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7
浏览数
16799
念旧梦重温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是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提出的。
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很形象地道出了教师职业的光荣之处,以及为什么受人尊敬的原因。教师其实也是学生的领航员与指路人,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要想让学生这棵“苗”得以茁壮成长,教师就要持续不断地输出优质的“营养液”。教师是特殊的职业,其职责是教育学生,学生的“灵魂”只有经过教师的“雕刻与塑造”,才能不断地朝着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接近,最终被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并为之强大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人物介绍
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苏联共产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之一,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名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由加里宁提出来的,他说:“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一世纷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说的,是真实的。
“人类灵魂工程师”一词原是斯大林对作家的称谓,后来被教育家加里宁引用到教育界,他说:“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蜡烛”、“春蚕”、“伯乐”等词汇比照教师,用以说明教师这种职业具有很强的奉献精神。
我们以“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和“我认为教师是伯乐,具有能识千里马的素质”这样两个问题来了解教师的心理反映,结果有87%和88%的教师分别作了肯定的回答。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教师对“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看法的差异分析,乡村教师与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教师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乡村教师的认可程度最高。
同时,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之间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性水平,小学教师的认可程度远远高于中学教师。通过从不同方面对“我认为教师是伯乐,具有能识千里马的素质”看法的差异分析,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
橙黄橘绿时
人类灵魂工程师是指教师职业。
“教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一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教师惊老师。”
中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古人席地而坐,以西边为尊,故尊称家庭教师为“西席”和“西宾”。
《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原来,仿佛老师只是教授知识,解答问题的人,不苟言笑。其实,自古而今,存在着良多的亦师亦友的典范。
老子与孔子便是如此。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老师,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功臣,他们做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
何进退怎知晓
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而且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勇于质疑等可贵的品质。不但教授知识、启迪心灵而且肩负传播文明、智慧和积德修心的责任。由于教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并影响年轻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因此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逝去的不用怀念失去的不用挽留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是斯大林说的,这句话真实。
由于教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并影响年轻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因此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灵魂工程师即思想灵魂道德教育。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中国人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将大好年华付与三尺讲台,手执三寸粉笔,在一面黑板上书写大千世界,教导莘莘学子,不为回报,只是为了一份责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