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乘数计算中级经济师

萝莉少年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9317

首页> 经济师> 货币乘数计算中级经济师

4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如三月

已采纳

货币(政策)乘数的计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

货币(政策)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

货币乘数主要由通货—存款比率和准备—存款比率决定。通货—存款比率是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

扩展资料:

货币乘数的大小又由以下因素决定:

1、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比率的高低与货币需求的大小正相关。公众可支配的收入水平的高低。可支配收入越高,需要持有现金越多;反之,需持有现金越少。

2、超额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显而易见,超额准备金的存在相应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也呈反方向变动关系,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

3、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

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均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通常,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越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乘数

59评论

萝莉少年

M=(1+C)(Rd+Rt*T+Re+C)M:货币乘数C:通货比率或现金比率T:定期存款比率Rd: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Rt: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Re:超额准备金比率

84评论

一曲青歌

货币(政策)乘数的计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

货币(政策)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

扩展资料:

即流通中的现金占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k 值大小,主要取决于社会公众的资产偏好。一般来讲,影响k 值的因素有:

(1)公众可支配的收入水平的高低。可支配收入越高,需要持有现金越多;反之,需持有现金越少。

(2)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心理。预期通货膨胀率高,k值就高;反之,k 值则低。

(3)社会支付习惯、银行业信用工具的发达程度、社会及政治的稳定性、利率水平等都影响到k 值的变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k 值越大,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越大。

77评论

发挽耳后

第七章。根据查询2014中级经济师考试教材目录可知,中级经济师货币乘数在第七章。货币乘数的基本公式为:货币乘数=1(现金比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11评论

相关问答