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师之止血药

最后的最后渴望变成天使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5079

首页> 医学> 中药师之止血药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长话短说别捂着心

已采纳

止血是个复杂问题,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血管的粗细、血压的高低、血液粘稠度及血液凝固的各种因素等,但最重要的是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因素,现将血凝过程及血块溶解过程与药物作用的关系以图概括。引起出血的原因很多,出血也是某些疾病的一个症状,故在应用止血药时应根据各种出血症的原因,辨证用药,适当配伍。如血热妄行,应与清热凉血药同用;阳虚不能温经,应与温阳益气药合用;阴虚阳亢,宜与养阴潜阳药合用;气虚不能摄血,当与补气药合用;瘀滞出血,宜祛瘀止血,以祛瘀止血药配伍活血药与行气药。常用止血药有白及、血余、仙鹤草、三七、侧柏叶、艾叶、地榆、槐花、大、小蓟、白茅根、紫珠草、茜草等;复方有胶艾汤、十灰散、四生丸、止血生肌散、云南白药、三七伤药片等。上述止血方药,已有部分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其止血的药理作用如下:  (1)使局部血管收缩而止血:如三七、紫珠草、小蓟。  (2)作用于凝血过程,缩短凝血时间:有增加血小板数及促凝的,如仙鹤草、紫珠草;有增强血小板第Ⅲ因子活性,缩短凝血活酶生成时间的,如白芨;有增加血液中凝血酶的,如三七、蒲黄;有纠正肝素引起的凝血障碍的,如茜草,据称有抗肝素的效能。  (3)改善血管壁功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如槐花、白茅花。  (4)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纤溶酶)的活性:如白及、大蓟、小蓟、地榆、艾叶、仙鹤草。止血药中的三七、茜草、蒲黄等既有促进血凝的一面,也有促使血块溶解作用,这说明其功能兼具止血与活血祛瘀功能,有利于止血而不留瘀

52评论

逆伤

1: 长于止血的中草药有:平性的有:血余炭 仙鹤草 棕榈 蒲黄温性的有:艾叶 三七参寒性的有:地榆 白茅根 白及 槐花 侧柏叶 大蓟 茜草2 :棕榈、大蓟、茜草煅炭用长于止血,侧柏叶煅炭用止血作用略差,醋艾炭长于温经止血。3 :止血特点:凉血止血,性涩者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4: 寒性的药除白及收敛止血外,其他均凉血止血,或兼有收敛之功。艾叶温经止血,三七化瘀止血。仙鹤草、棕榈收敛止血。5: 可用于治疗痈疮肿毒的有:仙鹤草 地榆 茜草 大蓟 白及。6 :这些长于止血的中草药各自的特点介绍:白及 味涩质粘腻,善入肺经可敛气平喘渗痰。白茅根 止吐血,长于治疗上焦出血症,大剂量煎剂内服可解酒毒,清热利尿消水肿兼治肺热咳嗽解烦渴。地榆 止痢血,长于治疗下焦出血症;可医烫伤,大面积则不宜外敷,因为容易导致肝炎;槐花 可疗肠风;清肝泻火,能治头晕目赤。侧柏叶 生乌发,可疗血热脱发。茜草 能治疗骨节风热痹痛。大蓟 可治疗一切出血症,药效显著;脾胃虚寒者勿用。仙鹤草 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和滴虫性肠炎效果很好;可用于治疗脱力劳伤;止泻疗疟疾。蒲黄 味清香可入气分,故可导淤结治疗一切气血凝积之痛。此药有收缩子宫之力,所以孕妇勿用,但对于产后子宫收缩不良所导致的出血症有很好的疗效。三七 止血之神药,上中下焦凡血有外越者均可奏效,一味独用亦可,与补血补气之药同用效果更好。艾叶 温经散寒,可治疗风湿痹证;具有温里之功,可疗腹冷痛并壮子宫;可散一切沉疴痼疾郁结之症,如咳嗽气喘,瘰疬结核,瘫痪痹证等。用法有:内服,外洗和灸法。血余炭 就是头发灰,鼻出血者吹之立止,也可治疗其他的出血症;除可止血外还有利尿之功。

22评论

你的爱一直在

可以用最常见的景天三七也叫蝎子草

21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