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8
浏览数
10684
以暴治暴才是王道
历史上隋文帝时期的盛世叫“开皇之治”。公元581年,杨坚代北周建立隋朝后,一改先朝弊政,励 精图治,北逐强胡,南灭残陈,结束了近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建立起一个强 大统一的隋帝国。他治国有方,建立中央政府机构,简化地方行政层次。
改革选吏制度,废除了三百多年以来世家豪族所把持的九品中正制;设科取士,使中小地主也有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经济上,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加上文帝自奉节俭,对贪官严惩不贷,遂使国势日渐强盛。
扩展资料:
文帝躬行节俭,姬妄无美饰,乘舆供御,坏了则补,平时食用,不过一肉。东拜泰山,路遇饥民,令部属慰勉。见负担者,令左右扶之,只是舍不得将仓库里的粮食赈济饥民。文帝为人猜忌,功臣宿将,罕有存者。
仁寿四年七月,文帝病甚,太子杨广无礼于陈夫人,文帝大怒,欲召废太子杨勇付以大事,为杨素所阻,代以东宫兵入卫,未几,杨坚被弑,年六十四,庙号高祖,葬于太陵、皇后独孤氏,夫人陈氏、蔡氏。有子五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皇之治
浓情巧克力
粤剧是从明朝嘉靖年间开始流传的。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广府戏”,汉族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粤剧是广东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随着粤语华人的移民及其对粤剧的喜爱和传唱,被传播到美国、 加拿大、英国 、东南亚等广府华侨聚集地。如新加坡素有“粤剧第二故乡”之称。
抹不掉的爱恨
开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时开创,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渐多疑,杀害功臣,并且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
仁寿四年(604年)在仁寿宫离奇去世。享年六十四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宣帝继位,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位望日隆。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隋文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
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开皇九年(589年),派晋王杨广南下平陈,统一南北。
云端之上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称。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439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
那妞有男人没那妞有是处啵
宋、齐、梁、陈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而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其中最长的不过五十九年,最短的仅有二十三年,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此时,中国正处于南北分裂的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南朝与北方的北齐、北魏、北周等朝代合称为“南北朝”。东晋十六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南北对峙的阶段。在南方,虽然先后有刘宋、南齐、萧梁和陈四个政权的更迭,但这中间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3年外,其余的时间,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终建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刘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59年。南齐(479-502年)国祚短暂,只有23年,但由于争杀频繁,竟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更换极快的一朝。梁代(502-557年)历3代4帝,其中武帝萧衍个人享国时间最久,几近半个世纪。陈(557-589年)首尾凡33年,历3代5帝。最终丧亡于隋朝之手。陈承衰梁之弊,是版图狭窄、人口孤弱、力量单薄的王朝,加之统治者又极度腐败,最终丧亡于北方强敌之手。历史上把宋、齐、梁、陈这南方四朝称之为南朝。
贼稳妥
历史上隋文帝时期的盛世叫开皇之治。
隋文帝精心治理,隋朝迅速强大繁荣起来。他不仅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还使隋朝成为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甲兵强锐,威动殊俗的强盛国家。后人一般将隋文帝的大治誉为“开皇之治”。
扩展资料:
隋文帝开皇时期的一系列措施:三省六部制、开皇律、州县两级制、均田制、大运河、科举制度、长安城、洛阳城、义仓的创立,对后世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
隋文帝建立的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新阶段,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隋文帝对政治体制包括法制的改革,对于唐朝的体制有着直接的影响。
还有度量衡统一的影响,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曾说:“三代以来,权量之制,自隋文帝一变。”唐承隋制,基本以此为准,唐以后虽稍有变动,但基本仍保持隋制。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开皇
扛枪霸气灭校长
历史上隋文帝时期的盛世叫“开皇盛世”。
隋朝开皇年间,隋文帝逐步统一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结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将被改成鲜卑姓的汉人大臣以及府兵将士,恢复汉姓。
隋文帝建立了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并且励精图治,崇尚节俭,发展生产,对社会各个领域进行一系列改革,对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起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全国安宁,编户大增,仓储丰实,南北民众得以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繁荣景象,史家称之为“开皇之治”。
隋朝首都大兴城乃当时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以及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
隋文帝建立的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新阶段,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隋文帝对政治体制包括法制的改革,对于唐朝的体制有着直接的影响。
我没有让你一眼就看上的命
关陇集团成熟于西魏时期,宇文泰将武川镇军人集团与关陇豪族联合起来组成了这样一个政治军事集团,倡导胡汉融合相处,贯彻关中本位制。影响了西魏、北周、隋和大唐四个朝代,他们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真正成为把控朝局的贵族集团。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宇文泰的去世,以及不断的改朝换代,关陇集团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凝聚力上都越来越差,以至于到了大唐时期,关陇集团实际上实力已经远远不能和宇文泰时期相提并论了。而到了高宗和武则天时期,随着长孙无忌的倒台,关陇集团基本就成为过去时了。
关陇集团的雏形是北魏贺拔岳带领的八百轻骑,其中宇文泰、侯莫陈崇、李虎、赵贵、于谨、王雄、寇洛、赫连达等都隶属于此支军队,他们成了日后关陇集团的中坚力量。贺拔岳死后,宇文泰接管了这支部队。宇文泰在与高欢的争夺战中,改革兵制,创立府兵制,依托关陇贵族,设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将关陇贵族紧紧的团结起来,对抗山东、江南地区政治,这就是影响深远的关陇集团。
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包括以下成员:
八柱国: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
十二大将军: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豆卢宁、贺兰祥、王雄。
其中,宇文泰是真正的掌权者,也是北周真正的开创者,其后代就是北周皇族;杨忠是隋文帝杨坚的父亲,其后代是隋朝皇族;李虎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其后代是大唐皇族;李弼是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的曾祖父;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分别做了北周、隋、唐的皇后,长女为北周宇文毓的皇后,第四女为李渊之母元贞皇后,第七女为隋文帝的文献皇后独孤迦罗。其他成员的后代则在西魏、北周和隋和唐初出将入相,贵不可言。知名的将领如宇文泰的外甥尉迟迥、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的父亲长孙晟、贺若弼、韩擒虎、李靖等也都是出自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在宇文泰的带领下是紧密的团结在一起的,也一直实行的就是关中本位制。但宇文泰去世之后,关陇集团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核心领导人,内部的分裂已经不可避免,第一次大的分裂就是北周末期,杨坚与宇文家族决裂,进而灭掉北周,建隋称帝。
再一次大的决裂就是隋末隋炀帝处死李浑和李敏家族32人,进而与关陇集团出现更大的裂痕,实际是早在更在的时候,皇权与关陇集团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分裂。后来唐代隋也是一次大的内部动乱。
但我们从全局来看,实际上,北周、隋和唐的朝代更迭不过是关陇集团内部换了领导人,今天是这个家族领导,明天是那个家族领导,政权还是在关陇集团。但是经过不断的更迭,关陇集团在朝中的影响力逐渐下降,皇权要发展,就必须挣脱关陇集团的束缚。
所以在唐初的时候,无论是高祖朝还是太宗朝,关陇集团成员出将入相的比例已经是很小,他们也不再坚持关中本位制。关陇集团和山东集团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斗争。
太宗朝和高宗朝的时候,长孙无忌算是真正掌握实权的关陇集团的代表,但随着势力的膨胀,逐渐被高宗忌惮,再加上不肯支持高宗废王立武,最终被高宗和武则天联合除掉,长孙无忌倒台,关陇集团算是真正在唐廷失去了影响了,关陇集团彻底沉寂下来,只剩下属于关陇集团走出来的李唐皇族。
北魏之后,唐初之前,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大地,人才辈出,门阀林立,各个有头有脸的家族,形成了一个响当当的政治集团,成为影响时局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个政治集团就叫“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它存在了多久?关陇集团的产生,是因为一个人
说到关陇集团,我们就不得不说北魏王朝。北魏期间,为了保障首都安全,北魏设立了6个军事重镇,其中,有一个重镇叫武川镇。
武川镇出来一个带头大哥叫贺拔岳,这个人能力很强,深受北魏孝武帝的欣赏。但北魏有个权臣叫高欢,为了扼制高欢的权势,免得高欢篡权,北魏孝武帝密令贺拔岳整合关陇军事实力,以便对抗高欢。
贺拔岳率部整合的关陇军事实力中,有鲜卑贵族,也有汉人,这些势力在贺拔岳的影响下,定居关中,随着时间发展,鲜卑、汉人互相通婚,文臣武将关系融融,这就成了一个有着共同利益的团体。这就是关陇集团的雏形。关陇集团刚形成的时候,能量还是有限,但出现一个变局后,关陇集团地位大幅度提升。关陇集团的发展,是另外一个人的出现。
公元534年,贺拔岳被侯莫陈悦设计杀害,当然,侯莫陈悦是受了高欢的指使。贺拔岳的死去,让关陇集团的主心骨一下子没有了,大有出现一盘散沙的情况,但此时,宇文泰接过了贺拔岳的旗帜,让关陇的兄弟聚拢在他的周围。起初,宇文泰的整合效果,还是弱了点,但后来,宇文泰的稳健和狠辣逐渐凸显。
公元534年七月,北魏孝武帝元修准备把大丞相高欢给收拾了,但事情未成,高欢率领20万人马直逼京师洛阳,在高欢的各种影响下,北魏孝武帝被迫西迁。
公元535年,宇文泰动手了,直接把北魏孝武帝干掉了,并辅佐北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正式建立西魏,和高欢扶持的东魏成相对之势。
西魏成立后,宇文泰成了绝对的大人物。宇文泰开始实行府兵制,在府兵的顶端设置八柱国、十二大将军。这些人,都是来自关陇集团,那些曾经的兄弟们,终于成为了西魏绝对的栋梁。从西魏开始,关陇集团正式成为了一支朝廷最重要的政治集团,可以说,对朝廷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但关陇集团也有它严重的弊病,那就是权势过大,对皇权影响很大。
公元551年,西魏皇帝元宝炬死了,宇文泰将太子元钦扶上了位,公元554年,元钦实在不合宇文泰的心意,于是又被废了,元宝炬的四子元廓上位。
看得出来,虽然是“元家人”在当皇帝,实际上是宇文泰在左右朝政。公元556年,宇文泰死了,他的侄子宇文护成为了他的接班人。
公元557年,宇文护逼迫皇帝将皇位禅让给了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从此,西魏消失了,北周建立,有宇文家的人开始当皇帝了。
西魏期间,关陇集团的人比较团结,以宇文泰马首是瞻,大家共进共退。但是,宇文家的人上了位了,关陇集团的人还能团结如初吗?
北周建立后,关陇集团开始内斗,实力开始下降
北周的建立,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改朝换代,宇文家开始一家独大,重要的是,宇文护成了权臣,对朝廷的重大事项有着绝对的影响力。但是,八大柱国,十二大将军能完全听宇文护的吗?
宇文护飞扬跋扈,关陇贵族,开始出现内斗。赵贵、独孤信等人反对宇文护,被宇文护一一干掉,这独孤信可是宇文泰的老搭档,他的大女儿当时成为了北周第二任皇帝宇文毓的妻子,如此情况下,宇文护还能下手,这人的狠辣非常人能比。
为了掌控朝政,宇文护不仅诛杀大臣,自己的堂弟们但凡不听话,也下死手。公元557年9月,宇文护毒杀了北周皇帝宇文觉,扶持起了独孤信的女婿宇文毓,公元560年,又毒杀了新立三年的宇文毓。就在这一年,宇文护扶持了宇文邕为帝,史称北周武帝。
北周武帝非常聪明,先是隐忍,条件成熟时,在公元572年,一举拿下宇文护。
从公元572年开始,宇文邕励精图治,振兴北周,进行了多项改革,关陇集团再次团结起来。公元577年,北周灭了北齐,完成了北方的实际统一。
但勤勉执政的北周武帝,在统一北方一年后,走了阎王殿。公元581年,为北周立下汗马功劳的关陇贵族杨坚,代周称帝,建立大隋。
杨坚的妻子,也是曾经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的小女儿,妥妥的关陇贵族后代。
隋、唐后,关陇集团的实力大大下降
从杨坚建立隋朝开始,全国开始走上了大统一的步伐,公元587年,隋朝灭了南陈后,全国基本上统一了。
但是,杨坚的摊子整得很大,所需人才也很多,杨坚开始重用各方人士,南北都有,不再拘泥于关陇集团。隋初,关陇集团在朝廷重要职位的任职,连一半都没有了,杨坚开始摆脱“关中本位”的任用习惯了,这时候已不能说是“关陇集团”了,只能说是“关陇贵族”了,毕竟影响力小了很多。
公元617年李渊趁全国大乱,起兵晋阳,势力逐渐强大。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被人杀了,李渊在长安建立大唐,隋朝彻底成为了过去式。
李渊的唐初,关陇集团的重用率继续下降。李世民执政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人数非常少,这说明,“关陇集团”成为了过去式了。
但有一点不能忽略的是,李渊的出身就是关陇集团,父亲是柱国,而母亲也是独孤氏,姥爷就是那个著名的天下第一老丈人独孤信。
关陇集团的最强之时,是在西魏和北周时期,隋朝逐渐走了下坡路,唐朝时关陇贵族的影响力已经非常小了。
从关陇集团雏形形成,到影响力极大降低,也就是百年时间。但这百年时间,关陇集团孕育了三大王朝,北周、隋朝、唐朝,鉴于隋唐巨大的影响力,可以说关陇集团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