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4
浏览数
19783
花开夏靡猫寻森海
黑诊所是非法行医行为的载体,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和人体生命安全。“非法行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表现为无资质人员违法行医和合法医疗机构的行医行为违法两大类。从具体表现形势说来包括二类:一是,未取得医疗资质的机构和人员发生行医行为。如未取得医疗机构资质的“黑诊所”、生活美容院擅自开展医疗美容手术、集贸市场的游医、摊医以及打着“义诊”宣传的幌子进行采血检验、治疗等行为。二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非法行为。如出租诊室、超范围经营、不按批准的项目开展诊疗工作等,也属“非法行医”。因此,黑诊所是非法行医的载体。黑诊所的识别分三类:一是“黑诊所”不能提供有效真实的执业许可证。二是“黑诊所”中非法行医的人员不能提供有效的《执业医师证书》。三是“黑诊所”所在非法行医场所一般是环境脏乱差,不能提供正规的医疗收费票据。
时间是伟大的挑唆者
法律分析:投诉黑诊所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一般是指各级政府中负责医疗卫生行政工作的部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第三十九条 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给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缓冲
农民李政说,在他们镇,有一家私人诊所存在多年,一直属于无证经营状态。“经常有群众去打针吊水,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无证的。”李政表示,他是村医出身,知道这家诊所内幕。无独有偶,韩先生表示,在他们镇多个居民小区内,都存在着私人小诊所,“以内科、牙科为主。”韩先生表示,有些黑诊所打着健康理疗的旗号,从事非法行医。据介绍,在建制镇以上的城镇设置诊所的申请人,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依法取得国家承认的医师资格或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或医师职称后,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从事五年以上同一专业临床工作。“农村地区无证行医的人中,几乎都无法取得医师资格证,更不可能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有从业经验。”某卫生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一些行医者倚仗自己会医术,就擅自开张营业了。卫生部门表示,这些黑诊所“神出鬼没”,查处难度很大。据介绍,在卫生部门查处之后,一些黑诊所往往过不了多久就会换一个地方、换一个名称,继续营业,“医生还是那个医生,只不过换了个‘马甲’罢了。”据介绍,农村黑诊所乱象惊人:诊所大多房屋面积狭小,吃住混在一起;塑料针管和吊瓶等医疗垃圾,被“医生”拿来烧炉子;更令人忧心的是,部分药品没有生产批号,还有大量过期药品。恶劣的就医环境,非但治不了病,反而给患者健康埋雷。有专家表示,非法行医、黑诊所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合法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够合理,而黑诊所能满足部分患者便捷或廉价的就医需求,有利可图。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老百姓甄别能力弱,给了黑诊所生存空间。对此,专家呼吁,除了卫生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外,医药、工商、公安等部门应当共同参与整治非法行医,制定标准统一、操作规范的监管细则,对私人诊所加强监督、管理和引导,杜绝“非法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