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2823
特别告白
中级经济师考试难度适中,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属于中等难度。
1、考题综合性强,考试有一定难度。
中级经济师考试是是由人社部组织的全国性统考考试,含金量不言而喻,但考试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主要体现在知识点多且杂,考核细致,考题综合性、灵活性强,并且要在2年内通过全部科目。
2、教材发布晚,备考时间较短。
虽说年前官方就公布了经济师考试时间,但是,大部分考生都是等着新教材发布后再进行备考学习的。经济师考试新版教材一般在7月份出版上市,等教材拿到手后,仅剩百来天的备考时间了。对于初次报考的考生来说,备考时间较短,要学习的内容较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3、无人督学,自制力不强。
一开始备考学习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信心满满、积极地备考,可是越到后面自制力就变弱了,大家会受到生活、工作等影响,导致很难坚持学习下去。不像以前上学一样,有老师和家长督促学习,能持之以恒。
中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是我国职称之一,属于经济师类别。要取得“中级经济师”职称,需要参加“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11月初的第一个周末。
按专业可分为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等10个专业。
对看竟忘忧
中级经济师考试难度不大也不小,属于中等难度。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共两门,主要包含《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这两个部分,并且考试题型全都是选择题,题型简单、考试科目少,报考门槛较低。
根据历年的考试情况能够看出,中级经济师考试通过率在10%-15%左右,中级经济师考试需要考两个科目,科目一是《经济基础知识》,科目二是《专业知识与实务》,《专业知识实务》是专业科目设工商管理、金融、保险等10个专业类别,在考试报名中可根据工作需求选其一。
经济基础出题往往紧扣大纲、全面考核。考察内容如此全面和广泛,也导致了部分考生难以通过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部分题目都是教材上的原话,但考核的知识点很多,记忆量很大,关键是内容繁杂,没有一定的方法是很难记忆清楚,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难度的。如果简单备考就能通过考试拿到的证书,那这样的证书价值也不会大。但认真备考的考生朋友们,还是很有机会拿到证书的。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不要掉以轻心,对于考纲中涉及到的考点,务必要做到准确记忆。
①经济师新教材出版时间太晚(一般为7月中旬),此时距离考试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如果考生不提前备考,是很难学完的。尤其对于零基础考生,压力更大。
②很多考生都是在职员工,繁重的工作压力下,还要照顾家庭,留给中级经济师备考的有效时间少之又少,而面对两本书的学习任务,考生如果不留出足够时间是很难通过考试的。
③需要记忆的地方很多,涉及知识范围十分广泛。中级经济师要考经济基础和专业两科,光基础就37章的内容,还不说专业课;考试分批次,考试范围扩大,考核越来越细致,每个知识点都可能是考点。
④考生拖延症严重,没有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缺乏专业指导。
他望着远方
中级经济师相对于同等级的中级职称考试例如中级会计、审计等来说,难度不算太大。中级经济师全部都是选择题,考试侧重于考察教材中基础知识的理解,考核的是广度而非深度。但是,从近几年考试出题的灵活程度来看,中级经济师也不算容易。
考试难度
对比近两年合格人数可知,实行机考后,全国各地市的经济师考试通过率为10%~15左右。实行机考前(2017年及以前),经济师通过率大概是在20%-30%。可想而知,机考改革后,考试难度增加不少,通过率直接降低了50%。
中级经济师考试内容
中级经济师实务有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等10个专业方向。考生在报名中级经济师的时候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其一。
中级经济师考试设《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两个科目,题型均为客观题。《经济基础知识》为公共科目分为六个模块,共37章,分别是: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法律。《专业知识和实务》为专业科目。
来源: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