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5304
度场清秋
以下就是我总结的关于信息技术教资备考的相关策略,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笔试
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知识》《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PS:小学不用考科三——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定要买历年真题!!!
我的笔试备考:对于《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知识》这两本厚厚的教材要过一遍,不要怕厚,只是过一遍!对知识点大概有印象就行。《教育知识与能力》这本过仔细一点,建议先过这一本,因为理论知识多一些;当然,看到书中标得红红的知识点,也要下意识记一下,哈哈!《综合知识》中常识类会多一些,过的时候,速度可以拉快一点。
每看完一本教材,同步开始刷真题!认认真真做,更重要仔仔细细对答案,做错的题多总结,弄清楚错的原因,并记忆做错的知识点,还有就是这两科所做的大题都背一遍,自己总结不同题型的答题套路!
下面说的是最最最最精简的必背(大题常考,得分点),一定要背得滚瓜烂熟!
必背:素质教育(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新教改的变化、德育原则及方法、教学原则及方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上是必背,其他必背的就要靠你自己认真做真题,自己发现哪些知识点重复在考,那么也要把它背住。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这本的话,因为我当时时间非常有限,在上班还在准备省考,所以没怎么看,就把重点放到了刷真题上,真题要好好做,做完后仔细对答案、看答案解析,并背大题详解。这科主要考察计算机专业知识(本身是计算机专业,但也把真题中考到的记了一下)+教学知识(教学知识常考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反思、设计教学过程。
二、面试
面试我是在网上买了几块钱的面试资料看了看,大概了解了面试过程及考核内容——先随机问你两道结构化题(近两年结构化中出现时政类,要有意识去记一下近两年关于教师的热门时政知识),然后开始试讲(前面两题没答好,心态不要崩,记住!试讲最重要!),试讲结束后会针对你讲的内容提问(也有可能不提问,具体看老师)。
准备面试的重点也是放在历年面试真题上,自己设定时间看着真题写简案(最开始不会写,参考别人写的优秀教案,融入自己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写好后自己心中梳理一遍开口讲,一定一定要开口说,并且要面带微笑,能让人感受到你非常阳光、积极向上!讲的过程中,做到无生(学生)胜有生(学生)!
最后,祝成功。
让我靠近
统考省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在面试的时候,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标准。具体教材名称是: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本)《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分册。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本)《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分册。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本)《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分册。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本)《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分册。
最主要的是你要把课本看熟练,就是每篇文章都要了解个大概,应为面试时是临时抽取的科目,所以你基本要把一本书的内容都了解了才能比较熟练。
1、信息的主要特征
普遍性、依附性(载体)、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
2、网络信息下载
利用软件下载:如网际快车(Flashget)、迅雷、网络蚂蚁,电驴、比特彗星(Bitcomet)等软件。
3、信息价值的判断
准确性、客观性、权威性、时效性、适用性。
梦清歌
《教资考试笔试、面试资料》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教师资格证的资源,包括历年真题、常见问题的解答思路、技巧等,面试押题,资料包,结构化课程等相关资源,需要的请自行获取,所有资源全部免费的,无其他广告信息,网盘资源也将定期更新,欢迎大家收藏!
链接:
提取码:a467
资源列表:
-【教师资料包大全】
-【结构化面试资料】
-【面试押题资料】
-【试讲、说课、答辩】
沏一壶茶水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机房里的电脑还没有连上网,现在学校想把这些电脑都连上网我们应该怎么连呢?”
同学:“可以像串糖葫芦一样把电脑一个一个连成一串的形式,也可以像穿手链一样把电脑连成一个环呢?”
老师:“同学们想想串糖葫芦和穿手链这种形式在网络中被称为什么?”
同学:“一种结构”
老师:“对,非常好,这位同学的总结能力非常强,其实在网络中这种形式被称为网络拓扑结构,接下来我们就学习一下网络拓扑结构。”
(二)新知探究
任务一:认识网络拓扑结构
首先老师先让学生自行浏览课本内容5分钟,时间到后,老师找同学回答什么是网络拓扑结构,有哪些网络拓扑结构。
老师:“同学们都浏览好了,那老师找一位同学先来回答一下什么是网络拓扑结构?”
同学:“网络拓扑结构是用来表示网络中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特别是计算机的分布情况。”
老师:“回答很正确,这位同学对课本浏览很仔细。好,接下来找另一位同学回答一下都有哪些网络拓扑结构?”
同学:“有总线结构、环形结构、星型结构、网状结构。”
老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老师再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网络拓扑结构:拓扑这个词来源于几何学,网络拓扑其实就是网络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用传输媒体将网络中的设备进行互联,简而言之,就是用一种方式将网络中的计算机连起来,那了解了有这些网络拓扑结构后呢,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结构都有哪些特点呢?”
任务二: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
让同学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十分钟后老师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进行回答。
第一小组:总线结构的特点是网络中拥有一个总线结构,网络中的计算机共享一条数据通道。这种结构优点网络安装简便,网络中总线上的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网络通信,缺点是如果共享的“总线”发生故障,整个网络就会瘫痪。
第二小组:环形结构中的计算机通过传输介质连成一个封闭的环。优点是环状结构容易安装,结构简单。缺点是容量有限,网络建成后,难以增加新的计算机节点,而且网络中的任何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都会影响。
第三小组:星型结构中各工作站以星型方式连接成网,网状中央有节点,其它节点与中央节点直接相连,特点是安装简便,外围设备出现故障不影响整个网络通信,安全性高,易维护,中心节点出现故障整个网络瘫痪。
第四小组:网状结构任何一台计算机与其它计算机都有至少两条线路相连,网络中某台计算机或线路出现故障时不影响其他的使用。缺点是不容易排查出网络中的线路故障或计算机故障
(三)巩固提高
回到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校机房应采用哪种拓扑结构,学生讨论之后得出应采用星型结构。同时请学生猜想家中路由器采用哪种拓扑结构。
(四)小结作业
1.简单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2.请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都应用在了哪些领域?
【答辩题目解析】
1.网络拓扑结构常见的局域网的有几种?
【参考答案】
有三种:总线型结构、环型结构、星型结构。
2.你通过什么方式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参考答案】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运用了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课下让学生以表格的方式整理当天所学主要内容,很好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通过复习再次巩固。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安全问题》
、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碟中谍》的片段,并提出问题——片段中的伊森的伙伴在做什么?这样对不对?有什么样的后果?通过影片,初步让学生认识网络安全存在的威胁,引出网络安全的概念。
(二)新授
展示的5个教材案例,请同学阅读案例并思考以下问题:
结合上述案例或根据你的经验,小组讨论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主体的信息系统可能存在哪些方面的安全威胁,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如何预防。
请同学们前后桌6人为一组,分组讨论。10分钟后请小组代表们汇报讨论结果。
1.各小组及老师共同得出问题答案为:威胁计算机安全的几个方面为:
(1)自然因素;(2)人为或偶然事故;(3)计算机犯罪;(4)计算机病毒;(5)电子对抗。
2.后果:信息安全不仅影响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全,成为日益严峻的问题。
3.维护信息安全,可以理解为确保信息内容在获取、存储、处理、检索和传送中,保持其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真实性。对于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来说,维护信息安全的措施主要包括保障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安全、预防计算机病毒、预防计算机犯罪等方面的内容。
(三)巩固
1.给出央视新闻:苹果手机每天记录使用手机人员的活动轨迹和时间等信息,并定期将其传回美国总部。看到这个新闻,你有什么感想,你会怎么做?
分组讨论5分钟,让大家各抒己见,然后请小组代表们汇报结果。
2.展示我国开发的有完全自主产权的信息系统,请同学思考并讨论对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有何意义。
请多位同学发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可以保障居民信息的安全,一个国家必须拥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才能真正掌握维护信息安全的主动权。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及相应的措施。
2.作业:请同学们思考在日常生活当中,除了面临网络安全威胁,是否还有其他的威胁。你会用哪些措施来防范这些威胁?
【答辩题目解析】
1.网络是什么?
【参考答案】
在计算机领域中,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网络是人类发展史来最重要的发明,提高了科技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2.网络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网络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第一代——远程终端连接,第二代——计算机网络阶段(局域网),第三代——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广域网、Internet),第四代——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多业务、大数据量)。
高中信息技术《位图和矢量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假设我们写了一首新的乐曲,要把它交给唱片公司,有两种方式:把这首乐曲弹奏出来并录制在磁带上或者把这首乐曲的乐谱写下来。这两种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什么?(记录的形式不同,前者是记述性的。包含乐曲的音频信息。其中的所有信息都是固定的,如演奏速度、乐器音色等。如果你想把笛子换成排箫,那就要重新录制一遍。后者是描述性的,不包含音频信息,只包含对乐曲音律的描述。如果要改变演奏速度或乐器音色,只要在乐谱中修改一下就好。)在信息技术领域,有图像和矢量图,特点类似与此。
(二)新课讲授
(1)学生自主浏览教材,探究什么是位图,什么是矢量图?
(2)巡视观察学生掌握程度,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请学生上台演示操作方法并加以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小桥”的图片,让学生发现图像由大量的矩形点组成,排列和紧密,在不放的情况下,肉眼很难识别。之后教师进行讲授,在信息技术领域中,这些矩形点被称为像素,像素由位置值和颜色值表示。通常,把这种通过像素表示的图像称为位图,也称点阵图像或栅格图像。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杯子图片,进行放大并观察得出了什么效果,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之后由学生代表进行回答,并说出为什么?
学生:无论怎么放大矢量图,它的边缘仍然很平滑。得知,计算机用一组指令来描述构成矢量图的直线、矩形、曲线、圆弧等的形状、位置、颜色等属性。显示时,通过相应的软件来读取和解释这些指令。而无论把图形放大多少倍显示,存储的这些指令都可以精确地描绘出图形的所有属性来,从而真实地显示出图形。
由教师总结位图和矢量图的共同和不同之处。
(三)巩固提升
引导学生用表格的方式,总结出位图和矢量图,并进行展示,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四)小结与作业
(1)小结: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作业:利用上网,找出更多关于矢量图和位图的知识,下节课进行分享。
【答辩题目解析】
1.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教学重点为理解位图和矢量图的特性。
教学难点为学会区分位图和矢量图。
2.位图和矢量图的区别?
【参考答案】
矢量图与位图比较:矢量图与分辨率无关,不管矢量图放多大,都不影响它的质量和效果。矢量图的放大,只是参数的改变,电脑就会根据现有的分辨率重新计算出新的图像。位图的质量取决于分辨率。一幅位图放大几倍后,就会明显地出现“马赛克”的现象。矢量图可以十分灵活地进行编辑,矢量图的基本元素是对象,每个对象都是自成一体的实体,某个对象的改变不会影响到没有关联的对象。位图的编辑受到限制。位图是点(像素)的排列,局部移动了或者改变了就会影响到其他部分的点。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信息技术试题第二批
优质教师资格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