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0367
手握痴情笔
中级经济师的专业有工商管理、农业经济、税收、金融、保险等专业。
一、工商管理专业: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门本科专业,属于工商管理类,一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二、农业经济专业:
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及与其相联系的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学科。
三、税收学: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属于财政类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
四、金融专业:
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专业,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
五、保险专业:
一门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属金融类,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该专业培养能从事保险及相关行业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中级经济师的报名条件及考试题型题量:
一、报名条件:
1、大专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六年。
2、本科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四年。
3、获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从事专业工作满二年。
4、获硕士学位,从事专业工作满一年。
5、获博士学位。
6、获大专层次专业证书,从事专业工作满七年。
二、考试题型题量:
1、经济基础知识(中级)试卷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各题型的题量分布均为:单选70题,多选35题,试卷总量为105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试卷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
各题型的题量分布均为:单选60题,多选20题,案例分析20题,试卷总题量为100题。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勿念则安
中级经济师一共有十个专业,分别是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旅游经济、运输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农业经济、知识产权。从往年的报考情况和考试难度、合格率情况来看,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和工商管理、金融专业比较容易过,适合零基础考生学习,学习门槛低,难度也不算高,考试通过率会更大。
一般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和工商管理会被认为是比较好考的专业,主要原因分为下面这2点:
1、专业性较低
我们一般可以把中级经济师考试的10个专业大致分为2类,一类是专业性较强的专业,主要包括财政税收、建筑与房地产、农业经济、运输经济。这类专业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需要考生有一些基础,否则理解起来会相对比较困难。
另一类则是专业性没那么强的专业,如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这类专业涉及到的考试内容比较偏理论,即使考生完全没有基础或没有从事过相关工作,也能较为轻松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复习起来也没那么困难。
2、报考人数较多
人社部官方公布的相关数据中显示:“近10年来,经济师人力、工商、金融三个专业的每年报考人数均超过10万人(经济考试总计报考人数在50-70万人)”。也就是说,每年报考这三个专业的人员就占了所有报考人数的60%左右。这一数据就印证了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确实是非常热门的专业,每年的通过人数也是非常靠前的。
1、毕业专业或从事工作专业
因为选取这些专业是考生自身优势所在,所考专业因为自己在学校就有学过,或者工作中了解后,就能大大减少复习备考时间,增加考试通过率。
2、单位规定考试科目
因为很多考生是要参与后面单位中级经济师岗位竞选,单位可能有相应专业限制,所以考生选择专业的时候应该优先考虑单位规定。
3、科目难易程度
零基础考生建议选择工商和人力,工商和人力因为计算量比较少,只要花功夫认真背诵,其通过率也是相当可观的。
4、感兴趣专业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感兴趣的专业可以让你的学习事半功倍。考试对你可能不在是一件苦事,反而会成为一种了解新鲜知识的娱乐,这样哪怕考试失败了也会觉得物有所值。
温柔所求
中级经济师考试是评估经济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资格认证考试,中级经济师考试的考点如下:
1、宏观经济学:
涉及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模型、国民收入和产出、通货膨胀与失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内容。
2、微观经济学:
包括供求关系、市场机制、价格理论、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消费者行为分析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3、产业经济学:
研究不同行业的市场结构、竞争战略、产业政策和发展趋势等内容,包括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等。
4、财政金融学:
涉及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等方面的知识,包括财政收支平衡、税收、预算、货币供给与需求、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等。
5、国际经济学:
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等内容。
6、经济法规:
涉及经济活动中的法律法规,包括劳动法、合同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
参加中级经济师考试考前准备工作:
1、熟悉考试大纲:
仔细阅读并理解考试大纲,了解考试内容和重点。这有助于你明确备考的方向和重点。
2、获取教材和参考书:
根据考试大纲选择适合的教材和参考书,阅读、学习和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可以参考官方推荐的教材或辅导资料。
3、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学习进度,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将考试内容分成适当的模块,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和练习。
4、做题练习:通过做题练习来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并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可以使用历年真题、模拟试题和在线练习等资源来进行练习。同时,注意分析错题和弱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