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酒高跟鞋学校温柔姐
在晚清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借款合同上,经常会出现“以海关担保”的字样。为什么会有海关担保?海关在清廷中的地位是什么?又是由什么人掌握呢?
当年犹记得上历史课时,当老师告诉我们:清末的海关在长达半个世纪范围内,始终掌握在英国人罗伯特·赫德的手中时大家的震惊。海关作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主权象征之一,居然交由一个外国人掌握,清政府的愚昧无知也可见一斑了。
赫德
赫德很善于学习,来到中国没多久就能够掌握熟练的中国话,同时他精研中国文化,面对清廷大员,也没有当时白种人面对中国人普遍存在的傲慢和偏见,因此极受清廷信赖。
1861年,年仅28岁的赫德成为了海关总税务司,这一当就是近半个世纪。直到47年后的1908年,赫德才以休假的名义回到英国,但他仍保留着海关总税务司的职位,三年后,赫德死于英国。赫德死后,被清廷追授为太子太保。
赫德控制下的上海海关
赫德整整掌控了晚清海关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在任内,他创立了一整套现代化的海关管理制度和现代邮政系统。最具讽刺意义的是,在赫德领导下的海关,成为了当时晚清官场相对最廉洁和高效的机构,海关也成为清廷最稳定的财源之一。同时,赫德在中国大力倡导效法西方,他所写的《局外旁观论》,不但指出了清廷的积弱,更提出了学习西方以自强的建议,在客观上为中国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站着工作的赫德
那么,赫德会如白求恩一样,是一个为中国无私奉献的国际主义战士吗?显然不是。在1879年,赫德为清廷购置了12艘舰艇,并试图成为中国总海防司。但是为了不使这些舰艇成为英国侵略中国的阻碍,赫德所购买的舰艇不但铁皮很薄,毫无自我防护能力,同时航速缓慢,在实战中毫无用处,与废品无异。
信不信老娘一脚废了你
从1840年英国人用坚船利炮轰开大清朝的大门开始,清朝苟延残喘了七十余年,一直到1911年宣统退位才算灭亡。相信大家对晚清的破败是有目共睹的,毕竟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八国联军入侵。为什么面对如此艰难的局势,晚清竟然坚持七十年才灭亡呢?
鸦片战争
可能有朋友会说是慈禧续命或者洋务派改革,将大清从崩溃的边缘挽救了回来。这话虽然有道理,但给大清续命的第一功臣不是慈禧,也不是李鸿章、曾国藩等大臣,而是一个部不为世人熟知的英国人,大清一品高官、太子太保、大清海关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
1854年开始,西方列强就派人打理大清的海关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大清的财政实在是困难,根本无力偿还两次鸦片战争以及之后八国联军侵华等战争的赔款。而罗伯特赫德,也正是这时候登上了大清的政治舞台。
赫德
从1861年到1887年,罗伯特赫德花了16年的时间,将大清的海关税收从不到500万两提升到2000万两,占大清财政收入四分之一还要多。而两千万两白银,正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给英国侵略者的赔款数目。正是有了充足的财政收入,大清才有能力偿还列强的赔款,也有了镇压起义、进行洋务运动的实力。
为什么赫德掌控海关,能给大清带来这么多的收入呢?其实明清时期海洋贸易是非常繁荣的,只不过大多都是走私,朝廷从中获得的收入,几乎是九牛一毛,大量财富都被走私集团攫取。
慈禧
而赫德掌管大清海关后,一方面从英国调来轮船军舰巡逻,加大对走私船的打击。另一方面,赫德雇佣的人员大多都是英国人,不会给中国的走私商人面子,能够做到依法从事。
从长远来看,赫德的做法使中国成为了洋货的倾销市场,不利于近代中国的工业发展。但是这种提供工业原料接受产品的模式,与列强做到了互惠互利。更不用说这种贸易模式给清政府带来大量的收入,强行续了几十年命。
李鸿章
当然,赫德大老远来到中国,肯定不是免费给大清打工。据统计,赫德在任期间,一共从海关捞走了500万两白银,相较于为大清创造的财富,根本不值一提。更不用说洋务运动的领袖李鸿章,都贪污了不下2000万两白银,是赫德的四倍还要多。整体来说,赫德就是“割中国肉以续大清”。一个英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算是发挥了大不列颠的“搅屎棍”本色了。
南城以南思念未归
晚清内忧外患之下还能坚持70余年,除了慈禧太后坐镇和洋务运动改革将大清从崩溃边缘拉回来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也为大清的存亡做出来贡献,那就是一个英国人,罗伯特赫德,那时候是属于清朝一品大关,大清海关总税务师司,挽回大量的经济损失。
哪怕我遍体鳞伤你还会在吗
我认为不是,或许英国人是起一定的作用,但是主要的还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虽然晚清的时候,中国千疮百孔、伤痕累累,但是中国是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也是泱泱大国,还是具有一定力量的。
菇凉你不嫁我你嫁谁帅哥你不娶我你娶谁
1859年南洋通商大臣任命英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清咸丰四年(1854),上海道吴健彰与英、法、美领事签订协定,组织海关税务委员会,三国各派一人为税务司,征收关税。名义上由清廷派司税管理,实际由英、法委员主持。1858年改税务司为正、副各一人,由英美人担任。后相继成立了粤海关、潮海关、浙海关、津海关、厦门关、江汉关等。1859年南洋通商大臣任命英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驻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