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消防工程师实务精讲

摇裤儿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624

首页> 工程师报名> 一级消防工程师实务精讲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让我难堪

已采纳

【篇一】2021年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技术实务知识点梳理

电力变压器是由铁芯柱或铁轭构成的一个完整闭合磁路,由绝缘铜线或铝线制成线圈,形成变压器的原、副边线圈。除小容量的干式变压器外,大多数变压器都是油浸自然冷却式,绝缘油起线圈间的绝缘和冷却作用。变压器中的绝缘油闪点约为135℃,易蒸发燃烧,同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

变压器内部的绝缘衬垫和支架大多采用纸板、棉纱、布、木材等有机可燃物质组成,如1000kVA的变压器大约用木材,用纸40kg,装绝缘油1t左右。所以,一旦变压器内部发生过载或短路,可燃的材料和油就会因高温或电火花、电弧作用而分解、膨胀以致气化,使变压器内部压力剧增。这时,可引起变压器外壳爆炸,大量绝缘油喷出燃烧,燃烧着的油流又会进一步扩大火灾危险。

【篇二】2021年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技术实务知识点梳理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要求,电力变压器的安全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油浸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他防火设计应按《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等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2.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用房宜独立建造。当确有困难时可贴邻民用建筑布置,但应采用防火墙隔开,且不应贴邻人员密集场所。

3.变、配电所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或贴邻建造,且不应设置在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的危险区域内。供甲、乙类厂房专用的10kV及以下的变、配电所,当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隔开时,可一面贴邻建造,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等规范的有关规定。乙类厂房的配电所必须在防火墙上开窗时,应设置密封固定的甲级防火窗。

4.多层民用建筑与变电所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规定。10kV以下的预装式(箱式)变压器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5.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用房受条件限制必须布置在民用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

(2)变压器室的门均应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的不燃性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的窗槛墙。

(3)变压器室与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不燃性隔墙和的不燃性楼板隔开。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当必须在隔墙上开设门窗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

(4)变压器室之间、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不燃烧体墙隔开。

(5)油浸电力变压器、多油开关室、高压电容器室,应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油浸电力变压器下面应设置储存变压器全部油量的事故储油设施。

(6)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

(7)应设置与油浸变压器容量和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规定,单台容量在40MV·A及以上的厂矿企业油浸变压器,单台容量在90MV·A及以上的电厂油浸变压器,单台容量在125MV·A及以上的独立变电站油浸变压器;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内、充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均宜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设置在室内的油浸变压器、充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可采用细水雾灭火系统。

【篇三】2021年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技术实务知识点梳理

1.防止变压器过载运行。

2.保证绝缘油质量。

3.防止变压器铁芯绝缘老化损坏。

4.防止检修不慎破坏绝缘。

5.保证导线接触良好。

6.防止雷击。

7.短路保护要可靠。

8.保持良好的接地。

9.防止超温。

10.变压器室应配备相应消防设施,如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等探测报警设备、二氧化碳或IG541等自动灭火系统和应急照明系统。

11.应经常对运行中的变压器进行检查、维护,包括变压器的声音、油面、接地、温度表保护装置、套管以及变压器整体整洁等是否完好、正常,便于及早发现隐患即时处理。

77评论

我只是个女人没有那么强

为您整理“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教材精讲:灭火器的构造”,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一级消防工程师栏目。

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教材精讲:灭火器的构造

不同规格类型的灭火器不仅灭火机理不一样,其构造也根据其灭火机理与使用功能需要而有所不同,如手提式与推车式、储气瓶式与贮压式的结构都有着明显差别。

一、灭火器配件

灭火器配件主要由灭火器筒体、阀门(俗称器头)、灭火剂、保险销、虹吸管、密封圈和压力指示器(二氧化碳灭火器除外)等组成。

为保障建筑灭火器的合理安装配置和安全使用,及时有效地扑救初起火灾,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筑物中配置的灭火器应定期检查、检测和维修。灭火器配件损坏、失灵的应予以及时维修更换,无法修复的应按照有关规定要求作出报废处理。《灭火器维修与报废规程》GA95就灭火器维修条件、维修技术要求、维修期限和应予报废的情形以及报废期限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如在规定的检修期到期检修或使用后再充装,灭火剂和密封圈必须更换。检修时发现筒体不合格,则整具灭火器应报废;其它配件不合格,须更换经国家认证的灭火器配件生产企业生产的配件。

二、灭火器构造

(一)手提式灭火器

手提式灭火器结构根据驱动气体的驱动方式可分为:贮压式、外置储气瓶式、内置储气瓶式三种形式。外置储气瓶式和内置储气瓶式主要应用于干粉灭火器,随着科技的发展,性能安全可靠的贮压式干粉灭火器逐步取代了储气瓶式干粉灭火器。

储气瓶式干粉灭火器较贮压式干粉灭火器构造复杂、零部件多、维修工艺繁杂;在贮存时此类灭火器筒体内干粉易吸潮结块,如若维护保管不当将影响到灭火器的安全使用性能;在使用过程中,平时不受压的筒体及密封连接处瞬间受压,一旦灭火器筒体承受不住瞬时充入的高压气体,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目前这两种结构的灭火器已经停止生产,市场上主要是贮压式结构的灭火器,像1211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等都是贮压式结构,如下图所示。

手提贮压式灭火器主要由筒体、器头阀门、喷(头)管、保险销、灭火剂、驱动气体(一般为氮气,与灭火剂一起充装在灭火器筒体内,额定压力一般在~)、压力表以及铭牌等组成。

在待用状态下,灭火器内驱动气体的压力通过压力表显示出来,以便判断灭火器是否失效。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时,应手提灭火器的提把或肩扛灭火器到火场。在距燃烧处5m左右,放下灭火器,先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开启把,另一手握在喷射软管前端的喷嘴处。如灭火器无喷射软管,可一手握住开启压把,另一手扶住灭火器底部的底圈部分。先将喷嘴对准燃烧处,用力握紧开启压把,对准火焰根部扫射。在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的过程中要注意,如果在室外,应尽量选择在上风方向。

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结构与手提贮压式灭火器结构相似,只是充装压力较高而已,一般在左右,二氧化碳既是灭火剂又是驱动气体。以前二氧化碳灭火器除鸭嘴式外还有一种手轮式结构,由于操作不便、开启速度慢等原因,现已明令淘汰。

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结构与其它手提式灭火器的结构基本相似,只是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充装压力较大,取消了压力表,增加了安全阀。判断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否失效,利用称重法。标准要求二氧化碳灭火器每年至少检查一次,低于额定充装量的95%就应进行检修。

灭火时只要将灭火器提到火场,在距燃烧物5m左右,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扳70~90度。灭火时,当可燃液体呈流淌状燃烧时,使用者将二氧化碳灭火剂的喷流由近而远向火焰喷射。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时,使用者应将喇叭筒提起。从容器的一侧上部向燃烧的容器中喷射。但不能将二氧化碳射流直接冲击可燃液面,以防止将可燃液体冲出容器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电气火灾时,如果电压超过600V,应先断电后灭火。

注意事项: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在室外使用的,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使用时宜佩戴手套,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接管,防止手被冻伤。在室内狭小空间使用的,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

(二)推车式灭火器

推车式灭火器主要由灭火器筒体、阀门机构、喷管喷枪、车架、灭火剂、驱动气体(一般为氮气,与灭火剂一起密封在灭火器筒体内)、压力表及铭牌组成。铭牌的内容与手提式灭火器的铭牌内容基本相同。

推车式灭火器一般由两人配合操作,使用时两人一起将灭火器推或拉到燃烧处,在离燃烧物10m左右停下,一人快速取下喷枪(二氧化碳灭火器为喇叭筒)并展开喷射软管后,握住喷枪(二氧化碳灭火器为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人快速按逆时针方向旋动手轮,并开到最大位置。灭火方法和注意事项与手提式灭火器基本一致。

45评论

过客本无妨相爱便成伤

为您整理推荐“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教材精讲:气体灭火系统灭火机理”,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一级消防工程师栏目。

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教材精讲:气体灭火系统灭火机理

一、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二氧化碳灭火作用主要在于窒息,其次是冷却。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二氧化碳的物态为气相,当贮存于密封高压气瓶中,低于临界温度℃时是以气、液两相共存的。在灭火过程中,当二氧化碳从贮存气瓶中释放出来,压力骤然下降,使得二氧化碳由液态转变成气态,分布于燃烧物的周围,稀释空气中的氧含量。氧含量降低会使燃烧时热的产生率减小,而当热产生率减小到低于热散失率的程度,燃烧就会停止下来。这是二氧化碳所产生的窒息作用。另一方面,二氧化碳施放时又因焓降的关系,温度急剧下降,形成细微的固体干冰粒子,干冰吸取其周围的热量而升华,即能产生冷却燃烧物的作用。

二、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灭火剂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导电的气体,其密度大约是空气密度的6倍,在一定压力下呈液态贮存。该灭火剂为洁净药剂,释放后不含有粒子或油状的残余物,且不会污染环境和被保护的精密设备。七氟丙烷灭火主要是由于它的去除热量的速度快,其次是灭火剂分散和消耗氧气。七氟丙烷灭火剂是以液态的形式喷射到保护区内的,在喷出喷头时,液态灭火剂迅速转变成气态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降低了保护区和火焰周围的温度。另一方面,七氟丙烷灭火剂是由大分子组成的,灭火时分子中的一部分键断裂需要吸收热量。其次,保护区内灭火剂的喷射和火焰的存在降低了氧气的浓度,从而降低了燃烧的速度。

三、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

IG-541混合气体灭火剂是由氮气、氩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气体,由于这些气体都是在大气层中自然存在,且来源丰富,因此它对大气层臭氧没有损耗(臭氧耗损潜能值ODP=0),也不会对地球的“温室效应”产生影响,更不会产生具有长久影响大气寿命的化学物质。混合气体无毒、无色、无味、无腐蚀性及不导电,既不支持燃烧,又不与大部分物质产生反应。以环保的角度来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灭火剂。

IG-541混合气体灭火机理属于物理灭火方式。混合气体释放后把氧气浓度降低到不能支持燃烧来扑灭火灾。通常防护区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和小于1%的二氧化碳。当防护区中氧气降至15%以下时,大部分可燃物将停止燃烧。混合气体能把防护区氧气降至,同时又把二氧化碳升至4%。二氧化碳比例的提高,加快人的呼吸速率和吸收氧气的能力,从而来补偿环境气体中氧气的较低浓度。灭火系统中灭火设计浓度不大于43%时,该系统对人体是安全无害的。

54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