— 1990)  4.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GB 15760——1995)  5.用电安全导则(GB/T 13869——1992)  6.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 12158—— 1990)  7.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安全规程(LD 48 ——1993)  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 1993)  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1995)  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1992)  11.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 13955——1992)  12.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  13.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1992)

5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