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二建证什么时候可以报名

提裙少女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752

首页> 建造师> 考二建证什么时候可以报名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指间花凉忆成殇欢歌犹在意未醺

已采纳

二建报考时间根据历年的经验,一般在每年的2-3月份各地区陆续开始报名,大部分地区报名时间集中在3-4月左右。

一、二建每年几月报名和考试

根据历年的经验,一般在每年的2-3月份各地区陆续开始报名,大部分地区报名时间集中在3-4月左右。而二级建造师考试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之间,虽然不是全国统一组织考试,但除了少数机考省份,其余省份考试时间基本相同。

以2023年为例,2023年二建报名时间从2月24日开始,各省报名时间略有不同但大部分集中在3月中下旬。而2023年二建考试时间则为6月3日、4日。

二、二建考试怎么进行报名

注册个人信息:报考人员须提前通过二建网上报名系统完成个人信息注册。即日起,考生可登录省级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网上报名”栏目进行个人信息注册。

填报信息:报考人员登录到二建报名系统后,选择拟报考的考试项目和报考省份认真阅读《报考须知》等相关内容,如实填报相关信息。

进行资格审核:各市人事考试部门依法依规对二建报考人员进行核查。在考前、考中、考后全程运用在线核查、现场核查、协助核查等方式对报考人员承诺内容开展核查。在线缴费:二级建造师需要缴费才算报名成功。

三、考个二建证需要多少钱啊

考个二建证需要的费用包括报名费用、教材费、资料费、出行费、培训费等。自学费用是比较低的,只需要报名费,每科60-80,三科不到240,

不同地区报名费是不同的;考试期间教辅资料费、交通费、住宿、餐费(视情况而定),通过计算,自学考二建全部的花费不会超过1000元。如果选择跟学,报培训班或购买网课,考个二建则需要新增培训费,几百至上千不等。

83评论

南风吹梦

二建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2-3月份左右。

二级建造师考试报名一般从每年的2-3月份左右开始,主要报名阶段集中在3-4月份。二级建造师报名是各个省单独组织,从而不一样省份具体的报名时间尚有差异,考生需要及时关注自己所在地区的人事考试网或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官网的相关报考简章。

二级建造师是建筑类的一种执业资格,是担任项目经理的前提条件。注册建造师是以专业技术为依托,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业的注册执业人士。

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合格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和住建部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经过注册登记后,即获得二级建造师注册证书,注册后的建造师方可受聘执业。

二级建造师考试科目有三门。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的制度。

二建考试网上报名流程:

1、登录网上报名系统。

2、选择所属省(市)的二建考试。

3、阅读《承诺制告知书》和《报考须知》。

4、填写好报名信息后进行保存。

5、签署《报考承诺书》。

6、仔细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

7、进行资格审核。

8、网上缴费。

91评论

眉目情红装画

2023年建筑二建报考时间在2到3月份。

报考时间:

2023年全国建筑二建报考时间在2到3月份,报名为网上报名,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报名官网入口进行网报,报名入口为各省人事考试网或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报名费用:

190元。各省市二建报名费用有所不同。公共科目需要40到90元的报名费,大部分省市在60元,实务科目需要51到130元,大部分省市在70元。

培训费用:

0到2000元。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自学还是听课学习,总的来说自学适合基础好、时间多、自律性强的考生,听课学习适合基础较弱、时间少、自律性较差的考生。

书本费用:

200元。如果不算别的习题册等,别的教辅资料,仅仅购买二建教材需要花费200元,法规科目定价71元,管理科目定价65元,实务科目定价61到72元。

二建的介绍、专业及就业:

1、二建的介绍

二建就是二级建造师,是建筑类的一种执业资格,是担任项目经理的前提条件。注册建造师以专业技术为依托,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业的注册执业人士。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合格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和住建部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

2、二建的专业

二建的专业为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涉及土建类、测绘类、水利类、交通运输类、能源动力类、地矿类、材料类、电气信息类、机械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生物工程类、化工与制药类、工程力学类。共计18类45个专业,其中本专业36个,相近专业9个。

3、二建的就业

适宜到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施工企业单位,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管理与经营管理、建设项目管理、施工管理、水情信息处理、水资源分析与评价、水库调度运用、水质监测、水源工程建设、城乡供水、防洪抢险、河道整治、水土保持等技术和管理工作。

以上数据出自有途教育网。

146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