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7
浏览数
6611
林子晏
《涉税服务相关法律》每日一练-2020年税务师职称考试
1.(单选题)根据行政法的相关规定,下列关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可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所授职权
B.享有与行政机关相同的行政主体地位
C.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可以成为授权行政主体
D.教学科研单位经过法律、法规的授权可成为行政主体
2.(单选题)纳税人缴纳税款体现了行政行为内容中的()。
A.赋予义务
B.免除义务
C.变更法律地位
D.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
3.(单选题)因行政主体的过错,导致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被有权机关依法定程序撤销。由此给行政相对人造成实际损失的,行政相对人提出赔偿请求后,行政主体( )。
A.必须赔偿
B.不必赔偿
C.必须补偿
D.不必补偿
4.(单选题)根据《行政许可法》及相关法律规定,下列情形中没有体现行政许可的信赖保护原则的是( )。
A.《矿产资源法》规定,国务院批准开办的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已有的集体矿山企业应当关闭或者到指定的其他地点开采,由矿山建设单位给予合理的补偿
B.在非典期间,为了防止野生动物传播非典病毒,野生动物管理部门收回了已经颁发的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同时给予了补偿
C.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撤销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法定程序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并对被许可人受到的损害给予赔偿
D.某直辖市的小型客车客运业务影响了环境和交通秩序,市政府决定收回小型客车许可证,同时给予了补偿
5.(单选题)根据《行政许可法》、《发票管理办法》、《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及有关规定,税务机关按照行政许可方式实施管理的特定涉税事项是( )。
A.纳税人拆本使用发票
B.纳税人申请领购普通发票
C.跨规定的使用区域携带或者运输空白发票
D.对采取实际利润额预缴以外的其他企业所得税预缴方式的核定
【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如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等经授权,也可以从事一定的行政职能活动,成为行政主体。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行为的内容和效力。赋予义务即课以一定的义务,是指行政主体通过一定方式命令相对方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包括单纯行为上的义务,如接受审计监督;也包括财产义务,如纳税义务;还包括人身义务,如拘留决定。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行为的撤销。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行政主体过错而引起的,并且依社会公益的需要又必须使撤销效力追溯到行为作出之日,那么,由此造成相对方的一切实际损失应由行政主体予以赔偿。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许可法的信赖保护原则。根据《行政许可法》第8条的规定,信赖保护原则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A、B、D三项都体现了该原则。C项中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害,行政机关给予赔偿的情况,不符合信赖保护原则的规定,体现的是救济原则。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税务行政许可。选项A、C属于禁止事项。选项B属于办理税务登记后即具有的资格,不属于行政许可。
袖春风
间歇性精神病的民事行为是否有法律效力,取决于当事人的健康状况。法院审理立案材料后认为符合起诉条件,就应当开庭审理。法院还可以视情况通知其监护人出庭。法律依据:《民法通则》第十三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盼付佳期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发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期间患精神病而无受审能力的,应对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终止诉讼。患精神病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治疗康复后,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由公安机关重新立案,再依法进入刑事诉讼程序。
喧宾夺主
法院可能会采取宣判有罪但不予以执行刑罚。理由如下:刑法只对当时作出犯罪行为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行为人进行追诉;如果行为人在被追诉的过程中出现了身体状况,在侦查阶段、或者是审查起诉阶段,会准许取保候审,直至恢复,在审判阶段,就会准许延迟庭审,直至恢复。但是如果出现了像你所说的情况,丧失了行为能力,没了刑事责任能力,即使审判了也会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他不会再给社会造成任何破坏。因此,法院可能会采取宣判有罪但不予以执行刑罚。
芥末
精神病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精神病人在患病期间自己写的借条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或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被人民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根据他健康恢复的状况,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但是,在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民事活动都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无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一些根据其年龄、智力事实上可以理解的行为或不会损害其利益的行为,比如购买一块橡皮,接收奖励、赠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