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6
浏览数
14189
反目
今天是6月24日,而就在今天,蔚来汽车修改了之前的坠楼声明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争议,要知道,之前蔚来汽车因为出现两名试驾员在驾驶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而导致车辆飞出楼体直接身亡的消息一时间火遍了网络,那么这次蔚来汽车修改的声明和之前有什么不同呢?这暴露出了哪些问题呢?
要知道,一个公司的官方账号本来就体现了一个公司的态度,而且一个公司的公告往往和这个公司的前途发展以及股价等等挂钩,而这次蔚来从一开始发表的,非车辆事故原因导致死亡的话里面,可以让人明显的感觉到,对于蔚来的这两个试车员来说,他们体现的没有人情味,而是第一时间就撇开和车辆的关系。后来经过修改以后,修改后的内容虽然看上去好一点,但是实际上换汤不换药,仍然有着强调非车辆原因的意思,可以说是很缺少烟火气息了。
本来网络还没有看出来,但是蔚来汽车修改以后,大家都有发现,蔚来汽车说根据现场情况判断,是没有出现问题的,和车辆无关。这反而说明之前的公告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判断,而是直接说和车辆没有问题。再说,车辆的分析报告以及现场事故判断本来就是需要警察等专业人士做的事情,这和蔚来自己的判断没有关系,并且也不可能这么快出结果,这一点存疑。
希望蔚来可以早日解释一下坠车的具体原因,还两个试驾员清白!
迎风奔跑
此前只有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的桥段,竟然发生在了现实生活中。
据澎湃新闻报道,6月22日17时22分许,安亭镇安拓路56弄上海 汽车 创新港8号楼3楼,一辆蔚来测试车从高处坠下,致使杜某和张某某两名试车员受伤,120到场后将两人送至安亭东方肝胆医院救治。其中杜某因抢救无效身亡,张某某经医院手术后效果不佳,于23日凌晨宣布死亡。
对于事故发生的原因,网传是试车员挂错档、踩错踏板导致事故。对此,6月23日,蔚来官方回应称:“根据对现场情况的分析可以初步确认,这是一起(非车辆原因导致的)意外事故。”
很多网友不解,为何试车要在3楼进行。也有声音认为,事故暴露了蔚来内部样车管理的混乱,可能公司为了追求效率,在停车楼测试已经成为了一种日常。
有专家向雷达 财经 表示,事发时的车既然是测试车,也就意味着其软件或是开发版而非量产版,甚至连车都可能不是量产车。测试时试车员输入的数据可能让决策系统错误地输出了计算结果,导致车辆执行层快速启动倒车,甚至试车员都没有时间进行紧急处理,又或是车门也被锁死了,再加上电动车惯性大、加速快,最终酿成惨剧。
雷达 财经 注意到,去年夏天,蔚来也曾连发“命案”,也是自彼时起,蔚来的销量开始逐渐掉队。而当下,则正值蔚来连续下线交付新款车型,期望借此扭转颓势的关键时间点。
这次“意外”,会打乱蔚来原本的计划吗?
ET7测试车冲出大楼,蔚来连续“翻车”
有关蔚来冲出大楼的方式,外界众说纷纭。一种被较多人认同的说法是,这辆蔚来是在车尾朝外的状态下,出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异常加速,最终撞穿外墙和护栏,直接飞向了地面。
蔚来称:“6月22日17时20分左右,一辆蔚来测试车辆从上海创新港停车楼三层坠落,造成两名数字座舱测试人员罹难,其中一名为公司同事,另一名为合作伙伴员工。事故发生后,公司第一时间协同公安部门启动了事故原因调查分析程序。根据对现场情况的分析可以初步确认,这是一起(非车辆原因导致的)意外事故。”
对此,网传一张蔚来公关总监马麟对坠楼事件的表态称:“这个事,第一句,感谢大家。喷也好,提意见也好,都是为蔚来好,如果这个都不能感受到,我不配在这个位子上。第二句,什么时候发声,能不能发声,有具体的原因;话怎么说,那句话该说不该说,都考量过,有各种原因,当然不管什么原因。我的考量看起来不全面,不对;大家的意见,是对的。第三句,公司上下都很难过,绝不是冷冰冰的,都是我的责任,我们持续改进。第四句,水军搞不倒我。”
“第一篇的行文结构显然偏重于免责,第二篇偏重于人文关怀。车最终是服务于人的,对于明确提出“用户型企业”的蔚来而言,降低对人的关怀是对品牌力的一种伤害。幸好它及时纠正,对事态有所挽回。”
事故前车辆处于怎样的场景中?
雷达 财经 注意到,有声音将此次事故的原因归为试车员挂错档、踩错踏板。对此,封士明指出,两位罹难人员均为专业的测试人员,操作失误的概率理论上不会很大。
江西新能源 科技 职业学院新能源 汽车 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认为,此次蔚来的突然启动很大概率上是在人为调校参数的过程中,系统的软件方面出现了问题。
通常情况下,蔚来这种智能 汽车 分为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在张翔看来,事故发生前的场景应是蔚来的试车员正在通过电脑往 汽车 的决策层输送信号,以此做一些自动驾驶技术的测试,而之所以要在3楼的停车场试,有多种可能。
首先,该停车场就位于上海创新港蔚来 汽车 总部,可能离试车员的实验室很近,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下载数据还是回实验室分析都很方便,可以提升工作效率。
其次,试车员可能刚好是在模拟停车场场景下的自动驾驶技术,这就需要找到一个真实的停车场,而普通的公开道路上是不允许这种测试的。此外创新港是个公开的园区,容纳了诸多公司,也不排除蔚来有害怕车辆被曝光的想法。
需要指出的是,国家对 汽车 测试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不仅要在规定的测试场地开展,而且要有专业的测试工程师监督,测试前还需向相关部门提交报告单,通过层层审批。
因此也有声音认为,事故暴露了蔚来内部样车管理的混乱,可能公司为了追求效率,在停车楼测试已经成为了一种日常。
“现在他们(蔚来)智能化是最慢的。”某大厂自动驾驶从业者向雷达 财经 感叹。
“ 汽车 测试工作如果都搬到远离普通办公区的地方,且不允许‘空中试车’作业,是不是会避免悲剧?如果当时正好有人经过事发地,是不是会引发更大的悲剧?”封士明质疑。
据张翔判断,事发时的车既然是测试车,也就意味着其软件或是开发版而非量产版,甚至连车都可能不是量产车。测试时试车员输入的数据可能让决策系统错误地输出了计算结果,导致车辆执行层快速启动倒车,甚至试车员都没有时间进行紧急处理,又或是车门也被锁死了,再加上电动车惯性大、加速快,最终酿成惨剧。
有报道称,涉事ET7工程试验车有着480kw的最大功率,百公里加速秒,重量超过吨。
不过张翔也坦言,停车场的情况并不能代表车在正常道路上行驶的状态,开发版的软件可能一些功能在测试阶段是不起作用的。但命案的发生,还是会让不少已经交定金的车主产生恐慌,甚至因此取消订单。
“这起事件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蔚来去年的命案,再就是包括特斯拉在内都发生过失控的事件,导致车主身亡。大家会觉得智能 汽车 现在技术还不成熟,还需要进行试错,总体来说对蔚来的销量肯定是有影响的。”
悲剧发生前,是否有制止方式?
公开资料显示,涉事的ET7是蔚来下线交付的首款轿车产品,从蔚来方面给出的介绍来看,其所配备的传感器、控制器、激光雷达等各项装置,与蔚来往期产品进行纵向对比后,都堪称豪华。
具体而言,蔚来ET7搭载NAD(NIO Autonomous Driving)自动驾驶技术,基于NIO Aquila蔚来超感系统、NIO Adam蔚来超算平台等构建。
其中,蔚来超感系统具备7颗800万高清摄像头、4颗300万像素高感环视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传感器,以及一颗全球首款大规模量产的1550nm超远距离高精度激光雷达。
在6月22日蔚来举办的一场关于ET7激光雷达的解析沟通会上,蔚来智能硬件副总裁白剑用“看得远”、“看得清”、“看得稳”来形容ET7所具备的瞭望塔式激光雷达,其称在同样是10%反射率的条件下,ET7的激光雷达最远能探测到250m外的物体,而行业内普遍是200m或150m的水平。
为何这样顶级的配置,却没能救下两名试车员的命?
有行业人士指出,这与当前大多数车企为其产品搭载的毫米波雷达,都在算法层面对静止目标不做出响应有关。
具体而言,ET7所配备的功能无论是自动紧急制动(AEB )还是后方穿行预警带制动 (RCTA-B),都不能对墙体这样的固定物体产生作用。
同济大学 汽车 学院教授、 汽车 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仅墙壁,现在的AEB对所有静态目标基本上都很难做出正确响应。因为AEB主要看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对动态目标有多普勒效应,不会误识别,但是很难把静态目标物跟路上的井盖、地上的钢板,路边的桥墩区分开。
而超声波传感器虽然能够探测静止障碍物,但由于信号质量太差,其只能以警告功能为主,基本无法作为自动紧急制动下的决策依据。这也是为何各类智能 汽车 都曾发生过撞上固定物体的事故。
理想 汽车 CEO李想曾表示:“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组合像青蛙的眼睛,对于动态物体判断还好,对于非标准的静态物体几乎无能。”
不过,对此也并非没有解决办法。就车身安全而言,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提升车身的物理强度。
此前一起交通事故中,一辆长城 汽车 旗下WEY品牌的VV7在正常行驶时遭到后方失控货车顶撞,致使其从超车道翻滚到应急车道,后从应急车道护栏边上掉落20米的桥下,但即使VV7车身变形严重,车内四人也全部幸存。
对比之下,蔚来ET7虽然声称抗扭刚性达到37100牛·米度,是轿车上游水平,对比奥迪A4、宝马3系有接近50%的领先,但从此次事故的照片来看,ET7在从10米高空坠下后出现了车顶变形极其严重的情况。
“全景玻璃天幕的抗压性略逊于一般车顶。如果有更强劲的防滚架设计,是不是后果不至于这么惨烈?”封士明提出。亦有网友据此质疑,排除设计问题,会不会是车身为了降本导致整体刚性强度不够?
还有网友提出,电动车是不是也可以像燃油车一样,对倒挡的动力输出进行限制?在目前的场景下,燃油车倒车时就算油门踩到底,时速也会被限制在30公里小时,而电动车倒车只是通过电动机反转来完成,这意味着前进或后退的动力是相同的。
新车交付问题频出,蔚来面临的挑战正愈发严峻
事实上,这并不是ET7自今年3月下线交付以来首次遭到外界质疑。
蔚来App上,多位ET7车主提到新车后发现,车辆存在后档玻璃接线裸露、内饰多处异响、座椅松垮起拱、扶手箱翻盖阻尼需优化等不同程度的瑕疵。
更为严重的是,短短3个月来,ET7在总交付量仅2500多辆的情况下,就已出现两起突然断电的情况。
如6月11日,就有车主在蔚来App发帖称,自己仅提13天的ET7在正常行驶过程中,突然整车断电,刹车失灵,只能依靠惯性缓慢停下,全部电气设备失灵,双闪没法打开。
另一个对蔚来来说不利的信号是,公司产品的销量自去年7月起就失去了在造车新势力中的统治地位。
今年前五个月,蔚来新车的总交付量为37866辆,不仅总量落于小鹏、哪吒、理想、零跑身后,且在理想、小鹏同比提升都超过100%的情况下,自身同比仅提高%。
与此同时,蔚来在各个赛道都正面临对手的强力冲击。换电方面,宁德时代已经入局;刚刚发布的ES7新品,也被理想L9抢去了风头。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蔚来销量持续萎靡背后的原因复杂,供应链、踩错推新节奏等都包括在内,但从时间线上来看,蔚来失去新势力销量之王的开始,正逢其去年夏天连续发生“命案”之时。
本文源自雷达 财经
仙女提刀稳情场
从这次的生命中可以看出,这款汽车存在着非常大的安全隐患,汽车公司并没有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详细的排查,造成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从中也可以看出,汽车公司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想的并不是解决,而是隐藏。
撒娇惯犯宠着惯犯
中新经纬客户端8月16日电 (付玉梅)一场车祸,将蔚来 汽车 与“自动驾驶”推至风口浪尖。
8月14日,认证名为“美一好”的个人公众号发布讣告称,2021年8月12日下午2时,上善若水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意统天下餐饮管理公司创始人、美一好品牌管理公司创始人林文钦(昵称“萌剑客”),驾驶蔚来ES8 汽车 启用自动驾驶功能(NOP领航状态)后,在沈海高速涵江段发生交通事故,不幸逝世,终年31岁。
公众号截图
目前调查结果尚未披露,有限的数据也尚难推断祸责。但是,在蔚来 汽车 的回应中,却强调了“Navigate on Pilot(NOP)领航辅助不是自动驾驶”。
那么,究竟是谁“混淆”了这个概念?企业是否有夸大宣传之嫌,才使得车主带着“误区”上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安全无小事,无论如何,这起事故足以为狂热的行业敲响警钟。
案件仍在调查当中
逝世车主林文钦是一名年轻的创业家。他先后创立“意淇港式下午茶”“大喜麻辣拌”“锅聚侠”“甲如花甲粉”等多个知名餐饮连锁品牌,全国加盟店超500余家。天眼查信息显示,林文钦在12家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7家公司任股东。
林文钦的蔚来ES8车辆在事故中损毁严重。 林文钦的好友郑先生提供给中新经纬客户端的现场图片显示,该车辆发动机盖已经完全掀起,A柱损毁,顶棚发生严重挤压变形,车辆左前和驾驶位车门变形严重,两前轮损毁。
事故现场图 受访者供图
据悉,蔚来ES8是蔚来的第一款量产车型,官方指导价为万元。目前,官方仍未公布事故调查的结果。蔚来品牌部人士15日回应中新经纬客户端称,正在官方调查中,尚未有定论,后续有调查结果会向外界同步信息。
林文钦的家人和好友也在等待数据披露和调查。郑先生提供给中新经纬客户端的材料显示,15日时,蔚来福建闽南区域负责人在交警的办公室打通了蔚来总部的电话,交警已经要求蔚来把相关行驶数据送到,下周会有答案。“通话当时交警是开着执法记录仪的,当然我们这边也有相关的证据,现在案件还在调查当中,我们也不方便公布。”郑先生称。
郑先生还向中新经纬客户端提供了林文钦的App行车数据录屏。数据显示,林文钦的蔚来ES8累计旅程26301公里。最后一次行程记录停留在8月12日下午13时17分,驾驶里程为85公里,总时长113分钟。其平均速度公里时,最高速度公里时。其中,领航辅助里程占总里程的80%。
行车App数据图 受访者供图
数据图还显示, 在当日行驶全程中,车辆出现急加速1次,急减速0次。
但是,更详细完整的后台行车数据,只有等蔚来方配合披露。值得注意的是,郑先生方质疑蔚来相关技术人员未经交警同意,私自接触涉案车辆进行操作。 郑先生提供的录音显示,交警称已传唤该蔚来技术人员做笔录。
针对这一情况,中新经纬客户端询问蔚来方面,其表示还在内部了解,未作具体回应。
林文钦案件委托代理律师、北京权佑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林丽鸿表示,蔚来 汽车 公司有义务提供相关信息给执法机关以还原事故真相,便于执法机关客观进行本次事故的责任判定。 倘若蔚来 汽车 公司推诿、篡改、删减或者隐匿、拒绝提供信息,作为信息保管方,此时,应对蔚来公司作出不利的责任推定。
数据之争、新能源 汽车 检测,这些都在不久前的特斯拉维权事件中成为焦点。数据是车辆在事发时最有力的佐证,是关键证据,容不得半点糊弄。郑先生方透露,据警方回应,原委托的莆田的司法鉴定机构对于新能源 汽车 鉴定不专业,已经改委托厦门一家具备新能源 汽车 鉴定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事故成因鉴定一般需要以下材料:后台数据、EDR(气囊)数据、行车记录仪、GPS导航记录、车外监控前后车辆数据、现场道路状况、现场照片。
企业是否有过度宣传之嫌?
在蔚来方面对此次事故的回应中,还提到了“NOP领航辅助不是自动驾驶”。
这一否认难以让郑先生和网友信服。“蔚来夸大的宣传其本身就是问题,各种明里暗里的表示其高智能,错误引导消费者的判断。”郑先生称。也有网友表示:“宣传就是自动驾驶,出事就是辅助驾驶。”
他们为何会这样认为?郑先生向中新经纬客户端提供了一个视频截图。 视频为NIO PILOT功能的使用介绍,标题为“NIO PILOT解放你的双手”。
相关视频截图
NOP系统全称是 Navigate on Pilot,中文是领航状态,对外宣传称为“实现A点到B点自动领航驾驶,包括上下匝道、超车、并线、巡航行驶等功能”。 总体来看,这仅是升级版L2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距真正的“无人驾驶”有相当一部分距离。
在国际 汽车 工程师学会(SAE)的定义下,自动驾驶分为L0-L5六个级别,L4级以上才可开始摆脱人为干预。因此,L4级以下普遍被业内称为辅助驾驶。2020年3月,工信部发布的《 汽车 驾驶自动化分级》中,驾驶自动化等级分为0级-5级,3级才开始被称作有条件自动驾驶,3级以下则均被认为辅助驾驶。
2020年10月,蔚来正式推送了NIO OS 版本。新版本在现有NI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NOP领航辅助功能。
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蔚来无人驾驶系统工程部负责人章健勇曾向外界多次强调,NOP只是一个帮助用户安全驾驶的辅助功能, 依然需要驾驶员对车辆的行驶安全负责,并直言“绝对不能把NOP等同于自动驾驶”。
然而,2019年8月,蔚来 汽车 副总裁沈斐曾在其个人微博上发布过一个“翻车”视频。“NIO Pilot越来越上瘾,在自动辅助驾驶帮助下,放心地边吃东西边开车。”视频中,沈斐驾驶着开启了NIO Pilot功能的蔚来ES8,速度飙到100码以上,其虽然坐在驾驶位上,但双手脱离方向盘。随后,网友纷纷指责“这是不好的示范”。目前,这一视频已被删除。
此外,公开报道显示,蔚来创始人李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自动驾驶的很是推崇, “自动驾驶意味着给用户提供了一个买车送司机的服务,只要自动驾驶技术做得足够好,就能帮助用户节省时间、解放自己,还能减少车辆的事故率。”
换个层面而言,或许真正的争议不在于“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的名称上,而是蔚来在进行宣传时对这一功能的解释及展示。这也会成为公众“误区”的来源。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撰文指出,无论自动驾驶还是人工驾驶,由于各种偶然或干扰因素,有些意外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自动驾驶和人工驾驶出现事故都是客观现实。而自动驾驶在大部分环境下比人工驾驶更能快速判断环境变化预防事故。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消费者对自动驾驶出现风险的意识不足,在自动驾驶尚未完全成熟下,过度信赖自动驾驶是有风险的。目前没有企业宣布已经实现自动驾驶,但我们看到很多消费者过度依赖自动驾驶,而且绝大部分情况下,辅助驾驶效果还很好。”崔东树称。
崔东树称, “针对自动驾驶要理性宣传,当下自动驾驶容易存在过度宣传、消费者认知误区等问题,尤其是媒体传播时容易夸大疗效。(企业)要有强制措施保障安全。未来要教育消费者安全注意事项,更好地保障安全。”
智能电动 汽车 已经进入火热赛道,安全、风险意识必然要同步提升。作为企业主体,尤其是常以“用户企业”为标榜的蔚来,不应失责。另一方面,过多的“用户流量观”,对前瞻技术的瞻仰崇拜,是否使行业偏离了安全本质,值得深思。无论如何,这起事故足以敲响警钟:别让不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成为马路杀手。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玖桎
6月23日下午15:00前后,有这样一条新闻在全网快速发酵,关于蔚来 汽车 测试车在上海全球总部大楼上坠楼,最终造成2人死亡。 首先,逝者安息,其次,也就在这则新闻身上,抹去表层的很多信息覆盖与猜测,我们能找到比较明显的冲突点,而这些冲突点,显然需要在后续给 社会 大众一个明确的答案。 在官方消息正式发布之前,路咖 汽车 于16:00左右,尝试联系蔚来 汽车 公关部负责人,但多次联系后未果,直到官方通告正式出炉后,才得到官方通告一致的反馈。 2022年6月23日20:33分,蔚来 汽车 分别通过多个官方渠道发布了官方通告,如下:总结官方公告,核心信息为: 根据官方信息,并结合其他权威媒体的第一时间报道,我们能看到一个深层待解答的问题,为何蔚来的官方公布时间,是在事故发生后28个小时。 事故发生于6月22日(周三)下午,媒体报道当场死亡1人,抢救无效1人(凌晨),这一事件真正成为全网热门事件引发讨论,是在6月23日(周四)下午14:40-15:00之间,之后各大媒体进行转载与报道。而蔚来 汽车 的官方公告,是在6月23日(周四)晚20:33分。综合时间进行测算,事件发生后至成为舆论热点,之中隔了21个小时,人员抢救失败至成为舆论热点,之中隔了10小时左右。 蔚来 汽车 为何没有第一时间紧急公关?10-21个小时的时间差里,究竟经历了什么?突发事件为何在21个小时候才成为全网热议的话题? 在互联网高效通讯时代,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推敲的点。 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事故的发生,但因为有着互联网即时通讯的高速发展,全网都有着对此讨论的权利。打开所有热门报道的评论区,网络主要在猜测2个问题: 是否是因为车辆出了自动驾驶方面的bug,车辆失控,并坠楼;是否是因为刹车系统出现了bug,车内人员无法介入,并坠楼。 从现有证据链上,我们并不能找到答案,除非蔚来 汽车 在后续放出相关视频录像,或相关机关给出包含代码、数据、视频等资料的复合调查报告,才能让人找到答案。 此次官方报道中,专门写出了数字座舱字样,意为大概率正在调试车辆的座舱相关功能,并非智能驾驶功能。从事故发生后的图片上看,车头无明确的强撞击痕迹,车尾有一定的损伤,凭借现有资料,并不能有效推测车辆是在向前(后)行驶过程中冲出大楼坠落。 也因此,猜测驾驶相关软硬件系统是否出现问题,得到的答案也基本上站不住。因为智能驾驶系统的基础逻辑是向前行驶时启动,如果发生误触进行启动、传感器无法感知同时发生,是有着向前冲出可能性的。当然,更待判断的是,车内人员是否进行了制动操作。 不同行驶状态下,不同操作下,所反映的问题也是不同。至于刹车系统是否存在问题,需要视频文件的验证,但就在6月上旬,有车主在蔚来App中反馈自己的蔚来ET7遭遇“行驶中趴窝”,蔚来量产产品质量高级总监William_yao在蔚来App中进行了反馈解答,原因为低压蓄电池充电模块出现问题,蔚来已紧急开发出新的软件版本进行修复。 此次坠楼的测试车辆,是否进行了新版本的软件更新,是否有着同类的问题,是否有人员在车内踩下制动踏板,或者是发生了误触启动智能驾驶,这一切显然也是后续待回答的关键问题。 “蔚来 汽车 第一时间协同公安部门启动了事故原因调查分析程序,根据对现场情况的分析可以初步确认,这是一起意外事故,与车辆本身没有关系。” 官方公告末尾的这一句,在当下引发了网络传播比较大的反应。 也就在近期,理想L9上市时,李想表示过一句“理想L9的产品定位中,司机地位低”,和当前蔚来第一版公告中的“与车辆本身无关”,二者身上所体现的,显然很值得玩味。而蔚来 汽车 ,作为一家用户型企业,这样的话术表达,值得商榷。在公告发布后有网友提议,如果能将最后一句改为,需要待相关部门公告后,再进行发布。会让此次的舆情更合理的完成平息,而不该急于表态“与车辆无关”。 当下,蔚来技术新车处于大规模交付的初期,与车辆无关的话术,能比较好的稳定已订车待订车消费者的信心,但是否适合在此次事故的官方通报中出现,这是个问题。 至于是否与车辆无关,还是要等到资料丰富的相关报告全部放出后,才能有答案。 从技术机理上看,蔚来在866车型上,为了在初期就强匹配FOTA能力,已经采用了分域设计。而在蔚来ET7、蔚来ET5、蔚来ES7的NP2身上,由于智能驾驶和座舱的软件提升,电子电气架构中,软件与硬件的独立化控制进一步分开,去实现网关和车身的同步迭代。 基于此,数字座舱的调试,与自动驾驶系统之间冲突,理论上出现问题的概率不大。但,并不排除测试中有其他操作的可能性。 1980年5月,我国开始确定,今后每年6月都开展安全生产月,使之常态化、制度化。 所以,蔚来 汽车 当下所面临的局面是比较严峻的,最终所公布的官方确认原因,是安全生产事故还是意外事故,会造成的相关影响也不尽相同。 眼前,时间差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会在后续被大量发酵?是否后续会有视频资料、代码数据资料等进行公布?这些深层问题,显然是需要有人来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