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模拟题

浪痞子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647

首页> 教师资格> 小学教师资格模拟题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教训

已采纳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表述错误的是( )。A.教学中要加强知识的学习,以提高分数B.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C.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元认知能力D.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哪一年?( )A.1978年 B.1986年C.1988年 D.1992年3.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4.美国心理学家( )根据学习的结果,把教育目标分为三类: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A.奥苏贝尔 B.布卢姆C.加涅 D.桑代克5.下面四个成语或俗语中( )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的描述。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6.班主任李老师在教室后边设置了一个特殊的座位,如果上课中有学生捣乱或上课调皮的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就让他坐在这个位置。这一做法( )。A.是变相体罚学生的错误方法B.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有效手段C.是既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又履行了教学管理权的有效方法D.是对学生正确的惩戒猎考网解析:1.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如下方面:(1)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2)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元认知能力;(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知识不同与能力,A选项强调的是知识,不正确。故本题选A。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故本题选B。3.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其中,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故本题选B。4.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中将教育目标分为三类: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故本题选B。5.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都是典型的迁移形式。故本题选A。6.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是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评价。班主任李老师在教室后边设置特殊的座位,让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坐这个位置,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是变相体罚学生的错误方法。A选项正确,B、C、D选项均不正确。故本题选A。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13评论

懂许多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存在一种发展危机,其中青春期的发展危机是( )。A.主动性对内疚感 B.勤奋感对自卑感C.同一性对角色混淆 D.亲密对孤独2.“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一好百好”说明社会知觉中具有( )。A.首因效应 B.刻板效应C.晕轮效应 D.近因效应3.拔苗助长违背了( )教学原则。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4.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 )。A.成长 B.取得高分C.考上大学 D.提高觉悟5.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 )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A.人格魅力 B.知识学问C.道德行为 D.教学业绩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以传授( )。A.直接经验为主 B.间接经验为主C.生活知识为主 D.生产知识为主猎考网解析: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格发展阶段论。12—18岁阶段的发展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忠诚的实现。12—18岁青少年在为解决“我是谁”的问题做心理斗争,即随着他们把参考对象从父母转向同伴,他们需要知道自己与同伴是怎样的相同,同时又与其他任何人有着独特的不同。故本题选C。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中存在着多种心理效应,常见以下几种:社会刻板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投射效应。其中晕轮效应是指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做相似判断。社会心理学家发现,外表的吸引力有明显的晕轮效应。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那么他(或她)的其他同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题干中“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一好百好”属于典型的晕轮效应。故本题选C。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题干中“拔苗助长”指的是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违背了循序渐进原则。故本题选C。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作用。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切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根本问题产生的,都是与这一根本问题联系的。在教师职业道德中,育人被视为教书的根本目的。教师职业道德的教书与育人要求的双重性也就是要求教师能根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把人类世代创造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认真负责地传授给年轻一代,能从德、智、体等方面培养和塑造学生,使之成才。因此,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成长。故本题选A。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行为示范。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等都说明教师的道德行为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故本题选C。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的间接性规律。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学生主要通过“读书”“接受”现成的知识,然后再去应用和证明,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掌握大量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故本题选B。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41评论

期盼谁

1、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创造性才能,激发兴趣和爱好等为主要目的的班级活动是()。   A.班会活动  B.节日、纪念日活动  C.科技活动  D.课外阅读活动  【答案】C。  2、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看,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  A.符号记忆  B.抽象记忆  C.命题记忆  D.形象记忆  【答案】D。  3、当代教师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是()。  A.教师的个人修养  B.教师的专业素养  C.教师的个性品质  D.师生关系  【答案】B。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与批改  D.教学评价  【答案】B。  5、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  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  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  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  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  【答案】B。  6、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就要及时应对讨论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进行小组讨论时,每组人数越少越好,因为人数越多,每个人的发言机会就越少  B.如果发现讨论中某人非常不积极,教师应该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  C.发现学生的讨论进入误区或陷入知识瓶颈时,教师必须及时进行引导  D.讨论要严格按照教师课前制订的讨论计划进行,不能更改  【答案】C。  7、帮助学生矫正其学习行为,以补救理解上的不足,属于()。  A.组织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答案】B。  8、布卢姆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是()。  A.100%  B.80%~90%  C.70%  D.50%  【答案】B。  9、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评价作品中的人物,从美育的角度看,主要是在引导学生()。  A.感受美  B.鉴赏美  C.表现美  D.创造美  【答案】B。  10、教学评价()测量和测验。  A.不等同于  B.等同于  C.包括  D.毫无关系  【答案】A。

66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