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平肝息风药视频

轻谈描写了悲伤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4934

首页> 医学> 执业中药师平肝息风药视频

4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为你甘愿自毁形象

已采纳

平肝熄风的中成药包括九味熄风颗粒、天麻钩藤颗粒、养血清脑颗粒等。通常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情况,需要使用平肝熄风的中成药进行治疗。该药物可用于改善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状,可以明确诊断后遵医嘱用药治疗。1、九味熄风颗粒:主要由天麻、熟地黄、龙胆、龟板、法半夏等中药制成,具有滋阴补肾、平肝熄风、化痰宁神等功效。可用于改善因为阴虚风动引起的肢体震颤、头晕耳鸣、睡眠不安等症状;2、天麻钩藤颗粒:主要由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益母草等中药制成,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等功效。可用于改善因为肝阳上亢、生风化热引起的头晕目眩、失眠多梦等症状;3、养血清脑颗粒:主要由钩藤、鸡血藤、决明子、珍珠母等中药制成,具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的功效。可用于改善因为血虚肝旺引起的头晕眼花、心烦失眠等症状;4、其它药物:比如镇脑宁胶囊具有熄风通络的功效,天麻蜜环菌片具有定惊熄风的功效。另外,由多种中药成分制成的方剂,如镇肝熄风汤、阿胶鸡子黄汤、大定风珠等,也具有平肝熄风、滋阴养血等功效,可遵医嘱使用进行调理。

97评论

不死心还在拯救我们未来

【单穴功用】 二间,又名间谷、周谷。微握拳,在示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因穴位于示指侧面,指甲第2节后,故名为二间。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溜,为荥水穴,又是大肠经子穴(大肠属金,金能生水,故为子穴)。具有散邪热、除寒热、利咽喉、止疼痛的作用。用于治疗伤寒之寒热头痛、多卧嗜睡、喉痹、咽中如梗、颔肿、下牙痛、鼻衄、口眼喎斜。 厉兑,在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1寸(指寸),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出,为井金穴。其穴犹居临岸危之处,故曰厉,兑者口也,本穴与脾脉相通,脾又主口,其穴主治口疾,故名厉兑。本穴具有疏泄阳明之邪热、清胃泻火、醒神开窍、通经活络、回阳救逆之功。用于治疗颜面浮肿、口喎、口噤、鼻衄、牙痛、胸腹胀满、发热、热厥、多梦、癫狂、足胫寒冷。【伍用功能】 二间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溜,为荥水穴,又是本经子穴(大肠属金,金能生水,故二间为本经子穴),有散邪热、利咽喉、止疼痛之功; 厉兑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出,为井金穴,又是本经子穴(胃属土,土能生金,故厉兑为胃经子穴),有疏泄阳明邪热、清泻胃火、活络开窍、苏厥回逆之效。 二间以清泄大肠之热为主;厉兑以清泄胃热为要。二穴伍用,相互促进,有金水相生之妙,清泄阳明邪热,祛风明目,消胀止痛之力增强。 【主治】 高血压病,证属阳明热盛、浊气上逆者,症见头昏、头痛、面红、耳赤、口干口渴、小便黄少、大便秘结等。 头昏、头痛,头如戴帽者。【操作法】 二间:侧掌,微握拳,在示指掌指关节前方桡侧,正当示指第1节指骨小头的前方,赤白肉际处。直刺2 3寸。 厉兑:仰卧或正坐,于第2趾爪甲外侧缘与基底部各作一线,当二线之交点处是穴。从前向斜后刺1 2寸。 【经验】 二间—厉兑伍用,以治高血压病,证属实证者为宜,均以5分针浅刺1寸为妥,不做任何手法,留针30分钟即可起针。头如戴帽者,加大椎穴,以寸针浅刺进入表皮,然后,行雀啄术,连续操作1分钟即可。根据临床体会,有不少患者即刻则见良效,常云头昏,头痛减轻,甚至头如戴帽感顿除。 吕老体会: 亦可与百会伍用,盖百会为诸阳之会,泄百会以清泻肝胆之火,以除头痛、眩晕诸症。若痰湿中阻者,宜与天突、中脘伍用,天突为阴维、任脉之会,理肺气降痰浊,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会穴,功专调理中州,降浊除痰。治疗梅尼埃综合征,吕老亦常与中药处方合用,药用钩藤15克,天麻10克,茯苓30克,白术15克,桂枝10克,甘草6克,水煎服。颇有良效。

177评论

不倾城不倾情

治疗“肝风内动证”,例如西医的甲亢和中风。四肢抽搐,口歪眼斜。

11评论

输过败过劳资不曾爬过

平肝息风是中医术语,就是平肝潜阳,息风止痉的意思。主要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等病症。也就是说是治疗高血压,眩晕,痉挛,抽搐,口眼歪斜等病症。具体药物比如有: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等等。

40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